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句:以色列的各支派中,凡立定心意尋求耶和華以色列上帝的,都隨從利未人,來到耶路撒冷祭祀耶和華他們列祖的上帝。(歷代志下11章16節)
羅波安雖在繼位之初做出愚昧的判斷,導致國家面對分裂的動盪,所幸上帝對大衛的應許並未遠離,因此,南國保有了猶大與便雅憫的統治權《歷代志》作者對羅波安的描述較為正面,篇幅也多過《王上12:1-4,14:21-31),因為重在上帝對大衛王室的信實守約。
一、聽從先知止息內戰(1-4節)
面對北方支派的叛變,羅波安本想招聚南方支派的聯軍奪回失土,但神人示瑪雅卻提醒他們:「不可上去與你們的弟兄爭戰,‥‥因為這事出於我」。於是,眾人聽從神人的忠告罷手,免除了內戰的耗損。
二、修築保障擴充家室(5-12,18-23節)
失去北方支派的助力後,羅波安開始積極鞏固他所統治的區域。他修築了十五座城邑,做為防衛的保障,並在各城積蓄備戰糧食與物資。就地理上看,似乎是為了防禦埃及的侵略。
他也多多娶妻生子,使家族開枝散葉,以擴展他統治的力度。除了立他所偏愛的瑪迦之子亞比雅為儲君,也讓其餘眾子分散在各堅固城中,以便將各城掌控在他的手中。
三、利未人投奔猶大(13-17節)
除了羅波安自身的努力外,更大的助力其實來自以色列全地的祭司與利未人,因著北方的耶羅波安另立牛犢與祭司,所有不願同流合污的祭司與利未人寧可拋棄自身的家業投奔南國。包括北方支派那些立定心意尋求耶和華的,都以耶路撒冷為正統的敬拜中心。因著這群忠於上帝與大衛王室之人,使得南國願意遵行大衛與所羅門的道,因而維持了三年的強盛時期。
默想/應用:
北國的祭司與利未人投奔猶大對北國有何影響?換成是我,我會如何選擇?
祈禱/行動:
主阿,祢沒有因我們一時錯誤的決定,而置我們於不顧。當我們願意順服祢時,祢仍願意幫助我們,奉主耶穌的名求,阿們。
回應:當羅波安逃回耶路撒冷後,就招聚猶大家和便雅憫家,準備要與以色列人(耶羅波安)爭戰,為了將失去的10個支派百姓及城鎮再次奪回(代下11:1羅波安來到耶路撒冷,招聚猶大家和便雅憫家,共十八萬人,都是挑選的戰士,要與以色列人爭戰,好將國奪回再歸自己。);但神卻阻止羅波安這樣的舉動,透過「神人(通常指奉神命令向特定的人傳達諭令者,與先知並不完全一樣,有些神人就是先知,有些則不是。)」「示瑪雅」警告羅波安說:「你們不可上去與你們的弟兄爭戰,各歸各家去吧!因為這事出於我。(代下11:2-4)」,於是眾人就聽從耶和華的話歸回,不去與耶羅波安爭戰。羅波安聽進神人示瑪雅的話,不敢執意出兵與耶羅波安爭戰;當年若羅波安沒有聽從神人的勸告,而執意要打這場仗,這段歷史可能要改寫,南國提早結束歸北國管理。神阻止這場戰爭,讓雙方都冷靜下來,各自發展內政,建設南北國,這是神的旨意,以致南國羅波安才有三年的強盛日子好過。(代下11:17這樣,就堅固猶大國,使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強盛三年,因為他們三年遵行大衛和所羅門的道。)
親愛的弟兄姊妹,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若您想要讓自己過好日子,一定要聽從神的話去行,不要按自己意思去行;神的話在那裡呢?就在聖經裡。歲末即將到來,再過一個多月新的一年也即將開始,牧師建議大家選在此時與神重新立約,要求自己每天要靈修讀經、禱告、親近神、過教會肢體生活,讓自己凡事都走在神的旨意裡,如此才能蒙神賜福,願與大家共勉。(王牧師)
參考經文:《 歷代志下11章1~23節》
人民擁護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因為他們的生活像在大衛王和所羅門王統治時一樣。(歷代志下11章17節b)
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繼位後,因聽信年輕臣僕的不當建言,做出錯誤決定,導致以色列王國走向分裂,公元前931年分為南猶大、北以色列兩國。羅波安怕被北方支族追殺,逃回耶路撒冷。為了奪回北方的領導權,羅波安就召集大軍準備和北國交戰。
這時候,上帝卻透過示瑪雅告訴羅波安和所有猶大、便雅憫支族的人,不要攻打他們的兄弟,也就是北方10支族,因為這事會發生,是出於上帝的意思。從列王紀上11章,先知亞希雅對耶羅波安的預言可知,上帝要從所羅門手中奪走國權,賜給耶羅波安,並不是在所羅門王的時代發生,而是在他兒子羅波安的時代發生。
羅波安聽從上帝的命令,撤離軍隊,沒有發動戰爭。但他在猶大、便雅憫境內的城邑修築堡壘,供給食糧、防禦武器,使城堅固,也因此控制了猶大及便雅憫全境。這時候,北方以色列卻發生一件事,使全境的祭司、利未人及願意尋求上帝的百姓,都遷徙到南方耶路撒冷。原來是以色列王耶羅波安做了離棄上帝的事,在山中建立神廟、指派自己的人擔任祭司,不准原先上帝的祭司繼續服事。這事加強了猶大國的地位和國力,國中太平達3年之久,17節經文記載:「人民擁護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因為他們的生活像在大衛王和所羅門王統治時一樣。」
在歷代志下10章,羅波安給人的印象是個不識時勢、「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的人,國家前途大概就要毀在他手裡。但今天的經文讓我們看見,他仍對上帝存著敬畏,願意聽從上帝的命令不與以色列交戰,因此那些堅持信仰而南遷的百姓與利未人、祭司的加入,使羅波安如虎添翼般鞏固了國力。敬畏上帝、堅持信仰,使羅波安從失敗中再度站立,也得到人民擁護。
透過今天的經文,盼望我們學習勇敢面對失敗,並從中記取教訓。失敗或許帶來羞愧,但羞愧中我們仍經歷上帝的醫治與憐憫。失敗或許是上帝給的考驗,看我們能否在失敗中堅定信靠而重新站立。新約中,耶穌的門徒彼得和保羅也曾失敗,但重新站起來後,成為後世信徒的典範。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永遠學不到教訓。
默想:
在人生的失敗中,我是否願意勇敢面對,並重新站立?
祈禱:
上帝啊,當我在失敗中,面臨羞愧、無助的處境時,願祢幫助我在失敗中認清自己的不足與軟弱,從中學習祢要給我的功課,使我重新在祢面前站立。也懇求祢堅固我的信心,使我在軟弱中,仍能以信心面對,勇敢走向前方的道路。奉主的名祈禱,阿們。
✍ 2022-09/23 讀經:歷代志下 第十一章
✟受感的經文:
11:1 羅波安來到耶路撒冷,招聚猶大家和便雅憫家,共十八萬人,都是挑選的戰士,要與以色列人爭戰,好將國奪回再歸自己。
11:2 耶和華如此說:『你們不可上去與你們的弟兄爭戰,各歸各家去吧!因為這事出於我。』」眾人就聽從耶和華的話歸回,不去與耶羅波安爭戰。
11:12 他在各城裡預備盾牌和槍,且使城極其堅固。猶大和便雅憫都歸了他。
11:17 這樣,就堅固猶大國,使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強盛三年,因為他們三年遵行大衛和所羅門的道。
✟受感的話語:
羅波安的挑選〔歷代志下 第11章〕起頭看到羅波安為了與以色列人爭戰,自己選兵力,且各個都是戰士!注意看後段「好將國奪回再歸自己」…事情都辦妥了之後,耶和華就不讓他上去爭戰,「你們不可上去與你們的弟兄爭戰,各歸各家去吧!因為這事出於我。」人的想法非同神的意念,原本是向前衝的熱心,轉成好好在城裡做許多的預備;修築城邑乃是耶和華的心意。
今日我們的信仰狀態如何,是否常常修築自己的內心呢?當他在各城裡預備盾牌和槍,且使城極其堅固,猶大和便雅憫都歸了他…看到耶和華的智慧,不需要靠人的力大與人數的多寡,沒想到修築這件事卻能夠使人歸回,所以這裡提到的“預備”可以使讀者來省思。
「有什麼需要預備」,這才是我們爭戰的利器,預備可以看到光景與方向,在預備中等候、在預備中思想、在預備中忍耐、在預備中磨練,預備自己什麼更讓讀者們去確認自己與耶和華的關係,在預備中建立與上帝的關係。
✟禱告和回應:
親愛的主耶穌基督,祢是榮耀的神!是給我們預備的神!主阿,求祢引導我的道路與方向,是正確走在祢心意之中,是往前或停留,我只求行在祢心意中。禱告是奉主耶穌的聖名。
【歷代志下 11:1-23】
|南北國的區別|
本章記載了關於羅波安王朝的第二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王國分裂),這是屬於一個虔敬和繁榮的時期,列王記並沒有記載這個時期。這裡的報導,包括羅波安小心制定治國策略,顯示了虔敬蒙福,背道受禍。所以,由此觀之,歷代志在此處比列王記提供了更加顯示區別的記載。
猶大在羅波安治下所享受三年的穩固時期,顯然有部分要歸功於祭司和利未人從以色列各地來到猶大,這些祭司和利未人甚至撇下了他們的產業;而決心抗拒耶羅波安所走的宗教路線。另外,還有隨從祭司和利未人而來的人,他們可能是在猶大永久地定居,或只是為了敬拜的目的定時而來。與耶羅波安對比起來,羅波安至少維持了合法的體制;而耶羅波安則漠視這些體制,並驅逐了真正的祭司。就是因為這個理由,耶羅波安的名字在列王記裡面,幾乎變成拜偶像的同義詞。
羅波安與耶羅波安的對照,給予我們很大的提醒。一個人開始是對的,不見得就保證永遠是對;一個人開始錯了,也不是一定要錯到底。許多有能力的人物,好像耶羅波安一樣,起初具有真正的正義感之義憤,到末了卻變成了成見或恐懼。當人讓自己的判斷坐上了審判的寶座,一意孤行時,結果也必引致錯誤。相反的,羅波安卻因為回頭「遵行大衛和所羅門的道」而蒙神賜福。
詩人說:「祢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祢公義的典章,我曾起誓遵守,我必按誓而行。……我以祢的法度為永遠的產業,因這是我心中所喜愛的。我的心專向祢的律例,永遠遵行,一直到底。」(詩一一九105、106、111、112)。詩人願意以神的法度為永遠的產業,而且永遠遵行,一直到底。這就是永遠蒙福之路:「從頭到尾,專一跟從神」。
◆回應
親愛的天父!祢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求祢幫助我從頭到尾、專一跟從祢;使我以祢的法度為永遠的產業,而且永遠遵行,一直到底。阿們!
◆背經
祢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詩篇 119:105)
閱讀: 啟示錄5章6-12節 | 全年讀經進度: 歷代志下10-12章;約翰福音11章30-57節
曾被殺的羔羊是配得……的!—啟示錄5章12節
英國籍羅海倫醫生在非洲剛果宣教時,於1964年辛巴叛亂(Simba Rebellion)期間被叛軍俘虜,受盡毒打和虐待,承受極大的痛苦。從那時候開始,她就一直問自己﹕「這值得嗎?」
當她開始思量跟隨耶穌的代價時,她感到上帝對她說話。多年後,她接受採訪時談到﹕「在叛亂期間,我經歷許多可怕的事,覺得付出的代價太大了,但主對我說,改變妳的問題吧,不是問『這值得嗎?』而是問『我配得嗎?』」她總結道:「儘管遭受苦難,但我的答案是『對,祂是配得的』。」
雖然羅海倫醫生歷盡痛苦的折磨,但上帝的恩典在她裡面動工,使她認定無論遭遇什麼境況,那位為她受苦至死的救主仍然配得她全心跟隨。羅海倫醫生說:「祂是配得的!」這句話正呼應了啟示錄的記載,那些圍繞在耶穌寶座的,呼喊道﹕「曾被殺的羔羊是配得權柄、豐富、智慧、能力、尊貴、榮耀、頌讚的!」(5章12節)
這位救主為你我承受苦難、流血捨命,祂將自己全然擺上,好叫我們白白地得著永生和盼望。祂完全的犧牲配得我們為祂獻上一切,祂是配得的!
耶穌的受死與復活,如何證明祂勝過你所面對的任何境況?
今天,你要用何種方式向祂表明祂是配得的?
主耶穌,祢永遠配得敬拜!
求祢幫助我,今天能以感恩的心活在祢的同在裡。
作者: 龐雅各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聖經的最後一卷書啟示錄,反覆暗指這位萬王之王被人誤解的屬性和行事方式。在5章6節至22章3節中,這「耶穌基督的啟示」(1章1節)近三十次提到,「猶大支派中得勝的「獅子」(5章5節),就是那為了除去世人的罪而被宰的「羔羊」(6節;參閱以賽亞書53章7-8節;約翰福音1章29節)。只有耶穌才配展開有關未來的書卷,因為祂曾被殺(啟示錄4章1節, 5章2-3、9-10節)。耶穌允許所有邪惡的權勢都壓在祂身上,以此顯明並戰勝那古蛇的謊言(12章9-10節)。就像上帝的羔羊犧牲自我,永遠會被許多人誤解一樣(以賽亞書53章4-6節),當人遭受不可避免的審判,或因撒但背逆上帝而受其影響時,若不明白上帝的心意,就很容易把自己不幸的遭遇歸咎於上帝(啟示錄6章16-17節;約伯記1-2章)。
狄馬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