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讀(大聲讀聖經):書19:1-16
默想(透過經文與主對話):
從今天讀經內容知道,西緬及西布倫二個支派分地的經過。(一)西緬支派:她所分得的地,從整個迦南地圖來看,是被包在猶大支派所分得地之內,是在猶大領土的南部。西緬支派在曠野生活期間受到了嚴重的打擊,似乎已難以作為一個支派而存立。西緬人居住在猶大境內之後,逐漸被猶大支派所同化,到希西家王執政時,這支派的民已分散居住在猶大的各處(代上4:39-43)。這件事應驗雅各對西緬支派的預言(創49:5-7),分散在雅各中,散居在以色列。(二)西布倫支派:雖所分得的地業不大,但這地卻是經貿必經之地;當年雅各預言「以薩迦」支派將要從事安逸的農耕生活,相反「西布倫」支派則走遍遼闊之地而從商(申33:19)。
祈禱(透過默想向主禱告):
親愛的主,「西緬」支派出埃及到曠野生活的四十年當中,幾乎失去了一半以上的人數,主要原因是以色列民與摩押女子在「毗珥」這地行淫,隨從摩押女子去拜摩押的假神,這事惹神極其憤怒,使瘟疫降臨他們當中,死了二萬四千人;而這次「巴力毗珥」事件的主謀竟是西緬支派族長「心利」(民25:14-15),因這緣故,在這次的事件後,西緬支派的人口減少了一半以上(民1:22; 26:14)。祈求主幫助我們記取這教訓,神憤怒的事不要去做。
默觀(把主的啟示在生活中實踐出來):
屬神的兒女如何能蒙恩呢?其實不難,我們只要遵守神的旨意,不要隨意去違背主的教導,那我們肯定可以平安喜樂過日子,尤其是在疫情期間更是如此。
頌讀(大聲讀聖經):書19:17-39
默想(透過經文與主對話):
今天所讀的經文知道,另外三個支派的分地狀況:(一)以薩迦支派:地界裡有耶斯列平原與耶斯列谷地,受雨水滋潤,農作物豐富;但他們沒有設法趕出境內的迦南人,而安於現狀。這樣狀況正應驗雅各對以薩迦的預言,這支派百姓因像無知的驢,不肯作工,只會偷懶安靜享受土地的出產,以致被人騎在頭上,最後成了勞役的奴隸。(創49:14-15)。(二)亞設支派:亞設支派所得的產業是加利利西邊的傾斜地區。他們的領土達到西頓與推羅兩個城邦的沿岸,與整個亞柯平原與加利利的西部傾斜之地相連。亞設分得如此肥沃的農產地,應驗了雅各的預言,她所出產的糧食品質最佳美,可以拿來供奉給君王(創49:20)。(三)拿弗他利支派:地界從加利利東部直到約但河谷和加利利海,南面達他泊山,耶斯列谷這一帶土地頗為肥沃。可惜的事是拿弗他利支派未能驅逐迦南人的勢力,而與迦南人混住在一起,陷入偶像崇拜裡。(士1:33)
祈禱(透過默想向主禱告):
親愛的主,這三個支派所分得的地都算是非常肥沃,他們也很努力的耕耘,也有不錯的收成;但他們因沒有照神的旨意去做,把當地的迦南人除盡,反而與這些迦南人混住在一起,這三支派最後的下場,竟是被迦南的文化給同化,遠離真神去敬拜當地的偶像,使百姓陷在罪惡之中。祈求主幫助我們這些屬神的兒女,需記取這樣的教訓,對主的話不要打折扣,否則下場會很悲慘。
默觀(把主的啟示在生活中實踐出來):
神賜給我們每個人產業原都是好的,有的人可以把神所賜的產業發揚光大,讓自己得到更大的祝福;但有些人卻相反,不僅把神所賜的產業給敗光,最後還淪為乞討。這二者之所以有這樣的差別,其原因在於誰有遵守神的話,照著去做。
頌讀(大聲讀聖經):書19:40-51
默想(透過經文與主對話):
從今天所讀的經文,知道「但支派」及「約書亞」所得之地的情形。(一)但支派地業:這支派是最後一個分得產業的支派。其產業位於南邊的猶大與東北邊的以法蓮之間,東有便雅憫的領土,西臨地中海。在這地業上有許多地仍被「亞摩利」人(士1:34)與「非利士」人所佔據的地方。「但支派」所得之地並不像其他支派這麼肥沃,然他們並沒有抱怨這艱苦的環境,反而起來尋找其它支派尚未征服的新開墾地,最終被他們找到迦南地最北端的利善地區(書19:47),並佔領這地;這「利善」地離開原來的分地很遠的地方。「但支派」所佔之地符合雅各與摩西的預言,「但」支派是非常進取與勇猛的支派(創49:16-17; 申33:22)。(二)約書亞地業:當十二支派整個分地完成後,百姓最後把以法蓮山地的「亭拿西拉城」分給了約書亞;這城荒廢已久,約書亞把這城修復後居住在其中,直到回天家。
祈禱(透過默想向主禱告):
親愛的主,今天的經文給我們二個提醒:(一)學習但支派的精神:但支派雖分得的地不是很肥沃,但他們願意出去找尋其他支派尚未佔領的地,攻佔這地成為自己的地業,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二)學習約書亞服事人的心態:約書亞在分地上給我們很重要的學習功課。依他的條件,絕對可以為自己分一塊又大又肥沃的地,沒人敢講話;但他沒有這麼做,反而是檢十二支派分完後不要的廢棄之地,把這地給重新整修,成為他一生居住之地。祈求主幫助我們學習「但支派」為主爭戰不懈的精神;另也學習約書亞不求自己益處,做一個好管家的作為。
默觀(把主的啟示在生活中實踐出來):
優質的領袖從他做事的態度就可以看出來,一般人的思想都為自己著想,好康的自己先拿起來,剩下不要的再丟給別人;然優質的領袖所做的事恰與一般人思維相反,他寧願放棄自己可得的好處,謙卑柔順去成全別人的需要。
今日主題:西緬支派的結局
決心應用:你過往曾因為神的懲罰而為什麼事情悔改?為了能在向神交帳的時候得著神的稱讚,你今天要如何行?
書19:1-51
約書亞責備以色列人,因他們並沒有積極去奪得神賜的地。所以,還有七個支派尚未分到產業,後來,約書亞在神面前抽籤,把地分給七個支派。
西緬支派從猶大支派中間分得土地。猶大支在眾支派中擁有優越的地位,在以色列所有支派中最先分配到土地,並且使用他們的影響力來擴張他的領域。所以,西緬支派得到南部的土地,包括耶斯列谷之西部及下加利利的中段。以薩迦、亞設和拿弗他利支派則得到最北的土地。從西緬的簽中我們可以看出神如何引導土地的分配。由於西緬和利未對示劍人的屠殺(創34章),雅各在他的臨終預言中說要使他們散居在以色列人中間(創49:7)。最終,西緬支派因過於弱小,後來就被猶大支派吸收而融入其中。這是神對西緬懲罰的結果。
西緬曾殘忍殺害示劍人,因此必須散居在其他支派中。這提醒我們,不要自己申冤,不要為「作惡的」心懷不平。神有神的時間,神有神的計劃,神也神的審判。
>>>>>保持謙敬虔的態度,在神的面前活出聖潔的樣式。
心得:
西緬支派所得的地業是在猶大人地業的中間,理由是猶大人所得的份過多。然而,這樣的結果其實也應驗了以色列的先祖雅各給他兒子們的祝福(創世記49章)。西緬和利未曾用詭詐對待示劍和他的全家,殘暴地洗劫了全城。因此雅各說:我要把他們分散在雅各中,使他們散居在以色列。利未支派為了祭司的職分散居全以色列人當中,西緬則是從猶大的地業中取地業,他們都沒有獨立屬於自己的地方。
西緬支派的衰弱也和他們群體的犯罪有關(民數記25章),西緬的領袖心利在什亭公然與米甸女子行淫,惹動神的忿怒。直到利未人非尼哈刺死行淫的二人,瘟疫才停止,兩萬多人因此喪命。西緬支派人數銳減。西緬與利未的對照讓我們明白:「散居」未必是受詛咒的壞事,利未支派事奉神,他們的散居是榮耀尊貴的;但西緬背離神而變得弱小,他們散居在猶大中間,結果逐漸消失。
曾經犯錯並不可恥,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從罪中幡然悔悟,要離開惡行,要專一敬拜事奉真神。
禱告:
親愛的主,我要敬拜、尊崇祢的名。祢是慈愛的父,更是公義的主,祢按著人的行為報應他們,祢也存留恩典和憐憫。我是蒙受主恩的罪人,耶穌已為我死,耶穌的血洗淨了我一切的罪債。聖靈使我的生命不斷更新,不再死在罪惡過犯當中。願主的權能在我的身上顯為大,幫助我遠離罪惡,更愛耶穌、更像耶穌。奉耶穌的名,阿們。
✍️ 2022-04/04 讀經:約書亞記 第十九章
✟受感的經文:
19:49 以色列人按着境界分完了地業,就在他們中間將地給嫩的兒子約書亞為業,
19:50 是照耶和華的吩咐,將約書亞所求的城,就是以法蓮山地的亭拿‧西拉城,給了他。他就修那城,住在其中。
19:51 這就是祭司以利亞撒和嫩的兒子約書亞,並以色列各支派的族長,在示羅會幕門口,耶和華面前,拈鬮所分的地業。這樣,他們把地分完了。
✟受感的話語:
〔約書亞記 18:11-19:48〕是一段完整的經文,記載了其餘七個支派(便雅憫、西緬、西布倫、以薩迦、亞設、拿弗他利和但)所分得的地業…值得注意的地方,是〔約書亞記 18:1-10〕和〔約書亞記 19:49-51〕關於約書亞的記載,說明他有一顆「屬神的心」。
約書亞專一禱告求問神的心。
〔約書亞記 第18、19章〕共提到五次,約書亞用「拈鬮」的方式(約書亞記 18:6、8、10、11,19:51),為其餘七個支派分地的事求問神;約書亞身為領袖的偉大之處,在於他不運用自身的權柄決定各支派所得之地,而是在眾人面前樹立榜樣,「要在耶和華─我們神面前」(約書亞記 18:6),求問神的心意…「屬神」的心,就是「求問」的心;一顆沒有私意,只渴望聆聽神,並且順服祂的心。
✟禱告和回應:
親愛的主耶穌,我把自己的心再次奉獻歸於祢,甚願祢吸引我,好讓我的心緊緊跟隨祢!所以求主幫助我們學習約書亞的謙卑正直,不要容讓仇敵在我們身上有空間,給我一個最適合我的地界,讓我安然居住…在每個層面上也是這樣,孩子是我們的產業,我們住的地方、工作的角色、服事…等,都是我們治理的地方,我們需要不斷的對付,求主加力量給我們。奉主耶穌得勝的名求,阿們!
【約書亞記 18:1-28、19:1-51】
|不再耽延!|
這兩章聖經也是詳細記載約書亞為以色列人其餘的七個支派拈鬮所分的地業。
十八章第1-3節約書亞把以色列的全會眾都聚集在示羅,告訴他們「那地已經被他們制伏了」,但是他們仍然需要去得地為業。
是的!耶穌也已為我們得勝了,祂說:「天上地上所有的權柄都已賜給我了」(太廿八18),因此,我們要「去使萬民作主的門徒」!我們是帶著耶穌的得勝去得地為業的!第3節記載約書亞對以色列人說:「耶和華-你們列祖的神所賜給你們的地,你們耽延不去得,要到幾時呢?」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既已賜給了耶穌,我們理當更殷勤地差派工人去為主得地為業!
是什麼原因讓我們「耽延不去得」呢?也許是我們滿足現在所擁有的,我們並不想為主贏得更多的靈魂;也許是我們不願離開我們舒適的生活,去為主爭戰;也許我們不知道神已把全地都交給我們了!也可能是我們沒有信心去得著失地。唯願每個神的教會都不滿足已經得著的產業,讓我們知道並相信,神的心意是要使萬民作主的門徒,讓我們放眼全地,胸懷世界吧!
十八章第2節提到,以色列的其他支派都已得地,但還有「其餘的七個支派還沒有分給他們地業」,神的心意就是「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產業;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神給他們人生不同的託付」。唯願每個基督徒都在他們的家裡、社區、職場為神收復失地!
十九章第49-50節記載,約書亞雖是領袖,但他先讓以色列每個支派都得著地業之後,他才分到產業,而且他的產業也只是一座城。
約書亞和許多世上的領袖很不同,這世上的領袖認為所有的人都要為他而爭戰,所有征服得來的地都是他的地,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然而,約書亞卻是為百姓而爭戰。每一位教會的領袖都應當向約書亞學習,神興起領袖不是為了讓人來成全領袖的使命和異象,而是要我們作領袖的去成全每一個神的百姓,完成神在他們身上的異象和使命。我們的使命是「成全聖徒、各盡其職」,讓每個神的百姓都去為主得地、得著神應許之地,這就是領袖的責任!
主啊!是的!我要成為如同約書亞一樣的領袖,我要成為弟兄姐妹的明哲人,成全每一個神的百姓,在基督的身體中各盡其職,一同建立健康榮耀的基督教會!
◆回應
主啊!是的!全地已被祢制伏了!因此,我要更勇敢地為祢去爭戰,使萬民作祢的門徒。
◆背經
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给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馬太福音 28:18-20)
敬拜詩歌:神的道路(天韻詩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rwIqsgN8oo
一、安靜:我要全心投靠祢,緊緊跟隨祢。
二、讀經:約書亞記 19:49-51
1. 重點說明
約書亞記十九章是十二支派分地的完結篇。在分地的尾聲,記錄下約書亞自己得地的過程。他位居領導,原本可以運用權勢,為自己爭取一塊美地,但他卻不攘利爭先,待大家都分配完畢,才想到自己。他所求的不是赫赫大城,而是尚待整修的山城,他謙讓知足。這是何等的器度,何等的襟懷!他在自己的地業上,並非退休養老;而是修築建造。約書亞給我們留下美好的榜樣;也為整個分地的過程,畫下美麗的句點。
2. 鑰節:是照耶和華的吩咐,將約書亞所求的城,就是以法蓮山地的亭拿西拉城,給了他。他就修那城,住在其中。(書 19:50)
三、默想:
■約書亞在什麼時候得到地業?(v.49)
■以色列人為什麼將亭拿西拉給他?(v.50)
■身居高位的約書亞原本可以得到更多,但他卻甘願捨下,不求自己的益處,為什麼他願意選擇一座百廢待興的小城?我追逐的是什麼?通常在「捨」與「得」之間,什麼是我看重的價值?
四、禱告:主啊!幫助我像約書亞一樣謙讓、無私,因為有祢,我已滿足!也求祢幫助我,不論產業大或小,我願作忠心良善的管家,像約書亞一樣。
五、安息:與主交談後,靜止在神之內,並在神的愛中安息,讓神的愛變化我們的生命。
六、記錄:
今日讀經進度:約書亞記 19 章
是照耶和華的吩咐,將約書亞所求的城,就是以法蓮山地的亭拿西拉城,給了他。他就修那城,住在其中。(書19:50)
閱讀: 約翰福音10章1-10節 | 全年讀經進度: 約書亞記19-21章;路加福音2章25-52節
我是好牧人,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約翰福音10章14節
某一年的兒童聖經假日營,偉健的教會決定帶一些動物來講解聖經故事。當偉健到教會去幫忙的時候,負責人要他把一隻綿羊帶進假日營的會場。當時,他必須用一根繩子,使勁地將這隻毛茸茸的綿羊拖進教會的體育館。但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綿羊變得越來越願意跟隨他。到假日營結束時,偉健根本不必拉住繩子,只要呼喚綿羊,綿羊就會跟著他,因綿羊知道偉健值得信任。
在新約聖經中,耶穌將自己比作牧羊人,說祂的子民(祂的羊)將會跟著祂,因為認得祂的聲音(約翰福音10章4節),但這些羊遇到陌生人或盜賊就會逃跑(5節)。身為上帝的兒女,我們就像綿羊一樣,需要與這位大牧者建立關係來認識祂的聲音。當我們與牧者有親密的關係,就會看到祂的特質,並學會信靠祂。
當我們越發認識上帝並愛慕祂,我們就能夠辨別祂的聲音,並且能夠更迅速地逃離前來偷竊、殺害、毀壞的盜賊(10節),就是那些試圖欺騙我們,使我們遠離上帝的人。這位大牧者與假教師截然不同,我們可以相信祂的聲音,祂會把我們帶到安全的地方。
藉由閱讀聖經,你認識上帝的哪一個特質?
這對你有何影響?什麼能幫助你辨別上帝的聲音?
天父,感謝祢成為我慈愛的大牧者,
求祢幫助我能認得並單單聽從祢的聲音。
作者: 施竹俐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在耶穌的時代,牧羊人常將羊群圈在兩種羊圈中。在村子裡,羊群會被圈在有石頭圍牆的公共羊圈內,由看門人來守護(約翰福音10章1-5節)。在田野裡,羊圈通常是用石頭、樹幹和樹枝搭成的臨時圍欄,牧羊人睡在前面狹窄的入口處。耶穌說了兩次祂是羊的「門」(7、9節)。「門」既代表保護,也象徵供應。「門」也提醒我們有一個出入口,耶穌說:「凡從我進來的,必然得救」(9節);耶穌這位好牧人會保護祂的羊在一個安全可靠的地方,並讓羊「出入得草吃」(9節;參閱詩篇23篇4節)。好牧人也會引導祂的羊到「青草地上,……在可安歇的水邊」(詩篇23篇2節)。
沈啟智(特約作者)
詩歌敬拜:https://youtu.be/xpxpR9RDU4g
解經影片:https://youtu.be/WMZEYj9-3II
客家宣教神學院院長
溫永生牧師 研經分享
每研、美言2021/6/21 (一)
每日研經釋義 <約書亞記19:17-39>
——這段經文提到了以薩迦、亞設和拿弗他利三個支派所分得的地業,他們分別得了十六、二十二和十九座城和屬城的村莊。我們留意到每個支派分得哪城邑後,都加上「屬城的村莊。如:「這些城並屬城的村莊就是以薩迦支派按著宗族所得的地業。」(19:23),類似的敘述還有31節和39節,而且這整段經文共出現六次「屬城的村莊」。分地業的時候,不能只有分到「城」,卻沒有「村莊」!連沒分到產業的利未人,分給他們某一個城邑時,也要給他們「郊野」,如:「…所以沒有把地分給利未人,但給他們城邑居住,並城邑的郊野,可以牧養他們的牲畜,安置他們的財物。」(14:4)
——城邑是人口集中地,卻需倚賴郊野或村莊的畜牧和種植,才能有糧食的供應。所以,城市與鄉村同等重要,互相依賴。但是,全球城市化以後,城市人口集中、工商發達,民主制度為了選票,愈大的都市更是「政治界」兵家必爭之地!重城市輕鄉村的現象於是出現了,連「教會界」也難免。但都市教會須想到,不少信徒是從鄉村來的,應有回饋式的關懷行動才好。近些年,有都市教會與鄉村教會結為姊妹教會,真是很不錯的做法!今天請為鄉村教會和其牧者代禱,求主與他們同在,不覺孤單並經歷上帝的供應。
詩歌敬拜:https://youtu.be/Zx1AMuYdykw
解經影片:https://youtu.be/y8-5QQZRviY
客家宣教神學院院長
溫永生牧師 研經分享
每研、美言2021/6/22 (二)
每日研經釋義 <約書亞記19:40-51>
一一這段經文是分地為業的最後一段,可分兩小段,40-48節記錄了但支派拈第七鬮所得的地業,在便雅憫以西,臨地中海,土地的區域雖較小但肥沃,但因著趕不出迦南人,被迫居住山地,後有一群但人離開,到了北方攻取利善(拉億),改名為但,就定居在該處(士 1:34-35 ,18:1-2 )。49-51節講到約書亞分到的一座城,「以色列人按著境界分完了地業,就在他們中間將地給嫩的兒子約書亞為業,是照耶和華的吩咐,將約書亞所求的城,就是以法蓮山地的亭拿‧西拉城,給了他。他就修那城,住在其中。」(19:49-50)以色列人分地的記載,以迦勒為始(14:6-15),以約書亞為終 。
一一這兩人是摩西時代十二個探子中,唯二可以進入應許之地取得地業的。照《信望愛》的解說:「分給約書亞的土地『是照耶和華的吩咐』,可能暗示耶和華神在約書亞作探子偵查迦南時已經答應將此地賜給他,就像將希伯崙賜給迦勒一樣(14:13,15:13)。」各支派按拈鬮分到地業,不表示佔有及享有那地業,各支派還須經過爭戰,趕出迦南人,才能享有。從這裏也讓我們聯想到,屬靈的事也是如此,上帝賜給我們豐盛的恩典與美好的祝福,我們不一定都馬上享有,就如冰箱已有蘋果,我們不一定享受到它的美味。我們也需要藉著立志行道與禱告,經歷聖靈的幫助,有些甚至要經過「屬靈爭戰」,才會享有!今天請為自己如此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