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獻祭尊崇上帝

金句:大衛派幾個利未人在耶和華的約櫃前事奉,頌揚、稱謝、讚美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歷代志上16章4節)

大衛王與眾人迎約櫃入聖城,隨即進行獻祭、敬拜、讚美。此時摩西會幕雖不在耶路撒冷,不但未影響他們誠實的心靈、神聖的情感、服事的志向,更透過豐富的音樂形式,來表達他們的敬拜。

一、支搭帳幕安放約櫃(1-2節)
支搭帳目在前,安放約櫃在後。然而,公元前1003年大衛為約櫃預備的障幕,並非公元前1446年摩西所支搭的會幕,因這時摩西時代所傳下來的耶和華會幕仍停留在便雅憫支派的基遍(16:40)。大衛並沒有把上帝的會幕移入耶路撒冷,上帝也沒有因此責怪他私搭帳幕,這意味著地上有形帳幕只是天上無形帳幕的影兒,地上曾存在過的帳幕之真相是耶穌基督(來8:2;9:11、23)。

二、獻上祭物為民祝福(2-3節)
支搭帳幕、安放約櫃之後,大衛帶領眾人獻上燔祭與平安祭,再奉上帝的名為百姓祝福,然後於獻祭的宴席上分送食物給參與的會眾。原本獻祭、祝福、分送食物應由祭司主導,但這次由君王大衛完成。大衛不像掃羅因不安於本分而私自獻祭(撒上13:8-12;15:22),大衛乃為尊崇上帝而獻祭,反而讓君王、祭司職分合一起來。大衛預表了基督,因基督也是君王、祭司合於一身。

三、聖樂事奉伺立主前(4-6節)
依摩西律法,除亞倫家族之外的利未人,只能在會幕中服勞役;安營時支搭帳幕,起行時拆解會幕,扛抬至下一個地點。大衛把約櫃迎入聖城,利未人不再服勞役,事奉職分轉為聖樂、守門。大衛不但自己有音樂恩賜,能寫詩篇,更帶領哥轄後裔希幔、革順後裔亞薩、米拉利後裔以探,將聖樂團隊建立起來,作出更美好的事奉。


默想/應用:
敬拜三一真神,不應拜聖物;投入聖樂事奉,任何人都不應成為偶像。

祈禱/行動:
慈愛的天父,感謝祢教導我單單愛祢、事奉祢、敬拜祢,願我一生作祢忠心的僕人,不成為別人的偶像,自己也不拜偶像。奉主耶穌的名求,阿門。


靈修教材: 每日研經釋義
靈修筆記2019年10月21日 讀經:代上16:7-43

回應:這是大衛王首次寫的一首讚美詩,詩內容意境是這麼樣美,是這麼真誠,且相信真神作為,讓我們很難想像曾是一位戰士、一位君王,在這麼忙碌的生活中,他竟可以寫出這麼美的詩,大衛若不信服這位萬軍之耶和華,應該是寫不出這樣的詩境;因大衛敬畏、順服神的帶領,所以寫出來的詩,讓後世的人讀起來這是特別感覺不一樣。詩的一開始就說道:「你們要稱謝耶和華,求告他的名,在萬民中傳揚他的作為!」。牧師平常一個人獨處時,常想一件事,今日我這蒙恩的罪人能被神揀選成為祂的子民,真是要感謝主;不僅如此,我還能成為祂傳福音和平使者,那豈不更要感謝讚美神;主若不愛我,我何德何能可以為主作工呢?神願意雕塑我這罪人,其實我並沒有比那些未信主的人言行較好,而是我有一顆單純願意接受耶穌成為我個人救主的心,如此而已;所以我要常常感謝讚美主,在列邦中述說神的榮耀,在萬民中述說他的奇事。
親愛的弟兄姊妹,因耶和華本為大,當受極大的讚美;祂在萬神之上,當受敬畏。(代上16:25因耶和華為大,當受極大的讚美;他在萬神之上,當受敬畏。)我們要將榮耀、能力、權柄都歸給耶和華,基於此,鼓勵大家盡快對那些還未信主的家人或朋友,傳講福音的好處,用各種方法讓他們能聽到福音,幫助他們得救,盡上做神兒女的本分。(王牧師)


靈修教材: 歷代志上 靈修心得筆記
大衛唱詩稱頌上帝

金句:大衛初次藉亞薩和他的弟兄,以詩歌稱頌耶和華···。

以聲樂與器樂相互配合融入崇拜,始於大衛。本章大衛寫的8-22節頌詞描述了亞伯拉罕到摩西的歷史,23-36節的頌詞則呼籲全地都應頌讚。


一、記念聖約誇耀聖名(7-22節)
亞伯拉罕至摩西約有五百年,摩西到大衛也約有五百年。約櫃入聖城,千年歲月在應許之地流過,滄海桑田、人事變遷,然而上帝的聖名與聖約永不改變。大衛要求子民誇耀上帝的名、紀念祂的約,善待受膏者、聖先知。時間又過了五百年,聖民歸回了聖地,聖殿已重建完成,以斯拉寫歷代志仍要求聖民守住聖約,跟從上帝。


二、全地歌唱萬族歡呼(23-36節)
大衛於約櫃前寫詩篇:願天歡喜、願地快樂,全地歌唱,萬族歡呼!大衛將敬拜常態化,在約櫃前不間斷的獻上敬拜。

詩篇共有一百五十篇,其中註明作者是大衛的共有七十三篇。本章23-33節可對照詩篇96篇,34-36節可對照詩篇106篇1、47-48節,至於8-22節則可對照詩篇105篇1-15節。因此,詩篇96、105、106篇雖未指名大衛為作者,但照本章經文便可斷定作者正是大衛,這樣,因此推論詩篇中許多作者佚名的詩篇,或許也出自大衛之手。


三、摩西會幕大衛帳幕(37-43節)
摩西的會幕在基遍,大衛責成大祭司撒督帶領眾祭司每次早晚投入事奉,給耶和華獻燔祭。上帝的約櫃則在耶路撒冷,大衛責成亞薩帶領眾兄弟按日盡好職分,於約櫃前事奉耶和華。耶和華是全地的主,超越摩西的會幕、大衛的帳幕,卻又臨到屬於祂的聖幕中,正如基督道成肉身支搭帳幕於人間,滿有恩典與真理(約1:14)。


默想/應用:
應敬拜超乎眾人之上、貫乎眾人之中、住在眾人之內的上帝,就是眾人的父(弗4:6)。

祈禱/行動:
慈愛的天父,祢是宇宙萬物的主宰,我讚美祢。祢理應得著全地的稱頌,我歌頌祢。祢已住進我的生命中,我順服祢。奉主耶穌的名求,阿門。


靈修教材: 每日研經釋義
面對挑戰

要尋求耶和華與祂的能力,時常尋求祂的面。—歷代志上16章11節

不久前,我和一群朋友碰面聊天時,我發現似乎每個人都面臨一些嚴峻的挑戰:有兩個人的父母正在抗癌;有一個人的孩子患有飲食失調症;另有人正經歷慢性疼痛;還有人即將面臨重大手術。對於一群三、四十歲的人來說,這些似乎都是難以承受的重擔。

歷代志上16章講述了以色列歷史上約櫃被帶入大衛城(耶路撒冷)的關鍵時刻,撒母耳告訴我們這事發生在兩次戰爭之間的和平時期(撒母耳記下7章1節)。當約櫃被安放妥當時,象徵上帝同在,大衛就帶領眾民以一首詩歌稱頌耶和華(歷代志上16章8-36節)。全國百姓歌頌上帝施行奇妙作為的大能、持守祂的應許,以及祂過去的保守看顧(12-22節)。他們大聲喊著說:「要尋求耶和華與祂的能力,時常尋求祂的面」(11節)。他們必須這樣做,因為接下來他們將面臨更多的戰爭。

當我們面對疾病、家庭問題和其他挑戰時,要尋求耶和華與祂的能力,時常尋求祂的面,這實在是個不錯的建議!因祂沒有讓我們獨自以日漸衰弱的精力,去面對這些難處。上帝與我們同在且大有能力,祂過去一直看顧我們,現在仍是如此。

上帝必帶領我們渡過難關!


靈修教材: 靈命日糧
歌頌上帝

【出處】https://traditional-odb.org/2021/11/08/歌頌上帝

【經文】歷代志上15章29節-16章11節

美國中西部地區的夏日潮濕悶熱,在我們舉辦門徒訓練特會的那一週,幾乎每個人天天都汗流浹背,直到最後一天才迎來一陣涼風。為了感謝上帝讓我們能在濕熱的天氣中稍有涼意,也感謝上帝奇妙的作為,我們好幾百人一同歌唱讚美上帝。許多人將自己的身心靈全然獻給上帝,在祂面前自由釋放、全心全意地歌唱敬拜。幾十年後,當我回想起那一天,還是能感受到頌讚上帝的美好和喜樂。

大衛王也深知如何全心敬拜上帝。當象徵上帝同在的約櫃進入耶路撒冷時,他歡喜快樂地手舞足蹈、頌讚歡慶(歷代志上15章29節)。雖然他的妻子米甲看到他忘情地跳舞,「心裡就輕視他」(29節),但大衛也沒有因為米甲的批評,而停止敬拜這位獨一真神。就算看起來有失君王的威嚴,大衛仍要感謝上帝揀選他帶領以色列國(參閱撒母耳記下6章21-22節)。

大衛「藉亞薩和他的弟兄,以詩歌稱頌耶和華,說:『你們要稱謝耶和華,求告祂的名,在萬民中傳揚祂的作為。要向祂唱詩歌頌,談論祂一切奇妙的作為』」(歷代志上16章7-9節)。願我們也能將身心靈全然投入,藉由歌頌和讚美敬拜這位上帝。

【思想】
你何時曾感到毫無拘束、全心地敬拜上帝?
什麼使你感受到這樣的自由和釋放?

【回應】
創造宇宙萬物的上帝啊!
我們宣告祢的名超乎萬名之上。
祢配得頌讚,
我們敬拜尊崇祢!


靈修教材: 靈命日糧
2022-08/30讀經:歷代志上 第十六章

✍ 2022-08/30 讀經:歷代志上 第十六章

✟受感的經文:
16:1 眾人將 神的(約)櫃請進去,安放在大衛所搭的帳幕裏,就在 神面前獻燔祭和平安祭。
16:2 大衛獻完了燔祭和平安祭,就奉耶和華的名給民祝福,
16:3 並且分給以色列人,無論男女,每人一個餅,一塊( 肉),一個葡萄餅。
16:4 大衛派幾個利未人在耶和華的( 約)櫃前事奉,頌揚,稱謝,讚美耶和華-以色列的 神:
16:5 為首的是亞薩,其次是撒迦利雅、雅薛、示米拉末、耶歇、瑪他提雅、以利押、比拿雅、俄別‧以東、耶利,鼓瑟彈琴;惟有亞薩敲鈸,大發響聲;
16:6 祭司比拿雅和雅哈悉常在 神的約櫃前吹號。

✟受感的話語:
大衛將約櫃安放好後,就在神面前獻上燔祭和平安祭。
「獻祭」在原文中有「靠近」的意思,因此獻燔祭和平安祭,是描述“神的百姓藉此來到神面前親近祂”的情景;燔祭象徵對神的忠誠,平安祭則象徵神與百姓之間的和睦…對神的忠誠和和睦,會延伸至百姓之間的交通。大衛向神獻祭後,就奉耶和華的名祝福民眾,並且分給每一個人一個餅、一塊肉和一個葡萄餅…大衛身為以色列君王,代表百姓向耶和華獻祭,接著就如同父親祝福全家人般,祝福以色列民;這是預表耶穌基督代替罪人死,將自己的身體獻為代贖祭物,並藉此將救恩的祝福賜給凡相信祂的人。我們因著耶穌的救贖,成了君尊的祭司,也應當在生活中獻上聖潔的敬拜,祝福與服事鄰舍。

愛神最極致的表現,就是向祂獻上頌揚、稱謝與讚美。
利未人是在十二支派中,為了服事神而被完全分別出來奉獻給神的人,大衛還特別設立要在神約櫃前事奉的利未人,讓他們時常在約櫃前,頌揚、稱謝與讚美神;譯為「頌揚」的希伯來文,原有「記得」、「回想」的意思,人若記得神白白賜下的恩典,就會湧出感謝與讚美…利未人在頌揚、稱謝神時,還會吹號、敲鈸,使用各種樂器。我們當每天記得神救贖的恩典,以最大的感謝與讚美來敬拜祂,敬拜的深度,就是一個人信仰與靈命的深度。

✟禱告和回應:
親愛的天父,盼望我們能成為完全的敬拜者,將對祢的敬拜延伸至對鄰舍的祝福;每當敬拜時,幫助我們能體會祢極致的愛,並且成為將這份愛分享給人的祝福管道,每天對祢所賜的救恩心存感恩,口中充滿感謝與讚美…禱告是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靈修教材: 神同在讀經
6/27 讀經進度

1. 歷代志上 15-16
2. 使徒行傳 17
3. 詩篇 73:27-28
4. 箴言 18:1


靈修教材: 讀經計畫
2023-12/10_大衛的讚美詩

【歷代志上 16:1-43】
|大衛的讚美詩|

從本章的敘述可以看出,大衛是多麼雀躍歡喜的迎接神的約櫃,他不但將平安祭分給每個百姓,並且親自寫詩讚美神,開始了神面前的音樂事奉。大衛不但以行動在神面前,盡情的表達了愉悅的心情(代上十五29),從他所寫詩歌的字裡行間,也充分的表達出對神「溢於言表」的尊崇與景仰。

第8-10節大衛呼籲選民要竭力尊崇神的聖名:「你們要稱謝耶和華,求告祂的名,在萬民中傳揚祂的作為!要向祂唱詩、歌頌,談論祂一切奇妙的作為。要以祂的聖名誇耀」。而且大衛渴望尋求神的同在與能力,第11節他說:「要尋求耶和華與祂的能力,時常尋求祂的面」。這樣的呼籲不是只針對「團體敬拜」的時候,更包括了選民的全人、全生活。

第13至22記載,大衛鼓勵選民數算神的恩典,想念我們與神所立的恩約,這就是新約所說的「警醒感恩」(西四2)。事實上,基督徒靈性軟弱的原因之一,就是忘記神的恩惠;只看見眼前的不順利,就斷言神不愛、不關心我們了。「作見證」是最佳的「感恩」方法,透過分享見證,向人述說對神的感恩,不但堅固了自己的信心,而且也為聖靈開了一扇工作之門,讓聽見你見證的人得到一個轉向神的機會。

從第23節至詩歌末了,大衛一再強調,耶和華是全地的主宰,呼籲萬民萬族都當將榮耀歸給祂,因為除祂以外並無別神。因此,早在大衛的時代,神就已經啟示,選民有責任向萬民介紹獨一真神,並引領萬族百姓離棄偶像、歸向真神。真實而有意義的敬拜,就是以失喪的靈魂為禮物、為祭物,獻上給神;這樣的敬拜是勝過許多華而不實的空洞美辭,以及言不由衷的詞曲。

◆回應
親愛的天父!我渴慕祢的同在,也樂意成為外邦人的祭司,以福音的果子為靈祭來敬拜祢。懇求祢賜下屬靈能力與恩賜,使我天天見證祢的榮耀,求祢復興祢的教會,能夠產生醫治這地的能力。阿們!

◆背經
使我為外邦人作基督耶穌的僕役,作神福音的祭司,叫所獻上的外邦人,因著聖靈,成為聖潔,可蒙悅納。(羅馬書 15:16)


靈修教材: 清晨嗎哪
歷代志上 16:7-36

敬拜詩歌:我愛慕祢的律法 (天韻詩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RryYV91f-o

一、安靜: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啊,天上地下沒有神可比祢的!祢向那盡心行在祢面前的僕人守約施慈愛。
二、讀經:歷代志上 16:7-36
1. 重點說明:
第十五章大衛修正了運送約櫃的方式,按照摩西律法的規定(民 7:9)特派利未人將約櫃抬入耶路撒冷後(代上 15:14),並作讚美詩稱頌主的作為。本詩以稱謝與讚美為開始和結束,因大衛深刻的體會到神是信實守約的主(v.15-v.18),雖在先祖雅各得著從神而來的應許時,還是個到處漂流、寄居外邦、人丁有限的軟弱民族。但神的應許、同在和保護,卻是以色列國最大的保障。
2. 鑰節:耶和華不容什麼人欺負他們,為他們的緣故責備君王,說:不可難為我受膏的人,也不可惡待我的先知!(代上16:21-22)
三、默想:
■上帝和以色列人立什麼約?(v.17-v.18)
■當時立約,以色列的實際情況如何?(v.19-v.22)
■大衛為何要以色列民記念神與他們所立的約呢?試回顧神曾於何時揀選我、保護我、引領我的人生路?
四、禱告:全能的主,祢是守約施慈愛的神。謝謝祢在我生命中的帶領,在我卑微、一無所有之際,引領我走在恩典的道路中,並邁向豐盛之地。
五、安息:與主交談後,靜止在神之內,並在神的愛中安息,讓神的愛變化我們的生命。
六、記錄:        
今日讀經進度:歷代志上 15-16 章


靈修教材: 靈修日引(舊約歷史書下:王、代、拉、尼、斯)
面對挑戰

閱讀: 歷代志上16章1-11節 | 全年讀經進度: 以西結書30-32章﹔彼得前書4章

要尋求耶和華與祂的能力,時常尋求祂的面。—歷代志上16章11節
不久前,我和一群朋友碰面聊天時,我發現似乎每個人都面臨一些嚴峻的挑戰:有兩個人的父母正在抗癌;有一個人的孩子患有飲食失調症;另有人正經歷慢性疼痛;還有人即將面臨重大手術。對於一群三、四十歲的人來說,這些似乎都是難以承受的重擔。

歷代志上16章講述了以色列歷史上約櫃被帶入大衛城(耶路撒冷)的關鍵時刻,撒母耳告訴我們這事發生在兩次戰爭之間的和平時期(撒母耳記下7章1節)。當約櫃被安放妥當時,象徵上帝同在,大衛就帶領眾民以一首詩歌稱頌耶和華(歷代志上16章8-36節)。全國百姓歌頌上帝施行奇妙作為的大能、持守祂的應許,以及祂過去的保守看顧(12-22節)。他們大聲喊著說:「要尋求耶和華與祂的能力,時常尋求祂的面」(11節)。他們必須這樣做,因為接下來他們將面臨更多的戰爭。

當我們面對疾病、家庭問題和其他挑戰時,要尋求耶和華與祂的能力,時常尋求祂的面,這實在是個不錯的建議!因祂沒有讓我們獨自以日漸衰弱的精力,去面對這些難處。上帝與我們同在且大有能力,祂過去一直看顧我們,現在仍是如此。

上帝必帶領我們渡過難關!

你現在要倚靠上帝的能力去面對何種挑戰?
你如何把這個困難交託給祂?
施行奇事的上帝啊,我把這個挑戰交在祢的恩手中,
我要完全相信祢的大能和應許。
作者: 霍薛頓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大衛迎接約櫃進入耶路撒冷,但一段私下的對話卻破壞了大衛的歡欣。他的妻子米甲告訴他,看到他在耶路撒冷的街道上跳舞,令她十分難堪(歷代志上15章29節;撒母耳記下6章16-23節)。

米甲這樣說,可能出於她自己受到的傷害。她是掃羅王的女兒,掃羅把她嫁給大衛,是想要藉非利士人的手殺死大衛(撒母耳記上18章20-28節)。後來,掃羅把她作為禮物送給一個朋友為妻(25章44節),直到大衛作王時才把她要回來(撒母耳記下3章13-16節)。這時候,米甲的父親和兄弟都已死在戰場(歷代志上10章),米甲讓人想到她父親掃羅那令人困擾且即將失去的傳承(撒母耳記下6章23節)。

狄馬汀


靈修教材: 靈命日糧
我們需要的水

閱讀: 約翰福音4章7-14節 | 全年讀經進度: 歷代志上16-18章;約翰福音7章28-52節

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約翰福音4章14節
貝加爾湖是世界最深的湖泊,景色遼闊壯觀。此湖深達1,637公尺,長636公里,寬79公里,佔世界淡水總量的五分之一。然而,世人卻無法取得這裡的水。這是因為貝加爾湖位於西伯利亞,是俄羅斯境內其中一個最為偏遠的地區。現今全球許多地區嚴重缺水,但令人惋惜的是,如此龐大的水源卻深藏在人煙罕至的地方。

雖然貝加爾湖遙不可及,但對於那些極需要水的人來說,已經有一個可以汲取,且源源不絕的生命活水。千百年前,耶穌在撒馬利亞的一口井旁與一位婦人談話,逐步帶領這位婦人探究靈裡的需要。什麼才能滿足她內心的渴求呢?唯有認識耶穌。

相較於這位婦人從井裡打的水,耶穌提供了更佳的選擇:「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約翰福音4章13-14節)

世上有許多事物都聲稱能讓人獲得滿足,但卻絕對無法完全解決我們心靈的渴求。唯獨耶穌能真正滿足我們心靈的乾渴,而且祂的活水可以供應任何地方的任何一個人。

你會從哪裡尋求人生的意義或滿足?
為何人離了基督就不可能得著真正的滿足?
慈愛的上帝,謝謝祢賜我生命,
並讓我的生命有了目標和意義。
求祢教導我在祢和祢的愛中得著真正的滿足。
作者: 柯貝爾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耶穌所應許的水,能永遠消除人們屬靈的乾渴(約翰福音4章14節),這與舊約的一些應許遙相呼應。例如以賽亞書提到,上帝的子民「必從救恩的泉源歡然取水」(12章3節);「不飢不渴」(49章10節);上帝的靈必澆灌下來,「將水澆灌口渴的人,將河澆灌乾旱之地」(44章3節)。關於人的心靈要得著滿足這一主題,貫穿於眾先知的預言。他們期待上帝賜給人新心,好讓人能認識、經歷上帝,且渴慕遵行祂的旨意(耶利米書31章29-34節;以西結書36章25-27節;約珥書2章28-32節)。以賽亞書55章1-3節尤為重要:「你們一切乾渴的都當就近水來,……就必得活。」當耶穌賜給那撒馬利亞婦人活水時(約翰福音4章4-14節),祂乃是宣告,上帝的應許是與所有歸向祂的人所立的永約,並不是僅限於以色列人而已。

康恩施


靈修教材: 靈命日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