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拜詩歌:豐盛的應許 (讚美之泉(1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NSG2CG5DNQ
一、安靜:主阿,我心稱頌祢,因祢用繩量給我的地界,座落在佳美之地。
二、讀經:以西結書 48:1-35
1. 重點說明:
除了新的人(36 章)、新的軍隊(37 章)、新的聖殿以及新的敬拜(40-42 章),神也要重新分配地業,這對於失喪家園、流浪異邦的以色列人來說,是何等讓人興奮的應許。這次分地十二支派要均分,七支派在北,五支派在南,東西餘地則歸王子。更特別的是,寄居的外人也可以同得地業(47:22-23)。那時聖城亦必稱為「耶和華的所在」,神與人永遠同住,都以神為中心。
2. 鑰節:城四圍共一萬八千肘。從此以後,這城的名字必稱為耶和華的所在。(結 48:35)
三、默想:
■ 眾 支 派 所 得 之 地, 從 北 到 南 的 順 序 為 何?(v.1-v.7、v.23-v.29)
■祭司的地要歸給誰的後裔?原因為何?(v.10-v.12)這城的名稱為何?(v.35)
■這次分地的原則有哪些?顯示神看重的是什麼?我渴望分地時有我的一分嗎?若我亦在其中,讓我最喜樂的是什麼?
四、禱告:親愛的主,祢的同在是我的喜樂,我願做祢國度的子民,天天經歷耶和華沙瑪(耶和華的所在)。
五、安息:與主交談後,靜止在神之內,並在神的愛中安息,讓神的愛變化我們的生命。
六、記錄:
今日讀經進度:以西結書 48 章
【以西結書 48:1-35】
|神百姓的境界|
以西結書四十七章第13-23節記載,神告訴先知將來復興之後的以色列,神將重新把應許之地分給以色列的十二個支派(四十七14)。第四十八章先知更詳細地說明如何分地給這些支派。
我們從四十七章23-29節、第四十八章第1-7節及第23-29節看見,這裡分給各支派的地業的分法,與約書亞的分法有所不同。這裡分給以色列十二個支派的分配地,是平行排列的,北面從但支派開始,南面以迦得支派為終。在聖殿以北分得地業的有七個支派(四八章第1-7節);在聖殿以南分得地業的有五個支派(四八章第23-29節),土地的中央是「聖供地」(8-22節)。而四十七章22-23節我們看見,連外邦人都分得地業。在新的時代裡,人人平等,人人都可以得著神的產業。
我們從神如此重視祂百姓的地業得著屬靈的教訓:
一、神對我們的一生都有量定的「疆界」
正如保羅所說的:「祂從一本造出萬族的人,住在全地上,並且預先定準他們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徒十七26)。我們沒有一個人是偶然來到這個世界,神對我們的一生都有美好的計劃,是與祂對人類救恩的計劃有關的。願我們的一生都走在神的計劃中,去得著神量給我們的佳美產業。願當我們走完我們的人生,我們能夠如同保羅一樣說:「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提摩太後書四7-8)!
二、神對每個教會都有量定的「疆界」
每個支派就好像每個教會一樣,神如何吩咐每個支派去得地,祂也吩咐每個教會去得人,每個教會都有神給我們的產業,都有神給我們的託付,都有神要我們得著的靈魂。神吩咐我們勇敢、殷勤、認真地去得著這些地、這些靈魂,不僅在我們教會所在之地,祂也吩咐我們,擴張我們的境界,從「耶路撒冷、猶太全地、撒瑪利亞,直到地極」為主傳揚福音,得著失喪的靈魂。
四十八章第35節也是以西結書的最後一節經文,神藉著先知說:「從此以後,這城的名字必稱為『耶和華的所在』」。是的!神要我們建立滿有神同在的教會,這個教會是可以讓人在這裡被釋放、被更新、被醫治,被神的愛觸摸的地方。這是我們這一生最偉大、最有價值的使命,願每個教會被稱為「耶和華的所在」!
三、神必獎賞至死忠心的人
第11、12節神說:「這地要歸與撒督的子孫中成為聖的祭司,就是那守我所吩咐的。當以色列人走迷的時候,他們不像那些利未人走迷了。這要歸與他們為供地,是全地中至聖的。供地挨著利未人的地界」。神將來要獎賞那些在神的百姓都走迷了路,甚至事奉神的人都走迷路的時候,仍然對祂「至死忠心」的百姓。但願有一天,我們也能如同撒都的子孫一樣,被神稱讚說:「你們不像那些人走迷了路」!
◆回應
主啊!願我這一生得著祢所有要給我的地業,願祢的教會成為祢的所在,願我們成為至死忠心的人,能得著祢的獎賞。
◆背經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祂顯現的人。(提摩太後書 4:7-8)
和平教會家人平安!
【以西結書48章1-35節】
※ 金句:這地要歸於撒督的子孫中成為聖的祭司,就是那守我所吩咐的。當以色列人走迷的時候,他們不像那些利未人走迷了。這要歸與他們為供地,是全地中至聖的,供地挨著利未人的地界。(以西結48章11-12節)
從上一章的經文中,藉由河流為以色列最貧瘠的地區帶來生命與肥沃,聖所與土地之間也建立了緊密的關係。百姓在定居之後設立聖所,接著每個支派分別分到土地。當這段經文在寫作時,猶大省份的佔地遠不如耶路撒冷淪陷之前與人民被放逐時的規模,所涵蓋的區域不超過40乘56平方公里,因為是被外國佔領的狀態。在以西結書中有關邊界的敘述是為了公平的分配土地給支派,這是在上帝創造的起初與人所立永恒的土地之約。
一、應許之地(1-29)
當在閱讀這段土地分配的經文時,可以與民數記34章1-12節一起作比較,兩段經文都是分配土地的經文。土地分配的順序是從北方開始到南方結束,將聖殿附近的神聖區域分開來作另外的敘述,分隔北方的七個支派與南方的五個支派。利未支派沒有產業,約瑟支派的以法蓮和瑪拿西各算成一個支派,總共有十二支派。
土地的分配視地理和歷史的實況,這十二塊土地的大小都是一樣的,但在五經中關於土地的分配是支派大小比例分配,而且各支派的位置要經由神聖的抽籤決定。這段土地的分配有其理想性,忽視了政治地理上的實況,藉此表示必須用古代支派平等的結構恢復合一的理想。歷代志的作者一開始就把十二主派追溯至創造的時候,表示十二支派就是上帝從起初開始對以色列唯一的旨意,在歸回之後的共同體概念。第一次歸回的十二位領袖跟以斯拉一起的十二位祭司與代表全以色列所獻的十二頭祭牲。其中給祭司的就是神聖區域,是為了耶和華而分別出來的,其中的聖所位於祭司區塊的正中間。土地的分配帶來上帝國的愛與公義,在歸回的土地上重建上帝恩典的應許。
二、新耶路撒冷(30-35)
異象的最後回到先知一開始所見「彷彿一座城建立」,經文主要關注的內容是以十二支派為名的城門,四面都有各三扇。城市的規模每邊長4,500肘,這城市有一個象徵性的名字,就是:耶和華的所在(Yahweh Sh-ammah)。這強化了整個群體要為了城市的防禦及信福負起集體的責任,上帝聖潔的榮耀就在此顯明。
《默想》在上帝所在之處,看見榮耀的聖城,上帝的百姓也得著土地的應許。
《祈禱》親愛的天父,感謝祢在地上設立榮耀的寶座,我們獻上讚美與禱告的祭向祢俯伏敬拜,禱告奉靠主耶穌的聖名祈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