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以色列人與非利士人打戰,結果以色列慘敗,掃羅和他兒子們(約拿單、亞比拿達、麥基舒亞)都在這次戰役中陣亡。這次戰役將以色列舉國上下的信心完全擊垮,從代上10:7經文可看出來當時國家的現況「住平原的以色列眾人見以色列軍兵逃跑,掃羅和他兒子都死了,也就棄城逃跑,非利士人便來住在其中。」這次戰役的失敗對以色列國是一次很大挑戰。探討其主要原因,可歸納二點:(一)因為掃羅干犯耶和華的旨意,沒有遵守耶和華的命令去行(例如:不等候撒母耳先知到來就自行獻祭(撒上13章),沒有把亞瑪力人全部消滅(撒上15章))。(二)因掃羅求問交鬼的婦人,沒有求問耶和華。(代上10-13-14)掃羅初立王時是一位好王,凡事求問神,但他到後期時,竟作一些不合神心意的事,漸漸遠離神;關於國家大事如何推動,不但沒有求問神的指示,還去交鬼求問假神的旨意,最後掃羅及其兒子都在戰場陣亡。
親愛的弟兄姊妹,掃羅的事件讓我們認清一件事,掃羅求問神的動機是有問題的;在掃羅做以色列王的後期時,他處事原則不再像初做王的心態,凡事都尋求神旨意,而是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困難,等束手無策時才來請求神的幫助。基於此,神沒有同意他所提出的祈求。掃羅對神的錯誤行為,致使神最後也拒絕他的請求。這件事給我們很大的提醒,屬神的兒女,做任何事前先祈求神的心意,等知道神的心意後再進行後續的動作,這樣行才是神喜悅的事,願與大家共勉。(王牧師)
參考經文:《 歷代志上10章1~14節》
掃羅死了;因為他對上主不忠,沒有聽從上主的命令。他求問死人的靈,而不求問上主,因此上主擊殺他,把王位給了耶西的兒子大衛。(歷代志上10章13~14節)
歷代志上10章13節記載:「掃羅死了;因為他對上主不忠,沒有聽從上主的命令。」掃羅到底做了什麼,讓聖經對他的評論是「對上主不忠」?若查閱撒母耳記上,可得知掃羅不忠的行為。首先,掃羅私自獻祭。獻祭是撒母耳的責任,但掃羅等不及,就自己獻了;他知道要獻祭,卻沒照規定,違反上帝的命令。另外,上帝命令掃羅滅絕亞瑪力人的一切,掃羅卻沒遵照吩咐,不只留下敵人的好東西,還放走亞瑪力王。第三,掃羅看見非利士人的軍隊,大大懼怕。他求問上帝,卻沒有得到回答,於是去求問女巫,這是他曾經禁止的。可見,掃羅的聽從只是部分的聽從,部分的聽從等同背逆。上帝要我們全然的順服,不是部分的聽從。
基督徒很容易隱藏的惡,就是表面的聽從、部分的聽從,欺瞞自己的眼目,告訴自己好像是順從上帝,但實際上卻不是如此。例如,我們知道要什一奉獻,卻依自己的判斷找各種理由告訴自己有奉獻就好,不作十分之一奉獻。我們知道要靈修,但我們把聖經隨便翻一翻,假裝有讀了。到教會禮拜,卻人到心不到。部分聽從,等同背逆。部分聽從不是能力問題,是態度問題。態度,是一種表現於外的內在情緒。能力,是你能做的;動機,決定你實際做的;態度,將決定你做得多好。換句話說,部分聽從就是隨便做一做,有做就好。當我們心所想的、所選擇的,離上帝還有一段距離,祂的國就不是我們的國。當我們內心深處還驕傲的想著,我的選擇比上帝的心意更好,當我們無法信任上帝為我們的好處著想,我們就會陷入部分聽從的生命態度。部分的聽從,比不聽從更慘!
耶穌在迦拿婚宴行了第一個神蹟,使水變成酒。當時,馬利亞對僕人說:祂告訴你們什麼,你們就做什麼。反省我們自己,扣除我們不專心尋求上帝、聽不清上帝的心意,扣除我們錯誤認知、誤解上帝的心意,我們真的像馬利亞所說:「祂告訴你們什麼,你們就做什麼」嗎?我想答案呼之欲出。事實上,我們常常撇頭而去,或是敷衍隨便做一做,好像上帝的眼睛看不到一樣。
完全的聽從,是我們在上帝面前應有的態度,是從心開始的表現;完全的聽從,是「祂告訴你們什麼,你們就做什麼」。願我的心完全信任耶穌基督,完全聽從祂的話而行。
默想:
生活中,我在哪些方面落入表面的聽從,想蒙混過關呢?
祈禱:
至大掌權的上帝,我來到祢面前,懇求祢幫助我,從心思動機到行為態度,能完全信任祢,不存欺騙就近祢,完全聽從祢。奉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 2022-08/24 讀經:歷代志上 第十章
✟受感的經文:
10:1 非利士人與以色列人爭戰,以色列人在非利士人面前逃跑,在基利波山有被殺仆倒的。
10:2 非利士人緊追掃羅和他兒子們,就殺了掃羅的兒子約拿單、亞比拿達、麥基舒亞。
10:3 勢派甚大,掃羅被弓箭手追上,射傷甚重,
10:4 就吩咐拿他兵器的人說:「你拔出刀來,將我刺死,免得那些未受割禮的人來凌辱我。」但拿兵器的人甚懼怕,不肯刺他;
10:5 掃羅就自己伏在刀上死了。拿兵器的人見掃羅已死,也伏在刀上死了。
10:6 這樣,掃羅和他三個兒子,並他的全家都一同死亡。
10:7 住平原的以色列眾人見以色列軍兵逃跑,掃羅和他兒子都死了,也就棄城逃跑,非利士人便來住在其中。
10:8 次日,非利士人來剝那被殺之人的衣服,看見掃羅和他兒子仆倒在基利波山,
10:9 就剝了他的軍裝,割下他的首級,打發人到非利士地的四境(到或作送到)報信與他們的偶像和眾民,
10:10 又將掃羅的軍裝放在他們神的廟裏,將他的首級釘在大袞廟中。
10:11 基列‧雅比人聽見非利士人向掃羅所行的一切事,
10:12 他們中間所有的勇士就起身前去,將掃羅和他兒子的屍身送到雅比,將他們的屍骨葬在雅比的橡樹下,就禁食七日。
10:13 這樣,掃羅死了。因為他干犯耶和華,沒有遵守耶和華的命;又因他求問交鬼的婦人,
10:14 沒有求問耶和華,所以耶和華使他被殺,把國歸於耶西的兒子大衛。
✟受感的話語:
以色列的王政時期,是從掃羅開始。
雖然這〔歷代志上 第10章〕段經文與〔歷代志上 8:29-40〕略有不同,卻再次記載掃羅家譜,同時也為從〔歷代志上 第1章〕開始的冗長家譜畫下句點,因此具有重要地位。掃羅的家譜是屬於住在基遍和耶路撒冷的便雅憫支派,他是神揀選的第一位以色列君王,而便雅憫支派與猶大支派一同建立猶大王國,因此在以色列的歷史中,掃羅家是不可磨滅的重要家族…一個家族的興盛衰亡、設立或廢除一個王,權柄都在於神;不完全的人與家族能蒙神重用,秘訣在於聽從萬王之王—神的命令,順服祂的旨意。
領袖的失敗,不會止於一人的失敗,也會讓他帶領的群體遭遇不幸,這段經文詳細描述掃羅與其家族的沒落,尤其將焦點放在掃羅完全絕望的心理狀態,以及他自殺的的事,講述掃羅和他全家的境遇。基列.亞比人未曾忘記掃羅曾向他們施行的恩惠(撒母耳記上 11:1-11),因此埋葬掃羅和他三個兒子的屍體;掃羅因犯下大罪,以致遭遇悽慘的結局,他的罪…是厭棄耶和華的命令(撒母耳記上 15:23),沒有求問祂,而是交鬼的婦人(撒母耳記上 第28章),因此神使掃羅被殺,將國為轉讓給大衛。基督徒當“全然”順服神的話語,並且培養凡事求問的習慣,即使是小事,也要求問至高掌權者-我們的主。
✟禱告和回應:
親愛的主!我們看到掃羅有好的開始,卻遭遇悲慘的結局後,我們要戰競的心省察自己是否只順服一半,我們將未來交在神的手中,求主使我們不在某個「角色」上才順服,而是「全人全心」來到祢面前,將生活中的一切問題先求問掌權者的神再做決定。禱告是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歷代志上 10:1-14】
|掃羅之死|
歷代志上一進入敘事,就立刻提到掃羅與他兒子戰死基利波山,而且只有短短的十四節經文,⁵就把掃羅這位以色列國的第一位君王交代過去了。這顯然表明其與撒耳記上的處理手法大異其趣(撒母耳記上敘述掃羅的故事超過二十三章的篇幅),凸顯歷代志的旨趣與關注集中在大衛王朝。
雖然如此,經文卻也沒有忽略要交代掃羅的功過得失、成敗因果。第5節記載掃羅的死因是:「掃羅就自己伏在刀上死了」;第14節卻說了另一個死因:「耶和華使他被殺」。究竟掃羅是自殺呢?還是神殺呢?其實都是,只不過,掃羅的自殺並非導因於基利波山的戰敗,而是「因為他干犯耶和華,沒有遵守耶和華的命;又因他求問交鬼的婦人,沒有求問耶和華,所以耶和華使他被殺」(代上十13-14)。
經文說掃羅「干犯」耶和華,「干犯」這個字也可以翻譯成「不信或不忠」,是一個嚴重的字眼,舊約使用這字,多半是強調罪的嚴重性,而不是特別指哪一種罪。那麼掃羅的不忠、不信反映在哪些行為上呢?經文說:第一,他沒有遵守耶和華的命,這是積極的頂撞;第二,他沒有求問耶和華,這是消極的逃避。事實上,這兩種行為的心態卻是相同的,就是不願意跟神合作。但是請注意,對神而言,不與祂合作就是抵擋祂,二者並無不同。耶穌說:「不與我相合的,就是敵我的;不同我收聚的,就是分散的」(太十二30)。因此,人對神的態度,若不是「聽從」或「求問」神,便是不信或不忠的「干犯」,是沒有「中立」這回事的。
親愛的弟兄姊妹,有些基督徒一生都以為自己是游走在「愛神」與「不愛神」之間的灰色地帶,選擇了「順服」與「悖逆」間的「中立路線」,還慶幸自己智慧的中庸決定,到末了才發現那是一個愚蠢的選擇,是一條死亡路線。掃羅的例子應該是我們很好的警戒,讓我們常常彼此勸勉、提醒:「要竭力愛神」。
◆回應
親愛的天父!感謝祢將掃羅的警戒放在我面前,主耶穌!求祢幫助我用行動表明全心愛祢,也幫助所有的基督徒不自作聰明的搖擺於「順服」與「悖逆」之間,單單選擇學習「絕對順服祢」。阿們!
◆背經
凡遵守主道的,愛神的心在他裏面實在是完全的,從此我們知道我們是在主裏面,人若說他住在主裏面,就該自己照主所行的去行。(約翰壹書 2:5-6)
敬拜詩歌:同聚在美地 (讚美144; Greg Howlett)
https://youtu.be/bZvgNMJn8eI
一、安靜:要尋求耶和華與祂的能力,時常尋求祂的面。
二、讀經:歷代志上 10:1-14
1. 重點說明:
何等的可悲與哀戚啊!本章記錄了掃羅的結局,這位上帝所設立的一國之君,起初是何等謙卑回應主的呼召(撒上 9:21),並且英勇的拯救了基列雅比人(撒上 11:1-6)。但可惜的是,當國家越發昌盛的同時,他忘卻年少時選召和帶領他多次在沙場上誇勝的主,更忘卻以色列國真正的王是耶和華神。掃羅與神漸行漸遠,不尋求耶和華、違背主命,甚至交鬼,至終落得被神厭棄的下場。
2. 鑰節:這樣,掃羅死了。因為他干犯耶和華,沒有遵守耶和華的命;又因他求問交鬼的婦人。(代上 10:13)
三、默想:
■掃羅的下場是什麼?(v.6、v.14)
■掃羅被神厭棄的原因為何?(v.13-v.14a)
■當信主年日越久,我仍常求問和親近神嗎?在面臨重大決定的時候,我會如何處理和面對?
四、禱告:親愛的主,懇求祢保守我持守起初對祢的信心,使我成為在凡事上尋求、順服祢旨意的人。
五、安息:與主交談後,靜止在神之內,並在神的愛中安息,讓神的愛變化我們的生命。
六、記錄:
今日讀經進度:歷代志上 10 章
閱讀: 彌迦書6章6-8節 | 全年讀經進度: 歷代志上10-12章;約翰福音6章45-71節
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彌迦書6章8節
我看見她每天都早起迎接朝陽。她是我們小區的競走健兒,當我駕車送孩子們去學校時,她總在路肩上快步地走。她會戴上大型的耳機,穿上彩色及膝襪,左手右腳、右手左腳輪流向前邁步,總要有一隻腳接觸地面。競走與快跑或慢跑不同,競走者刻意限制自己,勒住身體想跑步的傾向。競走看起來容易,但仍需要與快跑或慢跑相同的體力、專注力及力量,只是必須有所控制。
控制力量就是其中的關鍵。聖經所說的謙卑,經常像競走一樣會被人看為軟弱。但事實上,這並非軟弱。謙卑並不是減低我們的優點或能力,而是要加以控制,就像那位晨間競走健兒,要用意志去控制手腳的擺動。
先知彌迦說「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是呼籲我們控制自己的腳步,免得跑在上帝的前頭。他也說「行公義,好憐憫」(6章8節),這容易叫我們渴望做一些事情,且迅速去做。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在這世界上每天都有太多不公義的事發生。只是我們在採取行動時,仍要接受上帝的控制和引導。我們如此行最終要達到的目標是看見祂的旨意與目的成就,也讓人看見祂的國度彰顯在地上。
在什麼情況下你會跑在上帝的前頭?
你認為謙卑是優點或是缺點?為什麼呢?
上帝啊,存謙卑的心與祢同行實在不容易,
但求祢訓練我,好使我的步伐能與祢和祢的旨意保持一致。
作者: 博約翰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彌迦書可以被分為三段預言性的信息,而第6章是第三段信息(6章1節-7章20節)的一部分。在第6章一開始就描述一個法庭的場景(6章1節),上帝呼籲山嶺岡陵為祂作證,指控以色列(2節)。在第3-5節中,上帝論述祂對以色列的信實,藉此表明他們沒有任何理由悖逆祂。在第6-8節,彌迦提出一系列的問題,指出以色列民雖按照律法的要求獻祭,卻帶著錯誤的心態。第8節講到上帝期待祂的子民在對待別人時,要行公義(在審判和律法方面)、好憐憫(表現出堅定不移的愛)、存謙卑的心(抱持謹慎的態度),且要謹記我們都在上帝面前,祂是眾人的主宰,祂鑒察人心。
施竹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