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和華的所在【結48:1-35】
和平教會家人平安!
【以西結書48章1-35節】
※ 金句:這地要歸於撒督的子孫中成為聖的祭司,就是那守我所吩咐的。當以色列人走迷的時候,他們不像那些利未人走迷了。這要歸與他們為供地,是全地中至聖的,供地挨著利未人的地界。(以西結48章11-12節)
從上一章的經文中,藉由河流為以色列最貧瘠的地區帶來生命與肥沃,聖所與土地之間也建立了緊密的關係。百姓在定居之後設立聖所,接著每個支派分別分到土地。當這段經文在寫作時,猶大省份的佔地遠不如耶路撒冷淪陷之前與人民被放逐時的規模,所涵蓋的區域不超過40乘56平方公里,因為是被外國佔領的狀態。在以西結書中有關邊界的敘述是為了公平的分配土地給支派,這是在上帝創造的起初與人所立永恒的土地之約。
一、應許之地(1-29)
當在閱讀這段土地分配的經文時,可以與民數記34章1-12節一起作比較,兩段經文都是分配土地的經文。土地分配的順序是從北方開始到南方結束,將聖殿附近的神聖區域分開來作另外的敘述,分隔北方的七個支派與南方的五個支派。利未支派沒有產業,約瑟支派的以法蓮和瑪拿西各算成一個支派,總共有十二支派。
土地的分配視地理和歷史的實況,這十二塊土地的大小都是一樣的,但在五經中關於土地的分配是支派大小比例分配,而且各支派的位置要經由神聖的抽籤決定。這段土地的分配有其理想性,忽視了政治地理上的實況,藉此表示必須用古代支派平等的結構恢復合一的理想。歷代志的作者一開始就把十二主派追溯至創造的時候,表示十二支派就是上帝從起初開始對以色列唯一的旨意,在歸回之後的共同體概念。第一次歸回的十二位領袖跟以斯拉一起的十二位祭司與代表全以色列所獻的十二頭祭牲。其中給祭司的就是神聖區域,是為了耶和華而分別出來的,其中的聖所位於祭司區塊的正中間。土地的分配帶來上帝國的愛與公義,在歸回的土地上重建上帝恩典的應許。
二、新耶路撒冷(30-35)
異象的最後回到先知一開始所見「彷彿一座城建立」,經文主要關注的內容是以十二支派為名的城門,四面都有各三扇。城市的規模每邊長4,500肘,這城市有一個象徵性的名字,就是:耶和華的所在(Yahweh Sh-ammah)。這強化了整個群體要為了城市的防禦及信福負起集體的責任,上帝聖潔的榮耀就在此顯明。
《默想》在上帝所在之處,看見榮耀的聖城,上帝的百姓也得著土地的應許。
《祈禱》親愛的天父,感謝祢在地上設立榮耀的寶座,我們獻上讚美與禱告的祭向祢俯伏敬拜,禱告奉靠主耶穌的聖名祈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