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三遍:列王紀下十七1-6
1. 猶大王亞哈斯十二年,以拉的兒子何細亞在撒瑪利亞登基作以色列王九年。
2. 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只是不像在他以前的以色列諸王。
3. 亞述王撒縵以色上來攻擊何細亞,何細亞就服事他,給他進貢。
4. 何細亞背叛,差人去見埃及王梭,不照往年所行的與亞述王進貢。亞述王知道了,就把他鎖禁,囚在監裡。
5. 亞述王上來攻擊以色列遍地,上到撒瑪利亞,圍困三年。
6. 何細亞第九年亞述王攻取了撒瑪利亞,將以色列人擄到亞述,把他們安置在哈臘與歌散的哈博河邊,並瑪代人的城邑。
聽主聲音:
1. 1節『猶大王亞哈斯十二年,以拉的兒子何細亞在撒瑪利亞登基作以色列王九年。』以拉是北國以色列的末代國王,他作王九年之久。
2. 2節『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只是不像在他以前的以色列諸王。』所以他是末代的國王,而且他仍然行了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只是他獲得了一句與前面幾個王不同的評價,就是「不像他以前的以色列王。」這句評語很可能是出於他嘗試結束以色列對亞述的統治而獲得的。因為無論以色列或猶大若臣服在亞述的統治下,都必須在宗教上有許多的妥協。
3. 3節『亞述王撒縵以色上來攻擊何細亞,何細亞就服事他,給他進貢。』他一開始服事亞述王撒縵以色五世,作亞述的藩屬國。
4. 4節『何細亞背叛,差人去見埃及王梭,不照往年所行的與亞述王進貢。亞述王知道了,就把他鎖禁,囚在監裡。』何細亞可能已經看出亞述國勢已經開始中道衰落,因此,想要與另一強權結盟,想要脫離亞述的嚴厲統治。他背叛了亞述,不再向亞述進貢。結果卻落在亞述王的手裡,成為被鎖禁的國王。
5. 5節『亞述王上來攻擊以色列遍地,上到撒瑪利亞,圍困三年。』當何細亞被囚在監牢的時候,撒瑪利亞抵抗亞述的攻擊,這個防衛森嚴,堅固的城,被圍困了三年。
6. 6節『何細亞第九年亞述王攻取了撒瑪利亞,將以色列人擄到亞述,把他們安置在哈臘與歌散的哈博河邊,並瑪代人的城邑。』終於在何細亞第九年,撒瑪利亞被亞述攻陷,所有以色列人都被擄到哈博河邊,也有些人被帶到瑪代人的城邑中居住。亞述王撒耳根曾在自己的年鑑上記錄,他從撒瑪利亞城中擄去二萬七千二百八十人和五十輛馬車。哈博河即今天的喀布爾河,是幼發拉底河上游的一條支流。瑪代人的城邑是指裡海南部和底格里斯河間的瑪代人城邑。由於北國以色列十個支派被放逐的區域甚廣,這十個支派後來也沒有回歸以色列故土。
背誦金句:列王紀下十七6
「何細亞第九年亞述王攻取了撒瑪利亞,將以色列人擄到亞述,把他們安置在哈臘與歌散的哈博河邊,並瑪代人的城邑。」
禱告文
親愛的天父:由於以色列人一直都背叛你,拜巴力和外邦人的神明,你就棄絕他們。他們終於被亞述這個國家所滅。由於以色列人不願讓神作他們的王來治理他們。神只好把他們交在兇惡之子的手中,使他們受經練。親愛的上帝,求你幫助我們絕對不可妥協,要遠避拜偶像的罪。免得我們遭遇到像以色列人所遭遇到的。求主幫助我們,禱告奉主耶穌的名。阿們 !
讀經三遍:列王紀下十七7-23
7. 這是因以色列人得罪那領他們出埃及地、脫離埃及王法老手的耶和華─他們的神,去敬畏別神,
8. 隨從耶和華在他們面前所趕出外邦人的風俗和以色列諸王所立的條規。
9. 以色列人暗中行不正的事,違背耶和華─他們的神,在他們所有的城邑,從瞭望樓直到堅固城,建築邱壇;
10. 在各高岡上、各青翠樹下立柱像和木偶;
11. 在邱壇上燒香,效法耶和華在他們面前趕出的外邦人所行的,又行惡事惹動耶和華的怒氣;
12. 且事奉偶像,就是耶和華警戒他們不可行的。
13. 但耶和華藉眾先知、先見勸戒以色列人和猶大人說:當離開你們的惡行,謹守我的誡命律例,遵行我吩咐你們列祖,並藉我僕人眾先知所傳給你們的律法。
14. 他們卻不聽從,竟硬著頸項,效法他們列祖,不信服耶和華─他們的神,
15. 厭棄他的律例和他與他們列祖所立的約,並勸戒他們的話,隨從虛無的神,自己成為虛妄,效法周圍的外邦人,就是耶和華囑咐他們不可效法的;
16. 離棄耶和華─他們神的一切誡命,為自己鑄了兩個牛犢的像,立了亞舍拉,敬拜天上的萬象,事奉巴力,
17. 又使他們的兒女經火,用占卜,行法術賣了自己,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惹動他的怒氣。
18. 所以耶和華向以色列人大大發怒,從自己面前趕出他們,只剩下猶大一個支派。
19. 猶大人也不遵守耶和華─他們神的誡命,隨從以色列人所立的條規。
20. 耶和華就厭棄以色列全族,使他們受苦,把他們交在搶奪他們的人手中,以致趕出他們離開自己面前,
21. 將以色列國從大衛家奪回;他們就立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作王。耶羅波安引誘以色列人不隨從耶和華,陷在大罪裡。
22. 以色列人犯耶羅波安所犯的一切罪,總不離開,
23. 以致耶和華從自己面前趕出他們,正如藉他僕人眾先知所說的。這樣,以色列人從本地被擄到亞述,直到今日。
聽主聲音:
1. 7節『這是因以色列人得罪那領他們出埃及地、脫離埃及王法老手的耶和華─他們的神,去敬畏別神,』現在以色列這個國家已經徹底亡國了,列王記的作者就以簡短的評論來探討從他們亡國所帶出的功課。他說以色列的亡國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以色列人得罪了那位領他們出埃及地,曾經使以色列人脫離法老手的耶和華,又與他們立約要作他們的神耶和華。
2. 8節『隨從耶和華在他們面前所趕出外邦人的風俗和以色列諸王所立的條規。』風俗和規條都是指制定的事或條例。以色列人在那些事上得罪了耶和華呢?就是他們隨從耶和華在他們面前所趕出的外邦人的習俗和以色列諸王隨己意所制定的信仰規條。
3. 9節『以色列人暗中行不正的事,違背耶和華─他們的神,在他們所有的城邑,從瞭望樓直到堅固城,建築邱壇;』此處的邱壇原文是指高地,就是敬拜巴力的地方。換句話說,全以色列各地都有敬拜巴力的邱壇。
4. 10節『在各高岡上、各青翠樹下立柱像和木偶;』柱像原本是迦南人祭壇旁的柱子,代表男性的生殖器官。木偶則是迦南人立於邱壇旁,象徵巴力之妻的亞舍拉柱像。這說明了以色列人違背了上帝的誡命彫刻許多偶像並且崇拜這些偶像。
5. 11節『在邱壇上燒香,效法耶和華在他們面前趕出的外邦人所行的,又行惡事惹動耶和華的怒氣;』外邦人以為香能把他們的祈禱送達神明的面前,神明會吸入這些馨香而應允他們。
6. 12節『且事奉偶像,就是耶和華警戒他們不可行的。』這裡的鑄造偶像應該是指北國的創立者耶羅波安鑄造了二隻金牛犢讓以色列人敬拜。十誡裡明文禁止製造和敬拜偶像,鑄造金牛犢是犯下了滔天大罪。
7. 13節『但耶和華藉眾先知、先見勸戒以色列人和猶大人說:當離開你們的惡行,謹守我的誡命律例,遵行我吩咐你們列祖,並藉我僕人眾先知所傳給你們的律法。』在這段王國時期,雖然以色列人和猶大人都離棄耶和華去敬拜偶像,然而神卻差派許多的先知到百姓中間勸戒他們要離開惡行,遵守耶和華的誡命律例和神的律法。
8. 14節『他們卻不聽從,竟硬著頸項,效法他們列祖,不信服耶和華─他們的神,』南北二國都受到先知的警告,他們仍然因著自己的偏執(硬著頸項)而離神的律法。不肯信服耶和華他們的神。
9. 15節『厭棄他的律例和他與他們列祖所立的約,並勸戒他們的話,隨從虛無的神,自己成為虛妄,效法周圍的外邦人,就是耶和華囑咐他們不可效法的;』任何的事物一旦成為人們安全感和福祉的寄託時,它就成為神祇,人類就把自己賣給它了,而崇拜者至終將成為像他們所崇拜的事物一樣。「虛無hebel」和「虛妄habal」可憎」二字的發音都很像「巴力baal」。因此,本句具有嘲諷意味,敬拜「巴力 的人 都變成「虛無」和「虛妄」。當以色列人厭棄神的律法和與耶和華所立的約和先知勸戒的話,去敬拜巴力(虛無的神),讓自己的思想混亂成為虛妄的人,被外邦人的文化所同化,成為名符其實的虛無,也就是「一無所知」和「不足成事」。
10. 16節『離棄耶和華─他們神的一切誡命,為自己鑄了兩個牛犢的像,立了亞舍拉,敬拜天上的萬象,事奉巴力,』當以色列人離棄上帝的一切誡命之後,他們就開始敬拜那有形的事物,彫刻牛犢,立了亞舍拉的柱像,敬拜天上的日月星辰和奉巴力。
11. 17節『又使他們的兒女經火,用占卜,行法術賣了自己,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惹動他的怒氣。』使兒女經火這是迦南人敬拜巴力時會毀燒兒童來獻給巴力。而占卜、行法術這些事都是耶和華所憎惡的,當以色列人行這些事的時候就是將自己寶貴的神百姓的身份以卑賤的價錢(拜偶像想獲得的利益)把自己賣給了偶像。
12. 18節『所以耶和華向以色列人大大發怒,從自己面前趕出他們,只剩下猶大一個支派。』以上列出以色列人在王國時期所犯的許許多多的罪,這些罪惹怒耶和華,於是耶和華將北國以色列十個支派盡都趕除。
13. 19節『猶大人也不遵守耶和華─他們神的誡命,隨從以色列人所立的條規。』當拜偶像的北國以色列被耶和華所審判,被鄰近國家所壓迫,最後被亞述所滅的時候,南國猶大並沒有從他們身上獲得警惕。他們竟然又轉而效法以色列諸王,照著他們的惡行去行。
14. 20節『耶和華就厭棄以色列全族,使他們受苦,把他們交在搶奪他們的人手中,以致趕出他們離開自己面前,』在以色列國亡國之後不久,猶大國仍然沒有轉回,最後耶和華同樣將猶大國交給巴比倫,以色列全族都被趕出迦南地,被擄到外地去。
15. 21節『將以色列國從大衛家奪回;他們就立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作王。耶羅波安引誘以色列人不隨從耶和華,陷在大罪裡。』列王記的作者現在回顧王國分裂的初期,那時正是因為所羅門隨從妻妾去敬拜外邦的偶像。因此,神將以色列國的國權奪回,將其中的十份給耶羅波安。沒想到拿到王權的耶羅波安竟然馬上引誘以色列人不隨從耶和華,竟然鑄造二隻牛犢來代替耶和華,使以色列人陷入拜偶像的大罪。
16. 22節『以色列人犯耶羅波安所犯的一切罪,總不離開,』從耶羅波安開始,以色列人總沒有離開拜金牛犢的罪行,耶戶王朝雖然曾經滅絕巴力崇拜,然而,金牛犢崇拜始終存在。
17. 23節『以致耶和華從自己面前趕出他們,正如藉他僕人眾先知所說的。這樣,以色列人從本地被擄到亞述,直到今日。』最後,耶和華的怒氣全發,使以色列人從迦南地被擄到亞述地去,最後他連回到故土的希望都不得實現。
背誦金句:列王紀下十七7
「這是因以色列人得罪那領他們出埃及地、脫離埃及王法老手的耶和華─他們的神,去敬畏別神。」
禱告文
親愛的天父:從北國墮落的歷史,你警戒我們,我們這些蒙恩的兒女,必須活出與所蒙的恩相稱的信仰生活。主啊!你把我們從魔鬼黑暗的權勢中救出來,使我們脫離黑暗的權勢,並且使我們成為自由的人。你賜給我們你的話語。我們不可再存貪婪的心,去追求愛慕這世界的一切。我們若愛其他事物過於愛你,我們就成為敬拜偶像的人。求主幫助我們,總要持守一顆愛主的心,使我們專心渴望你所要賜給我們的永恆基業,專心愛主。不要讓我們像以色列人一樣,忘恩負義,甚至背叛你。求主保守我們的心,向你是絕對的清潔。禱告奉主耶穌的名。阿們!
讀經三遍:列王紀下十七24-41
24. 亞述王從巴比倫、古他、亞瓦、哈馬,和西法瓦音遷移人來,安置在撒瑪利亞的城邑,代替以色列人;他們就得了撒瑪利亞,住在其中。
25. 他們才住那裡的時候,不敬畏耶和華,所以耶和華叫獅子進入他們中間,咬死了些人。
26. 有人告訴亞述王說:你所遷移安置在撒瑪利亞各城的那些民,不知道那地之神的規矩,所以那神叫獅子進入他們中間,咬死他們。
27. 亞述王就吩咐說:叫所擄來的祭司回去一個,使他住在那裡,將那地之神的規矩指教那些民。
28. 於是有一個從撒瑪利亞擄去的祭司回來,住在伯特利,指教他們怎樣敬畏耶和華。
29. 然而,各族之人在所住的城裡各為自己製造神像,安置在撒瑪利亞人所造有邱壇的殿中。
30. 巴比倫人造疏割‧比訥像;古他人造匿甲像;哈馬人造亞示瑪像;
31. 亞瓦人造匿哈和他珥他像;西法瓦音人用火焚燒兒女,獻給西法瓦音的神亞得米勒和亞拿米勒。
32. 他們懼怕耶和華,也從他們中間立邱壇的祭司,為他們在有邱壇的殿中獻祭。
33. 他們又懼怕耶和華,又事奉自己的神,從何邦遷移,就隨何邦的風俗。
34. 他們直到如今仍照先前的風俗去行,不專心敬畏耶和華,不全守自己的規矩、典章,也不遵守耶和華吩咐雅各後裔的律法、誡命。(雅各,就是從前耶和華起名叫以色列的。)
35. 耶和華曾與他們立約,囑咐他們說:不可敬畏別神,不可跪拜事奉他,也不可向他獻祭。
36. 但那用大能和伸出來的膀臂領你們出埃及地的耶和華,你們當敬畏,跪拜,向他獻祭。
37. 他給你們寫的律例、典章、律法、誡命,你們應當永遠謹守遵行,不可敬畏別神。
38. 我─耶和華與你們所立的約你們不可忘記,也不可敬畏別神。
39. 但要敬畏耶和華─你們的神,他必救你們脫離一切仇敵的手。
40. 他們卻不聽從,仍照先前的風俗去行。
41. 如此這些民又懼怕耶和華,又事奉他們的偶像。他們子子孫孫也都照樣行,效法他們的祖宗,直到今日。
聽主聲音:
1. 24節『亞述王從巴比倫、古他、亞瓦、哈馬,和西法瓦音遷移人來,安置在撒瑪利亞的城邑,代替以色列人;他們就得了撒瑪利亞,住在其中。』亞述帝國對於所治各民族的政策是「分化與統治」。他們藉著把各民族移到不同的地區來達到統治的目的。這裡記述著亞述王從各地遷移百姓到北國以色列地居住。其中有巴比倫人,當時他們受亞述控制;亞瓦和哈馬在北敘利亞;西法瓦音可能是巴比倫的西北區,也可能是在敘利亞的哈馬地區。本句中的「撒瑪利亞」已經不再是撒瑪利亞城之意,而是指原本北國以色列的領土。
2. 25節『他們才住那裡的時候,不敬畏耶和華,所以耶和華叫獅子進入他們中間,咬死了些人。』雖然耶和華的百姓已亡國被遷徙至亞述地去,然而耶和華仍然統禦著全地。這可以從祂差獅子進入這些不敬畏耶和華的外邦人中得到證明。所謂不敬畏耶和華應該是指他們不去敬拜耶和華。對於那些不敬畏耶和華的外邦人,耶和華使用獅子來警告他們。這和嘲笑以利沙的童子的遭遇很類似。
3. 26節『有人告訴亞述王說:你所遷移安置在撒瑪利亞各城的那些民,不知道那地之神的規矩,所以那神叫獅子進入他們中間,咬死他們。』被獅子咬死的案例一定很多,因此有許多人將這樣的情況回報給亞述王。
4. 27節『亞述王就吩咐說:叫所擄來的祭司回去一個,使他住在那裡,將那地之神的規矩指教那些民。』亞述王命令一位北國以色列的祭司回到以色列地,指點遷居至撒瑪利亞地區的外邦人如何敬畏耶和華。
5. 28節『於是有一個從撒瑪利亞擄去的祭司回來,住在伯特利,指教他們怎樣敬畏耶和華。』這位祭司是出於志願或是被迫回去不得而知。然而,他自己遭遇了自己的國家因背棄了耶和華而亡國的命運,可能他已經從自己悲慘的遭遇學到敬畏耶和華的重要。當耶穌在敘加井旁與撒瑪利亞的婦人談道後,他告訴門徒說「我差你們去收你們所沒有勞苦的,別人勞苦,你們享受他們所勞苦的。」耶穌所說那勞苦的人可能是指從這位祭司開始的那些在撒瑪利亞教導敬畏耶和華的宗教老師。
6. 29節『然而,各族之人在所住的城裡各為自己製造神像,安置在撒瑪利亞人所造有邱壇的殿中。』只是這些被遷居到撒瑪利亞地區的外邦人,他們並沒有放棄自己的宗教,他們仍然在所住的地方製造他們自己民族的神像,並且把神像安置在有邱壇的殿中。
7. 30-31節『巴比倫人造疏割‧比訥像;古他人造匿甲像;哈馬人造亞示瑪像;亞瓦人造匿哈和他珥他像;西法瓦音人用火焚燒兒女,獻給西法瓦音的神亞得米勒和亞拿米勒。』這裡敘述住在撒瑪利亞的外邦人所造和所事奉的偶像。
8. 32節『他們懼怕耶和華,也從他們中間立邱壇的祭司,為他們在有邱壇的殿中獻祭。』這些人雖然也敬拜自己祖先所崇拜的偶像,但他們受耶和華祭司的教導後,也敬畏耶和華,因此,也從自己的百姓中立耶和華的祭司在邱壇 向耶和華獻祭。
9. 33節『他們又懼怕耶和華,又事奉自己的神,從何邦遷移,就隨何邦的風俗。』這種又想要事奉偶像又想要敬畏耶和華的奇怪宗教現象,成為撒瑪利亞的宗教特色,也就是宗教混雜主義。
10. 34節『他們直到如今仍照先前的風俗去行,不專心敬畏耶和華,不全守自己的規矩、典章,也不遵守耶和華吩咐雅各後裔的律法、誡命。』列王記的作者記載這樣的事,並且評論這些似乎也已經相信耶和華的撒瑪利亞人說:人不可能真正敬畏耶和華卻又事奉偶像。這些人既要照著自己先前的風俗行,就不可能專心敬畏耶和華。因為專心敬畏耶和華就必須完全遵守耶和華的律法和誡命。
11. 34下-35節『雅各,就是從前耶和華起名叫以色列的。耶和華曾與他們立約,囑咐他們說:不可敬畏別神,不可跪拜事奉他,也不可向他獻祭。』由於列王記是寫給後來被擄至巴比倫的猶大人的。因此,那時猶大人在巴比倫雖然可能受到宗教混雜主義的影響,而去事奉巴比倫的神。因此,作者在這裡重申,要成為以色列人,就必須遵守耶和華與他們所立的約,不可敬別神,也不可跪拜事奉別神。
12. 36-37節『但那用大能和伸出來的膀臂領你們出埃及地的耶和華,你們當敬畏,跪拜,向他獻祭。他給你們寫的律例、典章、律法、誡命,你們應當永遠謹守遵行,不可敬畏別神。』以色列和猶大雖然都亡國了,但雅各的子孫並沒有消失,若猶大人只單單敬拜耶和華,並且永遠謹守耶和華的律例、典章、律法、誡命。他們仍然還有盼望(39節)。
13. 38-39節『我─耶和華與你們所立的約你們不可忘記,也不可敬畏別神。但要敬畏耶和華─你們的神,他必救你們脫離一切仇敵的手。』這段話是寫給被擄至巴比倫的猶大人的,作者在此保證,若猶大人不去敬畏別神,只敬畏耶和華,雖然他們已成為俘擄,流浪異邦,但耶和華仍必拯救他們脫離一切仇敵的手──包含巴比倫人。
14. 40-41節『他們卻不聽從,仍照先前的風俗去行。如此這些民又懼怕耶和華,又事奉他們的偶像。他們子子孫孫也都照樣行,效法他們的祖宗,直到今日。』作者寫這段經文時,移居至撒瑪利亞的外邦人仍處在宗教混雜主義中。但到了耶穌出來傳道時,撒瑪利亞人親自聽見神的兒子所傳的道,住在敘加的撒瑪利亞人就集體地歸向主。後來腓利下到撒瑪利亞去傳福音,許多撒瑪利亞人都歸向耶穌。這說明了外邦人被遷居至撒瑪利亞地區,在這裡認識了耶和華,雖然經歷了七百五十年的宗教混雜主義的信仰,但到了主耶穌的福音傳揚到撒瑪利亞時,這些外邦人都歸向了神。這一切都是耶和華在掌權,因為希望萬國萬民都認識祂,成為祂的百姓。
背誦金句:列王紀下十七25
「他們才住那裡的時候,不敬畏耶和華,所以耶和華叫獅子進入他們中間,咬死了些人。」
禱告文
親愛的天父:你是掌管萬有的主。你要你所造的人都敬畏你而蒙福。因此,你就管教萬民,使萬民都能認識你、敬畏你。主啊!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敬畏你的必然蒙福,求你賜給我們敬畏你的心。感謝你將你的話語賜給我們遵守,凡愛你的必遵守你的命令。求主使我們能切實遵守你的話,行你的道,使我們藉著遵守你的話,萬民中顯明我們真是主耶穌的門徒。禱告奉主耶穌的名。阿們!
參考經文:《 列王紀下17章1~41節》
撒馬利亞陷落是因為以色列人得罪上主──他們的上帝。上主曾救他們脫離埃及王,領他們出埃及,他們卻去拜別的神明。(列王紀下17章7節)
列王紀的作者在本章用很多篇幅說明,為什麼以色列會亡國。經文列出以色列得罪上帝的原因,包括:築丘壇、拜偶像、立神柱、造金牛,甚至把自己的子女燒獻給異教神明。以色列人做了很多上帝不喜悅的事,當他們做這些惡事的時候,給人機會的上帝仍一再藉著先知與先見警告他們,勸戒他們離棄罪惡,回到祂面前。但是以色列人卻屢勸不聽,他們隨從耶羅波安,不斷重複他所犯的罪。最後,上帝藉由亞述帝國滅掉北國以色列,以色列子民被擄到亞述,再次陷入被壓迫的慘境。
上帝所愛的,祂必管教。因為上帝愛祂的兒女,所以在管教人之前,給人很多機會認錯、悔改,就是希望祂所愛的兒女可以聽勸悔改,回到祂面前。為人父母的心也是這樣,沒有父母願意看見自己所愛的子女受苦、一直落在罪的試探中,總是希望所愛的兒女可以回到正路,但常常卻事與願違。在服事過程,常聽到很多對孩子失望的父母說:「講也講不聽,該講的都講了、能試的方法都試了,該管教也管教了,孩子就是講不聽,我能怎麼辦呢?明明已經告訴他,那條路是不可行的,卻還是去行。到底我們要怎麼做呢?」
有一位教會執事,年輕時因為工作的關係,抽菸、喝酒樣樣來,一天要抽2包菸以上,喝酒像喝水一樣。明明知道這樣會傷身體,父母家人都替他擔心,他仍過著菸酒不離身的生活。有一次,教會舉辦培靈會,當天來培靈的牧師特別為有菸酒癮的兄姊禱告。他本來半信半疑,但上帝透過奇妙的釋放醫治,當晚聖靈動工,讓他戒掉了10幾年的菸癮跟酒癮,生命得到極大翻轉。他後來見證說,上帝用的方法真是太令人不可思議了!
以色列百姓不斷犯罪,屢教不改,上帝就用祂的方式來管教,因為祂知道用什麼方法才可以讓以色列人記取教訓。雖然上帝把所愛的以色列人交給亞述統治,要眼睜睜看著他們受傷、吃苦,卻何嘗不是上帝愛祂兒女的一種方法!
相信上帝掌權,將一切放手交給祂吧!當我們所愛的人一再犯錯,講也講不聽的時候,就為他禱告吧!求上帝用祂的方法來管教,相信上帝會用最好的方法讓祂所愛的孩子回轉的!
默想:
人有時明知某事不對,卻不聽勸告執意去做,原因是什麼?
祈禱:
給人機會的上帝,謝謝祢如此愛我,雖然我常常不聽祢的話,執意走在錯誤的路,祢還是沒有放棄我。求祢幫助我,讓我有力量回到祢面前,不再落入世界的試探,可以遠離罪的挾制。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敬拜詩歌: 在呼召我之處 (約書亞樂團)
https://youtu.be/uVwc1UeIpfo
一、安靜:神哪,堅心倚靠祢的,祢必保守他十分平安!
二、讀經:列王紀下 17:1-23
1. 重點說明
北國以色列真的走下歷史的舞台,應驗了先知阿摩司、何西阿的預言:亡國了!表面上看那是軍事上的失敗,但根本原因卻是:信仰的偏離,從首任君王耶羅波安一世直到末代國王何細亞,沒有一個好王,他們拜金牛犢、巴力、亞舍拉…,神透過亞述王的手,成為祂刑罰以色列人的工具,末代國王「何細亞」(救恩,拯救之意。)遭到亞述王的欺凌,受盡屈辱及折磨,最後回轉向埃及求援,亞述憤而滅了北國,把他們擄到亞述(v.13),他們分散在列國中!神的話如此真實,我們實在不可輕忽呀!
2. 鑰節:但耶和華藉眾先知、先見勸戒以色列人和猶大人說:當離開你們的惡行,謹守我的誡命律例,遵行我吩咐你們列祖,並藉我僕人眾先知所傳給你們的律法。(王下 17:13)
三、默想:
■以色列的末代國王是哪一位?(v.1)他是個怎樣的王?(v.2-v.4)
■以色列國被哪個國家所滅?(v.6)原因為何?(v.7-v.12)
■請思想 17:13 和 14 節,神差遣先知的心為何?以色列百姓的心又如何?這段經文,給了我什麼提醒?我願意在態度上、行動上做出哪些改變?
四、禱告:親愛的主,許多的偏離都是在一天天一點點中形成,也求祢幫助我在一天天一點點的光照中,回到祢的道路上。
五、安息:與主交談後,靜止在神之內,並在神的愛中安息,讓神的愛變化我們的生命。
六、記錄:
今日讀經進度:列王紀下 17 章
但耶和華藉眾先知、先見勸戒以色列人和猶大人說:當離開你們的惡行,謹守我的誡命律例,遵行我吩咐你們列祖,並藉我僕人眾先知所傳給你們的律法。(王下17:13)
閱讀: 出埃及記17章1-7節 | 全年讀經進度: 列王紀下17-18章;約翰福音3章19-36節
你要擊打磐石,從磐石裡必有水流出來,使百姓可以喝。—出埃及記17章6節
在澳洲的一份報告概述了極端乾旱、炎熱和森林大火所造成的嚴重災害。這份報告指出在那極為嚴峻的一年,只有微量的降雨,使乾枯的灌木叢燃起燎原大火。猛烈的火勢燒光了鄉村地區,養殖的魚群和作物全都毀於一旦。這全是因為缺少了一樣人們視為理所當然,卻又是生存不可或缺的資源,那就是水。
以色列人也曾因為缺少水源而面臨困境。百姓紮營在塵土飛揚、寸草不生的沙漠時,竟然沒有水喝(出埃及記17章1節)。眾人都惶惶不安,口乾舌燥,腳邊的沙子因炎熱而嘶嘶作響,孩子們也為乾渴所苦。眾民驚恐地「與摩西爭鬧」要水喝(2節)。但摩西能做什麼呢?他只能求告上帝。
上帝給摩西一個奇特的指示:「你手裡拿著⋯⋯杖⋯⋯,你要擊打磐石,從磐石裡必有水流出來,使百姓可以喝」(5-6節)。所以摩西擊打了磐石,從中冒出汩汩的泉水,足夠眾百姓和牲畜飲用。那一天,以色列人明白上帝深愛他們,因為他們的上帝賜給他們豐沛的泉水。
若你正經歷生命中的乾旱或曠野,要記住上帝深知你的處境,祂與你同在。不論你需要什麼、缺乏什麼,願你都能在祂所賜的豐沛泉水中,得著盼望和更新。
在你所處的環境中,哪裡是乾旱荒蕪之地?
你如何尋求且信靠上帝豐沛的泉水?
上帝,我需要祢供應豐沛的泉水。若祢不幫助我,
我就無法度過難關,求祢賜下我所需要的水。
作者: 郭惟恩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以色列人迅速建立起常發怨言的壞名聲。在瑪拉,他們抱怨水太苦而不能飲用(出埃及記15章22-24節),後來又埋怨缺少食物(16章2-3節),甚至一度因缺乏飲用水而「與摩西爭鬧」(17章2節)。摩西惱怒之餘就「呼求耶和華」(4節)。上帝吩咐摩西:「手裡拿著你先前擊打河水的杖」(5節)。先前,上帝使紅海分開時,摩西就曾舉過這根杖(14章21節),因此以色列民看到這根杖便能想起,上帝過去為他們所做的一切。這一次,摩西擊打磐石,就有水從磐石裡流出來給百姓喝。顯然地,解決抱怨的方法,乃是回顧從前上帝信實的帶領和供應。
葛庭墨
讀這段經文令人心痛!亡國被擄,必羞愧至極,叫人痛不欲生!北國以色列的亡國,主因是拜偶像(7~17節)。連南國猶大也是,只好讓他們經歷苦難(19-20節)。
每一個北國的王登基時,都會有一句話描述:「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何細亞王也不例外(2節),有些還會加上一句:「不離開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裏的那罪」,指的是立金牛犢的罪(15:9、18、24、28)。
以前我讀這些經文,總認為是上帝對那位君王一生的「總評」,今卻感受到這是上帝對每一位新王的「期待」。因為,在每位君王一登基時,就如此表述。很遺憾地,十九位君王都有沒達到上帝對他們的期待,導致亡國。上帝對祂每一位兒女也都有所期待,願我們都能明白祂對我們的期待,並討祂喜悅、蒙祂賜福。
北國以色列亡國後,百姓被擄到亞述(17:6),亞述王又從巴比倫、古他、亞瓦、哈馬和西法瓦音遷移人來,安置在撒瑪利亞的城邑(24節)。他們不敬畏上帝,就有獅子來咬死不少人(25節),亞述王雖派一個祭司回去(27節),「然而,各族之人在所住的城裡各為自己製造神像,安置在撒馬利亞人所造有邱壇的殿中。」(29節)可見,文化習俗要「砍斷」很難,要「轉化」卻要更努力!
41節總結說:「如此這些民又懼怕耶和華,又事奉他們的偶像,他們子子孫孫也都照樣行,效法他們的祖宗,直到今日。」撒瑪利亞人除血統混血外,信仰上也摻雜。混血不是大問題,信仰摻雜或信仰混淆(syncretism)才是!前華神院長故林道亮牧師曾說:「真知才能力行」!
「我─耶和華與你們所立的約你們不可忘記,也不可敬畏別神。但要敬畏耶和華─你們的神,祂必救你們脫離一切仇敵的手。」他們卻不聽從,仍照先前的風俗去行。如此這些民又懼怕耶和華,又事奉他們的偶像。他們子子孫孫也都照樣行,效法他們的祖宗,直到今日。列王紀下17:38-41
親愛的天父上帝,我們感謝你,感謝上帝的揀選,讓我們可以成為跟隨你的門徒。求上帝幫助我們使我們遵行你話語,不是部分遵守,而是全部遵守;不是有時遵守,而是永遠遵行;不是只是知道,而且是聽從,遵行。主啊!幫助我們專心跟隨你,你說過一個人不能服事兩個主,求你幫助我除去心中的偶像,不以任何的人事物代替你。讓我們單單敬拜你,單單事奉你,聽道行道,做一個表裡如一的門徒。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祈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