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出時間給上主

參考經文:《 尼希米記13章15~22節》

我吩咐利未人要潔淨自己,然後去看守城門,使人民確實守安息日為聖日。我的上帝啊,求祢為這件事記念我,並且因祢的大慈愛憐憫我。(尼希米記13章22節)

猶太人忙著重建自己的家園、修復聖殿,也恢復敬拜上主的生活,但時間一久,人的惰性又跑出來。雖然表面上,他們都宣示自己會按照法律確實遵行,實際上內心卻不一定真的信服。城牆重建的工作完成,大家開始各忙自己的事,把信仰的事荒廢了,甚至祭司也出現脫序行為。連宗教領袖都如此,何況一般的平民百姓。猶太人民不忠實的信仰態度,讓尼希米失望又生氣。

尼希米非常看重安息日的教導,要求猶太人務必實踐。結果他才離開不久,回來就發現他們忽略安息日的規定,不少人繼續作買賣和工作。尼希米嚴厲責備百姓,甚至不惜祭出懲罰,以喚醒他們對安息日的重視。不得不說,懲罰的確有效,不過也突顯人性。猶太人遵守安息日,是基於做錯事會受刑罰,而不是因為真正了解安息日的意義。進一步來說,如果不知道為何要守安息日,最後也只會流於表面的形式。當上主的話語沒有進入到人心,人就不會真心想要活出上主的教導。

信仰流於形式,並非猶太人的專利,我們每個人都可能如此。把上主的話語當耳邊風,或是用錯誤心態看待上主的教導,最後我們的生命流露出的只會是表面的信仰,而不是深刻的反省及行動。在尼希米的時代,所謂的守安息日,是指每週要固定奉獻一天的時間給上主。若以現今的處境來看,則可以指主日。基督徒每主日固定到教會聚會,是很好的信仰行動。然而,在環境變遷如此迅速、多元的現代,守安息日就有更多不同的詮釋。教會的主日聚會也要因應時代變化調整,有些人因各種不可抗力因素無法來參加主日聚會,或許可以透過不同時間的禮拜,讓人享受安息。

守安息日的核心並不是要加重人的負擔和內疚,而是要讓人得享安息和自由,進而與上主建立連結。也就是說,守安息日就是留一段時間奉獻給上主。當我們遇到無法參加主日聚會的情況,可以思考如何挪出另一段時間來親近上主,或許是騰出一天當中的一段時間來禱告、閱讀且思考上主話語,透過這樣的行動,也將心中的空間騰出來留給上主。

默想:

我真的了解安息日的意義嗎?假如真的遇到無法參加主日禮拜時,我如何騰出時間和空間給上主?

祈禱:

賞賜人安息日的上主,祢藉著安息日的教導,讓我們得以享受安息、沐浴在祢的慈愛裡。願祢讓我更能明白安息日的意義,讓我活出安息日的價值,騰出時間和內心的空間奉獻給祢。奉主耶穌的名祈求,阿們。


靈修教材: 新眼光讀經
聖經自助餐

參考經文:《 尼希米記13章1~14節》

那天,有人宣讀摩西的法律書給民眾聽;他們讀到一段說:絕對不准亞捫人和摩押人加入屬上帝的會眾。(尼希米記13章1節)

這天,以色列人在熱鬧、歡喜記念城牆完工的感恩禮拜中,宣讀上主的話。有趣的部分是,摩西的律法書裡有許多條律例,但只有一條法律特別受到他們的注意,就是不准亞捫人和摩押人加入他們。原因是以色列人與他們之間糾纏了許多愛恨情仇,這份歷史的糾葛,讓以色列人曾經幾度離開上主。於是,他們極盡所能地拒絕和外族人有任何來往,可能是不想重蹈歷史的覆轍,深怕自己會因外族人再次離開上主。

這些以色列人謹守誡命,推動種族隔離政策,看起來是上主忠貞不二的子民。不過,種族隔離也不是以色列人的專利,從過去到現在,在世界各地仍時有所聞這類以信仰或血統純正之名行隔離之實的政策。人類最大的危險之一,就是高舉上主之名做擋箭牌。當人想遂行私慾就以上主之名為理由,想逃避責任也以上主之名為藉口;自以為站在真理這邊做正確的選擇和決定,認為自己才是對的,千錯萬錯絕對都是別人的錯,卻不反省自我的動機,這樣的信仰確實讓人捏一把冷汗。

聖經不只讓我們認識上主的作為與旨意,也讓我們體會人性的黑暗面。以色列人長期被奴役,失去國家的踏實感,即便因上主的恩典得以回到故鄉重新建設,但某個程度而言,他們的內心還是帶著許多未除去的害怕。如果害怕沒有得到醫治,將驅動內心的本能,以「自我限制」來遠離可能會遇到的危險。因為害怕,就會不斷以「禁止」的方式面對問題,說穿了只是想以控制的手段來填補安全感罷了。就像一些威權國家,因害怕人民意識崛起會跟國家唱反調,就透過洗腦教育和各種禁令來限制人民的思想、言論和行為。

害怕,讓我們不再體會上主的心意,而是將祂的話語當成「聖經自助餐」,只挑選自己喜歡吃的菜色(經文),只挑選自己想聽的、只喜歡自己想看的,只挑對自己有利的經文,那些不喜歡的經文,如勸戒、挑戰、指責的經文,從來不想嘗試去閱讀。

尼希米記的重點在於重新建造聖殿,恢復上主子民的身分及生活。其實這對我們也是一個提醒,要重新建造我們對上主的信靠,祈求祂醫治我們的害怕,並讓我們深刻從上主的話語得到提醒。

默想:

我的害怕會讓我自我限制哪些事?「聖經自助餐」常出現在我的生活中嗎?

祈禱:

守約施慈愛的上主,祈求祢醫治我內心的害怕,使我以平安的心看待每件事物,幫助我省察內心的動機,從祢的話語來自我反省。奉主耶穌的名祈求,阿們。


靈修教材: 新眼光讀經
活出愛的生命

參考經文:《 尼希米記13章23~31節》

我也安排好,要人民按期把獻祭用的柴以及初熟的五榖和水果帶來。我的上帝啊,求祢按著祢的美意記念我所做的這一切事。(尼希米記13章31節)

在尼希米眼中,他看見上主的恩惠和信實;但是,他也同時見識到猶太人民的悖逆和罪惡。不難想像,他身處在非常矛盾的處境,在天秤的兩端,一邊是上主的慈愛憐憫,另一邊是人民的忘恩負義。他的內心非常煎熬,焦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殷殷期盼自己的同胞能回轉歸向上主。所以,尼希米的言行相當激動,幾乎已經到偏激的地步。當他看見同胞和外族人通婚,漸漸失去自己的語言、文化和宗教信仰,不禁怒火中燒,不但咒罵他們,甚至不惜以毒打痛毆的方式,要他們對上主忠心。最後,他還撂下狠話,希望上主記念他們的罪,因為他們玷汙了與上主之間的約定。

整個尼希米記,我們可以發現尼希米對上主的愛,及對同胞的愛。在第1章,他的禱告是將自己放在這個罪惡的團體中,祈求上主的憐憫。然而在本章,他卻期望上主懲治這些罪人。這個轉變著實令人納悶!或許是他對同胞的愛過於深切、狂熱,以致他們再次跌倒、軟弱和失敗時,他的愛變相成為恨。

尼希米的表現成為一面值得我們反省的借鏡,我們是否在不自覺當中,因為過度狂熱又盲目的愛而遮蔽了雙眼?許多人對教會的愛正是如此,容不下別人的不同意見。這並非否定他們對教會的付出,而是想藉此來自我檢視。很多人都非常愛上帝、愛教會,甚至可以說是教會忠心耿耿的管理者,但有時候,這樣的愛卻阻擋了教會發展、妨礙了別人與上主的關係。也就是說,雖然是愛,卻反而造成了仇恨。愛竟然會製造對立?這樣的愛,顯然不是上主的心意,也和我們認知的信仰不同,更不是耶穌基督所宣揚的愛。

或許,我們能在尼希米深切的愛中看見他的焦慮,他是害怕同胞犯罪、不潔淨,惹上主怒氣,以致於對他們嚴苛要求。其實,許多教會領袖也出於同樣心理,害怕自己的教會受傷害,以致於過度保護或要求同工與信徒,結果反而讓彼此受傷。我們絕對肯定尼希米對上帝的愛與行動,甚至我們自己就有尼希米的影子,因此我們肯定他的付出、犧牲和奉獻。但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學習用不同的角度來思考。我們需要祈求上主除去我們的焦慮,讓我們的愛是學習基督樣式的愛,真實活出愛的誡命之教導。

默想:

我對教會的愛是否有時反而阻礙教會成長,攔阻人親近上帝?

祈禱:

慈愛的上主,願祢的愛醫治我,讓我在各樣事上看見祢的美善,使我心中的焦慮得以被釋放,不讓盲目的愛遮蔽雙眼,真實活出愛的生命,實踐愛的誡命──愛上帝和愛人如己。奉主耶穌的名祈求,阿們。


靈修教材: 新眼光讀經
2023-02/22_聖潔需要保守

【尼希米記 第13章】
|聖潔需要保守|

在尼希米記的最後一章,我們能夠體會領袖的影響是多麼的重要,特別是能夠一直保守聖潔的領袖是多麼的難得呀!要一個人能夠始終如一的愛神,遵守其道去行,又是何其難啊!

人,往往是在苦難中就尋求神,但在安逸時,輕易就遠離神。在本章第三節所說的閑雜人,是指亞捫人和摩押人。他們向來都與以色列人為敵。神命令要與閑雜人絕交,不是種族歧視。因為神的心意是要萬人得救。在以賽亞書四十二章6節說:「神要成為外邦人的光,希望人人都認識祂、愛祂」。但是,神要我們隔絕閑雜人,目的要我們遠離污穢。在箴言廿四章1節說:「你不要嫉妒惡人,也不要起意與他們相處」。

在本章我們可以看到兩種截然不同的領袖。

一、失敗墮落的首領
第1-5節讓我們看見了失敗墮落的領袖。雖然以色列人曾經在九章和十章裡,認罪悔改,立約發誓,要離棄罪惡。但到了十三章這裡,他們又明目張膽的犯罪得罪神了!第4節說:「先是蒙派管理我們神殿中庫房的祭司以利亞實與多比雅結親」。他們把神聖的地方用來接待罪惡,這實在太令神憂傷了!他們重蹈覆轍,犯以前認過的大罪。這些失敗的領袖實在也是我們今日的鑒戒。

二、忌邪忠心的僕人
第6-31節記載另一種領袖是忌邪忠心的領袖。當大祭司與仇敵多比雅,參巴拉等人結親時,尼希米不畏權勢,勇敢的潔淨聖殿,他對罪惡的態度是,毫不留情,毫不示弱,堅決清除一切不潔之物。但他對那些軟弱、有困難的失敗者,卻也恩威並施。第11-12節說:「我就斥責官長說:『為何離棄神的殿呢?』我便招聚利未人,使他們照舊供職。猶大眾人就把五穀、新酒,和油的十分之一送入庫房」。尼西米最後一節也再次呼求神說:「我的神啊!求你記念我,施恩與我」。忠心的僕人也許人不一定記念我們,但神一定記念我們,施恩與我們。

◆回應:
主啊!雖然尼希米建造的城牆今日不復存在了,但是尼希米建造的法則和生命的榜樣卻是永遠不會磨滅的,我願效法他的樣式,求祢記念我,施恩與我。

◆金句:
我吩咐利未人潔淨自己,來守城門,使安息日為聖。我的神啊,求你因這事記念我,照你的大慈愛憐恤我。(尼希米記 13:22)


靈修教材: 清晨嗎哪
8/3 讀經進度

1. 尼希米記 13
2. 哥林多前書 3
3. 詩篇 86:1-7
4. 箴言 20:19


靈修教材: 讀經計畫
尼希米記 13:1-31

敬拜詩歌:喜樂泉源 (讚美之泉 (13))
https://youtu.be/jLwnJIvoqYY

一、安靜:神啊,求祢使我們回轉,使祢的臉發光,我們便要得救! 
二、讀經:尼希米記 13:1-31
1. 重點說明:
人實在是健忘的,尼希米卸下省長之職回到波斯後,以色列人又開始得罪神。祭司將聖殿中的屋子提供給親家使用,無人供給利未人,使得他們無法繼續聖職的服務,民眾在安息日做買賣,以色列人與異族通婚,所生的小孩連猶大語言都不會說。尼希米告假回到耶路撒冷,果斷地採取行動匡正這些神不喜悅的惡行,把佔用聖殿的人趕出去,嚴禁在安息日做買賣,懲罰與異族通婚的人,這些潔淨的行動,不僅帶領當代百姓回歸正路,也給後代子孫很大的影響。
2. 鑰節:這樣,我潔淨他們,使他們離絕一切外邦人,派定祭司和利未人的班次,使他們各盡其職。(尼 13:30)
三、默想:
■以色列百姓在哪些方面,看出他們的健忘?(v.4、v.15)
■尼希米採取每一樣導正的行動後,會向神做什麼?(v.14、v.22、v.31)
■我自己有哪些事也常常記性不好,忘記我對神的誓約?
四、禱告:主阿!你知道我常偏行己路,忘記我向祢承諾的約定,求聖靈光照提醒,使我不致得罪祢。
五、安息:與主交談後,靜止在神之內,並在神的愛中安息,讓神的愛變化我們的生命。
六、記錄:        
今日讀經進度:尼希米記 13 章


靈修教材: 靈修日引(舊約歷史書下:王、代、拉、尼、斯)
大於我們的困難

閱讀: 約伯記40章15-24節 | 全年讀經進度: 尼希米記12-13章;使徒行傳4章23-37節

你且觀看河馬。我造你也造牠。—約伯記40章15節
你能想像恐龍活著的時候是什麼樣子嗎?有巨大的尖牙?全身佈滿鱗片?拖著長長的尾巴?藝術家凱倫·卡爾(Karen Carr)以巨幅壁畫重塑這些已經絕種的生物,其中一幅全景圖甚至超過6米高、18米長。由於太過巨大,還需要出動一組專業工作人員分區設置,才能將它陳列在位於奧克拉荷馬州的薩姆·諾貝爾自然史博物館中。

站在這幅壁畫前,很容易就令人感到自己在恐龍面前就像個侏儒。當我讀到上帝所描述的巨獸「河馬」時(約伯記40章15節),也有同樣的感覺。這個大傢伙嚼草如牛、尾巴粗壯如樹幹、骨頭似銅管。牠在山崗上笨重地走動、吃草,偶爾停在水窪裡小憩一番。當河水泛濫時,牠的眼皮連抬都不抬一下。

除了那位創造主之外,無人能馴服這不可思議的巨獸(19節)。當約伯遭逢困境,他的生命被烏雲籠罩之際,上帝提醒他這個真理。那時,悲傷、困惑和挫敗遮蔽他的視野,使他開始質疑上帝。但上帝的回應幫助約伯看清事情的全貌,讓他明白上帝大於他所有的問題;上帝的大能足以解決約伯靠自己無法排解的困難。最後,約伯終於向上帝承認:「我知道祢萬事都能做。」(42章2節)

你最大的難處和那位造物主相比,何者較大?
你對上帝的看法如何影響你解決問題的方式?
親愛的上帝,我相信祢能幫助我去面對眼前的難題。
當困難似乎要將我壓垮時,
求祢幫助我能全然相信祢的大能和美善。
作者: 史珍妮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約伯在痛苦中(約伯記1-3章)試圖明白為什麼自己要遭受那麼多苦難。上帝沒有解釋祂為什麼允許邪惡存在,或為什麽允許人類遭受苦難(4-37章),而是對約伯的疑惑提出質疑,令約伯啞口無言。上帝問約伯,是否知道世界及其中一切受造物是如何被造、如何被掌管和治理?約伯記38-42章不是解釋人為什麼要受苦,而是啟示上帝的身分和本質!上帝清楚表明,祂就是創造主(38章)、維繫者(39章),也是受造萬物的主宰(40-42章)。約伯不需要完全明白上帝的行事方式,因為無人能做到這一點(以賽亞書55章8-9節)。他只需要謙卑自己(約伯記42章1-5節),全然信靠上帝,並敬畏祂、尊崇祂(37章23-24節)。

沈啟智(特約作者)


靈修教材: 靈命日糧
2021/8/9(一) 別有用心

2021/8/9(一) 別有用心 尼希米記13:4-12

聖經記載:「亞捫人或摩押人不可入耶和華的會;甚至到第十代,也永不可入耶和華的會。」(申23:3)
管理庫房的祭司以利亞實卻娶了身為亞捫人的多比雅,還特別為她在聖殿裡面預備了一間非常大的屋子。
這屋子大到要佔用庫房,連原本收存在殿中,所有的祭物、穀物存糧、還有一切器皿鍋碗瓢盆,通通都要搬出去。
尼希米回到聖殿,知道此事之後,大發雷霆。
立刻把多比雅趕出去,恢復庫房的使用,
同時也把因此無糧可吃、沒薪水可領的利未人召聚回來,讓他們重新在聖殿中事奉。

對尼希米來說,以色列人因為忽視上帝在律法上的規定,以致聖殿被、國破家亡、流浪異鄉。
七十年後,他們能重新回到故土,重建聖殿,這是上帝施恩憐憫。
怎麼能放任人再次破壞律法、違背聖經上的規定呢?
所以他毫不留情把多比雅趕出聖殿,同時也讓百姓都知道這個誡命。(13:1-3)

對現在的我們來說,我們知道對上帝來說,沒再有任何一個種族是壞人。
所有的外邦人在耶穌裡面,都可以得到赦免,得到重新再來一次的機會。
祂恨惡的,恨惡那個躲在生命缺口背後,利用人的痛處指使人行惡的惡魔。

從耶穌身上回頭看聖經的誡命,我想聖經拒絕的,是那個用盡手段,只想攻擊以色列人的另一個民族。
身為亞捫人的多比雅,在無法破壞建殿工程之後(2:10, 19, 4:3),竟然委身下嫁庫房祭司、挪除庫房存物,最後導致利未人被辭退。
或許是因為那樣的民族性,或者是民族之間的仇恨,讓舊約聖經明言拒絕亞捫人或摩押人。

現在的我們都知道,不管哪一個族群、不管哪一種種族,裡面有好人,也會有壞人。
我們學著不再以種族、膚色、性別、國籍,來分辨對錯,
學著倚靠從神來的智慧,去接納、去傾聽、去包容。

但願上帝賜福,讓人們堅守正義、包容接納之時,都有智慧。

我就斥責官長說:「你們為何不顧神的殿呢?」於是我召集利未人,使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供職。(尼希米記13:11,和合本2010)

#豐盛人生 20210809
#丁牧的靈修隨筆
#尼希米記
Photo by Joy Stamp on Unsplash


靈修教材: 丁牧的靈修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