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謊言背後的可笑假設
1.神的恢復、拯救、轉化的大能不夠強到使我改變。
2.心意更新而變化,不能轉變我這種人。
3.別人都很容易改變,就是我不行。
4.年輕人比較容易改變。
5.我的個性特別頑固,拒絕改變。
6.對我而言,改變已經太遲了,所以一切都照舊吧!
7.就算我嘗試改變也行不通,我一定會慘敗的。
二、真理:任何人都可以正向改變
1.掃羅在殺害基督徒之後,與神相遇,成為最有影響力的基督徒之一。(徒9:1-31)
2.格拉森嚴重被鬼附的人得釋放後,立刻被耶穌委派成為福音使者。(可5:1-20)
3.大衛的「勇士」們,都曾是窘迫的、欠債的、心裡苦惱的。(撒上22:1-2、撒下23章)
4.抹大拉的馬利亞身上被趕出七個鬼,成為耶穌大能的跟隨者(路8:2)。
5.尼尼微全程的人轉離惡行,完全悔改,一天之內帶下復興。(拿3:5-10)
三、心意更新的宣告
我們行善,不可喪志,若不灰心,到了時候就要收成。(加6:9)不要放棄!如果跌倒了,再爬起來!如果這樣行不通,就換另一種方法。神有上百種方式使改變發生。(雅1:5)
分享與分擔
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加拉太書6:2)
天上的父,
防疫工作在我們生活中持續進行,
這需要許多單位和人民彼此互助,
為此,求祢讓我們因著愛的緣故~
分享手中有餘的資源給那缺乏的,
運用智慧支持那些需要被幫助的,
散播溫馨鼓勵那懼怕和被排擠的,
分擔重擔挺住所有盡忠職守的人。
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回應:在今天所讀的經文保羅特別提醒我們「加6:1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要做一個「屬靈的人」,不要做一個「貪圖虛名的人」。什麼是「屬靈的人」及「貪圖虛名的人」?他們作為各是如何?「屬靈的人」:就是指被「聖靈」引導的人,靠聖靈行事的人(加5:25) ,看見別人跌倒了,不會譏笑、論斷這些軟弱的人,反而會特別扶持、幫助這些人。「貪圖虛名的人」:是指貪圖虛浮榮耀的人,這樣的人看見別人在「罪惡」上跌倒,反而會以一種幸災樂禍心態,想看別人好戲。保羅勸勉信徒不要去作一個「貪圖虛名的人」,而是要去做一個「屬靈的人」。一個屬靈的人,他要具備一些特質,有那些特質呢?需具備:謙卑、不自欺、常省察自我言行、願意受教、順從聖靈帶領等好行為。保羅勸勉這些屬靈的信徒,不要喪志,倒要常向人(家人)行善。(加6:9-10我們行善,不可喪志;若不灰心,到了時候就要收成。所以,有了機會就當向眾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當這樣。)
親愛的弟兄姊妹,走這條屬靈的路其實不是那麼容易,會遇到許多難處,令你灰心喪志,但請不要忘記我們有一些屬靈同伴,這些屬靈同伴可以互相扶持;當別人軟弱時,我可以扶他一把;當我軟弱時,這些屬靈同伴也會扶我一把。基於此,保羅特別勉勵我們這些屬神兒女,既是「主內一家人(弗2:19)」,所以當弟兄姊妹有需要時,我們就不能裝作不知道,忽略不去幫助(行善)他們,因主耶穌曾說:「太25:40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祈求主幫助我們每一位屬神的兒女,都有一顆愛人愛神的心,願意主動去幫助一些有困難的人,協助他們解決困難;當我們願意做這樣的事時,會發現主耶穌的祝福就會源源不絕賞賜在我們身上。(王牧師)
閱讀: 加拉太書6章7-10節 | 全年讀經進度: 詩篇110-112篇;哥林多前書5章
我們行善,不可喪志。—加拉太書6章9節
我的一位朋友計畫在當地的公園舉辦活動,並邀請附近的所有孩子來參加。她為著有機會與鄰居分享自己的信仰而感到興奮。
她招募自己的三個孫子和兩名中學生來幫忙,她分派工作,為孩子們設計許多遊戲和活動,準備餐點,還預備了一個有關耶穌的兒童聖經故事,然後滿心期待地等候孩子們來參加活動。
第一天沒有孩子出現,第二天還是一樣,第三天也沒有一人到場。但她每天仍舊與孫子和助手認真地安排活動。
到了第四天,她看到一個家庭在附近野餐,於是就邀請孩子們來玩遊戲。一個小女孩來了,和他們一起玩遊戲、一起用餐,聆聽關於耶穌的故事。也許在多年以後,這個小女孩仍然會記得耶穌的故事,我們都不知道結果會如何,對嗎?上帝透過加拉太書鼓勵我們:「我們行善,不可喪志;若不灰心,到了時候就要收成。所以,有了機會,就當向眾人行善。」(6章9-10節)
我們不用擔心人數多少,也無須用其他可見的方式來計算成果。我們要做的是忠於主所託付的工作,然後把收成交給祂,讓上帝來決定結果。
你曾仔細制定哪些計畫,但最後卻出了問題呢?
儘管結果令人失望,你要如何學習信靠上帝呢?
上帝啊,我要感謝祢,
因祢是掌管結果,也是在人心中動工的主宰。
不管祢要做我什麼,求祢幫助我能全然順服祢。
作者: 羅大衛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希臘字sarx在加拉太書中出現了18次,而且根據上下文有不同的翻譯。在加拉太書中,該字首先出現在1章16節,在此譯為「屬血氣的人」(和合本)或「任何人」(新譯本),在新普及譯本的註腳提到,這希臘字是指「有血有肉的」,可指我們人類身體的組合部分。另一方面,加拉太書第6章最後出現的sarx被譯為「情慾」、「外貌」及「肉體」(8、12、13節)。這個希臘字是指人內在不受上帝和祂話語所影響的本性。在這方面,加拉太書5章16-21節為讀者提供了關於6章8節的恰當註解。
簡恩德
【出處】https://www.tpehoc.org.tw/2022/05/29/gal-day13
【經文】加拉太書6章1~10節
保羅繼續闡述在順服聖靈之下,屬靈人如何活出愛人如己的原則(參加五14),完全基督的律法(參2節),他列出具體行動,教導我們如何將真理落實在生活中。
一、 要用溫柔的心挽回犯錯肢體:
對於偶然為過犯所勝的人,保羅教導我們要順從聖靈(即為屬靈的人),用溫柔的心,將他們挽回。當我們自己偶然被過犯所勝,何等需要有人按著保羅的教導來扶持我們,讓我們先成為願意付代價、成全別人生命的人。
此外,因著服事別人而自己跌倒的事,我們也時有所聞;因人的血氣會彼此牽動,若我們沒有將老我釘死,就冒然去處理別人生命的問題,很容易就會受到影響;所以保羅提醒,在服事軟弱的肢體時,自己要小心,恐怕被引誘。
二、互相擔當重擔,以完成基督的律法:
「基督的律法」指的就是主所賜彼此相愛的命令(約十三34)。生活中有各式各樣帶給人壓力的事物,包含罪惡的誘惑、情緒、身體或經濟上的困難等等。因此保羅要我們背負彼此的重擔,彼此關顧、相互安慰與扶持,乃是一種愛心的表現,這樣就完成了基督給我們的律法要求。
三. 承擔自己責任:
保羅深知人罪惡的本性喜愛分別善惡,對於別人犯錯,容易過度熱心,給予指責、糾正,以顯自己為義。因此,保羅提到,各人應當察驗自己的行為,為自己的言行向神負責,因為各人必擔當自己的擔子。而所謂的擔子,指的就是個人不可推卸的責任。
四、種收原則:
「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不只是自然定律,更是重要的屬靈原則,它提醒我們,在作決定時要考慮後果,不要以為只是一點疏忽、一點偏差沒什麼關係,因為這一丁點的失誤可能造成謬以千里的遺憾。保羅特別用了「不要自欺」及「輕慢不得」這樣強烈的用詞來表達真理的絕對性。保羅用第五章提到的聖靈與情慾來說明:順著情慾撒種的,必從情慾收敗壞;順著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收永生。
神所為我們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美好豐盛生命,但願我們明白種收原則,凡事順從聖靈的引導,過聖潔、不放縱的生活,活出屬靈人的蒙福人生!
【回應】
親愛的聖靈,求祢指教我,如何愛人如己、互相擔當;求祢幫助我,不要自欺,謹記種什麼收什麼的原則,順從聖靈的帶領,拒絕情慾的誘惑!
【禱讀】加拉太書6章1~2節
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
【出處】https://www.tpehoc.org.tw/2022/05/30/gal-day14
【經文】加拉太書6章11~18節
在書信最後面,保羅總結此信的重點,他針對猶太派信徒所提外邦人應受割禮的主張,再次闡明,他們是看重外表的形式,想藉由外邦人也效法猶太人受割禮這事來當作自己的功勞,好榮耀自己,然而這樣的動機,卻與基督十字架的真理─「唯靠耶穌,別無可誇。」相違背。
保羅說:「但我斷不以別的誇口,只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因這十字架,就我而論,世界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論,我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參14節)「誇口」就是歸榮耀,十字架是要否定人一切可以誇口的,這也是為什麼保羅在五章11節提到「十字架討厭的地方」。我們的本性喜歡誇自己,然而對於救恩,人卻沒有一點功勞可誇。保羅深知救恩真理,他不以任何人事物誇口,他只單單宣揚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只高舉那位藉十字架成就救恩的耶穌基督。
對保羅而言,世上一切,不論好壞,都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對他沒有一點影響力、吸引力;對世界而言,保羅已與主同釘十字架,他所有的榮耀、努力、名望、地位…都不算什麼,他不要人看見他有什麼值得誇耀的地方,而是希望別人透過他,只看到耶穌。
因此,「受割禮不受割禮都無關緊要,要緊的就是作新造的人。」(參15節)重要的不是在於做了什麼(doing),而是在於成為什麼樣的人(being)!哥林多後書五章17節也說:「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弟兄姊妹,什麼是你生命中最要緊的事?什麼是你最在乎的?什麼是你最常誇口的?十字架對你生命的影響是什麼?什麼是你希望帶給別人的影響?但願我們都領受神兒女的位分,與主同釘十字架,順從聖靈,不放縱情慾,得著真自由,活出愛人如己的生命,結出聖靈的果子,持續作新造的人!
【回應】
主耶穌,過去我看重表現,以自己的能力為驕傲;如今,在祢十字架前,我全然敗壞,毫無可誇,因此我要單單高舉基督十架,順服聖靈,作新造的人!
【禱讀】加拉太書6章14~15節
但我斷不以別的誇口,只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因這十字架,就我而論,世界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論,我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受割禮不受割禮都無關緊要,要緊的就是作新造的人。
【出處】https://traditional-odb.org/today/2022/12/09/分擔重擔
【經文】加拉太書6章1-10節
在我們剛成立的查經小組中,有好些姐妹都遭遇了不同的打擊。一時之間,我們都感同身受,開始坦誠分享自己的經歷。無論是遭遇父親離世,或是離婚不久就碰上結婚紀念日,還是剛出世的孩子被診斷為全聾,或是需要帶著孩子狂奔至急診室,這一切我們都難以獨自承受。漸漸地,每個人敞開心扉,吐露自己的傷心事。然後,我們一起哭泣、禱告。起初,我們對彼此並不熟悉,還有點生疏,但在短短幾週內,我們卻成了一群親密的朋友。
身為教會的一分子,基督徒能以誠懇且親切的態度,在他人痛苦的時候支持鼓勵他們。將基督裡的弟兄姐妹連結在一起的關鍵,並不是大家互相認識的時間長短,或彼此有什麼共通點,而是在於使徒保羅所說的那樣,「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加拉太書6章2節)。靠著上帝的能力,我們傾聽、同理,儘可能地提供援助,而且彼此代禱。我們可以想方設法地「向眾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當這樣」(10節)。保羅說,當我們這麼做,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2節):愛上帝且愛人如己。生活的擔子可能非常沉重,但上帝將教會這個大家庭賜給我們,分擔了我們的重擔。
【思想】
你身邊有誰正在受苦?
今天,你如何分擔他們的重擔?
【禱告】
親愛的上帝,感謝祢,不論我遭遇什麼事,祢都與我同在。今天,求祢幫助我也以這樣的方式愛人。
最近節慶接踵而來,我想大家到了年終歲末都想要有休息的時間,過年也快到了,很多人可能要回家、回南部、老家過年,會跟很多親朋好友互動。如果我們跟家人相處的很好,當然是件最愉快的事,可是有時我們心中會有些過去的疙瘩。有時候人很矛盾,我們最愛家人可是卻又不知該如何跟家人相處,這是很多人都有的感覺。當然嚴重的程度因人而異,特別是當父母的人,常會覺得孩子到了青少年時期就不知道該如何跟他們相處,甚至會覺得這孩子變化好像很大,跟小時候完全不同。其實這都是一種,我們一些片段經驗的看法,其實每個人長大之後都有自己的一些需要,我們必須要去了解,而且人與人之間基本上是有差異的,我們講說我們都是獨一無二的,反之就是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相處方式,這是我們在生命中很需要好好學習得,當然我們今天要談到家人有關的原因是,因為家人跟我們互動最多、最頻繁,而且是無法分開的,因為血緣的關係,我們跟家人的關係是注定要在一起的,上帝把我們放在當中,所以反過來說跟家人相處好,也是我們一定要學會的。不要說跟家人處的很遭,然後跟外面的人處的很好,這樣有點奇怪吧?順序有點不對,我自己本身是對這方面的認知很有負擔,因為我自身多年來都在教導「界線」,有時上帝的帶領很特別,因為我以前開始要做婚姻時,我也不知道中間插入一個「界線」的學習和教導。可是我現在越來越覺得婚姻其實也是個「界線」的問題,很多夫妻在相處上有困難不知道分寸在哪,我信主到現在或是當了牧師到現在,我常被弟兄姊妹問到一件事就是「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能做?」這句話真的是我們每個人有時候有的困惑,但我越來越覺得其實信了主、讀懂了神的話,你的心裡越來越清楚如何來決定要做或不做,當然最重要的是做了之後不會後悔,很多人是做了,可是做了之後,心中很愧疚、有很多小劇場、感到惶惶不安,當然這樣不是一個很好的結果,因為我們希望我們做了之後,心中平靜安穩的,甚至知道這樣是沒問題的,等於說我們自己知道我們在做什麼,這樣的做法也對彼此是有幫助的,我想今天讀的經文,也是大家很熟悉的,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林前10:23)這段經文,簡單來說就是上帝給我們的「界線」,這句話好像有說等於沒說,因為上帝說什麼事都可以做,但不都有益處;什麼都可以做,但不都造就人,所以我們是不是也有一個結論是,我們問上帝能做什麼?上帝說:「什麼都可以做,但是做了對別人不好,對自己也不好,那就不要做。」其實我們也全然的自由,但這自由是在我們真理的根基下所做的選擇,所以我們自身隨著年歲的增長、經驗的加多,我相信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慢慢知道如何拿捏分寸。中國人講說:「應對進退自如嗎?」或者大家看過類似「界線」的書的話,都看過《過猶不及》這本書,其實大家希望人一生中自自在在,能夠與人相處融洽,而不是跟越多人相處就得罪越多人,那真的不是我們所期望的,而且這樣的結果也會造成自己越來越萎縮或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很多人因為跟別人相處不好就躲在自己的世界裡上網、不跟別人講話、很孤僻、很宅,這絕對不是一個好現象,大家不要小看,因為很多人在青少年或青年時期、進入社會時轉換不好,所以他對人是充滿懼怕的,跟人相處是有壓力的,可是理論上我們到成年時都知道該如何跟人互動,而且可以做自己的選擇,不是什麼事都要說好,所以一意的迎合別人的人不會快樂。我自己在帶領弟兄姊妹學習「界線」時,我做了個調查,我發現很多人不敢說「不」,說「不」看似很簡單,可是很多人說了之後,心裡七上八下,不知道這樣是對或錯,甚至看到臉色變了就覺得自己好像做錯了,事實上大家知道有時候拒絕別人時,反而是對的,但因為對方沒有界線,所以對方不高興。有時我們學「界線」,開始用的時候也會讓對方不高興,可是長久下來,對雙方是好的,因為對方沒有界線,你跟他畫界線時,他會退回去、會不舒服,我相信所有人都希望別人對你說:「Yes!」但很多事就說:「No!」我常跟很多弟兄姊妹說:「我寧可先說『不』再說『好』,至少人家聽得會比較高興。」可是你一開始跟人家說:「好!好!好!」你知道有一種人什麼事都跟人家說:「好!」可是說完之後轉個頭就後悔、生氣了,因為人的習慣,說好就是好人,就是對人好,但其實有時必須說不,才是對他好,對你們的關係才是長久、健康的。這就是我們今天特別要在家庭裡學會「界線」,在家庭裡因為有愛的關係、血緣關係,所以可以撐得住,也許會傷害到對方,暫時沒有做得很好,對方會包容、接納,讓你有機會再學習,甚至在當中可以聽到家人真正的感受與心聲,如果在家庭裡沒有學會,到了社會上去學人際關係、學「界線」會很辛苦。因為外面的人不見得那麼留情、不會對你那麼好,所以你的空間可能就少一點,甚至會比較緊張。所以我覺得從小父母也應該給兒女有人際界線這方面的教導和帶領,對他的一生而言才是的最有幫助的。
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來12:11)所謂「管教」就是你不能做這件事,被管教的話就是被禁止做某件事。當然不快樂,比如小孩子很想要吃很多的糖果,父母親說:「不行」, 因為爸爸知道他牙齒已經蛀了幾顆了,當然不能再吃啦。可是小孩子不懂,他吃不到糖果就很生氣、難過,可是爸爸必須忍住、必須狠心,不讓他吃,這樣的話他當然不快樂,可是長遠下來對他是好的,所以父母親要了解,有時我們必須給孩子一些禁止的東西,對他才是真正的愛。
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各人必擔當自己的擔子。(加6:2,5)這句話好像有點矛盾,其實這句話的意思是兩部分:一個是自己的事情,要自己擔責任,把自己該做的事做好。比如說:你的房間有沒有整理還是你都不整理的?家裡面的事會不會有關你自己的部分?你的臥房或書包、書桌,甚至衣服你自己會不會整理,這是你的範圍內。但是「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比如說:家裡客廳亂七八糟,那就是每個人都有責任,要保持乾淨或要整理。所以公眾的事情,每個人都有責任,可是自己的事要先做好,這兩部分要平衡,你就會發現不管是個人或是跟團體在一起都可以過得很好。其實這基本上就是我們常談到的,對自己要有責任、對別人要尊重,既然是公共的東西你就不能夠為所欲為,一定要有他的一個規則或大家的一個默契,我們都要了解在這樣的環境裡有哪些潛規矩才不會去冒犯別人,甚至在那邊不受歡迎,這樣你自己也活得很辛苦。
你們做兒女的,要在主裡聽從父母…孝敬父母。(弗6:1-3)我想這個大家沒有疑惑,我們都要好好孝順父母,可是娶了妻的,是為世上的事掛慮,想怎樣叫妻子喜悅…。(林前7:33-34)這就談到一個時間的順序,當有太太之後,我們跟父母的關係仍是那樣沒錯,可是順位上要調整,你要把配偶的關係放在前面,因為你一個新的開始,已經要離開父母了,不是說不愛父母,而是跟父母的關係慢慢減少,因為也不住一起了,而且在人生的下半場跟你關係最親密其實是配偶。父母親要退回去自己爸爸跟媽媽之間的關係,要恢復原來還沒有孩子時的親密,也就是父母的心要收回來放在彼此身上,而非兒女身上。其實很多父母沒有放手的概念,我講一個我自己的經驗不知道在這邊是否跟大家提過,我記得在50歲左右時回南部去,那時我爸爸因為腳受傷;媽媽剛好也生病,所以我就請假回去陪他們,記得那天傍晚我到了西螺時,洗完澡就要洗衣服,我媽媽就在臥房裡很大聲的喊我說:「阿仁啊!你會洗衣服嗎?」我真的是有點又難過又高興,媽媽很疼我、很在乎,可是我心裡面就覺得…,我就跟媽媽講:「媽媽,我50歲了,我13歲就出外去外面了,所以我出去37年了,37年來我的衣服怎麼辦?沒人洗,我當然自己洗,所以早就會洗衣服了。」你看很有趣,才剛問完過了半小時,父母親都不舒服,所以我就到廚房去開瓦斯爐,要準備要煮飯給他們吃,我媽媽又喊了:「阿仁啊!你會煮飯嗎?」我不是生氣,也不是難過,我是真的覺得父母親們沒有放手的習慣。大家如果看書或觀察東西方文化,你就會發現西方很有界線;東方很沒有界線,我覺得背景跟基督信仰有關,當我們認識神時我們才知道自己是獨一無二的,才知道人與人之間要彼此尊重,可是華人不是,常常都是階級觀念,大的欺負小的;強權欺負弱的,這也是人性的軟弱。如果我們懂得這樣的時候,我們對別人要有一定的一個了解跟尊重,而且每個人的生命在每個階段是要做不同的調整的,沒有一成不變的,這也是界線最難的地方。「界線」乍看好像很簡單,但事實上常常會隨著時空、對象,而改變,簡單來說,「界線」沒有SOP。人因不同,因此界線像跳恰恰舞,在進進退退中找到各得其宜的關係!所以當你跟別人畫界線時,或你的行為讓別人退回去時,有時對方不舒服或他不要這樣,他會再往前,往過來你這邊,所以你要退一步、兩步,所以前進後退、來來去去後,終於找到二人間的節奏跟平衡感,這時跳起舞來就很好看了,其實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是進退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點,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當然不容易。(神的話不是矛盾!)上帝的話聽起來好像有點矛盾,我們前面看到幾句話就好像沒有一定的標準,甚至好像兩端都有說法,事實上真的是如此,很多事情絕對不會是一成不變,就像剛才講凡事都可行,但上帝說你要拿捏分寸哦!如果對自己或對別人沒有益處的話,你就要做好,所以沒有標準答案。
家庭人際之所以為什麼需要特別學習,因為可以最親密,也可能很害怕!最期待被了解,卻可能誤解最多!所以人跟人之間很需要溝通的原因,是因為每個人分寸不同、標準不同、階段性的需要不同,但都必須要表達,大家知道其實「界線」裡面有個叫做「心理界線」。放在裡面沒有人知道,其實你是不高興的,可是你不敢講、不願意說,結果就要生悶氣。這樣對你沒有益處,對別人也沒有益處,所以學完「界線」要先敢說出來,而且要表達的剛好,讓別人清楚你的需要是什麼。當然當你表達時,對方不見得能夠買你的帳、不見得買你的單,搞不好他有自己的想法,所以他也講出來,他的分寸跟你不一樣,那二個人之間最後如何取得一個剛好的點,至少現階段先這樣相處,我想這是需要的。
家庭裡面有多少界線問題?婆媳問題、親子衝突、夫妻傷害、手足紛爭 情緒勒索、啃老族…。婆媳問題一定是排在最前面的,因為有一個新的人(媳婦)進來後,整個生態會產生很大的變化,特別是媽媽因為疼兒子疼習慣了,多一個女人進來要跟她分掉這個愛,媽媽也難免會吃味,所以如果媽媽的心理建設不夠的話,真的很容易出現婆媳問題。所以婆媳問題要先從婆婆下手,簡單講婆婆要先想清楚,然後知道階段性到了,所以那種天然的反應、那種過去愛孩子、佔有孩子的習慣就要慢慢自動退場,當然這時公公也可以多多的提醒,然後把妻子帶走,讓二個人離開孩子,讓孩子去學習、面對一個新生活的挑戰。不管人的一生當中如何,我們都要學會這種兩邊都沒有絕對的一個答案,我們人喜歡自由,可是人也不能缺乏管教,很多人說:「自由最好了。」我常常開玩笑說:「你看臺北市任何一個十字路口只要把紅綠燈關掉,不是很自由嗎?可是馬上就會有一堆車禍。」大家不要以為被限制是不好的。
管教或自由=界線分寸:界線的分寸其實是我們自己去拿捏的。
主動或被動=界線期待:有些事情要主動;有些事情要被動,這個分寸也不容易,什麼事情動作稍微要快一點;什麼事情要稍微等候一下,這都是要自己慢慢觀察、學習。如果你希望別人主動,就要說出來,不要都不說,來這邊苦苦的等,等得很哀傷、哀怨,都覺得沒有人愛你,但其實不是。有時候愛要主動表達,而非一直放在心裡不敢說。
尊重或責任=界線溝通:是人我之間一個很重要的分寸拿捏。任何人都需要被尊重,但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事負責,所以一個人的基本工夫是為自己先負責,如果真的把自己該做的事做好時,你就可以跟別人相處得很自在。當然跟別人相處也不要想要改變別人,或是過度要求別人,可以對別人有期待,可是你不能要求別人,因為你不是他的上帝,無法主宰他。所以我們都要知道人跟人之間要彼此尊重,因為每個人背後都有神,所以我們真正尊重的,是因為我們尊重神創造每個人的獨一無二。我們一生下來就有皮膚,這是身體的一個界線,它可以保護我們,也可以有各種感受,所以有的人會感覺到旁邊的人對他是很好的、充滿愛的,可是有的人對人是充滿恐懼、害怕的。有的女孩子在小時候被性侵,她對男性就充滿了懼怕,甚至是不想結婚,因為她的皮膚的界線被瓦解了、保護的機制喪失了,這個要修復,不然她長大很麻煩,長大之後會變成一些扭曲,或是有很大的懼怕活在心裡,一生當中都不敢靠近陌生人等等,這個都是因為經驗累積造成的。
所以期待要說出;溝通要勇於練習;分寸要拿捏恰當,這都是需要反覆的練習,大家也不用擔心,因為生活當中太多界線的機會了,所以我常常跟很多弟兄姊妹講,什麼時候有界線的問題?就當你感覺不舒服、怪怪的、委屈的、難過的、不安的,甚至有點困惑的,那都是有界限的問題。這時就是要把你經歷的事情原原本本的說出來,讓有經驗的人可以帶領你去處理,才有機會累積很多的經驗。
其實界線真的沒有完全標準答案可是是有原則的,如果你們看過有關界線的書,它藉著聖經的真理歸納出有十個律,如果大家都知道的話那十個律很好用,如果只靠經驗,你要很認真地把經驗累積起來,甚至要自己整理歸納,但如果你用聖經十律的原則就很容易。今天跟大家提醒的是生活中界線的重要性,主要是神希望我們活著自由自在,而且心裡沒有愧疚、是安穩踏實的。
家庭的各種界線概念,你從小就知道?甚至有的人到長大還不知道什麼叫界線,沒有意識到界線存在我們每天跟每個人相處的過程中,比如:再親的人都該有界線!大家知道爸爸媽媽很親,可是越親的人越需要界限,不然很容易互相傷害。簡單來說你會隨意就傷到最近的人,你不會去傷害一個陌生人、傷害一個路人甲乙丙,因為他們太遙遠。如果你想要享受親密關係、享受愛,那你就要知道,你必須學會界線,有的人跟你之間的距離一開始不能靠太近,他會抗拒、會不舒服,大家知道皮膚有個界線,任何二個人之間拉近到60公分時,就覺得怪、不自在,50、40就會開始想要跑開,因為這是人的安全界線。簡單講,你跟一個陌生人肌膚相親會怪怪的吧?因為你跟他之間沒有信任感,除非是父母你才可能靠那麼近,即便你跟父母或配偶擁抱在一起不能抱太久,你會不自在,因為人終究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這就是皮膚的功能。所以我們隱隱約約都知道上帝賜給我們界線,讓我們有一個獨立的空間,但也可以享受跟別人之間親密的關係,這個進退之間就變成我們一生中都要學會拿捏的東西。比如說兒女小時就要訂下家庭規則!大家知道當你願意幫他訂規則、界線時,他將來會比較知道人跟人相處有哪些分寸,小時候還沒有搞懂,但他卻遵守了這些規則時,他反而受祝福,將來不會一直很困惑到底該怎麼辦,家裡已經幫他在人際關係訂了一些簡單、有用的規則,他反而有個基礎,將來出去外面跟別人相處,特別是群體生活,就不會出問題。我們講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當你跟別人住在同一個房間時,如果你家居生活是很亂的,也不會整理、東西也不歸定位、亂丟東西…,你知道這樣跟別人一生活在一起時就出問題了,別人一定很討厭你,因為你該做、該把自己弄好的都不弄,甚至連刷牙都不肯刷牙,一個人在家裡你不刷牙可以,可是只要你跟任何人住在一起,你的口臭或是身體的味道就會影響別人,這就不能夠為所欲為,就必須要好好的把自己的生活習慣建立起來,才能跟別人長時間在一起。
父母能幫助手足關係和樂嗎?這也是常有的一個界線的問題,所以父母在教養孩子時,這點一定要很注意,不然會造成兄弟姐妹間有很多的問題,其實父母蠻關鍵的,在小時候如何教導他們很重要。
婆媳界線,婚前三方都要學!…第三方是誰?特別是男人。婆媳問題主要的一個闖禍的人、造成問題的人是老公,所以老公很需要在婚前學會如何處理婆媳的問題。自本在做婚前輔導時,特別是弟兄,我一定會很認真地幫他上一課有關這個婆媳問題的重點,他如果不會的話,其實是媽媽跟妻子都受苦,如果他們二個婆媳處的很好,你就蒙受很大的祝福。
聖經裡面的一條界線是在創2:24,是最早提出的生命具體界線!說「離開父母」,原文語氣強烈是「不回頭」的堅定態度。大家知道其實離開是好的,是神的命令,因為離開的原因是因為階段性的問題,而不是無情啊,不是不要對方,是每個人都有階段性。你到了大人的時候,還像小孩子?因為大人就要大人的樣子,當老年時,跟中年時有不同的一個角色的扮演,每個階段都會變化,我們離開前面那個階段才能夠進入下個階段,所以時間是一個很重要的界線,時間不對,我們就有很多事情做不好。有沒有注意到在親子教育裡,很多父母的確是很認真在扮演父母,生活中有很多小地方就沒有界線的概念。比如說:媽媽常常會跟孩子說:「趕快去睡了,明天要一早就要出門上學了,趕快去睡。」可是很奇怪,小孩子五分鐘、十分鐘、半小時…,都不去睡,東摸摸西摸摸,然後媽媽就很生氣。你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嗎?因為「趕快去睡」沒有界線,你應該說:「兒子十分鐘後再上床。」懂意思嗎?因為你沒有給他界線,他認為「趕快」是半小時;你認為是五分鐘,你們都對,也都錯,這就是在溝通上沒有好好地用時間當界線去教導。所以我們跟任何人約會都一樣,時間要講的很清楚,甚至很多人會讓別人等,且毫無愧疚感,因為他習慣了。
這是彼此尊重的一個原則,耽誤別人的時間就是浪費別人的時間,就是傷害對方、不尊重對方,是我們要了解的。
一、婆媳未必要過招:這個男人是關鍵!婚前先明白雙方的家庭文化。其實二個家庭合在一起沒有對錯,但文化很不一樣,所以你要知道他們的差別在哪裡?差別本身就會產生問題,比如說:他們家聚餐、聚會一定要準時,甚至爸爸搞不好很嚴格,都要提早到。如果當一個媳婦的不懂,然後第一次聚餐就讓公婆遲到半小時、二十分鐘,我看你完蛋了,這是很冒犯他們家長期的文化,這沒有對錯,但你要了解他們家就是如此,他們有他們家的這個界線。所以男女朋友交往時,一定要多多分享你的家庭生活、很多點點滴滴,你們家在乎什麼、忌諱什麼,你們家的生活是什麼樣?節奏是什麼?看重什麼?這個東西都是你們家獨特的,既然你要成為這個家裡的一份子、要嫁過來,你當然必須了解;反過來也要知道男方那邊的文化,因為總有回去的時候。這兩邊我們都是晚輩,所以要知道長輩長期以來的習慣,已經無法改變、不容易改變,這沒有對錯,但你懂得跟他相處,你就有智慧,而且最重要的是跟他相處會很愉快,這個其實沒有什麼絕對的道理。
預備4方面的離開:婚姻要好,婚前一定要有概念。1.主權:新婚家庭做決定要自己練習,不能什麼事都父母來決定,或父母太強勢也不對,讓年輕人自己做決定、擔責任,不要管他們做的決定好壞,他們做錯了會修正,但如果一直都聽你的這二個孩子會很委屈、不舒服,且長不大,而且他最重要是將來要獨當一面,總不能不成熟,所以他一定要面對。在親子教育裡,孩子15、6歲時就開始練習「讓他做決定」,因為他還沒有結婚,可是要在家裡面讓他有一部分的決定權,這個孩子就長大了,所以主權很重要、決定權很重要。2.經濟:也要讓孩子慢慢不再依賴,其實西方他們18歲就叫孩子去打工,自己打工賺錢讀大學。我覺得這是對的,孩子反而會成熟,可是我們東方慢了四年,甚至慢了六年,因為我們供應到大學畢業、到碩士,反而培養出一堆宅男、宅女,進不了社會,不知道自己要幹嘛。其實大學是認識自我很重要的開始,知道自己有著什麼特質,將來要走什麼路,大學四年不是玩四年,而是預備自己進入社會的開始,所以一定要讓他自己去面對經濟的壓力。當然也不可能完全斷掉,但至少大富要拿自己來負責,不再那麼寬裕的供應孩子,讓他自己本身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父母只要給孩子所需,不用給孩子所欲,這也是界線。「所需」就是需要的食、衣、住、行基本需要,但他想要高檔一點的、要好一點的,就得自己想辦法。讓父母的壓力就不大了,不然父母要負責全家的經濟的需要,可是兒女常常不懂,所以只有界線讓他學會。3.情感:孩子慢慢長大、結婚後,一定跟父母感情會漸淡,至少相處的時間會減少,這很正常的,不要就這樣酸酸地說:「兒子,你看你結婚都不理媽媽。」不要這樣講,很正常。應該知道階段性到了,要成家立業了,你要放手,那你要馬直接表達說:「爸爸媽媽很愛你,很希望跟你多一點時間聚餐。」這可以正面、很好啊,不要酸言酸語,這樣不好,反而讓兒女怕了、會逃走,更不敢回家。4.居所:如果住在一起不會吵架、不會有問題,你可以住一起,反而是好,大家庭如果很和樂是好的;如果你東管西管、看不順眼,我建議你們暫時一開始先分開,因為夫妻二人成立一個新家庭的開始也不容易,因為二個人很多習慣要磨合、很多的作息都要調整。他們倆就夠吵了,再加上公婆進來,不是更複雜嗎?而且一般來講我們年輕人都知道公婆、長輩要尊重,可是他不見得是對的哦。只是因為是長輩的角色,而順從、聽他的,可是心裡很不舒服,甚至二個人生活節奏差很多。所以很多不舒服就在臉上表現出來、嘴巴說出來,當媳婦壓力很大吧!但她的先生能接受就好了,那她家的事,他們是一個新的家庭,不要有過度的期待,甚至最重要是你不要看。世界上家庭這麼多你都要管,不可能管不完的,這是他們倆去學習就好了,這個就是當公婆要很注意的地方。
以前好像也跟大家分享過這個概念,就是當有人問你說:「媳婦跟婆婆掉到水裡要救誰?」,不要回答。因為婆婆跟媳婦是前後段的愛,父母前半段很愛兒子,而後媳婦出現時,變成媳婦接手,應該是交接不是二人心理戰、對抗,反而對兒子來說是很大的壓力。
父母切忌成為兒女家庭問題的第三者!簡單講,你不要介入,那不是你的事。當然離開會帶來很多的祝福,那當然「離開」不是:不問、不養、不孝、不順!,觀念上分立;情感上獨立;經濟上自立;居所上新立,這是很重要的概念。
因此當你們說:我願意!代表的什麼?我願意離開父母。離開是很強烈、很重要的界線。
二、助手足和樂的5重點:1.不要扮演分配者:很多父母常常做太多了,去幫兒女分東西。比如說:桌上有有八個蘋果,有三個小孩子,你要怎麼分?八除三是出不進的,那怎麼辦?這就讓孩子自己分,就跟他說:「這八個給你們,你們怎麼分?分的人讓沒有分的人選。」其中很有趣的一件事是,有的孩子可能不喜歡這個水果,所以他少拿一點無所謂,甚至有時還可以獻殷勤,哥哥都給你,其實他心裡是不想要。所以你幫他們分的時候,他們如果心裡不滿,會覺得你偏心的時候,問題就歸到你身上,讓他們學會協調、自己做決定,在尊重的原則上,我做決定就讓你選擇,這樣都很公平。2.讓孩子成為同一隊:很多時候要讓孩子一起去合作某些事情,讓他們練習同工,從當中去觀察他們間的問題,你才能夠幫助他們,任何二個人如果開始學會同工,他們的關係就會慢慢拉近,因為這當中會有不一樣的東西要協調、討論,所以有時父母趁孩子還小的時候,在一些小事情上就練習讓他們同工、去處理,這樣會好,不要老是讓他們對抗、比賽,這絕對不是好事情。3.不當判官當橋樑:簡單講,孩子有紛爭來找你時,絕對不要當審判官,頂多做什麼讓你可以引導他們說出來。比如說:「哥哥你為什麼不高興?」哥哥講完,「那弟弟你覺得呢?你聽了後有什麼想法要跟哥哥分享?」你幫他們來去談到徹底,他們充分瞭解彼此的想法時,讓他們自己做決定。很多父母常常「哥哥你錯,跟弟弟道歉。」我們看外表可能哥哥真的錯了,可是有很多是我沒看到的,哥哥是很委屈的,然後我們傳統又要大的讓小的,這什麼道理呀?所以這就是一個界線的觀念。其實每個人之間這個東西都是要學會的,因為今天在家庭裡,手足還可以練習,去外面可沒那麼好。4.盡力在言語上不比較:很多父母在生活當中很疏忽、隨便亂講。比如說:「你看哥哥都吃三碗,你才吃一碗。」你目的是要讓弟弟多吃一點,可是不好。因為每個人胃口不一樣,吃三碗又怎麼樣?吃一碗也也OK,他夠就好啦!所以很多事情不要用我們中國人很喜歡用「刺激的」,要正面的表述就好,不要想要拐彎末角或是帶著語意、含沙射影,都非常不健康。5.分別與孩子約會:每個孩子都需要獨一無二的關係,若你有三個孩子,不能都每次都打包三個,帶著一起去玩,有時要分別跟老大、老二、老三分開,他們有不同的需要。你說,老大喜歡看電影,陪他去看電影;老二可能喜歡打球,你要陪他去打球;老三可能喜歡聊天,你就陪他聊天。這就是尊重他們的獨一無二,最重要是有時兄弟姐妹在一起常常會互相開玩笑,或是修理對方,所以有時哥哥一講話,弟弟就說話,哥哥就覺得不自在;他要正經的時候,弟弟不會正經,他就覺得很委屈,所以慢慢的,兄弟姐妹在一起不敢講真話、不敢講心裡話。所以父母要分別,一對一個安全的時空,讓他可以把心裡話說出來。
三、小時就要訂下家規:其實界線也是個習慣,當你從小給他一個正確的界線,他養成習慣後,一生就蒙福了,他就不用進入社會後還在那邊學,但是家規越早訂越好;越晚訂越容易反抗,或是有他的想法,但是加規也不能太多,全家裡有180條規則,誰也受不了,所以訂家規要有智慧的,一個階段訂一條,等他習慣了就自然化為無形時,再來一個新的,而且不重要的不要訂,簡單一點、重要的東西就好,堅持重要的規定就好讓孩子知道我們訂規則不是要妨礙他、不是要讓他痛苦,而是讓他知道進退分寸拿捏得宜。比如說1.有禮貌不打斷別人說話!不許粗野行為、說粗話!不要小看這個,在生活中常常哥哥講話弟弟就插話…這個很不好、很不尊重,所以你不要小看生活中的這種對話聊天,這其實就要開始帶領他們讓姐姐講完你再說,練習大家知道人際關係裡有個很大的問題。我在做婚姻的事工有發現很多夫妻會出問題就是,因為連講話都不會講,第一個沒有耐性聽對方講完;第二個對方沒有講完你就開始批評了,或是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任何一個人都需要別人充分地聽他表達心裡的話, 而且有人講話比較慢,必須等,他不會馬上講出答案了,你剛開始要容許他這樣,然後慢慢的才會引導他如何去講重點等等,這就是一種尊重跟愛。所以大家不要小看,如果打斷別人講話,其實很不好,當事人會很不舒服,二人間的問題無法真正的明白、顯明出來,當然也不能講粗話、有粗野的行為。2.自己的東西自己負責、別人的東西不可拿!這個也是很基本的,可是你不要以為這個很容易,很多家庭沒有做到,很多孩子其實東西被拿走了,他很生氣,可是好像沒有用,因為放在家裡,所以最後你會發現有些人會把自己的櫃子、抽屜鎖起來,其實這就是被尊重,沒有的話就會覺得很不安全。3. 物歸原主、放回原位!東西放定位是很重要的習慣,才不會老是找東西,家裡不會亂七八糟,才能夠整潔,我相信整潔比清潔容易一點,東西歸定位就整潔了,家裡人多特別需要歸定位,不然就會常常找不到東西,你用一下拿走;我用一下拿走,那就亂七八糟所以不要小看這些小動作,蠻影響家裡生活的感覺。4.先來先使用、晚到請排隊!這樣大家才會覺得公平,而且那是附上的時間代價才有意義,先做的可以先得到一些回應。5.做錯事須道歉、也有權要他人道歉!向別人道歉或邀請別人跟你道歉,人都需要這個東西,人都會犯錯,但如果在家裡面道歉是個很好的習慣的話,我覺得傷害就不會太多,不要容易結束一些事情、不會累積一些問題。
孩子行為問題,預防勝於治療,這些東西都是親子教育裡很重要的概念,讓孩子還小行為稍有偏差時就要處理、教導,這樣對孩子會有幫助。
四、親人間更不可忽略尊重:☆無條件接納彼此;☆不掌控、不做上帝;☆保密守信;☆不傳話;☆不背猴子;☆不成為三角關係;☆表達愛但不掩罪。
一家人生活在一起,若想幸福美好,簡言之最終都須學會:情緒應對(感覺)、問題處理(理性)、勇於選擇(意志) →各方面都成熟的界線!
今天很希望藉著界線的一些觀念,我們在生活當中有很多地方可以學習,特別是家人,我們都希望家人這是親密的、有無所不談的,生活在一起是很自在、快樂的,我們是做得到的,但我們的確是需要一段時間的溝通、學習,特別是父母沒有界線時,你自己要先學會界線,當你使用界線時,父母剛開始可能不舒服,但你要讓他們慢慢知道,這就是彼此的需要。當然父母也不能不學,不能老是說我是我是父母就什麼都要聽我的,那你就會越來越孤單,當你老的時候沒人理你,我想這也不是很好的結果。我們希望爸媽年老的時候兒女跟他之間是更親密、無所不談的,那就必須在相處方法上,大家都有界線,彼此有個很好的分寸跟正確的連結,我們渴望親密,可是又害怕受傷,但我相信上帝話語的教導,再加上我們很多簡單的生活經驗累積,我們是可以做到的。所以自己學會了界線後,我發現生活就很自在,不會像以前一樣,有時做了之後很後悔、很愧疚,我現在都知道自己在幹嘛,那有時對 方會感到不舒服、會變臉,沒有關係,我等候他,因為他最後會知道這樣做對我們關係才是長久的、是有益處的,如果他永遠學不會,那我也只好跟這個人保持距離,這個東西我都不是亂決定的、亂說,我是有很清楚的界線觀念,而做選擇的,所以我心裡是平靜、安穩的,我相信每個人都一樣,可以享受這樣的自在。
【加拉太書 6:1-5】
|屬靈人|
前面的經文中我們學習,如何靠聖靈行事過得勝的生活。六章一開始保羅說:「你們屬靈的人」(1節),可見六章乃指出靠聖靈行事的「屬靈人」應有的生活。
「屬靈人」不是那些擁有「特殊神秘經歷」的人,而是能與人「彼此相愛」的人,因為「愛」就是聖靈的第一個果子。
我們從這段經文來看,我們在彼此的關係上如何作一個屬靈人:
一、彼此擔重擔:
保羅說:「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2節)。屬靈人是能夠與人互相擔當重擔的人。一個被聖靈充滿的人必定不自私,當他看見别人有需要、有軟弱時,必定願意幫助、扶持對方。保羅認為「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屬靈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1節);屬靈人必定會幫助那些偶然跌倒」,被軟弱所勝的人。弟兄姐妹們!願我們都是「不單顧己事」的屬靈人。
「重擔彼此擔當」不只是去擔當別人的重擔,也包括「讓別人擔當我們的重擔」。有人也許以為屬靈人是「只給不得」的人,以為屬靈人都很剛強,當他們有軟弱及重擔時,只需把它們交給耶穌就夠了,這是錯誤的「屬靈觀」。保羅說:「人若無有,自己還以為有,就是自欺了」(3節),許多人以為承認自己的軟弱就是不屬靈,以致在教會中我們會有「自欺」的行為。掩飾自己的需要不是真正的屬靈,屬靈人是能與人「彼此擔當重擔」的人,是一個承認自己有需要的人,你是這樣的人嗎?
二、各人擔自己的重擔:
5節提到:「因為各人必擔當自己的擔子」,似乎與2節互相矛盾,但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平衡」。雖然耶稣要我們彼此擔重重擔,但祂也要我們每一個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每一個人自己面對神給我們的審判。保羅說:「各人應當察驗自己的行為;這樣,他所誇的就專在自己,不在別人了」(4節)。我們自己當作的,沒有人能為我們擔當,這也是我們當留意的事。
◆回應:
主啊!謝謝祢給我一群弟兄姐妹能彼此分擔重擔,也謝謝祢讓我明白,我可以在人面前承認自己的軟弱。我也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擔起我自己當做的事。
◆金句:
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加拉太書 6:2)
【加拉太書 6:6-10】
|種什收什麼|
加拉太書的主題是「因信稱義」,而因信稱義的道理很容易讓人以為「恩典」是廉價的,許多的基督徒也以為:「神既是滿有恩典的神,所以基督教是不講因果報應的」,這是對神的誤解。因此保羅警告基督徒:「不要自欺,神是輕慢不得的」(7節)。神不僅是恩典的神,祂也是公義的神。神的公義表現出來的就是:「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7節):
一、順著情慾撒種的,必從情慾收敗壞(8節):
每一次當我們迎合、縱容情慾;每一次當我們容許心裡存著怨怒、不平,藏著不潔的幻想,我們都是順著情慾撒種。每一次我們流連在一群壞朋友或會引誘我們跌倒的環境中,自知無力不受影響也不離開;每一次我們該起來靈修卻仍然賴在床上;每一次我們觀看色情的東西;每一次存著失去自制的危險做某些事,我們都是在順著情慾撒種,我們的生命必定收「敗壞」!
不要自欺:「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讓我們開始留意每一天我們所遇見的誘惑,讓我們因為明白:我們一次順從它,就必定收敗壞,以致能更警醒敵擋它們。
二、順著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收永生(8節):
每一次當我們順從聖靈的心意,不斷地藉著靈修、聚會,思想上面的事、思想聖潔的事;每一次當我們順從聖靈的心意,與清心禱告主的人一起追求神;每一次當我們順從聖靈的心意去服事神、服事人;每一次當我們被聖靈感動去成為祂「義的器具」時,我們就不斷地結出聖靈的果子,靈性不斷地長進,並得著更多永恆的賞賜。
「我們行善,不可喪志;若不灰心,到了時侯就要收成」(9節)。保羅鼓勵我們:「收成是需要時間」的,有時我們期待行善能立刻看見效果,但收成是需要時間的。讓我們相信「只要我們順著聖靈撒種,必定會有收成」,我們的行善就不會灰心,我們就會「抓住任何一個可以行善的機會」(10節)。
保羅說:「所以有了機會,就當向眾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是這樣」(10節)。行善當從「神的家」開始。保羅說:「在道理上受教的,當把一切需用的供給施教的人」(6節)。保羅提醒信徒當供給那些教導他們的神僕,這樣的善行神必定報答。
讓我們順服聖靈的帶領,抓住每一個行善的機會,神必定報答我們。
◆回應:
主啊!我不再自欺了,我相信每一次情慾與聖靈的相爭中,我的選擇將決定我的生命與命運,我不再輕慢祢,我願意敵擋每一次情慾的誘惑,因為知道必收敗壞;我願意順服聖靈,並抓住每一次行善的機會,因為知道如此做,我的生命將更豐盛,祢也必定賜福予我。
◆金句:
我們行善,不可喪志;若不灰心,到了時候就要收成。(加拉太書 6:9 )
【加拉太書 6:6-18】
|新造的人|
這段經文雖是加拉太書最後一段經文,但也是保羅最重要的叮嚀。保羅說:「請看我親手寫給你們的字,是何等的大呢!」(11節)。這句話有不同的解釋,有人說有可能因為保羅有「眼疾」,所以他寫的字特別的大。但有更多的釋經家認為,他是故意寫大字,表示「吸引注意,叫人牢記」。所以這節經文也許可以譯作:「請留意我大力寫下的這些話」,表示以下的這些話是非常重要的!
保羅以下的這些話為何如此重要呢?因為以下的這段話保羅提到的正是「基督福音的要旨」。
保羅再次強調:基督教的本質不是禮儀的宗教,而是內在的、屬靈的、生命的信仰。保羅說:「凡希圖外貌體面的人都勉強你們受割禮,無非是怕自己為基督的十字架受逼迫。他們那些受割禮的,連自己也不守律法。他們願意你們受割禮,不過要藉著你們的肉體誇口」(12、13節)。保羅再次表明反對那些認為人必須受禮才能得救的「割禮派」的猶太人。保羅說:「愛割禮不愛割禮都無關緊要,要緊的就是作新造的人」15節)。保羅再次重申:要緊的不是有沒有受割禮,而是有沒有重生的生命,身上有沒有帶著「耶穌的印記」(17節)、「聖靈的印記」(以弗所書一章13節),這就是基督教的本質―一注重內在生命真實的改變。
但願我們在教會中不要只看重有多少人受洗,不要只是看重宗教的禮儀、活動、節目,甚至如同保羅所說的:「以此來誇口」(13節),讓我們更看重弟兄姊妹們的生命是否有改變,這是基督福音的本質,也是基督福音吸引人的地方:「有活潑生命的信仰」。你的生命是如此嗎?你的教會是如此嗎?
什麼樣的人才是「新造的人」呢?保羅說:「就我而論,世界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論,我已經釘在十字架上」(14節)。新造的人與世界分開,世界對他沒有影響力,是一個「不效法這個世界」的人,是一個「不愛世界」的人,是一個「思念天上的事,不思念地上的事的人」。願我們都如同保羅一樣宣稱:「我已經把世界釘在十字架上了,世界對我沒有影響力。」
◆回應:
主啊!謝謝祢給我新生命,我要宣告世界不能再影響我,因為我身上帶著耶穌的印記,我是屬基督的,世界不能再把我從十字架上拉下來。
◆金句:
受割禮不受割禮都無關緊要,要緊的就是作新造的人。(加拉太書 6:15)
2023/1/21
今日主題:互相擔當,成全基督的律法
決心應用:在家庭、職場和教會中,我有哪些方面仍未積極服事?為了擴展以愛和善行來服事的領域,我決心要怎麼做?
加拉太書6:1-10
保羅對加拉太的信徒說:「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v.1-2) 因此,基督的律法不是死的,乃是有生命的,透過弟兄姊妹們在主裡彼此相愛,真真實實活出見證,才能顯明並完全基督的律法。
保羅又說:「我們行善,不可喪志;若不灰心,到了時候就要收成。所以,有了機會就當向眾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當這樣。」(v.9-10)保羅鼓勵我們行善不可灰心喪志,因為時候到了就要收成。我們所做的一切,神都知道,神都看見,我們只要耐心等候,持續行善,相信神有祂的時間,最終必帶領我們經歷豐盛。
教會是信仰的群體,弟兄姊妹在主裡是一家人,保羅教導我們要互相擔當,努力行善,用愛心成全基督的律法。這不是件簡單容易的事,尤其當我們把目光放在人身上,特別是自己愛不下去的人,為此,我向主承認我的軟弱。但是,保羅在經文中提到「你們屬靈的人」,求神幫助我,宣告自己是屬於主耶穌。換言之,當我重新對焦在主的身上而非人的身上,就是「屬靈的人」。求聖靈引導我,「用溫柔的心」,說當說的、做當作的、愛當愛的。聖經上說,我們本不知如何禱告,聖靈卻親自用說不出來的嘆息替我們禱告(參羅8:26)。何況,當我們不知道如何做?如何愛?我相信聖靈都必幫助我們,我只要堅定緊緊跟隨主,神必擴展我們,引領我們當行的路。
>>>>>服事不是為了滿足自己,乃是因為愛主而甘心樂意地獻上自己。
2023/1/23
今日主題:只誇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
決心應用:我除了十字架以外是否有更為誇口和珍惜的事物?為了只誇主耶穌的十字架,專注傳福音的使命,我決心要怎麼做?
加拉太書6:11-18
「除了主耶穌的十字架外,沒什麼可以誇的。」這是保羅十架的神學觀。強調自己因主耶穌的十字架而得了自由。所以人算什麼,到底有什麼可誇呢?「希律不歸榮耀給神,所以主的使者立刻罰他,他被蟲所咬氣就絕了。」(徒12:23)人是神所造,不過是塵土。「因為『凡有血氣的盡都如草,他的美榮都像草上的花草必枯乾、花必凋謝;唯有主的道是永存的。』…」(彼前1:24-25)
可能會有人不服氣,理直氣壯地顯示出雄偉壯觀的建築物外觀,但是若沒有神已造好的沙土,木、水…等,建築物能憑空而起嗎?人可以做非常漂亮的假花,卻不能吸引蝴蝶或蜜蜂。然而聖經記載「野地裡的百合花怎麼長起來,它也不劳苦,也不紡線;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太6:28-29)。
難怪保羅說:自己除了耶穌基督的十字架以外,別無可誇(參v.14)。保羅為了肯定自己已成為屬耶穌的人,強調唯有帶著耶穌印記的人,才能在基督裡作新造的人。同樣的,每位信徒都當誇口基督耶穌的十字架,承認自己屬於主,如此才是承受神產業之人當有的樣式。
>>>>>成為擁有耶穌印記的門徒,單單誇口十字架的人生。
【出處】https://traditional-odb.org/2023/11/06/待用披薩
【經文】加拉太書6章2-10節
易卜拉欣(Ibrahim)在12歲時,離開西非抵達義大利。那時,他一句義大利語都不懂,說話結結巴巴,還得面對各種反對移民的壓力。但這一切都阻礙不了這位勤勞的年輕人,當易卜拉欣20多歲時,就在義大利特倫特(Trento)開了間披薩店。沒想到原本不看好他的人,後來都成為店裡的常客,他的小店還被評選為全球最頂尖的50間披薩店之一。
當時他希望能提供食物給義大利街頭飢餓的孩童,於是展開一個披薩慈善計劃。他將拿坡里傳統的「待用咖啡」(顧客多買一杯咖啡,留待其他缺乏的人取用),延伸為「待用披薩」。他也鼓勵移民的孩子別理會別人的偏見,也不要灰心。
這樣的堅持,讓人想起保羅勉勵加拉太人要持續行善:「我們行善,不可喪志;若不灰心,到了時候就要收成」(加拉太書6章9節)。保羅還說:「所以,有了機會,就當向眾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當這樣。」(10節)
易卜拉欣雖然是一個被人歧視,又有語言障礙的移民,但卻創造出行善的機會。他以食物為「橋樑」,領人邁向寬容與體諒。他這樣的堅持啟發了我們,我們也可以尋求機會行善。只要我們靠著上帝不斷嘗試,堅持行善,便能榮耀上帝。
【思想】
你的堅持不懈,如何榮耀上帝?
在生活中,有哪些善行需要你繼續堅持和付出?
【禱告】
親愛的上帝,每當我想要放棄時,求祢激勵我能因祢的緣故而堅持行善。
順著情慾撒種的,必從情慾收敗壞;順著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收永生。
但我斷不以別的誇口,只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因這十字架,就我而論,世界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論,我已經釘在十字架上。
敬拜詩歌:萬福恩源 (約書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Z4fJymdFHE
一、安靜:求祢充滿我心,使我從容見祢。
二、讀經:加拉太書 6:11-18
1. 重點說明:
本書的結語是保羅親自執筆寫下,這其中包括三個要點:第一、小心那些律法主義者,因為他們假冒為善,外在看似敬虔,內裡卻沒有真正的生命。(v.12-v.13)。第二、高舉基督的十字架;加拉太書全書中,提到十字架共有九次,這裡就提了五次。保羅指出,對他而言,十字架是他唯一可誇的,他的生命因著十字架的救恩而有了徹底的改變。最後,本書在保羅對他所愛的教會發出其誠摯的勸勉和祝福,作為本卷書的結束。
2. 鑰節:但我斷不以別的誇口,只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因這十字架,就我而論,世界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論,我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加 6:14)
三、默想:
■如何看出保羅對最後一段結語的重視?他再度提醒加拉太信徒要小心哪種人?(v.11-v.13)
■相對於那些注重外貌體面的人,保羅唯一所誇的是什麼?(v.14-v.15)
■為什麼保羅高舉基督的十字架?在我的信仰生活中,什麼是我所誇口的?什麼又是我最重視的?
四、禱告:願主耶穌的十字架成為我一生所誇的;願主耶穌基督的恩常在我心裡,阿們!
五、安息:與主交談後,靜止在神之內,並在神的愛中安息,讓神的愛變化我們的生命。
六、記錄:
今日讀經進度:加拉太書 6 章 11-18 節
敬拜詩歌:我心屬於祢 (小羊詩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xctpSNsJ50
一、安靜:求祢用臉光照我,又將祢的律例教訓我。
二、讀經:加拉太書 6:1-10
1. 重點說明:
基督徒的生命特質,除了自由(第一項)、被聖靈掌管(第二項)外,還有一項就是「愛」。六章一開始是接續五章末有感而發。愛的生命表現在:溫柔謹慎挽回陷在罪中之人上(v.1);彼此相顧,願意背負別人的重擔上(v.2);存感恩的心,分享話語供應物資上(v.6);誠實不懈,向眾人行善上(v.9-v.10)。總之,基督徒所度過的是一個充滿「愛」的人生。
2. 鑰節:順著情慾撒種的,必從情慾收敗壞;順著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收永生。(加 6:8)
三、默想:
■保羅在本段經文提出屬靈的人(即被聖靈掌管之人)會有怎樣的生命表現?(v.1-v.2、v.6、v.10)
■保羅提出哪些屬靈原則,使我們能誠實不懈地行善愛人?(v.7-v.9)
■我周遭可有被過犯所勝的弟兄姐妹,我當以何種態度對待?我可有行善卻灰心喪志的經驗?我當如何處之?
四、禱告:主啊!幫助我順著聖靈撒種,成為一個可以超越自私、慷慨分享愛的人!
五、安息:與主交談後,靜止在神之內,並在神的愛中安息,讓神的愛變化我們的生命。
六、記錄:
今日讀經進度:加拉太書 6 章 1-10 節
加拉太書6:1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
這幾年因為Covid19疫情,對這個世界造成極大的衝擊,甚至連許多人的信仰也起了變化。疫情期間因為聚會受影響,基督徒只能在家線上聚會。等到疫情結束了,許多人習慣線上聚會,於是就不回來教會實體的聚會。
在線上聚會可以「輕輕鬆鬆」,甚至有人可能穿著睡衣,外叫早餐,然後躺在沙發上聽講道。然而,基督信仰從來就「不輕鬆」,一個改變人的信仰怎麼可能如此的隨便呢?
除此之外,習慣線上聚會的人失去了與其他弟兄姊妹的團契生活。團契生活對基督徒是重要的,團契可以彼此分享、激勵、扶持、代禱、堅固,沒有團契生活如果陷入罪中,其他的弟兄姊妹如何將你挽回呢?
我們都不是「無敵」的基督徒,我們都需要夥伴同奔天路。我們是同一個身體,我們無法離開這個身體,獨自生活。盼望我們有美好的團契生活,弟兄姊妹之間彼此相顧,倘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我們就彼此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共勉之。
加拉太書6:15受割禮不受割禮都無關緊要,要緊的就是作新造的人。
前幾天我們帶著以諾到高雄參加沐恩之家的董事會,會議前先和幾位董事打招呼,然後其中一位牧師就說:「以諾長高了喔!」另有一位牧師又說:「除了以諾以外,我們其他人都變矮又變老。」
我們外在的身體會改變,孩子會長高、成年人越來越成熟、年長者漸漸衰老,每個時期身體都會有不同的變化。變化最大的莫過於青春期的孩子,幾年不見就變成大人了。除了外在的身體,基督徒內在的生命也「應該」天天在改變。
每一天我們親近神,上帝的話語就形塑我們;每一天我們禱告,就更貼近上帝的心意;每一天我們在生活中遇見任何的困難,我們倚靠上帝得到幫助,我們對上帝的認識就越加增,生命也就越來越不一樣。
保羅說我們是一群「新造的人」,我認為新造不僅在於受洗的那一刻的新創造,而是每天都會發生的,我們內在生命是「天天」在聖靈禮被更新的,不在乎守外在的規條,而在乎順從裡面的聖靈。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期盼你、我的生命,天天得以更新,越來越像愛我們的主。共勉之。
為守望的對象 BLESS 祝福
Body 為守望的對象的身體祝福,遠離試探誘惑,活在神的祝福中!
我兒,你要聽受我的言語,就必延年益壽。我已指教你走智慧的道,引導你行正直的路。你行走,腳步必不致狹窄;你奔跑,也不致跌倒。要持定訓誨,不可放鬆;必當謹守,因為他是你的生命。不可行惡人的路;不要走壞人的道。要躲避,不可經過;要轉身而去。(提前四4-5)
Labor 為神所預備的官長祝福,為守望的對象能在神的權下認識神的祝福守望!
恐怕你心裡說:這貨財是我力量、我能力得來的。你要記念耶和華─你的神,因為得貨財的力量是他給你的,為要堅定他向你列祖起誓所立的約,像今日一樣。你若忘記耶和華─你的神,隨從別神,事奉敬拜,你們必定滅亡;這是我今日警戒你們的。(申八17-19)
Emotional 為守望的對象內在的心思意念祈禱,能時時為他將心意奪回,使其信靠基督耶穌!
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裡面煩躁﹖應當仰望神,因他笑臉幫助我;我還要稱讚他。我的神啊,我的心在我裡面憂悶,所以我從約但地,從黑門嶺,從米薩山記念你。(詩四十二5-6)
Social 為人際的關係祈禱,為守望的對象能從人的關係中,看見與神和好必須性!
你們從前遠離神的人,如今卻在基督耶穌裡,靠著他的血,已經得親近了。因他使我們和睦(原文作:因他是我們的和睦)。(弗二13-14)
Spiritual 為靈性的開啟祈禱,為守望的對象能在日常生活中察覺有神,經歷神同在代禱!
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顯明在人心裡,因為神已經給他們顯明。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約十五4-5)
閱讀: 加拉太書6章7-10節 | 全年讀經進度: 詩篇110-112篇;哥林多前書5章
我們行善,不可喪志。—加拉太書6章9節
我的一位朋友計畫在當地的公園舉辦活動,並邀請附近的所有孩子來參加。她為著有機會與鄰居分享自己的信仰而感到興奮。
她招募自己的三個孫子和兩名中學生來幫忙,她分派工作,為孩子們設計許多遊戲和活動,準備餐點,還預備了一個有關耶穌的兒童聖經故事,然後滿心期待地等候孩子們來參加活動。
第一天沒有孩子出現,第二天還是一樣,第三天也沒有一人到場。但她每天仍舊與孫子和助手認真地安排活動。
到了第四天,她看到一個家庭在附近野餐,於是就邀請孩子們來玩遊戲。一個小女孩來了,和他們一起玩遊戲、一起用餐,聆聽關於耶穌的故事。也許在多年以後,這個小女孩仍然會記得耶穌的故事,我們都不知道結果會如何,對嗎?上帝透過加拉太書鼓勵我們:「我們行善,不可喪志;若不灰心,到了時候就要收成。所以,有了機會,就當向眾人行善。」(6章9-10節)
我們不用擔心人數多少,也無須用其他可見的方式來計算成果。我們要做的是忠於主所託付的工作,然後把收成交給祂,讓上帝來決定結果。
你曾仔細制定哪些計畫,但最後卻出了問題呢?
儘管結果令人失望,你要如何學習信靠上帝呢?
上帝啊,我要感謝祢,
因祢是掌管結果,也是在人心中動工的主宰。
不管祢要做我什麼,求祢幫助我能全然順服祢。
作者: 羅大衛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希臘字sarx在加拉太書中出現了18次,而且根據上下文有不同的翻譯。在加拉太書中,該字首先出現在1章16節,在此譯為「屬血氣的人」(和合本)或「任何人」(新譯本),在新普及譯本的註腳提到,這希臘字是指「有血有肉的」,可指我們人類身體的組合部分。另一方面,加拉太書第6章最後出現的sarx被譯為「情慾」、「外貌」及「肉體」(8、12、13節)。這個希臘字是指人內在不受上帝和祂話語所影響的本性。在這方面,加拉太書5章16-21節為讀者提供了關於6章8節的恰當註解。
簡恩德
我們行善不可喪志,因為若不灰心,到了適當的時候就有收成。(加6:9)
喪志——ekkakomen描繪出一幅士兵在戰場前線面對強大敵人時,依然選擇堅守陣地,不作逃兵,這就是「不喪志」的意思。這提醒我們,行善是一場爭戰。
以惡對惡不難,但這場爭戰既不是報復,也不是報答對我們仁慈的人,或向好人行善,而是在仇敵面前行善。這需要何等勇氣!保羅提醒我們,跟隨主的人要在世上彰顯神的饒恕、仁慈和憐憫,甚至受傷也不怕。世界對待敵人有兩種反應:報仇或退縮。跟隨主的人卻選擇不同的道路,就是不計後果地的憐憫、施恩、饒恕那些傷害他的人。行善不是在歌舞昇平時口裡說說,真正考驗一個人的善行,恰恰是要用這個爭戰的詞彙ekkakomen。
今天當你面對一個要和你打仗,讓你受傷、挨罵、受輕視的敵人時,要想起這戰鬥宣言「行善不可喪志」。要知道,勝利不在於擊敗敵人,乃在於饒恕、仁慈、憐憫;勝利不屬於強者,而是屬於行善不喪志者。
转自《宣教日引》
各位蒙召的弟兄姐妹,平安!
软弱向壮胆之间的关键过渡要素就是不丧志,只要我们咬牙坚持,神就会开路。信仰本质上就是一场属灵的争战,休息是为了战斗,战斗不是为了休息,想要在主里得安息,就要时刻准备上战场。
但这场属灵的战斗得胜的标准是战而不武,做而不求,伤而不怒,败而不退,因为我们不是与人战斗,而是为人战斗。当邪恶不可一世时,我们勇敢相信,当诱惑势不可挡时,我们勇敢祷告,当攻击毫无根据时,我们勇敢从容。
最重要的是,不要妄想一个平淡无奇的人生,不要幻想一个风平浪静的旅程,而要求神容许我们和祂一同经历风暴中平静熟睡,火窑中勇敢站立,和十字架上为钉我们人祷告!
新泽西主恩堂
中文堂牧师
戎翰
我們行善不可喪志,因為若不灰心,到了適當的時候就有收成。(加6:9)
灰心——希臘字me ekluomenoi的me是「不」;ekuomenoi是從動詞ekluo來的;ek是「從……出來」;luo是「放鬆或放棄」。經文中的動詞是被動的,意味著「我自己被放棄」。就是我累得把自己原本想做的事都放棄了、取消了。
保羅說我們必須在敵人面前勇敢行善,但要注意我們是會疲勞、沒有力量堅持下去的。我們的危機不是來自敵人,而是來自於自己因為用盡了力氣而生出的灰心。
很多人靠自己的力量行善,但人的憐憫施恩之心和力量遲早會耗盡,最後就會在灰心中想放棄了,打不贏這場爭戰的。我們看到很多服事者最後都退下了,甚至帶著傷害離開。人的善行因為灰心停下來了。
保羅舉起了這個警告牌,他知道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若施恩的神不是我們行善的源頭,我們行善的日子就很短。你若不想要灰心,就要知道自己所做的不是因為人有多可憐,而是為了服事主的心意。
转自《宣教日引》
各位蒙召的弟兄姐妹,平安!
魔鬼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让神的仆人灰心丧气,因为我们的肉体是软弱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无法长久经历失败,也不能一直接受没有果效的事奉,所以聪明的工人会远避让自己灰心的试探。
不是说我们不要用尽全力,而是说我们要用尽全力做什么,不是去让世界变成我们理想的状态,那我们用尽全力也于事无补,因为那是神的工作,而是无论在什么环境下,我们都能尽全力去盼望和相信。
神的定意和应许是我们尽力却不致灰心的前提,我们不是尽力去实现和证明什么,因为神已经在永恒中成就和得胜了一切,所以我们可以尽力享受安息,并在满足中尽力劳作等待必然的丰收。
新泽西主恩堂
中文堂牧师
戎翰
2021/4/28(三) 互相擔當 加拉太書6:1-10
這段經文有時候讓人覺得糾結:重擔到底是應該要彼此擔當,還是應該要自己擔當?
是前後矛盾?還是這當中可以尋求智慧(就像箴言裡面常常有意見相左的句子)?
其實生命中所有的事情本來就是自己要擔啊!
偷懶、貪心、驕傲、情慾、嫉妒… 哪一個後果不是自己擔?
就算家人願意幫忙,又有哪一個人能幫一輩子呢?
保羅說,人種的是甚麼,收的也是甚麼。順著肉體撒種的,必從肉體收敗壞;順著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收永生。
也許我們都懂得要節制慾望、要做計畫克服怠惰、要等一等再吃棉花糖…,
但是對保羅說,這可能還沒有脫離「順著肉體撒種」的範疇。
因為「順著肉體」的相反,不是「不順著肉體」,而是「順著聖靈」。
那就是,擔當彼此的重擔。
不讓任何一個人被自己的罪惡感壓垮、讓人在願意悔改之後還有機會重新再站起來,
對保羅來說,那才是真正的彼此相愛,全部的律法都包含在這一句裡面了(5:13-14)。
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這樣就會成全基督的律法。(加拉太書6:2,和合本2010)
#豐盛人生 20210428
#丁牧的靈修隨筆
Photo by Sreenivas on Unsplash
2021/6/14(一) 新身份的重要性 加拉太書6:11-18
割禮曾是以色列人的榮耀,也是他們的身份標誌。
象徵了上帝的蒙愛與祝福、是亞伯拉罕永恆的約、更是以色列人的歷史與傳承。
割禮,是以色列人的根,是以色列人的榮耀,是以色列人的驕傲。
保羅身為以色列人,也許他還可以說自己是以色列人中的以色列人。
身為法利賽人、著名拉比的得意門生,他更有資格驕傲。
然而他卻說,我絕不以別的誇口,只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
原因是,成為新造的人,才是上帝的心意。
割禮是上帝帶領以色列人的方式,但那真正的目標是新造的人。
割禮有其意義,去除污穢、成為聖潔、與神立約、約的記號…,
所有的意義,不但都可以在十字架上發現,更可以發現十字架呈現的更完整,
可以說,十字架更完整的呈現了上帝的心意。
去除污穢、成為聖潔、與神立約、約的記號…,
期待十字架也是我們常常帶著,如同印在生命的記號。
受割禮或不受割禮都無關緊要,要緊的就是作新造的人。(加拉太書6:15,和合本2010)
#豐盛人生 20210614
#丁牧的靈修隨筆
Photo by Steve Harrris on Unsplash
分享者:黄惠光牧师
日期:23.01.2023 (星期一)
经文:加拉太书 6:11 - 18
链接:https://youtu.be/40SWWpB4cys
原作∕Mrs. Charles E. Cowman
「但我斷不以別的誇口,只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因這十字架,就我而論,世界已經釘在十字架上。 就世界而論,我已經釘在十字架上。」(聖經加拉太書六章 14 節)
有一些信徒,本來是為自己活著的。他們有自己的盼望,有自己的夢想。但是他們在禱告中求了一些他們自己不明白的東西, 主就開始成就他們的禱告。
他們求一個痛悔的心,願意出任何代價去得到它,主就給他們悲哀。他們求聖潔,主就給他們劇烈的痛苦。他們求謙和,主就打碎他們的心。 他們求對著世界的「死」,主就消滅他們一切的盼望。他們求像主,主就放他們在爐中,「坐下如煉淨銀子的」,直到他們反照出主的肖像來。 他們求主的十字架,主就給他們十字架。
他們所求的,他們自己並不明白,但是主就照他們所求的允准他們。其實他們未必願意跟主走得這麼遠,與主接觸得這麼近。 他們的心充滿了懼怕,好像雅各在伯特利一般,又像門徒看見耶穌在海面上行走,以為是鬼怪一樣。他們幾乎求主離開他們。 他們覺得順服比受苦容易,作比放容易,背十字架比掛十字架容易。但是那時候他們要想退回去,已經不可能了,因為他們已經走得太近了, 十字架的功效在他們裡面已經刺得太深了。主向他們成就了祂的應許,「我若從地上被舉起來,就要吸引萬人來歸我」 (約翰福音十二章 32 節)。
以前他們只風聞這個奧秘,如今他們親身嘗到了。主已經把祂可愛的面容深深刻在他們心上,好像刻在馬利亞和彼得心上一般。 他們現在已經作了愛的奴隸,不能不揀選跟隨他了。
漸漸地,十字架的奧祕一天一天光照他們。他們看見祂被高舉,他們看見祂得榮耀。他們看見一點,前進一點,最後他們竟變成了祂的肖像。 從他們身上世人看見了祂,因為祂住在他們裡面。他們與祂發生了難以形容的交情,甘心捨棄別人所寶貴的合法權利,為要見證他們不像別人, 只像他們的主。
這就是歷代「羔羊無論往哪裡去,他們都跟隨祂」(啟示錄十四章 4 節)的那一批人。
如果讓他們自己選擇,或者讓他們的朋友替他們選擇的話,他們肯定不會這樣選擇。他們會在這個世界上多得一點榮耀,在神國裡少得一點榮耀。 他們會得到羅得的命運,不會得到亞伯拉罕的命運。如果他們在半途上停住了──如果主放手讓他們退回去的話──他們為什麼不會失去呢? 在復活的時候要受到何等大的損失呢!
但是主保守他們,甚至違反他們的本心來保守他們。多少時候他們的腳滑跌了,但是主用祂的慈愛扶他們起來。讓他們知道:在這個世界受苦, 能叫他們在神國裡掌權,在地上背十字架,能叫他們在天上戴冠冕。──無名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