民數記 第9~13章

民數記 第9~13章


靈修教材: 2020 40天禁食禱告
2022-01/16讀經:民數記 第十一章

✍️ 2022-01/16 讀經:民數記 第十一章

✟受感的話語:
11:1 眾百姓發怨言,他們的惡語達到耶和華的耳中。耶和華聽見了就怒氣發作,使火在他們中間焚燒,直燒到營的邊界。」
11:2 百姓向摩西哀求,摩西祈求耶和華,火就熄了。

✟受感的啟示:
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後,神就在第二年設立帳幕,以色列開始如大軍向著應許地前行,邁向進入應許之地;但是他們卻在曠野裡繞了很久,只因以色列百姓中怨聲載道。

〔民數記 第11章〕看見有很多的怒氣,有人的怨氣、神的怒氣、領袖的妒氣與喪氣…以色列民出埃及後的第二月中已有埋怨,並且埋怨越來越嚴重;百姓向摩西發的惡語、怨言都去到神的耳中,以致神的怒氣發作,審判的火便從天而降,這火在他們營中焚燒直到邊境,摩西就向神哀求,求耶和華使火止息。

我們要謹慎,進入應許之地前,要小心我們的怨言和惡語,不要以為你跟人說,神聼不見,要知道無論你說什麼,神都聼到…我們的怨言、惡語不單會觸發神的怒火,更會攔阻我們進入神的應許;要知道神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並不是要殺了他們,神的目的是要將祂的百姓領進入應許之地。

保羅在〔腓立比書 2:14-15〕也提醒我們「凡所行的,都不要發怨言,起爭論, 使你們無可指摘,誠實無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神無瑕疵的兒女。你們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我們不要以怨報怨,反倒要學像摩西,面對困窘就向神禱告,因為申冤在主,主必報應,神必會親自審斷那些用謠言來攻擊我們的人。

我們要常常喜樂、不住禱告、凡事謝恩,好使我們能早早脫離曠野的生活;怨言和禱告一樣,都會達到神的耳中…我們是要用怨言來惹動神的怒氣,還是用禱告來貼近神的心,搖動祂的手呢!?

✟禱告和回應:
親愛的天父,感謝祢告訴我們怨言的可怕,求祢賜我們一顆清潔正直的心,當怨言一出來,我們能快快起來禱告,拒絕抱怨的靈在我們身上發動,幫助我們渴慕在聖靈的同在中,好叫我們能早早進入應許之地。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靈修教材: 神同在讀經
3/6讀經進度

1. 民數記 11-12章
2. 馬可福音 14:53~72
3. 詩篇 31:9-18
4. 箴言 10:27~28


靈修教材: 讀經計畫
2023-06/14_兩種抱怨

【民數記 11:1-17】
|兩種抱怨|

民數記的主題是「神百姓的天路歷程」。以色列人走曠野的歷史,大多是失敗的歷史,聖經記載這些失敗的故事,讓我們從以色列人慘痛的教訓學習功課。

以色列人常常發怨言,這段經文記載他們不停的發怨言,第4節提到,他們厭煩天天吃嗎哪,以致哭號說:「誰給我們肉吃呢?」他們甚至開始懐念起以前在埃及的生活,反而忘記了在埃及為奴時的痛苦經歷,他們竟然誇大地說:「我們記得,在埃及的時候不花錢就吃魚,也記得有黄瓜、西瓜、韭菜、蔥、蒜」(5節)。基督徒失敗之因在於,當感覺屬靈失去新鮮感,厭倦屬靈生活時,我們就轉向世界,而忘記過去的苦及在主裡的喜樂。

因著以色列人不斷地抱怨,第11-15節記載,摩西也抱怨起來了,他抱怨神為何「苦待」他,為何給他一群這麼難帶領的百姓,他甚至請求神殺了他,讓他脫離苦情。

面對以色列人的抱怨,神是怒氣大作;但面對摩西的抱怨,神卻是安慰他,指引他興起七十個長老,分擔摩西的重擔。為何同樣是抱怨,神的反應卻完全不同呢?可見,摩西的抱怨與百姓的抱怨是完全不同的。百姓是為自己的私慾而抱怨,是為著肉體的需要而抱怨,是因為不信、懷疑神的愛而抱怨;摩西是因著服事神、服事神的百姓的重擔,力不能勝而抱怨。

另外,我們看見,百姓是向著人抱怨,把抱怨的情緒揚在會眾當中,以致使整個團隊受到虧損;但摩西是把他的痛苦和心情帶到神的面前。

雖然抱怨總是不好的,但若我們不是為著私慾,因著不信而對著人抱怨破壞團隊,而是如同摩西一樣帶到神的面前,神會體恤我們的軟弱並扶持我們重新站立起來。

第4節記載,挑起百姓抱怨情緒的原因是因為「他們中間的閒雜人,大起貪慾的心」。解經家告訴我們,這些「閒雜人」可能是跟著百姓出埃及的埃及人,這些人是不信神的人。很顯然的,他們混雜在神百姓的中間,而且是有影響力的一群人,甚至可能是領袖。

今天,許多的教會也是如此,甚至讓一些沒有生命、沒有信仰的人,佔據教會的主導位置,成為執事、長老或董事,以致大大影響教會的建造,這也是我們當引以為鑑的,我們必須謹愼挑選在神的教會中事奉的人,好讓神的教會得造就。

◆回應:
主啊!當祢的百姓因著私慾、血氣和不信而發怨言,以致傷害教會時,祢的心是何等的傷痛。我要學習凡所行的,都不要發怨言,起爭論,讓教會充滿信心、感恩的話語,讓祢的心得滿足。

◆背經:
凡所行的,都不要發怨言,起爭論。(腓立比書 2:14)


靈修教材: 清晨嗎哪
2023-06/15_魚肉與嗎哪

【民數記 11:18-35】
|魚肉與嗎哪|

百姓因為天天吃嗎哪,沒有肉吃,以致向神抱怨。他們的抱怨是出於不信的惡心,他們不相信神帶領他們出埃及是出於對他們的愛,也不相信神能給他們肉吃。因此,神又氣憤、又傷心地對百姓說:「你們應當自潔,預備明天吃肉,因為你們哭號說:『誰給我們肉吃!我們在埃及很好。』這聲音達到了耶和華的耳中,所以他必給你們肉吃。你們不止吃一天、兩天、五天、十天、二十天,要吃一個整月,甚至肉從你們鼻孔裡噴出來,使你們厭惡了,因為你們厭棄住在你們中間的耶和華,在祂面前哭號說:『我們為何出了埃及呢?』」(18-20節)

第31-32節記載,神果然把極多的鵪鶉帶來給他們吃,但是「肉在他們牙齒之間尚未嚼爛,耶和華的怒氣就向他們發作,用最重的災殃擊殺了他們」(33節)。神對這群不信的百姓真是極為厭煩及傷心。

然而,百姓只是厭棄吃嗎哪,為何神卻說:「你們厭棄住在你們中間的耶和華」呢?因為「嗎哪」就是「神同在的記號」。出埃及記十六章記載,當以色列人清早起來發現地上有嗎哪時,他們就說「這是什麼?」。「嗎哪」就是「這是什麼?」之意,因為「嗎哪」是人間從來沒有過的東西,是神特別從天上降下來,賜給色列人的食物。因此,「嗎哪」就是神同在的記號。當以色列人看見了嗎哪,就是看見了神與他們同在。因此,當他們厭棄嗎哪時,就是厭棄神的同在。

神也要我們選擇:「我們是喜爱世界的享受?還是渴望神的同在呢?」我們是否也常常貪愛世界而厭棄神呢?讓我們如同詩歌所說:「主啊!我不求世界的歡樂,也不求世界的美名,只求祢的同在,祢是我永遠的福份!」

第25節記載,神的靈降在七十個長老的身上,他們就受感說話。願每個服事主的人都被聖靈充滿、受感說話,以致我們的服事及話語充滿神的權柄。

第26-28節記載,有兩個弟兄,他們不是長老,卻也在營裡說預言,因此約書亞請求摩西禁止他們。摩西對他說:「你為我的缘故嫉妒人嗎?惟願耶和華的百姓都受感說話!願耶和華把祂的靈降在他們身上!」(29節)摩西的寬廣是每個神僕的榜樣。讓我們學習摩西,不因著看見別人得著神的賜福而嫉妒他們,乃是渴望看見每個神的百姓都蒙神的賜福,一起大有能力的服事神。

◆回應:
主啊!我每天知道祢與我同在,我就心滿意足了。勝過這世上的一切,我要一生滿足祢的同在,我也要學習渴望看見每個神的百姓都蒙祢的賜福,一起大有能力的服事祢。

◆背經:
耶和華對摩西說:「耶和華的膀臂豈是縮短了嗎?現在要看我的話向你應驗不應驗。」(民數記 11:23)


靈修教材: 清晨嗎哪
怨言與貪慾的心

【出處】https://www.tpehoc.org.tw/2023/10/13/num-day13

【經文】民數記11章1~35節

基督徒在靈程中,首先要對付的是「怨言」。怨言就是「惡語」(參1節),「惡語」讓人失去信心,帶來惡意批評、論斷、中傷;怨言美其名為「不平則鳴」,實則「言語暴戾,觸動怒氣」(參箴十五1)。輕則使人失去和睦,帶來分裂;重則使自己大受虧損,甚至帶來死亡(參33節),因此神的兒女不可不謹慎面對這項挑戰。

我們需要對付怨言,因為怨言觸動三方面的怒氣:
第一、發怨言的百姓落在肉體的怒火中,失去理智,心懷不平,口無遮攔,無的放矢,如同野火燎原,以致受禍。

第二、聽怨言的摩西落在血氣的軟弱中,因他夾在耶和華神託付管理百姓的責任,和面對百姓因艱困環境所發的怨言及哭號中(參4、10、13、18~20節);他在兩面受壓中,心生怨氣(參10節),口吐苦情,以致受虧損(參15節)。

第三、耶和華聽見了就怒氣發作(參1、10、33節)。人對神恩典的輕忽,對祂作為的健忘,乃因不信。

得勝者之所以成為得勝者,不是因為不會失敗,乃是在跌倒、失敗時轉得快。但他不是轉向自己,而是轉向神。「摩西出去」這四個字真美,表明他從軟弱不信中轉向神、順服神、信靠神,成為得勝者,以致他的靈性邁進寬闊之地,接納七十個長老,使他們得著神的分賜,同作首領。甚至當約書亞請求摩西禁止缺席的伊利達、米達在營中受感說預言時,摩西對他說:「你為我的緣故嫉妒人嗎?惟願耶和華的百姓都受感說話!願耶和華把祂的靈降在他們身上!」(參29節)

弟兄姐妹們,惟願我們中間沒有閒雜人等(參4節),因為閒雜人的不信,如同酵一般,使全團發起來(參林前五6),就帶出貪慾之心;貪慾之心也帶出不良的屬靈影響,拆毀了人信心的工程,致使以色列人哭號說,「誰給我們肉吃呢?」貪慾之心如同箴言所說:「人不制伏自己的心,好像毀壞的城邑,沒有牆垣。」(參箴二十五28)

【回應】
主啊!祢的怒氣不過是轉眼之間,祢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一宿雖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求祢在我每次軟弱失敗時,使我轉得快,轉向祢。

【禱讀】民數記11章23節
耶和華對摩西說:「耶和華的膀臂豈是縮短了嗎?現在要看我的話向你應驗不應驗。」


靈修教材: 每日親近神
民數記 11:1-20,12:1-16

敬拜詩歌:我的心哪 (天韻詩歌)
https://youtu.be/lsPTTJtfR_E

一、安靜:耶和華我們的主啊!祢的名在全地是多麼威嚴。
二、讀經:民數記 11:1-20,12:1-16
1. 重點說明
曠野路途艱辛。起行未幾,百姓即發怨言,懷念為奴之地,哭嚎抱怨,惹動神的怒氣,也讓摩西不堪重負,向神訴苦請辭。而大祭司亞倫和女先知米利暗,也質疑摩西的權柄。曾幾何時,眾百姓的貪慾,終致象徵神祝福的火,成為罪的刑罰;安營休息的所在,卻是貪慾之人的墳地(11:33-34);領袖階層的嫉妒譭謗,使亞倫被責,米利暗蒙羞受罰,前進的行程耽延(12:15),令人痛心。
2. 鑰節:摩西為人極其謙和,勝過世上的眾人。(民 12:3)
三、默想:
■ 經 文 中 記 錄 了 百 姓 幾 次 發 怨 言?(11:1a、v.4-v.6、v.10a、12:1-2a)他們抱怨的主題是甚麼?怨瀆招致什麼結果?(11:1b、v.10b、v.32-v.34)
■摩西與兄姐的抱怨是甚麼?(11:10-15、12:1-2)神如何回應及處置?(11:16-20、v.23、12:4-16)
■什麼原因讓以色列民前進受阻?這提醒我在目前服事可以如何避免落入抱怨或是與人競爭、比較的泥淖之中?
四、禱告:主啊!求祢幫助我,無論在甚麼處境,都尊主為大,也能尊重同工,同心事奉。
五、安息:與主交談後,靜止在神之內,並在神的愛中安息,讓神的愛變化我們的生命。
六、記錄:                                                                           
今日讀經進度:民數記 11-12 章


靈修教材: 靈修日引(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
永不孤單

閱讀: 傳道書4章8-12節 | 全年讀經進度: 民數記9-11章;馬可福音5章1-20節

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若是跌倒,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傳道書4章9-10節
在《經濟學人》的姐妹刊《1843》,作者瑪姬·佛格森(Maggie Fergusson)寫道:「這種痛苦可能比無家可歸、飢餓或患病,更教人受盡折磨。」她是指什麼呢?孤單。佛格森記述有越來越多人感到孤單,這與個人的社會地位或經濟狀況無關。她用各種令人心酸的例子,來說明孤單的滋味。

感覺孤單帶來的傷害對我們來說並不是新鮮事。事實上,孤單的苦楚早已反映在聖經的傳道書中,一般認為這位傳道者就是所羅門王。書卷中描繪有些人因缺乏美好的人際關係而感到哀傷(4章7-8節)。傳道者哀嘆,縱然坐擁巨大的財富,或許仍覺得毫無價值,因為無人能夠分享。

因此,傳道者意識到有人陪伴的美妙之處。他寫道,朋友能幫助你完成的事,超過你單獨能完成的(9節);同伴會在你有需要的時候出手相助(10節);搭檔能給予安慰(11節);朋友能在困境中提供保護(12節)。

孤單是我們都會面對的挑戰。上帝創造我們,是要我們在友誼及社群中為人付出,也獲得幫助。要是你覺得孤單,就當祈求上帝幫助你與他人建立有意義的聯繫。同時,你也能從一個事實得著激勵:因耶穌的靈常與我們同在,信徒永遠不會感到真正的孤單(馬太福音28章20節)。

你如何幫助那些感到孤單的人呢?
你在孤單時,曾如何經歷聖靈的幫助呢?
天父,當我感到孤單時,請賜我勇氣,
能主動與他人聯繫,願意做別人的朋友。
作者: 夏莉珊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傳道書之所以獨具一格,因為它努力解決「生存的焦慮」或人生的虛空。我們一生會有許多複雜的經歷,有些並不容易理解。傳道書反映出我們在應對生活挑戰時都會面對的困惑,因此,從古至今都一直深具感染力。書中談論許多非常個人化的議題,比如孤獨感(4章8節),這個數千年前所寫的議題至今仍與我們息息相關。但是,即使是孤獨這樣看似簡單的議題,實際上也沒有那麼簡單。在前面第4節的經文中,作者抱怨說,人的勞苦乃是嫉妒別人的結果,而在第8節中提到,令人困擾的問題卻是身邊沒有人。我們不想孤單寂寞,但某些關係總是會帶來痛苦和不安,這讓我們覺得反倒是獨自一人比較好!傳道書講述了我們在生活中體驗到的各種令人痛苦的焦慮。


靈修教材: 靈命日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