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筆記2019年9月16日 讀經:撒下18:1-15

回應:撒下18:5「王囑咐約押、亞比篩、乙太說:你們要為我的緣故寬待那少年人押沙龍。王為押沙龍囑咐眾將的話,兵都聽見了。」這節經文裡的「囑咐」含有「命令」、「下令」的意思;「寬待」帶有「溫順」、「柔和地」的意思。大衛在眾部隊出發與敵(押沙龍)軍隊對戰前,大聲的佈達命令,請這些將領「約押、亞比篩、乙太」及全軍的官兵,當他們遇到愛子押沙龍時,要這些將領「柔和地」對待押沙龍,要禮讓他一點,這是哪門子的戰法,上戰場還要求自己的官兵對敵軍首領要禮讓一點,真是不可思議。從撒下18:5這節經文可以發現,大衛講這句話時,其實他心裡已經饒恕押沙龍;兒子(押沙龍)雖對父親的生命虎視耽耽(撒下17:2-4),但父親(大衛)只希望兒子能平安活下來,父子情深。大衛深愛兒子押沙龍這樣的情感,我們旁人是很難想像的。
親愛的弟兄姊妹,大衛愛押沙龍勝於愛自己,大衛的行為讓我們聯想到耶穌愛世人,但這些百姓卻不領情,最終還是將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約19:15他們喊著說:『除掉祂!除掉祂!釘祂在十字架上。』彼拉多說:『我可以把你們的王釘十字架麼?』祭司長回答說:『除了該撒,我們沒有王。』)。祈求主耶穌幫助我們每一個屬神的兒女,能清楚明白耶穌對我們的愛,我們是應該要回應耶穌的教導,用我們生命去愛周圍還不聽信福音的人。(王牧師)


靈修教材: 撒母耳記下 靈修心得筆記
靈修筆記2019年9月17日 讀經:撒下18:16-33

回應:大衛王在軍隊出去打仗時,特別囑咐約押、亞比篩、以太說:「你們要為我的緣故寬待那少年人押沙龍。」王為押沙龍囑咐眾將官的話,兵都聽見了。大衛之所以要如此做其目的是非常清楚,因為他愛押沙龍,他不想要自己的兒子在戰場上被殺,然兩軍作戰千變萬化,將領在外有時候軍命難受。約押是戰場老將,他深知道戰場上「你不殺敵人,敵人就必殺你」的信念,在這直接的反應下,約押趁押沙龍掛在橡樹上的機會,以短槍刺透押沙龍的心,贏得這場戰役。從這整個事件,我們來看一件事的兩面關係:(一)就約押的角色來說,他做的決定完全正確,戰場上敵我分明,絕不能有絲毫遲疑。(二)就大衛角度來說,頭號敵人押沙龍是他的兒子,所以大衛希望將領能寬待押沙龍,保留他的命,這是一個為父的心,所表現出來的愛,值得我們省思。(撒下18:33王就心裡傷慟,上城門樓去哀哭,一面走一面說:我兒押沙龍啊!我兒,我兒押沙龍啊!我恨不得替你死,押沙龍啊!我兒,我兒!)
親愛的弟兄姊妹,王牧師想請大家針對這問題來思考一下,依您的見解,您會如何處置這問題呢?是贊成約押的作為呢?還是支持大衛的想法呢?聖經就這方面又是如何教導呢?請大家思考這個問題,歡迎大家提出來分享您寶貴看法。(王牧師)


靈修教材: 撒母耳記下 靈修心得筆記
失控的人生

參考經文:《 撒母耳記下17章24節~18章18節》

他們把押沙龍的屍體丟在樹林的一個大坑裡,在上面堆了一大堆石頭。所有的以色列人都往自己的家鄉逃了。(撒母耳記下18章17節)

如果一個男生擁有「高、富、帥」的條件,想必令許多人嫉妒又羡慕。押沙龍擁有的條件得天獨厚,他被形容「在全以色列,沒有一個人像押沙龍那樣英俊,令人傾慕,從頭頂到腳趾都沒有一點缺點。」(撒母耳記下14章25節)然而,這個第一美男子的稱號,似乎早已不能滿足他了,他想要更多。押沙龍想贏得更高的權力,為自己建立軍隊,不惜推翻自己的父親。他也想贏得歷史定位,就在王谷為自己立了一個碑,為自己給那碑命名為押沙龍。

只可惜,押沙龍紀念碑並沒有為他留下美名,反而留下臭名。如今位於耶路撒冷汲淪谷的押沙龍柱,已成了眾人投石唾棄的地方。當初他用各種手段滿足自己的慾望,他想要贏得更多,結果,失去的卻更多。人生到頭來,只留下堆在他屍體上的石堆罷了。

繪本《多少地才夠》是根據俄國基督徒小說家托爾斯泰(Lev Nikolayevich Tolstoy)的作品繪製而成。故事描述一個貧窮的農夫帕夏,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雖然是平凡又清苦生活,人生倒也悠哉快樂。但他心裡覺得,如果能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家人的生活一定會過得更好。不久後,他就湊了錢,買了地。果然,日子如他想像,比以前更快樂了。

帕夏的土地變多了,日子也富裕起來,但這一切已經不能滿足他了。有一天,他聽說有人用極少的錢買了一大片土地,他決定一探究竟。帕夏去到那裡,對方開出賣土地條件竟是以日計價,一天一千盧布。意思是,在一天內,用走路圈出多少土地,都只要一千盧布。帕夏興奮地開始走,心裡總想著「再多走一點、再多走一點」,直到發現他要走回起點的時間根本不夠了,只好拚命跑。等他跑回終點,他也累死了。故事的結局是,帕夏的僕人為他挖了一個6尺的洞,將他埋葬了。這正是他需要的地。

而押沙龍的結局也是如此,他所爭的都沒有得到。押沙龍死的時候,被人丟在樹林的一個大坑裡,在上面堆了一大堆石頭。這是他最後得到的。無止盡的慾望,要多少才夠呢?耶穌的信息提醒我們:「一個人就是贏得了全世界,卻賠上了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沒有!他能夠拿什麼去換回自己的生命呢?」(馬太福音16章26節)

默想:

我總是為了更高的慾望而焦慮嗎?除了慾望,我是否看見了不一樣的人生價值?

祈禱:

天父,求祢賜我智慧,使我明白生命真正的意義,不在於追求無止盡的慾望,而在於祢的同在。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靈修教材: 新眼光讀經
我就是要去!

參考經文:《 撒母耳記下18章19節~19章8節》

亞希瑪斯說:「不管怎麼樣,我就是要去!」約押說:「那麼,去吧!」於是亞希瑪斯沿著約旦谷的路跑下去,不久就趕過了那古實人。(撒母耳記下18章23節)

在以法蓮森林的戰役中,大衛的軍隊大勝押沙龍的軍隊,押沙龍也在戰場上被約押和他的部屬殺死了。

對大衛而言,押沙龍不是敵人,是自己的兒子。要用自己的軍隊打自己的兒子,無論輸贏,都沒有什麼值得高興的。因此,大衛曾吩附約押和其他人,不要傷害押沙龍。如今押沙龍死了,大衛會如何反應,約押十分清楚。因此,當亞希瑪斯急於向大衛報告勝利的好消息時,被約押制止了:「改天再去吧。不是今天……」或許約押還在思考,如何回報才能減少對大衛的衝擊。但不論約押如何勸說,亞希瑪斯十分堅持說:「不管怎麼樣,我就是要去!」

有個網路笑話提及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德國,為充實國家兵力,將國人分四種來動員:一、又聰明又懶惰的,這種人要留在後方,適合掌控全局,擬訂對策。二、又聰明又勤快的,這種人適合派到前線作軍官領導作戰。三、又笨又懶惰的,這種人適合做士兵,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四、又笨又勤快的,這是最不適合的人選,衝動又不思考,總是做些讓人無法收拾的事,不等敵人來打,他們會先把國家搞垮。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歐洲戰場,德國與英國勢均力敵,美國原本無意加入戰局。但德國似乎不了解美國的態度,為了避免美國幫助英國,當時德國外長亞瑟.齊默曼(Arthur Zimmermann)發了一封密碼電報給墨西哥的大使館,要求轉給墨西哥總統,目的是為了建立「德墨同盟」共同對付美國,承諾協助墨西哥收復被美國占領的失土,期能迫使英國投降。沒想到,這份加密電報被英國攔截破解,又轉交給美國。原本保持中立的美國生氣了,決定向德國宣戰,也改寫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歷史。

有些人會做出自以為聰明的事,結果像亞希瑪斯這種又笨又勤快的人,他以為大衛會很高興聽到勝利的消息。他顯然不了解大衛,即使約押一再提醒他,他根本聽不進去。因為,大衛關心的仍是押沙龍是否平安。結果,說不出個所以然的亞希瑪斯不只沒有得到獎賞,還被喝斥在一旁罰站。或許他後悔了,他自作聰明、自以為是的後果,就是自討苦吃。甚至因為直接觸發大衛的情緒,讓原本該凱旋而歸接受榮耀的軍隊,也沒有勝利的喜悅。

默想:

團隊中,我是否就是那個自作聰明、自以為是、固執己見的人呢?

祈禱:

智慧的上主,求祢幫助我審視自己的行為,使我不成為缺乏思考、衝動行事、又自以為是的人。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靈修教材: 新眼光讀經
2022-06/22讀經:撒母耳記下 第十八章

✍ 2022-06/22 讀經:撒母耳記下 第十八章

✟受感的經文:
18:1 大衛數點跟隨他的人,立千夫長、百夫長率領他們。
18:2 大衛打發軍兵出戰,分為三隊:一隊在約押手下,一隊在洗魯雅的兒子、約押兄弟亞比篩手下,一隊在迦特人以太手下。大衛對軍兵說:「我必與你們一同出戰。」
18:3 軍兵卻說:「你不可出戰。若是我們逃跑,敵人必不介意;我們陣亡一半,敵人也不介意。因為你一人強似我們萬人,你不如在城裏預備幫助我們。」
18:9 押沙龍偶然遇見大衛的僕人。押沙龍騎騾子,從大橡樹密枝底下經過,他的頭 髮被樹枝繞住,就懸掛起來,所騎的騾子便離他去了。
18:33 王就心裏傷慟,上城門樓去哀哭,一面走一面說:「我兒押沙龍啊!我兒,我兒押沙龍啊!我恨不得替你死,押沙龍啊,我兒!我兒!」

✟受感的話語:
這次大衛帶兵出戰,以大衛的心,想要跟軍兵同甘共苦,但他們卻覺得有大衛在場反而不好,因為本次的征戰軍兵們為了保護大衛,也知道王的重要性,所以也請大衛在城裡預備好幫助我們…大衛自然懂得這其中利害,當下欣然聽從,待在城中不與他們出戰。

大衛有兩點值得看到〔撒母耳記下 第18章〕的重點,一個是能夠與軍兵們一起出戰,另一個是大衛還是慈父心腸心疼兒子,頒布禁令不許部下傷害押沙龍…而且還慎重其事,不只講給三個將軍聽,而是親自講給全體士兵都聽到!可以看出大衛愛子的心,而押沙龍卻不是這麼想,甚至想要父親快點死,自己就可以登基。

押沙龍平生引以為傲的頭髮,此刻竟然要了他的命。
從中沒有大篇幅的說到戰爭的內容,卻在押沙龍之死為重點來記錄,而大衛聽到了兒子的死訊,王就心裡傷慟,上城門樓去哀哭…

內容之中看到大衛與兒子的交戰,但是大衛還是以慈父為懷,當然事出必有因;大衛的三個孩子都離不開刀劍,而大衛也是受到不同的考驗與磨練;他的哀哭也可能是先知拿單預言的刑罰再次應驗:「你既藐視我,娶了赫人烏利亞的妻為妻,所以刀劍必永不離開你的家。(撒母耳記下 12:10)」大衛仍受到犯罪的責罰與擊打而痛哭不已!

✟禱告和回應:
親愛的主耶穌基督,求主保守孩子,讓孩子一切所行的事上都攤在祢面前,祢知道我的過犯,祢也曉得我一切隱藏的事情,我深知只有出於祢的指教與磨練,才能使孩子懂得抓住祢,也求主賜我智慧的心,好讓孩子明白如何教導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大衛的一生與家庭看到罪的延伸以及祢公義的計畫,更使我明白敬畏祢才是一切的開端。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靈修教材: 神同在讀經
5/23讀經進度

1.撒母耳記下 17-18
2. 約翰福音 17
3. 詩篇 62:1-8
4. 箴言 15:29-30


靈修教材: 讀經計畫
撒母耳記下 18:1-33

敬拜詩歌:因祢與我同行 (有情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wmD0TNtd9o

一、安靜:凡偏離祢律例的人,祢都輕棄他們;因為他們的詭詐必歸虛空。
二、讀經:撒母耳記下 18:1-33
1. 重點說明
大衛接受愛將們的建議,留守在城,但恐怕屬下會對押沙龍下重手,就命令他們要寬待押沙龍。兩軍交戰,押沙龍慘敗。在叢林裡竄逃之際,頭髮被樹枝纏住,動彈不得,被約押用短槍刺透他的心死亡。當大衛接獲押沙龍的死訊,儘管押沙龍大逆不道,大衛卻為他極度悲傷,恨不得能代他而死。(撒下 18:33)
2. 鑰節:王就心裡傷慟,上城門樓去哀哭,一面走一面說:我兒押沙龍啊!我兒,我兒押沙龍啊!我恨不得替你死,押沙龍啊,我兒!我兒!
三、默想:
■報信的人為何不殺押沙龍?(v.5、v.12- v.13)
■大衛獲知兒子的死訊,有何反應?(v.33)
■為何會發生這樣的悲劇?回顧過往,大衛與押沙龍各有什麼過失?這對我有何提醒?當自己或親人有過錯時,該如何及時挽回,才不至後悔莫及?
四、禱告:求主幫助我謹慎自守,並常為親人守望禱告,免得我們偏離,得罪祢 ,失去從祢而來的祝福,造成無法挽回的遺憾。
五、安息:與主交談後,靜止在神之內,並在神的愛中安息,讓神的愛變化我們的生命。
六、記錄:
今日讀經進度:撒母耳記下 18 章


靈修教材: 靈修日引(舊約歷史書上:書、士、得、撒、撒)
撒母耳記下18:33

王就心裡傷慟,上城門樓去哀哭,一面走一面說:我兒押沙龍啊!我兒,我兒押沙龍啊!我恨不得替你死,押沙龍啊,我兒!我兒!(撒下18:33)


靈修教材: 心靈森呼吸(約書亞記、士師記、路得記、撒母耳記上、撒母耳記下)
新的視角

閱讀: 腓立比書2章1-5節 | 全年讀經進度: 撒母耳記下16-18章;路加福音17章20-37節

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立比書2章4節
現時有一款流行的電子遊戲,甚至還形成了一種文化。這款遊戲是把一百名玩家設置在一個虛擬的島嶼上進行比賽,直至剩下最後一名玩家。即使你在比賽中遭到另一個玩家淘汰,你仍可以透過那個玩家的視角繼續觀察比賽。正如一位記者所說﹕「當你站在另一位玩家的立場並代入他的觀點時,就會產生情感共鳴,從對立的角度變為同一陣線。你會開始關注那位讓你被淘汰的陌生人,在乎他的輸贏。」

每當我們放開胸懷去看別人的經歷,超越自己的視角,體會別人的痛苦、恐懼或希望時,就會帶來一些改變。當我們效法耶穌的榜樣,不自私自利也不貪圖虛榮,並且謙卑地看別人比自己強(腓立比書2章3節),我們就會發現常被忽略的一些事。於是,我們關注的範圍開始擴大;提出不同的問題;不再專注於自己的需要或憂慮,而是會顧及別人的福祉。我們不再單顧自己的事,而是盡力顧念別人的需求(4節);不再只著重追求自己的成功,而是樂於幫助別人成長。

有了視角上的轉變,我們就能對別人產生同理心,也能發現一些新的方法去愛我們的家人,甚至能將敵人變成朋友!

聖靈如何幫助你避免小氣、狹隘或自私自利?
上帝要你如何以新的視角去看待別人呢?
主耶穌,我經常只看到自己的恐懼、痛苦或缺乏。
求祢幫助我以祢的眼光看待弟兄姐妹,
我渴望能正確地看待他們並且愛他們。
作者: 郭惟恩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在腓立比書2章1節,譯為「交通」的希臘字是koinonia,儘管有時被譯成「團契」(現中修訂版),但「參與」或「夥伴關係」之類的詞語,才能更充分地闡述彼此分享和共同分擔的觀念,同時也包含與人同享的意思。在腓立比書中,koinonia及與其相關的字出現了六次(1章5、7節,2章1節,3章10節,4章14、15節)。1章5節和4章15節表明,保羅與腓立比的信徒一起參與福音事工,含有共同分擔之意。在聖靈裡面的「交通」或「共同分擔」,乃是基督徒群體的一個真實狀況(2章1節)。當保羅寫道:「我只渴望認識基督,體驗祂復活的大能,分擔祂的苦難,經歷祂的死」(3章10節,現中修訂版),表明保羅渴望能更全面地體驗基督,即使這意味著有份於痛苦、艱難的事。

簡恩德


靈修教材: 靈命日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