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經文:
耶利米書41:1~18
41:1 七月間,王的大臣宗室以利沙瑪的孫子、尼探雅的兒子以實瑪利帶著十個人,來到米斯巴見亞希甘的兒子基大利。他們在米斯巴一同吃飯。
41:2 尼探雅的兒子以實瑪利和同他來的那十個人起來,用刀殺了沙番的孫子亞希甘的兒子基大利,就是巴比倫王所立為全地省長的。
41:3 以實瑪利又殺了在米斯巴、基大利那裡的一切猶大人和所遇見的迦勒底兵丁。
41:4 他殺了基大利,無人知道。
41:5 第二天,有八十人從示劍和示羅,並撒馬利亞來,鬍鬚剃去,衣服撕裂,身體劃破,手拿素祭和乳香,要奉到耶和華的殿。
41:6 尼探雅的兒子以實瑪利出米斯巴迎接他們,隨走隨哭。遇見了他們,就對他們說:「你們可以來見亞希甘的兒子基大利。」
41:7 他們到了城中,尼探雅的兒子以實瑪利和同著他的人就將他們殺了,拋在坑中。
41:8 只是他們中間有十個人對以實瑪利說:「不要殺我們,因為我們有許多大麥、小麥、油、蜜藏在田間。」於是他住了手,沒有將他們殺在弟兄中間。
41:9 以實瑪利將所殺之人的屍首都拋在坑裡基大利的旁邊;這坑是從前亞撒王因怕以色列王巴沙所挖的。尼探雅的兒子以實瑪利將那些被殺的人填滿了坑。
41:10 以實瑪利將米斯巴剩下的人,就是眾公主和仍住在米斯巴所有的百姓,原是護衛長尼布撒拉旦交給亞希甘的兒子基大利的,都擄去了。尼探雅的兒子以實瑪利擄了他們,要往亞捫人那裡去。
41:11 加利亞的兒子約哈難和同著他的眾軍長聽見尼探雅的兒子以實瑪利所行的一切惡,
41:12 就帶領眾人前往,要和尼探雅的兒子以實瑪利爭戰,在基遍的大水旁(或譯:大水池旁)遇見他。
41:13 以實瑪利那裡的眾人看見加利亞的兒子約哈難和同著他的眾軍長,就都歡喜。
41:14 這樣,以實瑪利從米斯巴所擄去的眾人都轉身歸加利亞的兒子約哈難去了。
41:15 尼探雅的兒子以實瑪利和八個人脫離約哈難的手,逃往亞捫人那裡去了。
41:16 尼探雅的兒子以實瑪利殺了亞希甘的兒子基大利,從米斯巴將剩下的一切百姓、兵丁、婦女、孩童、太監擄到基遍之後,加利亞的兒子約哈難和同著他的眾軍長將他們都奪回來,
41:17 帶到靠近伯利恆的金罕寓(或譯:基羅特金罕)住下,要進入埃及去;
41:18 因為尼探雅的兒子以實瑪利殺了巴比倫王所立為省長的亞希甘的兒子基大利,約哈難懼怕迦勒底人。
*靈修默想:
(1)以實瑪利為何犯下殺害基大利的惡行?若不能棄絕嫉妒和貪婪,會對共同體造成什麼影響?
(2)約哈難為何與百姓一同前往埃及?在危機中必須作出選擇時,我們應以什麼為標準?
*一年一遍聖經速讀進度:
詩119
*活潑的生命-CGNTV中文台牧者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LoirYDNqis
*活潑的生命-LTD清晨QT敬拜禱告時刻:
https://www.youtube.com/user/rogerytw/videos
*靈命日糧(其他靈修材料):
https://traditional-odb.org/2020/10/03?calendar-redirect=true&post-type=post
心得:
尼探雅的兒子以實瑪利帶著十個人到被巴比倫任命為猶大省長的基大利那裡,基大利款待以實瑪利,但以實瑪利卻在筵席間把基大利和所有和基大利在一起的猶太人、巴比倫人都殺了,要知道這時的猶大才經歷戰爭摧殘,大部分的人不是被擄就是被殺,只剩下少數老弱在猶大生活,但以實瑪利在這樣的情況下想的卻不是重整家園或團結生活,而是為了自己的權利濫殺無辜,而後過了一天,有八十位從外地來到耶路撒冷朝聖的人,這時的聖殿已經被毀,這些朝聖者的衣著也顯示他們應是來哀悼的,以實瑪利假意與他們同哭,並且還要帶他們到基大利那裡,結果這八十位朝聖者的下場就是有七十人慘死在以實瑪利手裡,剩下十人是因為他們有財產藏在田間,足可見以實瑪利不僅貪權也貪財,他所殺的人甚至填滿了坑,之後他甚至將米斯巴剩餘的百姓和公主都擄走,打算要到亞們去,以實瑪利身為大臣的兒子,心中不但沒有愛護百姓、敬畏上帝的想法,反而是濫殺無辜、殘暴不堪,當人不順服上帝而順從自己慾望的時候,就會做出許多可惡至極的惡事,因為心中只有自己的好處和利益,以實瑪利的惡行提醒我們,不可隨從自己的情欲,而是要順服上帝來生活,上帝的教訓才是我們生活的準則,願我們能夠學習過敬畏上帝的人生。
禱告:
天父,我知道人若不是順服你,就是隨從自己的欲望,而人的欲望盡是罪惡,人會因為權利、財富、情慾......等各種自己的利益而犯罪傷害別人,但天父你教導我世上的一切都是短暫的、轉瞬即逝,因此不要追求會消失的事物,因為罪惡沒有被滿足的時候,我要追求的應當是會存留到永恆的,謝謝你教導我認識哪些是我要追求的、哪些是我應該拋棄的,讓我能夠學習順服你的教導,知道我應當如何行才是你所喜悅的,奉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心得:
約哈難和與他一起的軍官,因以實瑪利所做的惡與他爭戰,他們奪回被擄的人後,就預備到埃及去。逃脫的以實瑪利則仍按原行程,往亞捫人那裡去。他們都不想留在猶大地。或許是因為猶大經過長年戰爭已經太過貧窮殘破;或許出於民族意識,他們不想屈居巴比倫王統治之下;又或許他們害怕殘暴的迦勒底人,想離他們遠遠的。不論原因為何,他們希望分別從亞捫和埃及得到保障(類似尋求政治庇護)。神賜給以色列人作為產業的迦南地,已經被棄之如敝屣,在這裡得不到安全感。這些正應驗了摩西在申命記中的預言警告:你的性命必懸懸無定;你晝夜恐懼,自料性命難保。
這些人還是不信神,他們不願意接受神的安排(就是對罪人的懲罰),仍然想要自己尋找安舒之地。其實,離開了神,哪裡還會有安靖穩妥呢!求神幫助,使我有可靠的安全感,來自於神的同在。
禱告:
親愛的主,約哈難與以實瑪利所代表的兩群對立的人,竟然都選擇投奔異國,也不想留在應許地。他們不能降服於祢的旨意,也無法信靠祢。這些人是我的警戒與提醒。求主賜給我屬靈的辨別力,讓我不用環境和心情來評估好壞,而是能夠明白祢的帶領,也有真實的信心走屬主的道路。奉靠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敬拜詩歌:神羔羊配得 (約書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VGtl90Siy8
一、安靜:我屬乎祢,住在祢裡面。
二、讀經:耶利米書 40:1-41:18
1. 重點說明:
國破地荒,是因悖逆神,自取敗亡責罰,但讓不信神的外邦將軍指出來,卻是加倍羞愧。所有可能影響巴比倫帝國統治聖地的勢力都被擄掠,只留下無力造反的窮人、順民。基大利被立為首長,在此殘破的光景得到服務餘民的地位。但他輕忽約哈難的提醒,竟遭暗殺致死;當約哈難重新救回餘民時,這群劫後餘生的百姓所期待的平安,已陷入岌岌可危,晦暗不明的狀態。這是猶大亡國後的混亂狀態,都應驗了先知的預言,猶大國正式結束,巴比倫成了這地的統治者。
2. 鑰節:耶和華使這禍臨到,照祂所說的行了;因為你們得罪耶和華,沒有聽從祂的話,所以這事臨到你們。(耶 40:3)
三、默想:
■護衛長尼布撒拉旦如何評述猶大的敗亡?(40:2-3)巴比倫王立了誰作境內的省長?(40:5)巴比倫帝國留下哪些人在原(猶大)地居住?(40:7)
■誰謀殺巴比倫王所立的省長並殘害歸順的餘民?(41:2-3)誰追擊謀殺省長的人並搶救歸順的餘民?(41:11-12)搶救回來的餘民被帶到何處?(41:16)目的是什麼?(41:17)
■我曾不耐、嫌棄神的警戒管教?看完今天的經文,想想大衛曾做的選擇:「我願落在耶和華的手裡,因為他有豐盛的憐憫。我不願落在人的手裡。」我的感受與提醒是如何?
四、禱告:主啊!落在人的手裡何等可怕!不論景況好壞,我都要跟著祢,住在祢裡面。
五、安息:與主交談後,靜止在神之內,並在神的愛中安息,讓神的愛變化我們的生命。
六、記錄:
今日讀經進度:耶利米書 40-41 章
【耶利米書 41:1-18】
|國中無王、任意而行|
這段經文讓我們看見,這個時候的以色列人「國中無王、任意而行」!雖然他們的國家滅亡了,他們的君王被敵人抓走了,他們仍然可以選擇信靠這位永不離棄他們,仍然願意與他們同在的真神。然而,這些殘留的百姓卻仍然沒有真心悔改轉向神,他們仍然選擇信靠地上的權勢和君王,以為這世上的君王和權勢能拯救他們,卻發現到頭來是一場空!
我們看見基大利倚靠的是「迦勒底」的勢力。從四十章14節及四十一章10節、15節看見,以實瑪利倚靠的是「亞捫王」的勢力。而當約哈難懼怕迦勒底人時,他也不是專心倚靠他們祖宗所倚靠的耶和華,而是企圖投靠埃及(第17、18節),何等令人惋惜的事啊!
這些以色列的餘民在國難中,仍然沒有覺悟,他們之所以遭難就是因為不專心倚靠耶和華的緣故!他們仍然繼續以別的神代替耶和華,以致於他們的愁苦就繼續地加增。
從第5節我們看見,這裡有一些人似乎要來敬拜耶和華的,但是他們仍然採用「將身體劃破」這樣的異教敬拜方式,他們的敬拜也不能討神的喜悅。
因此,神只能任憑這些餘民繼續地任意妄為,不斷地彼此爭鬥,以詭詐互相殘殺(第6、7節),充滿了貪婪(第8節)和懼怕(18節)!是的!當人「心中無神」就必「目中無人」,當人任意而行、倚仗人的勢力和自己的血氣行事時,必然充滿恐懼、不安和混亂!
弟兄姐妹們!當你遭遇難處時,你是倚靠人的勢力、自己的聰明,還是專心來倚靠神呢?以賽亞先知曾讚美神說:「堅心倚賴祢的,祢必保守他十分平安,因為他倚靠祢!」(賽廿六3)
◆回應
主啊!是的!當我遇見難處時,我不再倚靠人的辦法和自己的小聰明,我要專心來倚靠祢,祢必保守我十分的平安!
◆背經
堅心倚賴祢的,祢必保守他十分平安,因為他倚靠祢。(以賽亞書 26:3)
#每日新眼光 8月31日
❤️耶利米書41章1~18節
基大利是猶大亡國後被巴比倫王指派的總督,在國破家亡的處境,他被賦予責任管理殘留國內最底層的貧窮人民。基大利展現善意想保護遺留的同胞,因此當一群原本逃難的官員回來找他時,他向這群人保證說:「我要親自留在米斯巴;巴比倫人來的時候,我會作你們的代表。你們可收存酒、果子、橄欖油,留在你們所佔有的城鎮。」(耶利米書40章10節)他的話果然吸引一群逃亡各地的人回到猶大。這幅景象看起來似乎有一種家園將被重建的盼望,然而當眾人漸漸步入穩定的生活後,卻出現了殺機。
在一次接待餐會中,基大利被他款待的客人以實瑪利和10個跟班殺了,連同用餐的以色列人和在場的巴比倫軍人,全都慘遭殺害。諷刺的是,前不久另一名逃亡的猶大軍官約哈難才警告過基大利,要他小心以實瑪利,並請命將他除掉以免遺留禍患。基大利卻勸阻約哈難,認為他冤枉了以實瑪利。不料,約哈難的警告成真,基大利不僅葬送了生命,連國家復興的機會都被毀了。
從耶利米書的故事脈絡來看,這個以實瑪利就像上帝救贖計畫的破壞分子。上帝在猶大國破家亡下興起基大利來管理照顧餘民,只要人民順服祂管教的計畫,暫時降服在巴比倫手下,終有一天上帝會讓他們歸回重建。不料,以實瑪利把基大利殺死這件事,導致原本被留在米斯巴的人民全都變成人質。而以實瑪利自己的命運呢?當他逞凶洩恨之後,自己也被約哈難追殺,變成亡命之徒。
在生死存亡之際,個人和群體的利益之間,要拋下自己的想法、控制自己情緒、顧全大局並順服上帝,並非易事。以實瑪利這個逞凶鬥狠的傢伙,沒有瞻前顧後,沒有聆聽、尋求上帝的心意,而是被慫恿、順從血氣遂行殘暴、破壞,看看那個被他拋棄屍體所填滿的坑,彷彿情緒、仇恨的無底洞,雖然埋葬了滿坑的屍體,也無法將內在的仇恨、苦毒、憤怒給完全掩蓋。
教會發展的過程,難免會遇到類似的狀況。當教會領袖處心積慮、想方設法要幫助教會復興,有時卻遭受阻擋攻擊,反對者因不合己意就借題發揮,造謠生事扭曲事實,展開連番攻擊,導致領袖無力招架,渾身是傷,黯然離開,教會又陷入屬靈枯骨的墳墓裡,沒有活力、沒有盼望。這絕非上帝的心意。
⭕默想:上帝透過基大利和以實瑪利帶給我怎樣的新視野呢?
⭕祈禱:主啊!祢說祢來的目的是要使我們得生命,而且是豐豐富富的生命。求祢幫助我跳脫私慾的框架,單單為了滿足祢的心意,建構祢的國度而活。奉主的名禱告,阿們。
⭕1853年(清咸豐三年)賓威廉牧師將《The Pilgrim’s Progress》翻譯為《天路歷程》
⭕影片:《天路歷程》(電影版/中文字幕)
https://youtu.be/jTnlS0tiGXM
本仁約翰(John Bunyan,1628~1688)是英國清教徒時期的傳教者,亦是文學家。其著《天路歷程》(The Pilgrim´s Progress)是世界文學經典之一,是史上僅次於《聖經》的最暢銷的經典名著。他因不願遵奉英國國教會,亦不放棄傳教,而繫獄十多年。《天路歷程》是在獄中開始撰寫,直至1677年始刊行。本仁獲釋放後,就任貝德福浸信會牧師,牧會共18年其間一度再被捕(1673年王收回「信教寬容令」),經一段時間後再度獲釋。1688年8月31日安息,之前為了要去調解遠地一對父子的不和,騎馬旅行,遇大暴風雨,返途發燒,而不治。
《天路歷程》是靈程經驗的寓意文學。有一「墮落者」,逃出「毀滅之城」,遇十字架,而成了「基督徒」。一路訪尋「天城」,途中遇各種各色的人物(如,智仁勇、心慈、敬虔、無知、善殺、弱質……)、狀況(如失望泥沼、浮華世界、疑惑城等)、危險與各種考驗,戰勝魔王……到達快樂山與天城。
⭕ https://page.line.me/chelamchurch
和平教會家人平安!
【耶利米書41章4-18節】
※ 金句:義人的思念是公平,惡人的計謀是詭詐。(箴言12章5節)
本章所記載的是有關於以實瑪利的行為,他的行為實在令人髮指,他為何要殺了這些來到耶和華的聖殿者,這些人不過是來哀悼聖城的被毀,這可以從他們的穿著和舉動看出來。然而,以實瑪利無情的殺了他們,是為了殺人滅口嗎?或是一時性起,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可以看出以實瑪利是一個性情相當殘暴的人,這也使我們看出在亂世之中,人的生命如同螞蟻,是非常卑賤的。
一、以實瑪利行惡殺人
以實瑪利殺了基大利之後,隔天有80幾人從遙遠的北方要來耶和華的聖殿,以實瑪利趁著省長死亡的消息尚未走漏時,就假情假意的將這些人都騙到城中,將他們一同殺害,唯獨有一些人向以實瑪利求情,以實瑪利的因貪婪他們藏在地裡的財物,就止住了他的兇殺惡行。
二、以實瑪利欲逃往亞捫
以實瑪利殺害了他們之後,就將米斯巴剩下的俘虜和掠物帶走,欲逃往亞捫,因為他知道自己在猶大國已經沒有生存的空間了,人聽見他的惡行必會殺他,所以他計劃去投奔亞捫王。
三、約哈難率軍兵救眾
約哈難聽見以實瑪利的惡行,就聯絡了個路的軍長,前往追殺以實瑪利,兩軍在基遍的大水旁相遇,以實瑪利手中的俘虜看見約哈難來救,心裡都非常的高興,就全都轉身跟隨了約哈難的軍隊,這時以實瑪利和手下的八個人見大勢已,去就逃亡了亞捫。
四、約哈難移師金罕寓
約哈難得勝以實瑪利歸來,並將以實瑪利所擄去的人也救了回來,就暫住在金罕寓,但因以實瑪利先前殺了巴比倫人所立的省長基大利,約哈難害怕迦勒底人不詳內情,反而報復他,就計畫前往埃及。
《默想》從亂世中我能看出人性的軟弱嗎?
《祈禱》親愛的天父,謝謝祢揀選了我,又使我能生長在一個太平的時代,求祢使我曉得祢的時候和作為,使我在平順時懂得感恩,在患難來臨前曉得如何逃避,並緊緊的跟隨祢,求祢賜給我分辨的靈,使我能分清仇敵與朋友之間的差別,教導我行對的事、正直的事,禱告奉靠主耶穌的聖名祈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