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三遍:列王紀下十二1-16
1. 耶戶第七年,約阿施登基,在耶路撒冷作王四十年。他母親名叫西比亞,是別是巴人。
2. 約阿施在祭司耶何耶大教訓他的時候,就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
3. 只是邱壇還沒有廢去,百姓仍在那裡獻祭燒香。
4. 約阿施對眾祭司說:凡奉到耶和華殿分別為聖之物所值通用的銀子,或各人當納的身價,或樂意奉到耶和華殿的銀子,
5. 你們當從所認識的人收了來,修理殿的一切破壞之處。
6. 無奈到了約阿施王二十三年,祭司仍未修理殿的破壞之處。
7. 所以約阿施王召了大祭司耶何耶大和眾祭司來,對他們說:你們怎麼不修理殿的破壞之處呢?從今以後,你們不要從所認識的人再收銀子,要將所收的交出來,修理殿的破壞之處。
8. 眾祭司答應不再收百姓的銀子,也不修理殿的破壞之處。
9. 祭司耶何耶大取了一個櫃子,在櫃蓋上鑽了一個窟窿,放於壇旁,在進耶和華殿的右邊;守門的祭司將奉到耶和華殿的一切銀子投在櫃裡。
10. 他們見櫃裡的銀子多了,便叫王的書記和大祭司上來,將耶和華殿裡的銀子數算包起來。
11. 把所平的銀子交給督工的,就是耶和華殿裡辦事的人;他們把銀子轉交修理耶和華殿的木匠和工人,
12. 並瓦匠、石匠,又買木料和鑿成的石頭,修理耶和華殿的破壞之處,以及修理殿的各樣使用。
13. 但那奉到耶和華殿的銀子,沒有用以做耶和華殿裡的銀杯、蠟剪、碗、號,和別樣的金銀器皿,
14. 乃將那銀子交給督工的人修理耶和華的殿;
15. 且將銀子交給辦事的人轉交做工的人,不與他們算帳,因為他們辦事誠實。
16. 惟有贖愆祭、贖罪祭的銀子沒有奉到耶和華的殿,都歸祭司。
聽主聲音:
1. 1節『耶戶第七年,約阿施登基,在耶路撒冷作王四十年。他母親名叫西比亞,是別是巴人。』約阿施的母親在亞他利雅勦滅王室子孫的行動中就已喪命。因此,約阿施從小並沒有受到父母任何的影響,包括在宗教上壞的影響。
2. 2節『約阿施在祭司耶何耶大教訓他的時候,就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由於約阿施從小就生活在聖殿裡,由敬畏神的姑丈耶何耶大負責教養他。耶何耶大一直在教育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這裡已經在暗示耶何耶大死去之後,約阿施就開始行惡了。
3. 3節『只是邱壇還沒有廢去,百姓仍在那裡獻祭燒香。』以色列人進迦南地之後,就仿效迦南人當地的習慣,建造邱壇敬拜耶和華。這些邱壇後來就變質為敬拜巴力的地方。
4. 4-5節『約阿施對眾祭司說:凡奉到耶和華殿分別為聖之物所值通用的銀子,或各人當納的身價,或樂意奉到耶和華殿的銀子,你們當從所認識的人收了來,修理殿的一切破壞之處。』由於約阿施從小居住在聖殿,因此,他特別留意到聖殿有破壞需要修繕的地方。他向祭司團下令要修理聖殿。所需要的經費由全國百姓按著戶口人數收取獻金(當納的身價),和百姓還願,或心甘情願的奉獻中所收到的金錢來支付。約阿施很有可能呼籲全國百姓為聖殿的修葺來奉獻。這一段記載說明了當時猶大國不再敬拜巴力,而專心事奉耶和華了。
5. 6節『無奈到了約阿施王二十三年,祭司仍未修理殿的破壞之處。』從約阿施出令修理聖殿一直到他執政廿三年,實際上經過多少年,此處沒有清楚記載。然而,可能是出於他自己的疏忽,祭司仍沒有著手修理聖殿的破壞之處。
6. 7節『所以約阿施王召了大祭司耶何耶大和眾祭司來,對他們說:你們怎麼不修理殿的破壞之處呢?』耶何耶大雖然是從小教導約阿施的姑丈,也是他屬靈的導師,國政的顧問。然而約阿施並沒有因自己的年齡小,而不敢提出指責。聖經教訓我們在事奉神的事上,年輕人不要叫人小看自己年輕,反而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約阿施勇敢地對於修理聖殿的工作上糾正祭司們的失職,耶何耶大也沒有因約阿施從小是接受他教導的而反抗他的命令。這二個人都按照神的旨意行,表現出屬靈上的成熟。
7. 『從今以後,你們不要從所認識的人再收銀子,要將所收的交出來,修理殿的破壞之處。』「所認識的人」是指當時負責管理聖殿奉獻收入的司庫。約阿施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設立一個「專款專用」的制度。王將收取奉獻的權力從祭司手中拿走。將來這部份的奉獻不再歸屬祭司管理,改由其他人來負責。
8. 8節『眾祭司答應不再收百姓的銀子,也不修理殿的破壞之處。』過去聖殿的修理應該都是祭司自己所辦理。如今約阿施要他們不再管理這部份的奉獻金錢,也要求祭司們不必再親自去修理聖殿。要將修理的工作交給專業的人員。
9. 9節『祭司耶何耶大取了一個櫃子,在櫃蓋上鑽了一個窟窿,放於壇旁,在進耶和華殿的右邊;守門的祭司將奉到耶和華殿的一切銀子投在櫃裡。』耶何耶大順服約阿施的命令,就取了一個大櫃子作成一個奉獻箱放在壇旁,置於殿的右邊,守門的祭司就把一切收到分別為修理聖殿的金錢投入該箱中。
10. 10節『他們見櫃裡的銀子多了,便叫王的書記和大祭司上來,將耶和華殿裡的銀子數算包起來。』這個專款專用的奉獻箱一滿了,就由王的書記和大祭司共同監看,將銀子數量數算清楚,分別出來作為修理聖殿之用。
11. 11節『把所平的銀子交給督工的,就是耶和華殿裡辦事的人;他們把銀子轉交修理耶和華殿的木匠和工人,』現在這些奉獻將直接交給在耶和華殿裡督工的人員,由他們去聘請各種專業人員(木匠和工人)來修理聖殿。這項工作不再經由祭司的手來負責。同樣,教會中有許多專業的事奉,應委託有專業能力的肢體來負責,不需要凡事都經傳道人的手。
12. 12節『並瓦匠、石匠,又買木料和鑿成的石頭,修理耶和華殿的破壞之處,以及修理殿的各樣使用。』由於採用專款專用的政策,使得修理殿的工作得以擴大至更多範圍。後來在約西亞王執政時期,也效法約阿施的辦法。此段記載似乎讓讀者看出敬畏耶和華的君王能從神那裡得到特別的智慧來修理主的聖殿。如同所羅門王得著智慧建造耶和華的殿一樣。
13. 13-14節『但那奉到耶和華殿的銀子,沒有用以做耶和華殿裡的銀杯、蠟剪、碗、號,和別樣的金銀器皿,乃將那銀子交給督工的人修理耶和華的殿;』這裡特別註記所收到的銀子並沒有用來作成各種金銀器皿,而是專供修理聖殿之用,嚴守專款專用的原則。
14. 15節『且將銀子交給辦事的人轉交做工的人,不與他們算帳,因為他們辦事誠實。』列王記的作者特別在這裡記述當時負責修理聖殿的督工和所聘請做工的人都是辦事誠實的人,他們們的操守受到肯定。同樣,每個時代在教會中擔任執事的人,若都存著誠實的心辦理各樣事務,他們也必得到神的肯定。
15. 16節『惟有贖愆祭、贖罪祭的銀子沒有奉到耶和華的殿,都歸祭司。』這種專款專用的政策會不會減少了神在律法上規定要給利未人和祭司們的生活供應呢?這裡特別指出,贖愆祭和贖罪祭的奉獻是律法規定專屬於祭司的分,是用來維持事奉神的人的生活,不可以挪用。當時,他們遵守律法的規定並沒有把它挪作修理聖殿之用。此段經文揭露了王國時代,如何面對維持聖殿的開銷和供應聖殿全職人員的生活的重要原則。
背誦金句:列王紀下十二15
「且將銀子交給辦事的人轉交做工的人,不與他們算帳,因為他們辦事誠實。」
禱告文
親愛的天父:感謝讚美你。你在聖經中啟示了你的教會如何辦理教會的事務,和如何供應全職人員的生活需要。你是有秩序的神。你要我們凡事都規規矩矩按著次序行,而不是按著我們的感動去做事。求你賜給我們智慧的心,去辦理教會的各種事務。也求你賜給我們忠誠的心,按照你聖經的教導來辦事。好讓我們能顯出好的操守,能成為你忠心的好管家。禱告奉主耶穌的名。阿們!
參考經文:《 列王紀下12章1~21節》
約阿施一生做了上主認為對的事,因為耶何耶大祭司教導他。(列王紀下12章2節)
約阿施是南國猶大的第8個國王。約阿施還年幼時,他的父親亞哈謝去世,祖母亞她利雅想篡位,竟下令殺掉所有將來可能成為王的王子。在這危險的處境中,約阿施被姑姑約示芭救出來,讓他躲在聖殿中,得以平安長大,並由姑丈祭司耶何耶大教導他認識上主的話。約阿施7歲時被擁立登基為王,耶何耶大全力輔佐他,他也做了上主看為對的事,成為一個好王。
約阿施得到耶何耶大的教導,內心敬畏上主。他即位不久,就決定重修聖殿,並委派祭司們籌錢,準備開始重修聖殿。但是經過了23年,卻遲遲沒有動工,祭司收了錢卻不辦事,錢也不知流向。祭司們的態度,顯示他們對重建聖殿毫不在乎、敷衍了事。即使約阿施王主動要求了,祭司們仍舊說一套做一套。年輕有為的約阿施有心重修聖殿,以為祭司們會盡責地完成他交代的事,但是一年一年的過了,他們卻完全沒按照他的計畫行。約阿施王處在明知要改變,卻又改變不了的困境中,可想而知他的無奈與無力感有多深。雖然後來耶何耶大想辦法解決了難題,但整個重修聖殿的過程,卻讓約阿施深感失望。照理說,祭司應該成為王的屬靈導師與榜樣,他們反倒讓約阿施看見人性最真實的罪性與黑暗面。
後來,約阿施的屬靈父親耶何耶大去世,原本遵行上主旨意的約阿施,聽從猶大領袖的話,離棄上主轉而拜偶像,甚至殺了上主派來警告他們的先知(參閱歷代志下24章17~22節)。可見,約阿施從那些言行不一的祭司身上見識人性的黑暗面時,他的信仰根基已經瓦解了。約阿施對信仰的絕望,讓他最後選擇一條不歸路!
今日,有很多牧長、同工的孩子從小就參加教會禮拜與活動,聽了許多聖經的道理,卻也同時在教會看到不少令人失望的事。尤其當屬靈的榜樣就像披著羊皮的狼時,對他們來說真是情何以堪!如果孩子的生命沒有親自與上主連結,沒有真實認識與經歷上主,信仰根基真的會一點一滴被動搖,甚至被摧毀到蕩然無存!
如何活出美好的生命榜樣,是身為牧者、父母、同工必須提醒自己的功課。信仰傳承,是要幫助下一代認識上主的話,並從生活體會信仰與生活合一,教導孩子成為敬畏上主、愛上主的人!
默想:
在家庭生活中,是不是會因跟家人間毫無保留的關係而表現出最真實的我,但是卻成為阻礙家人接受福音的原因?
祈禱:
慈愛的上主,求祢幫助我時時提醒自己要成為言行合一的人,不因自己的無知與罪行而讓人信仰跌倒,讓我天天活出耶穌的樣式來榮耀主的名。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 2022-08/01 讀經:列王紀下 第十二章
✟受感的經文:
12:1 耶戶第七年,約阿施登基,在路撒冷作王四十年。他母親名叫西比亞,是別是巴人。
12:2 約阿施在祭司耶何耶大教訓他的時候,就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
12:3 只是邱壇還沒有廢去,百姓仍在那裡獻祭燒香。
✟受感的話語:
雖然約阿施只有七歲,但他是真實的猶大王,也是獲眾百姓、眾祭司肯定的一個王…「耶戶第七年,約阿施登基年。他母親名叫西比亞,是別是巴人。」神揀選成為重建者,要檢視自己的生命有沒有問題;拆毀邱壇實在不容易,所以要對神有信心。
耶何耶大、有熱心,卻沒有聰明智慧;約阿施是王,卻沒有王應有的威嚴和權柄…因為他年紀太小就作王,因父母均已不在人世,他便常常躲藏,他的性格有很多的缺點,耶何耶大也沒有幫助多大,使他生命裡帶著很多成長的問題。
要留意自己的身量,時常省察自己,心裡面有什麼邱壇沒有。
✟禱告和回應:
主啊,挪開恐懼,並提升身量,不要討人的喜悅;要連結於神,用神的方法和跟隨聖靈的帶領,作合神心意的事。
【歷代志下 12:1-21】
|羅波安的結局|
本章記載了羅波安王朝的第三個階段(王國的式微)。似乎羅波安認為靠著自己強盛的國勢和堅固的城牆,便可以應付一切的問題。第2節記載:「羅波安王第五年,埃及王示撒上來攻打耶路撒冷,因為王和民得罪了耶和華」。「得罪」一辭有強烈「不忠」的含意;列王記上十四章22至24節提供了「不忠的細節」:「猶大人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犯罪觸動祂的憤恨,比他們列祖更甚。因為他們在各高岡上,各青翠樹下築壇,立柱像和木偶。國中也有孌童。猶大人效法耶和華在以列人面前所趕出的外邦人,行一切可憎惡的事。」
猶大在羅波安治下,享受了三年的穩固時期,可惜羅波安也有一般人常有的劣根性:「在順境中就離棄神」。許多人都是在困境中來尋求神,但是當環境稍有好轉,就驕矜自恃,忘記所有的一切都是從神而來,都是神的恩典。人的良善總如清晨的霧氣,堅持不了多久就散去了。羅波安的境遇也是如出一轍。
還好羅波安並沒有一意孤行,他與百姓及領袖們在神面前表達了悔意,因此,第12節記載「王自卑的時候,耶和華的怒氣就轉消了,不將他滅盡,並且在猶大中間也有善益的事」。
然而,神的赦免並不能免去「犯罪的後遺症」,第9節記載「於是,埃及王示撒上來攻取耶路撒冷,奪了耶和華殿和王宮裡的寶物,盡都帶走,又奪去所羅門製造的金盾牌」。正如同神赦免了大衛的姦淫,大衛仍然要收取情慾種子的惡果,付出四個兒子的生命代價。
詩人說:「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不可忘記祂的一切恩惠!祂赦免你的一切罪孽,醫治你的一切疾病。祂救贖你的命脫離死亡,以仁愛和慈悲為你的冠冕。祂用美物使你所願的得以知足,以致你如鷹返老還童」(詩一〇三2-5)。詩人對自己的心說話,提醒自己「勿忘神恩」。其實,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常常提醒自己,免得在順境中就離棄神,忘記了自己所擁有的都是神的恩典。
◆回應
親愛的天父!求祢幫助我永不忘記祢的恩惠,並教導後代子孫仰望神,不忘記神的作為,惟要遵守神的命令;求祢做我們世世代代、永遠的產業。阿們!
◆背經
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不可忘記祂的一切恩惠!(詩 103:2)
閱讀: 西番雅書3章14-17節 | 全年讀經進度: 列王紀下10-12章;約翰福音1章29-51節
00:00
下載
祂……必因你喜樂歡唱。—西番雅書3章17節,新譯本
有個年輕的父親手中抱著襁褓中的兒子,口裡哼著安撫的旋律,輕搖著他。雖然兒子的聽力受損,無法聽見旋律或歌詞,但這位父親依然滿懷愛意、輕柔地對兒子唱歌。小嬰孩露出微笑,父親所做的努力得到了回報。
這幅父子情感交流的畫面,與西番雅所說的話,有明顯的相似之處。這位舊約時代的先知說,上帝會因祂的兒女,就是耶路撒冷的百姓喜樂歡唱(西番雅書3章17節)。上帝樂於為祂所愛的子民成就美事,例如除去他們的刑罰,趕出他們的仇敵(15節)。西番雅還說,他們不會再基於任何原因而感到懼怕,相反地,他們有了可以歡喜快樂的理由。
然而,我們這些人蒙了耶穌基督救贖而成為上帝的兒女,有時卻聽力有困難,不論是出於不能或不願,都很難聽見上帝對我們唱的豐盛之愛。上帝對我們的愛,就像那位年輕的父親一樣,儘管兒子聽不見,卻仍慈愛地對著兒子哼唱。上帝除去了我們的刑罰,讓我們更有理由歡喜快樂。或許我們應該試著,更仔細地聆聽祂清脆響亮的歌聲所傳達的喜樂。親愛的天父,求祢使我們能聽見祢慈愛美妙的歌聲,享受祢懷抱中的安穩恬適。
什麼會讓你聽不到上帝的聲音?
你如何讓自己能聽到祂對你的喜愛?
親愛的上帝,我感謝祢,因為祢深深地喜愛我。
當祢對我歡喜歌唱時,願我總是能聆聽祢的聲音。
作者: 洪可婷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西番雅書3章14-17節就像是一首頌讚救贖之詩(如同詩篇98篇)。先知西番雅呼籲百姓讚美上帝(西番雅書3章14節),不僅因為祂過去所做的事,以及將來要成就的事,更因祂就在以色列人當中,如同慈愛的君王激發人們的信心(15-17節)。顯然地,這首詩講述的主題是上帝一直住在錫安(也稱為大衛城,或耶路撒冷),而這正是上帝與大衛王立約時所做的應許(參閱撒母耳記下7章),同時也呼應了以賽亞書、詩篇第2篇和第89篇。上帝是「以色列的王」(西番雅書3章15節),也是「施行拯救、大有能力的主」(17節)。然而,就像那被遺棄的父母或被拋棄的情人看到所愛之人迷途知返一樣,上帝也會喜樂歡呼,也會默然愛著祂的子民(17節)。
康恩施
這一章記載了約阿施40年的事蹟,看到他在耶何耶大輔佐時,行神眼中看為正的事,帶來中興。但,讓我們不得不留意的一句話是:「約阿施在祭司耶何耶大教訓他的時候,就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2節)意思是,耶何耶大死後,他就離棄上帝了,較詳細的過程可從《代下24章》看出。「耶何耶大死後,猶大的眾首領來朝拜王;王就聽從他們。他們離棄耶和華─他們列祖 神的殿,去事奉亞舍拉和偶像;因他們這罪,就有忿怒臨到猶大和耶路撒冷。」(代下24:17-18)
結果,「亞蘭的軍兵雖來了一小隊,耶和華卻將大隊的軍兵交在他們手裡…。」(代下24:24a)甚至,「…約阿施王不想念撒迦利亞的父親耶何耶大向自己所施的恩,殺了他的兒子…。」(代下24:22a)看來約阿施會走下坡,最後還被臣僕背叛而死,主因之一是沒有感恩的心!今天請為自己禱告,不作忘恩負義的人。
耶戶第七年,約阿施登基,在耶路撒冷作王四十年。他母親名叫西比亞,是別是巴人。約阿施在祭司耶何耶大教訓他的時候,就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列王紀下12:1-2
親愛的天父上帝,謝謝你,你使用許多屬靈長者、牧者來幫助我們的生命,使我們的信仰生命可以成長。求主幫助我們敬重他們、效法他們,不存自以為是,驕傲自恃的心,讓我們學習謙卑來領受屬靈的教導。我們特別為了教會中的長輩來代禱,願長輩們都尊祢的名為聖。常常喜樂,時時禱告,凡事謝恩,活出基督馨香的生命。長輩們每日所需祢都賞賜,除去他們心中的憂慮,不叫他們遇見試探,救他們脫離兇惡。保守他們身體、心理和靈命都成熟。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祈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