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經文

撒母耳記下 18 : 17

他們將押沙龍丟在林中一個大坑裡,上頭堆起一大堆石頭。以色列眾人都逃跑,各回各家去了。

失控的人生

參考經文:《 撒母耳記下17章24節~18章18節》

他們把押沙龍的屍體丟在樹林的一個大坑裡,在上面堆了一大堆石頭。所有的以色列人都往自己的家鄉逃了。(撒母耳記下18章17節)

如果一個男生擁有「高、富、帥」的條件,想必令許多人嫉妒又羡慕。押沙龍擁有的條件得天獨厚,他被形容「在全以色列,沒有一個人像押沙龍那樣英俊,令人傾慕,從頭頂到腳趾都沒有一點缺點。」(撒母耳記下14章25節)然而,這個第一美男子的稱號,似乎早已不能滿足他了,他想要更多。押沙龍想贏得更高的權力,為自己建立軍隊,不惜推翻自己的父親。他也想贏得歷史定位,就在王谷為自己立了一個碑,為自己給那碑命名為押沙龍。

只可惜,押沙龍紀念碑並沒有為他留下美名,反而留下臭名。如今位於耶路撒冷汲淪谷的押沙龍柱,已成了眾人投石唾棄的地方。當初他用各種手段滿足自己的慾望,他想要贏得更多,結果,失去的卻更多。人生到頭來,只留下堆在他屍體上的石堆罷了。

繪本《多少地才夠》是根據俄國基督徒小說家托爾斯泰(Lev Nikolayevich Tolstoy)的作品繪製而成。故事描述一個貧窮的農夫帕夏,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雖然是平凡又清苦生活,人生倒也悠哉快樂。但他心裡覺得,如果能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家人的生活一定會過得更好。不久後,他就湊了錢,買了地。果然,日子如他想像,比以前更快樂了。

帕夏的土地變多了,日子也富裕起來,但這一切已經不能滿足他了。有一天,他聽說有人用極少的錢買了一大片土地,他決定一探究竟。帕夏去到那裡,對方開出賣土地條件竟是以日計價,一天一千盧布。意思是,在一天內,用走路圈出多少土地,都只要一千盧布。帕夏興奮地開始走,心裡總想著「再多走一點、再多走一點」,直到發現他要走回起點的時間根本不夠了,只好拚命跑。等他跑回終點,他也累死了。故事的結局是,帕夏的僕人為他挖了一個6尺的洞,將他埋葬了。這正是他需要的地。

而押沙龍的結局也是如此,他所爭的都沒有得到。押沙龍死的時候,被人丟在樹林的一個大坑裡,在上面堆了一大堆石頭。這是他最後得到的。無止盡的慾望,要多少才夠呢?耶穌的信息提醒我們:「一個人就是贏得了全世界,卻賠上了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沒有!他能夠拿什麼去換回自己的生命呢?」(馬太福音16章26節)

默想:

我總是為了更高的慾望而焦慮嗎?除了慾望,我是否看見了不一樣的人生價值?

祈禱:

天父,求祢賜我智慧,使我明白生命真正的意義,不在於追求無止盡的慾望,而在於祢的同在。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