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
利未記24:1~9
24:1 耶和華曉諭摩西說:
24:2 「要吩咐以色列人,把那為點燈搗成的清橄欖油拿來給你,使燈常常點著。
24:3 在會幕中法櫃的幔子外,亞倫從晚上到早晨必在耶和華面前經理這燈。這要作你們世世代代永遠的定例。
24:4 他要在耶和華面前常收拾精金燈臺上的燈。」
24:5 「你要取細麵,烤成十二個餅,每餅用麵伊法十分之二。
24:6 要把餅擺列兩行(或譯:摞;下同),每行六個,在耶和華面前精金的桌子上;
24:7 又要把淨乳香放在每行餅上,作為紀念,就是作為火祭獻給耶和華。
24:8 每安息日要常擺在耶和華面前;這為以色列人作永遠的約。
24:9 這餅是要給亞倫和他子孫的;他們要在聖處吃,為永遠的定例,因為在獻給耶和華的火祭中是至聖的。」
默想:
1.若是燈臺象徵著教會,我們身為教會的一份子,我們要如何預備清橄欖油(無雜質的橄欖油),以致教會的光能不熄滅,讓人可以來到神面前?
2節「要吩咐以色列人,把那為點燈搗成的清橄欖油拿來給你,使燈常常點著。」
2.在新約每個得救的人都成為祭司,並且領受耶穌的身體成為我們生命的糧食,這也是神給我們永遠的約,請問我們應該如何領受耶穌成為我們生命的糧食?
9節「這餅是要給亞倫和他子孫的;他們要在聖處吃,為永遠的定例,因為在獻給耶和華的火祭中是至聖的。」
補充資料:
1.精金燈臺:新譯本翻譯為「純金燈臺(『金燈臺』或譯:『潔淨的燈臺』)」,是比較符合原文的翻譯,原文中並沒有「金」字,只有「純」字,意思是「純正的、潔淨的」。洪同勉《天道聖經註釋─利未記》說明燈臺所象徵的:「在撒迦利亞先知的異象中,聖所的燈臺象徵神揀選的僕人(亞四2),而使徒約翰所見的七個金燈臺也就是聖所燈臺的模式,但啟示錄說明燈臺象徵教會(啟一20)。」
經文:
利未記24:10~23
24:10 有一個以色列婦人的兒子,他父親是埃及人,一日閒遊在以色列人中。這以色列婦人的兒子和一個以色列人在營裡爭鬥。
24:11 這以色列婦人的兒子褻瀆了聖名,並且咒詛,就有人把他送到摩西那裡。(他母親名叫示羅密,是但支派底伯利的女兒。)
24:12 他們把那人收在監裡,要得耶和華所指示的話。
24:13 耶和華曉諭摩西說:
24:14 「把那咒詛聖名的人帶到營外。叫聽見的人都放手在他頭上;全會眾就要用石頭打死他。
24:15 你要曉諭以色列人說:凡咒詛 神的,必擔當他的罪。
24:16 那褻瀆耶和華名的,必被治死;全會眾總要用石頭打死他。不管是寄居的是本地人,他褻瀆耶和華名的時候,必被治死。
24:17 打死人的,必被治死;
24:18 打死牲畜的,必賠上牲畜,以命償命。
24:19 人若使他鄰舍的身體有殘疾,他怎樣行,也要照樣向他行:
24:20 以傷還傷,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他怎樣叫人的身體有殘疾,也要照樣向他行。
24:21 打死牲畜的,必賠上牲畜;打死人的,必被治死。
24:22 不管是寄居的是本地人,同歸一例。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
24:23 於是,摩西曉諭以色列人,他們就把那咒詛聖名的人帶到營外,用石頭打死。以色列人就照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行了。
默想:
回應:今天所讀經文裡,對於個人犯罪有制訂一個刑罰的原則:「以傷還傷,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利24:20以傷還傷,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他怎樣叫人的身體有殘疾,也要照樣向他行。),這樣的律法或許會讓現代人感到暴力,感覺舊約的人動不動就要以暴力來相向,似乎很野蠻,所以有人說基督教是很暴力的宗教;王牧師不這麼認為,須知在舊約時代以色列百姓普遍的知識、生活水平及行為準則,都是非常不足或低俗的;當時對這些百姓生活規範,若沒有強烈的律法來規範,那是會出大亂子,這是我們須理解的事。來到新約時代,經過二千年的文化洗禮,以色列百姓文化水平及行為準則都提高很多,所以主耶穌基督在這方面的教導作法,也有很不一樣改變,主耶穌對我們說:「人若對我們不好,不僅不要報復,而且要加倍讓步與多給。」(太 5:38-48你們聽見有話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耶穌如此的教導,實遠超越舊約摩西所頒的律法規範,使人心可以更遠離罪。
親愛的弟兄姊妹,舊約時代的律法確實有其特殊的背景,如今我們來到新約恩典時代,感謝主,讓我們這些屬神的兒女更真實體會天父的心意,讓我們不要再以惡報惡,而是以耶穌的教導「愛那些不可愛的人」成為我們生活言行準則。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民國81年「神話KTV」瓦斯爆炸案,當時造成16人死亡;主嫌湯銘雄因與人有爭吵為要報復,做了這樣錯事;死亡名單中有一位是警察的杜勝男,他的姊姊杜花明是一位基督徒,她選擇用耶穌的教導原諒殺弟弟的兇手,杜花明姊妹陪著湯銘雄走過最後一段人生路,使湯銘雄最後願意認罪悔改信耶穌。祈求主幫助我們在這末後混亂的世代,透過耶穌的教導,幫助更多的人能從陰暗的世界走上光明。(王牧師)
第一部:詩歌敬拜
https://youtu.be/sfVFR_UCXtM
第二部:讀聖經與《每日研經釋義》
利未記 24 章 1-23 節
1.耶和華曉諭摩西說:
2.要吩咐以色列人,把那為點燈搗成的清橄欖油拿來給你,使燈常常點著。
3.在會幕中法櫃的幔子外,亞倫從晚上到早晨必在耶和華面前經理這燈。這要作你們世世代代永遠的定例。
4.他要在耶和華面前常收拾精金燈臺上的燈。
5.你要取細麵,烤成十二個餅,每餅用麵伊法十分之二。
6.要把餅擺列兩行(或作:摞;下同),每行六個,在耶和華面前精金的桌子上;
7.又要把淨乳香放在每行餅上,作為記念,就是作為火祭獻給耶和華。
8.每安息日要常擺在耶和華面前;這為以色列人作永遠的約。
9.這餅是要給亞倫和他子孫的;他們要在聖處吃,為永遠的定例,因為在獻給耶和華的火祭中是至聖的。
10.有一個以色列婦人的兒子,他父親是埃及人,一日閒遊在以色列人中。這以色列婦人的兒子和一個以色列人在營裡爭鬥。
11.這以色列婦人的兒子褻瀆了聖名,並且咒詛,就有人把他送到摩西那裡。(他母親名叫示羅密,是但支派底伯利的女兒。)
12.他們把那人收在監裡,要得耶和華所指示的話。
13.耶和華曉諭摩西說:
14.把那咒詛聖名的人帶到營外。叫聽見的人都放手在他頭上;全會眾就要用石頭打死他。
15.你要曉諭以色列人說:凡咒詛神的,必擔當他的罪。
16.那褻瀆耶和華名的,必被治死;全會眾總要用石頭打死他。不管是寄居的是本地人,他褻瀆耶和華名的時候,必被治死。
17.打死人的,必被治死;
18.打死牲畜的,必賠上牲畜,以命償命。
19.人若使他鄰舍的身體有殘疾,他怎樣行,也要照樣向他行:
20.以傷還傷,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他怎樣叫人的身體有殘疾,也要照樣向他行。
21.打死牲畜的,必賠上牲畜;打死人的,必被治死。
22.不管是寄居的是本地人,同歸一例。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
23.於是,摩西曉諭以色列人,他們就把那咒詛聖名的人帶到營外,用石頭打死。以色列人就照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行了。
《每日研經釋義》
金句 : 故殺人、犯死罪的,你們不可收贖價代替他的命;他必被治死。(民數記35章31節)
大祭司每天早晚於祭壇前獻燔祭,使壇火不滅(6:8-13);每年贖罪日, 進入至聖所,於施恩座前彈血(16:11-15),潔淨聖所。本章經文提及, 大祭司每天還需供職於聖所內之金燈臺與陳設餅桌前,至於摩西則需處置褻瀆聖名與害命的犯人。
一、燈油明淨心清純(1-4節)
聖所內的金燈臺,永遠放光,不可熄滅,代表上帝始終光照百姓。而大祭司亞倫經理金燈臺的聖工, 需為燈加添橄欖油。油品要求純淨沒有雜質,燈芯需經常軟化或更換,這樣,燈光才能顯出最佳狀態。基督正是世界的光(約8:12),教會是金燈臺(啟1:20),基督的門徒則是世上的光(太5:14)。
二、十二麵餅一抹乳香(5-9 節)
聖所內陳設餅桌上,擺放十二個經火烤成的細麵餅,以六個為一行,分列為兩行。大祭司以純淨的乳香,抹於各行餅上,獻給耶和華,表明十二支派在上帝面前,擁有馨香,且願永遠合一於聖召中。大祭司每逢安息日更換新餅,換下的舊餅不必焚毀,可供祭司的家人食用。而此餅有如至聖靈糧,靈糧不可染俗。基督是生命的糧(約 16:35);基督且要求忠心的管家按時分糧(路12:42-43)。
三、褻瀆死罪殺人償命(10-23 節)
妄稱耶和華的名,必不以他為無罪;咒詛聖名者,必被治死。凡褻瀆聖名者,無論何血緣、是寄居或在地,皆需被帶到營外用石頭打死,因上帝的聖名必須被守護。又, 打死人的,必被治死,乃因人具有上帝的形像,而上帝的形像也必須被守護。至於,害死他人的牲畜, 則只要賠償牲畜便可。以眼還眼, 以牙還牙的報應律,表明傷害需以等值回報補償。
默想/應用:
褻瀆乃最高的不虔,殺人乃最深的不義,條例兩者並列, 皆判死刑。
祈禱/行動:
慈愛的天父,願祢扶持我遠離不虔不義,以愛取代恨,因恨人即殺人,並能尊祢的名為聖,不褻瀆祢的聖名。奉主耶穌的聖名, 阿們。
第三部:莊育銘牧師(補充解經影片)
https://youtu.be/XvLpo_02dKE
溫永生牧師 研經分享
每研、美言2020/11/5 (四)
每日研經釋義 <利未記 24:1-23>
一一這一章很明顯地可分為三段,第一段講金燈台(24:1-4);第二段講陳設餅(24:5-9);第三段記載褻瀆聖名的人被處死(24:10-23)。有一節經文值得我們細思,耶和華曉喻摩西說:「在會幕中法櫃的幔子外,亞倫從晚上到早晨必在耶和華面前經理這燈。這要作你們世世代代永遠的定例。他要在耶和華面前常收拾精金燈臺上的燈。」(24:3-4)
一一據《信望愛》網站的解說:「有解經家認為此燈檯為以色列的代表,要他們成為古代中東各國的光。」在新約時代,啟示錄則明顯地指明教會就是金燈臺:「論到你所看見、在我右手中的七星和七個金燈臺的奧祕,那七星就是七個教會的使者,七燈臺就是七個教會。」(啟1:20)所以,教會也應該成為世界的光!但教會要為主發光,必須有人像大祭司一樣「經理這燈」、「常收拾精金燈臺上的燈」,讓燈常常點著(24:2)。燈要常常點著,須常「加油」,另方面,燈臺也可能會有灰塵或燃燒時產生的污漬,若不清理,這燈可能就無法常常點著。
一一今天的教會也是一樣,願您常參加教會禱告的聚會,為教會「加油」!同時,儘可能地不產生污漬,反要協助清除污漬,這樣教會才能為主持續發光!
✍️ 2022-01/02 讀經:利未記 第二十四章
✟受感的話語:
24:2 要吩咐以色列人,把那為點燈搗成的清橄欖油拿來給你,使燈常常點著。
24:3 在會幕中法櫃的幔子外,亞倫從晚上到早晨必在耶和華面前經理這燈。這要作你們世世代代永遠的定例。
24:7 又要把淨乳香放在每行餅上,作為紀念,就是作為火祭獻給耶和華。
24:8 每安息日要常擺在耶和華面前;這為以色列人作永遠的約。
24:9 這餅是要給亞倫和他子孫的;他們要在聖處吃,為永遠的定例,因為在獻給耶和華的火祭中是至聖的。
24:11 這以色列婦人的兒子褻瀆了聖名,並且咒詛,就有人把他送到摩西那裡。(他母親名叫示羅密,是但支派底伯利的女兒。)
24:15 你要曉諭以色列人說:凡咒詛神的,必擔當他的罪。
24:16 那褻瀆耶和華名的,必被治死;全會眾總要用石頭打死他。不管是寄居的是本地人,他褻瀆耶和華名的時候,必被治死。
24:23 於是,摩西曉諭以色列人,他們就把那咒詛聖名的人帶到營外,用石頭打死。以色列人就照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行了。
✟受感的啟示:
神的百姓要把清橄欖油和祭物獻上,神的祭司要點燈和獻祭;祭司要使會幕中燈臺的七個燈盞都是點著的,不斷有清橄欖油供應;燈代表神的臨在,油是代表聖靈,我們每天每時刻要與神同在;祭司要將陳設餅在每個安息日更換一次,餅要新鮮的要常常更換;餅代表靈糧,我們要在神面前領受新鮮的靈糧,將神的話語當作食物吃了,使我們靈命成長,行在神的心意裡。
金燈台是教會,金燈台的光就是教會的見證;所以教會應當不斷的發出光來,為主做見證…今年「看見神同在教會」的主題是「成為福音的見證人」,願我們都成為傳福音的使者,使人與神和好、與人和睦,讓我們倚靠聖靈和神話語的大能,領受福音大能,使人做主門徒,讓主耶穌基督在教會中得榮耀,從今時直到永遠;願我們生活中敬畏神並分別為聖,尊崇神的名,而不褻瀆神的名。
✟禱告和回應:
感謝主耶穌讓我們行在祢的光中,願我們在生活中為主興起發光,使世人看見光,就將榮耀歸與神,願我們的生命每天領受聖靈的恩膏和神話語的大能,領受主新鮮的愛及恩典,成為福音見證人。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出處】https://www.tpehoc.org.tw/2023/09/24/lev-day50
【經文】利未記24章1~9節
在本段經文中,神的吩咐突然指向會幕聖所中的兩個物件:金燈台和陳設餅的桌子。聖所的物件常是表明神的子民和祂之間的互動,例如「以色列人要把搗成的清橄欖油拿來給你……」(參2節)和「作為火祭獻給耶和華」(參7節),這是神子民為神所當作的;而「這餅是要給亞倫和他子孫的」(9節),則是神的恩慈,是祂給祭司的祝福。
在這個提示中有兩個「常」字,正好可以把神的心意顯明出來。首先,神指示摩西要把聖所的燈常常點著,也就是說,這個燈台要一直有光—不論是黑夜或白晝。按著啟示錄一章20節所說,金燈台是教會,金燈台的光就是教會的見證;所以教會應當不斷的發出光來,成為世人的指引。就如主耶穌說的:「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在天上的父。」(參太五16)
然而,燈台如何才能持續發光呢?這裡提到兩件事:第一,要有油(參2節);第二,要常常收拾燈台(參4節)。油是燈台的能源,而且要用搗成的清橄欖油;「清」在原文就是純淨,沒有任何的雜質,這樣的橄欖油是最好的,在點燈時不會冒出黑煙。此外,燈台若不經常收拾,燈蕊會變硬,燈光就會減弱,所以祭司要經常收拾燈,使燈能夠一直發光。因此,儆醒的基督徒會經常留意,哪些東西會讓我們的光減弱,就趕緊在神的面前修理乾淨;唯有修理乾淨才能結果子更多。(參約十五2)
祭司在聖所第二個事奉的內容就是陳設餅。陳設餅的事奉主要也有兩件事,就是餅和乳香(參6~7節)。擺在神面前的餅必須有十二個,象徵以色列的十二支派,也就是所有的以色列人;而把乳香放在餅上,就是素祭所要獻的(參利二1),但這裡是從素祭的角度來講陳設餅,所以神說「作為火祭獻給耶和華」(參7節)。素祭就是神子民生活的見證,這帶著乳香的素祭就是神悅納的憑據。而神把象徵「餅」的恩典給人,如祂賞賜給亞倫和他的子孫一樣(參9節)。這正如耶穌所說的:「我就是生命的糧……。」祂就是天父所賞賜給世人的真餅、真糧。
此外,這陳設餅在每個安息日要更換一次,將新餅擺上。代表每個安息日在神面前領受「新的」靈糧,而今日的我們則是每個主日都到神面前領受新的靈糧。
【回應】
親愛的天父,求祢賜福我的生命能夠為祢發光,也經常帶著因認識耶穌基督而有的香氣活在人的面前。奉靠主耶穌的聖名,阿們。
【禱讀】馬太福音5章16節
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
【出處】https://www.tpehoc.org.tw/2023/09/25/lev-day51
【經文】利未記24章10~23節
本段的內容提到了弟兄的相爭、人際關係的衝突,接著引用的律法也都和人際有關,例如「人若使他鄰舍的身體有殘疾,他怎樣行,也要照樣向他行……。」(參19~20節)神的心意顯然是要祂的子民們和睦同居。
兄弟相爭往往是因為生命和生活態度不同的問題。惹禍的以色列人是以色列婦人和埃及人所生的(參10節),這表明了他摻雜的生命;一半是以色列人的生命,一半是外邦人的生命。由於是摻雜的生命,不能全然敬畏神,也不能全然愛他的兄弟,以致褻瀆的話由他的口中而出(參11節)。所謂摻雜,就是把兩種屬性完全不同的東西放在一起;例如:把屬靈的和屬世界的放在一起,把愛神和愛世界的放在一起。屬靈的生命若是有了摻雜,走起來一定不正,就如同牛和驢一起耕地一樣,是彎彎曲曲的,最後導向滅亡的道路,就如這個摻雜的以色列人一樣。
經文裡又說,惹禍的那日,這婦人的兒子閒遊在以色列人中。閒遊就是沒有目標也沒有工作,如果神的兒女們沒有目標又沒有事奉,就容易在神的家中成為惹禍的人。摻雜的生命加上沒有目標,是許多信徒得罪神的原因,也是造成教會紛爭的主要因素。
根據經文的背景,我們可以想見,這個以色列人是由於和弟兄相爭後失去控制,終於褻瀆神的名。因此,褻瀆神常常是由褻瀆人開始的。更進一步的說,侮慢弟兄也是神所不許的,因為人都是按著神的形像造的。所以主耶穌提醒我們:「……凡罵弟兄是拉加的,難免公會的審斷;凡罵弟兄是魔利的,難免地獄的火。」(參太五22)
神再次曉諭以色列百姓:「打死人的,必被治死……;人若使他鄰舍的身體有殘疾,他怎樣行,也要照樣向他行。」(參17~20節)。神不希望祂的子民彼此傷害,乃要和睦同居,因為金燈台必須是一體成型(參出二十五31、36)才能發光;教會也必須合一,才能見證神的榮耀,而那貴重的油也是和睦同居所帶來的祝福(參詩一三三2)。此外,陳設餅足足有十二個,完整的十二個餅才是神所悅納的素祭,因此在神面前最美的素祭就是神子民的和睦同居。
【回應】
親愛的天父,求祢赦免我常常在和睦同居的事上失去見證,甚至彼此傷害。懇求祢讓我能夠回到祢的旨意中,和弟兄姐妹彼此接納,奉靠主耶穌的聖名,阿們。
【禱讀】詩篇133篇1~2節
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這好比那貴重的油澆在亞倫的頭上,流到鬍鬚,又流到他的衣襟。
敬拜詩歌:祢的話 (天韻詩歌)
https://youtu.be/L8KwNd1NUpQ
一、安靜:願我在祢的光中得見光。
二、讀經:利未記 24:1-9
1. 重點說明
金燈臺的油要用上好的油,祭司要常常清理,使台上的燈常點著,讓百姓們看到神在他們當中,他們是活在神的面光之下。陳設餅共有十二個,代表著十二個支派,與神立約,安息日時就要換上新的餅,換下的餅是給祭司食用的聖物,是至聖的。
2. 鑰節:每安息日要常擺在耶和華面前;這為以色列人作永遠的約。(利 24:8)
三、默想:
■金燈臺的燈的照管原則為何?(v.2-v.3)
■神對陳設餅有何規範?(v.5-v.8)陳設餅有何用途?(v.9)
■以色列百姓有金燈臺來提醒他們要天天活在神的光中,有陳設餅來提醒他們是以神為滿足的子民。我可以如何照管自己是活在神的面光中,並以神為飽足的兒女?
四、禱告:求祢的聖靈常常光照我,指引我,保守我的心和口中的言語,不犯任意妄為的罪,求祢讓我愛慕祢的話語,祢的話是我生命的糧,腳前的燈,路上的光。
五、安息:與主交談後,靜止在神之內,並在神的愛中安息,讓神的愛變化我們的生命。
六、記錄:
今日讀經進度:利未記 24 章
新生命靈糧堂 小組分享材料(1016)
[話語分享]:做一個有味道的基督徒
<生命的分享>:你參加過營火會嗎?那是什麼樣的氣氛?什麼原因使火不再繼續燃燒?你有過燒烤的經驗嗎?你覺得那個味道如何吸引人?你的經驗是?
利 24:1-2「耶和華曉諭摩西說:「要吩咐以色列人,把那為點燈搗成的清橄欖油拿來給你,使燈常常點着。」
利
24:5-9「你要取細麵,烤成十二個餅,每餅用麵伊法十分之二。要把餅擺列兩行,每行六個,在耶和華面前精金的桌子上;又要把淨乳香放在每行餅上,作為紀念,就是作為火祭獻給耶和華。每安息日要常擺在耶和華面前
;這為以色列人作永遠的約。這餅是要給亞倫和他子孫的;他們要在聖處吃,為永遠的定例,因為在獻給耶和華的火祭中是至聖的。」
在舊約聖經中,神吩咐以色列百姓兩件事:會幕裡的燈要經常點亮著,其次是要用細麵做成餅,擺在聖所裡,成為火祭獻給神。前者強調基督徒我們是世上的光,我們的燈要常常點著,最重要是用最純的橄欖油。後者強調,基督
徒我們應當將身體當作活祭獻給神。
創 8:20-21「挪亞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拿各類潔淨的牲畜、飛鳥獻在壇上為燔祭。耶和華聞那馨香之氣,就心裏說:「我不再因人的緣故咒詛地(人從小時心裏懷着惡念),也不再按着我才行的滅各種的活物了。」
神賜給我們律法的目的不是要限制我們,律法的目的是要幫助我們行在神的心意當中,因著律法幫助我們知道如何與神交通。會幕是代表著神與以色列人會面交通的方式。換句話說,我們必須按著神所吩咐的方式與神保持親密的
關 係。讓神因著我們生命所發出的馨香之氣,可以喜悅我們。
羅 12:1「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
耶穌期待我們成為光,成鹽,是有味道的,是有影響力的,人是可以從我們的生命中感受到我們的味道,人可以從我們的生命中感受到那股的溫暖。耶穌為你我釘在十字架上,不是只是為了我們只是可以去教會做禮拜,祂對他的
門徒 (也就是你我)是有期待的,期待我們成為福音的影響力。要發光燃燒我們需要油,要有味道,我們需要被火烤過,你我的生命中是否那一份從神來的火熱?
<生命的分享>:對你來說,你現在最大的熱情是什麼?你我如何在你所熱情的
事上成為福音的見證?你如何在目前熱情的事上,發揮福音的影響力?
今天有多少的人對神繼續有這份福音的熱情?我們今天處在一個舒適的環境,我們對福音的負擔和熱情仍在嗎?今天是我們服事神,還是神服事我們?
Pastor Moses 分享他如何受一位有耶穌味道的牧者所影響,每一次當他聽這位牧師講道的時候,他總是可以感受到他是一位為主而活,同時也是每一天為主而死的傳道人。Pastor Moses
在十四歲的時候受他的影響非常的大,在那段時間影響並建立了他禱告和讀經的生活,不單如此激勵了他為主成為一位激進的基督徒。
如果你我活的和世界的人沒有什麼不同,我們如何能使這個世界的人對基督徒有深刻的印象?如果我們所追求的成功與富足和世界的人沒有什麼不同,我們如何影響這個世界呢?恐怕他們一點也不羨慕基督徒。有時候我們對神的
態度常常是很現實的,就是要神祝福我們,但是我們有多少人的禱告是真的為神 的?你我的生命是否也可以這樣的成為別人好的影響?為耶穌活出味道出來?
<生命的分享>:在你的基督徒生命中,是否曾經有人成為你的榜樣,或對你有
影響力?那個影響是什麼呢?
太 10:5「耶穌差這十二個人去,吩咐他們說:「外邦人的路,你們不要走;撒馬利亞人的城,你們不要進;」
太 10:9-10「腰袋裏不要帶金銀銅錢;行路不要帶口袋;不要帶兩件褂子,也不要帶鞋和柺杖。因為工人得飲食是應當的。」
太 10:16「「我差你們去,如同羊進入狼羣;所以你們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
我們願意為耶穌的緣故,做一個危險的禱告嗎?正如耶穌差遣祂的門徒往外去傳福音。其實最危險的地方,常常是最安全的地方,因為神應許祂必與我們同在。如果我們真的相信神會垂聽我們的禱告,並擁抱相信神的話,我們會
願意向神做一個冒險的禱告,求神使我們成為一位敢於為神的人。聖經告訴我們神的話是真實的,不要只是專注在今生短暫的事,我們應當思考遠超過今生…。我們最大的試探不是去做得罪神的事,而是不去做神吩咐我們做的事
。
<生命的分享>:最近有沒有什麼神感動你要去做的事?而你有很多的掙扎?什麼原因使你有掙扎?
閱讀: 詩篇147篇1-7節 | 全年讀經進度: 利未記23-24章;馬可福音1章1-22節
歌頌我們的上帝為善為美。—詩篇147篇1節
退休的歌劇歌手南西‧古斯塔夫森(Nancy Gustafson)在探望她母親時,察覺母親的身體機能因失智症而退化,令她難過不已。她母親不認得她,也幾乎不說話。經過幾個月的探望後,南西決定開始唱歌給母親聽。她母親聽到歌聲,眼睛亮了起來,並且也開始唱歌,甚至唱了二十分鐘!南西的母親笑了,還開玩笑說他們是「古家合唱團」!這戲劇性的轉變顯示音樂的力量,正如一些治療師指出,音樂可以喚起人們失去的記憶。唱唱經典老歌也被證實可以提振心情、減少跌倒的發生、降低急診就醫,以及減少鎮靜藥物的使用。
現在有更多研究正探討音樂和記憶之間的關聯。但其實聖經早已揭示,歌唱帶來的喜樂是上帝賜下的禮物,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歌頌我們的上帝是多麼美好!多麼歡樂,多麼合宜!」(詩篇147篇1節,新普及譯本)
事實上,整本聖經都呼籲上帝的子民高聲歌頌上帝。以賽亞書12章5節說:「你們要向耶和華唱歌,因祂所行的甚是美好!」詩篇40篇3節說:「祂使我口唱新歌,就是讚美我們上帝的話。許多人必看見而懼怕,並要倚靠耶和華。」我們的歌聲不僅能激勵自己,也能激勵那些聽見的人。願我們所有人都記住:我們的上帝是偉大、值得讚美的!
歌唱在你的生活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
你如何騰出更多時間與記憶力減退的人一起唱讚美詩?
上帝,我要歌唱讚美祢。謝謝祢,
常常透過詩歌的美好和力量,打開人們心靈的枷鎖。
作者: é›·ç¿ éœž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在詩篇這卷書的結尾部分是五篇讚美詩(詩篇146-150篇),其開頭和結尾都是「你們要讚美耶和華」(希伯來語halelû-yāh)。在詩篇147篇中,詩人提醒我們,上帝多麽愛我們,關心我們,並邀請我們「以感謝向耶和華歌唱」(7節),讚美祂的美善,因耶和華吸引我們親近祂,醫治我們破碎的心靈,扶持我們,且賜力量給我們(2-3、6節)。我們也要頌讚祂創造萬物的大能大力(4-5節),並頌揚祂對受造物的關心和供應(8-9節)。我們不僅要仰望祂的榮耀,且要仰望祂的恩典,詩人邀請我們來親近上帝,因為「耶和華喜愛敬畏祂和盼望祂慈愛的人」(11節)。詩人明確地宣告說,唯獨上帝才能賜給我們安全、保障和繁榮(13-14節)。
沈啟智(特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