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筆記2019年10月1日 讀經:代上1:1-33

回應:《歷代志上下》兩卷書由來,是參照《撒母耳記》及《列王紀》內容,所編寫而成的書;另這兩卷書也補增一些史實,這些史實與《以斯拉記》及《尼希米記》均有密切關係,以上的介紹希望大家對這兩卷書有點基本概念,往後讀起來會比較容易。這卷書一開始就介紹亞當的家譜,且這家譜它僅介紹「塞特」這系家族,而省略去「該隱與亞伯」這系家族(創4)。書中特別介紹挪亞、閃、含、雅弗、亞伯拉罕、以撒、雅各這一系列的家族是從塞特而來。另,從挪亞三個兒子閃、含、雅弗後代子孫來看,這裡共計有70個人名字(7和7的倍數在聖經中有表圓滿的意思),其中「閃」佔了26人,「含」佔30人,「雅弗」佔14人。這是聖經所記世界上民族的起源;「含」族分佈亞洲西南和北非東北,「雅弗」族分佈於巴勒斯坦的西部和北部,「閃」族多住在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兩流域(這族人後來因遷徙關係也來到中國、東南亞等地帶,跟據考古學者研究中國皇帝是閃族的後代,所以我們都是亞當與夏娃的後代,我們都是神的兒女,這是錯不了的。)。
親愛的弟兄姊妹,歷代志上下這二卷書所寫的譜系,主要根據地理、文化等因素而寫成,從大處著眼,以求把握住主脈連貫;從這譜系可讓後代子孫瞭解祖先的演變由來;不僅如此,這譜系也說明一件事,我們人類應該要尋根,俗話說:「吃果子,拜樹頭。」我們的樹頭就是亞當與夏娃,所以我們來敬拜這位真神絕對是正確的,求神賜給我們智慧來向家人傳福音,與我們家人分享這事實;盼望有一天,我們真可以與家人一起來敬拜這位獨一真神。(王牧師)


靈修教材: 歷代志上 靈修心得筆記
靈修筆記2019年10月2日 讀經:代上1:34-54

回應:代上1:34「亞伯拉罕生以撒。以撒的兒子是以掃和以色列。」以色列是雅各的別名,他的十二個兒子成為以色列十二個支派的始祖。以掃的後裔成為以東族,與以色列人世代為仇。代上1:35-54所記載以掃的子孫與創36:1-43章所記錄的內容相似。以掃子孫、西珥子孫與以東諸王有密切相關。西珥人被稱為何利,西珥及其子孫早於以掃定居於以東地,但後來被以掃及其子孫所征服,逐漸同化為以東人(申2:12先前,何利人也住在西珥,但以掃的子孫將他們除滅,得了他們的地,接著居住,…。)。為了一碗紅豆湯而賣掉長子名分的以掃,娶了屬何利的女子阿何利巴瑪為妻,其子「以利法」也娶何利女人為妾(創36:12)。既然「以東人」是「以色列人」的仇敵,為什麼聖經還要列出以東後裔譜系呢?這正是聖經寶貴的地方,神將好的事及不好的事都很真實記載在聖經裡,讓世人明白人類歷史的演進。以掃是以東族的始祖,他是以撒的長子,當然算是亞伯拉罕直系子孫,他既是亞伯拉罕的長孫,在猶太人的紀錄之中當然就應佔一席位;然由於以掃娶了外邦妻子後,去拜妻子的神明,遠離耶和華神,自成以東族。
親愛的弟兄姊妹,今天所讀經文中一長串的人名單,是在南國猶大人被擄到巴比倫以後編成;被擄的人盼望可以回歸故土,不過他們最擔心的,就是世代相傳的家譜會失落,使他們無根可尋。猶太人極看重家譜,因為人人都想證明自己是始祖亞伯拉罕的後裔,如此才能享受「神」應許亞伯拉罕及他後裔的特別的福分,這樣的福份也是我們所期待的祝福。祈求主幫助我們對聖經裡(新舊約)記載的家譜都不要排斥,因這與我們屬靈的尋跟會有很重要的關係。(王牧師)


靈修教材: 歷代志上 靈修心得筆記
立約的後代

參考經文:《 歷代志上1章1節~5章26節》

亞當生塞特;塞特生以挪士;以挪士生該南。(歷代志上1章1節)

在歷經亡國被擄他鄉70年後,波斯皇帝塞魯士授權給猶太百姓返回耶路撒冷重建聖殿,恢復敬拜耶和華的信仰。但當這群回到耶路撒冷城的餘民,看見家園不再,人事已非,甚至語言、文化、生活習慣與他們所記憶理解的不盡相同,這樣的環境刺激使他們不斷自問:我們為何回到這裡?我們為何要敬拜耶和華?我們為何要守律法?其實,歷代志就是他們的答案。我們看到,他們正在為自己的身分定位,他們是上帝立約的後代,敬拜上帝的子民,聖潔的百姓。唯獨這樣才會是「真」的,真的王、真的敬拜,真的上帝百姓。

歷代志一開始,就是長達9章族譜。這份族譜就像一個縮時發展史,由亞當起說到返回聖城的猶太人。族譜將以色列的來歷,由誰的兒子的串聯,以個人為基礎單位,演變成族群,再演變成以色列王國。從族譜中,我們看到上帝應許猶太人藉著亞伯拉罕之約,使其後裔如海邊的沙一樣多,也看到祂為何讓君王由猶大所出,並立下應許之約的關聯。

族譜不單是一份名單而已,每一個名字底下,都代表著一個又一個的生命故事。即使好多相同的名字,卻是不同的生命故事。可見,上帝對每一個人的看顧,不是以任何籠統的方式,統一管理,而是以特殊性、個別性的帶領。一個又一個的生命故事,看似微小,甚至有一些人存在過,卻沒出現在這長長的族譜名單中。有些名字,歷史上對他們一無所知。但特別的是,在這長長的名單中,個人的微小卻被歷史的鉤環所牽連著。個體的渺小,正是偉大歷史的元素。每一個人的每一天,甚至每一時,都正在累積一長段的歷史。每一個渺小的人的生命決定,不只堆疊歷史的走向,也表達了他們對與上帝所立之約的回應。

更重要的,在族譜的串聯中,正述說著上帝對人類的恩典從未斷絕。人的被造與生存,上帝對以色列的揀選與救贖,被擄與歸回,一切都是祂的恩典。族譜的每個名字底下,也許曾經失喪流離,背叛謊言,也有過努力認真,豐盛發達,但無論成功失敗,上帝都不改祂的照顧帶領。上帝在這生命洪流之中,無論多大、多嚴重的阻力,人多麼犯罪失敗、不受控制,上帝仍堅持祂所立的約。而這份族譜正是一份偉大的救恩歷史,正訴說著從前曾被擄他鄉,現今回歸故土的故事,讓人明白上帝對人類的恩典從未斷絕。

默想:

今天我正在寫著什麼樣的族譜呢?

祈禱:

掌管歷史的主上帝,謝謝祢的信實永不改變,謝謝祢慈愛的掌權,使我繼續成為祢立約的後代。奉主名禱告,阿們!


靈修教材: 新眼光讀經
2022-08/15讀經:歷代志上 第一章

✍ 2022-08/15 讀經:歷代志上 第一章

✟受感的經文:
1:13 迦南生長子西頓,又生赫
1:14 和耶布斯人、亞摩利人、革迦撒人、
1:15 希未人、亞基人、西尼人、
1:16 亞瓦底人、洗瑪利人,並哈馬人。

✟受感的話語:
〔歷代志上 第1章〕講到迦南的兒子是赫人、耶布斯人、亞摩利人、希未人,他們是挪亞的子孫,也是迦南人的始祖。

挪亞喝醉酒露了下體,迦南的父親看見了,沒有幫挪亞遮羞,反而去跟他的弟兄說,後來是他的兩位弟兄拿衣服遮蓋挪亞,當挪亞得知這事,他腦羞成怒的說迦南當受咒詛,必給弟兄做奴僕的奴僕。(創世記 9:22-24) 這個咒詛在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後實現了。

住迦南地的基遍人為了活命,欺騙以色列人,成功的讓以色列人與他們立約;以色列人得知後說:「你們是被咒詛的,你們中間的人必斷不了做奴僕。」從此迦南人做了他弟兄(以色列人)的奴僕…挪亞的一句話,讓迦南人世代做他弟兄的奴僕。

這讓我們認識到「話語的能力」!
生死在舌頭的權下,喜愛他的必吃他所結的果子。(箴言 18:21) 生和死的決定權在舌頭,一句話說的好讓人“生”,一句話說的不好讓人“死”。

曾經有人做一個實驗,將A、B兩個綠色的盆栽,讓它們曬陽光的時間及施肥的成份都是一樣的,不一樣的地方是,A盆栽每天有一群人對它說讚美話,B盆栽每天有一群人對它說毀謗話…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常聽讚美話的盆栽長的綠意盎然,常聽毀謗話的盆栽長的枯槁。

這個實驗證明人話語有能力,我們要善用話語,不要想到什麼就說什麼,要學習三思而後行…不要在怒氣中說重話,因人的話語比真刀還利、比真刀還傷害人,常刺入人心。

求主勒住我們的口,求主掌管我們的脾氣;求主幫助我們學會「說積極造就人的好話」。

✟禱告和回應:
求主在我們生氣時,勒住我們的口、掌管我們的脾氣,使為我們的生命有能力不說毀謗人的話;求主在平常幫助我們學習說造就人的好話。奉主耶穌的名求,阿們!


靈修教材: 神同在讀經
6/20 讀經進度

1. 歷代志上 1-2
2. 使徒行傳 13:1-25
3. 詩篇 72:1-7
3. 箴言 17:17-18


靈修教材: 讀經計畫
2023-11/25_應許諸約的局外人

【歷代志上 1:1-54】 
|應許諸約的局外人|

根據猶太的傳統說法,歷代志是由以斯拉從祭司角度所撰寫的作品。雖然至今仍未確定作者是誰,不過單看內容就可以確知的是,歷代志是被擄歸回之後的作品。寫作的主要目的在於重繪大衛王朝過往的輝煌國威,並強調以色列人與耶和華神之間的緊密關係;將聖殿崇拜的威榮與大衛王朝昔日的國勢興衰緊扣,提醒歸回的百姓,當如何將盼望建立在神的應許之上。

在希伯來正典中,歷代志是一卷書,並沒有分成上下。本書用開頭九章介紹以色列人的族譜,有幾個目的:

1. 讓回歸的人明白自己與列祖列宗的淵源,在神的應許裡有份。
2. 以大衛的興起為核心,說明人類歷史中,以色列在神計畫裡所扮演的角色與使命,間接為將來的基督譜系做了鋪陳。
3. 作者為自己的時代,在族譜裡找到了承先啓後的存在意義。

在第一章的族譜裡,比較特別的是,作者用了相當多的篇幅陳述以東人的族譜(包括以掃的後裔、西珥的後裔、以東的諸王及族長),此舉肯定是要對讀者說明以東人和以色列人之間的一些淵源。可想而知,在以色列人歸回之後,一者,可能與以東人的互動頻繁;另者,可能以東人在當時代已經扮演重要角色。就我們所確知的,耶穌時代的希律家族就是以東人,他們不但接受了猶太教信仰,而且和以色列人通婚。

以弗所書二章11至15節說:「所以你們應當記念:你們從前按肉體是外邦人,是稱為沒受割禮的;這名原是那些憑人手在肉身上稱為受割禮之人所起的。那時,你們與基督無關,在以色列國民以外,在所應許的諸約上是局外人,並且活在世上沒有指望,沒有神。你們從前遠離神的人,如今卻在基督耶穌裡,靠著祂的血,已經得親近了。因祂使我們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而且以自己的身體廢掉冤仇,就是那記在律法上的規條,為要將兩下藉著自己造成一個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其實,我們過去和以東人一樣,「與基督無關,在以色列國民以外,在所應許的諸約上是局外人,並且活在世上沒有指望,沒有神」。如今卻能夠靠著耶穌的血與神親近了。與以東人比較起來,我們雖然沒有和「以掃」的血緣關連,如今卻是比他們更為蒙福,能夠成為「神家裡的人」。

◆回應
天父!感謝祢為我這不配的人預備如此奇妙的救恩,求祢幫助我常常儆醒感恩,使人得見我是個有神賜福的人!阿們!

◆背經
那時,你們與基督無關,在以色列國民以外,在所應許的諸約上是局外人。並且活在世上沒有指望,沒有神。你們從前遠離神的人,如今卻在基督耶穌裏,靠著祂的血,已經得親近了。(以弗所書 2:12-13)


靈修教材: 清晨嗎哪
歷代志上 1:1-2:17

敬拜詩歌:祢為何揀選我--Why Have You Chosen Me (原作:Rodger Strader;編曲:Wan-Lun Hs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77c-O8oX8

一、安靜:每早晨,這都是新的,祢的誠實,極其廣大。
二、讀經:歷代志上 1:1-2:17
1. 重點說明
歷代志與列王紀有許多雷同之處,但歷代志不同於列王紀中談到的戰爭或政治發展,它所關注的焦點是南國、聖殿、禱告、敬拜和利未人。此外,歷代志一開始,連續九章之多,是枯燥的家譜記錄,這些人名被記錄下來,是因為他們活在神永恆的計畫中。第一章看見信心之父亞伯拉罕登上歷史的舞台,第二章看見雅各的後裔陸續上場,每一個人物,雖然只是一個名字,但他們曾經非常精彩的活著,特別是那些敬畏神,活在神面前的人,他們短暫的人生,卻扎扎實實地與永恆接軌!
2. 鑰節:他拉生亞伯蘭,亞伯蘭就是亞伯拉罕。(代上 1:27)
三、默想:
■在 1:28-34 記錄了亞伯拉罕有幾個兒子?他們的名字分別為何?
■在 2:1-2 節記錄了雅各有幾個兒子?之後,歷代志的作者特別著墨在哪一個兒子身上?(2:3)這個兒子的重要性為何?(2:15)
■從亞當到亞伯拉罕,從亞伯拉罕到雅各、猶大,這些人過往的事蹟有哪些是你印象深刻的?他們被神揀選,他們的名字被神記念,讓我有些什麼體悟?
四、禱告:親愛的天父,感謝祢揀選我成為祢的兒女,求祢幫助我常常記念祢的恩惠,並且珍惜我在祢裡面的身分,時刻為祢而活!
五、安息:與主交談後,靜止在神之內,並在神的愛中安息,讓神的愛變化我們的生命。
六、記錄:        
今日讀經進度:歷代志上 1-2 章


靈修教材: 靈修日引(舊約歷史書下:王、代、拉、尼、斯)
愛的追尋

閱讀: 約拿書2章1-9節 | 全年讀經進度: 歷代志上1-3章;約翰福音5章25-47節

救恩出於耶和華。—約拿書2章9節
英國詩人法蘭西斯·湯普森(Francis Thompson)的名詩《天國的追逐者》(The Hound of Heaven)開頭寫著:「我躲避祂,歷經白晝與黑夜。」湯普森藉著這首詩描述,雖然他努力地躲藏,甚至逃離上帝,但耶穌對他的追尋從不停息。最後,他寫道:「我就是祢尋尋覓覓的人。」

上帝愛的追尋是約拿書的主軸。先知約拿受上帝差遣,向尼尼微人(以色列殘暴的仇敵)宣告他們必須回轉歸向上帝。然而,「約拿卻起來逃往他施去躲避耶和華」(約拿書1章3節)。他付了船費,登船要往尼尼微的相反方向去,但這艘船不久之後就被狂風大浪猛烈侵襲。為了解救船上的人,約拿被拋入海中,隨即被一條大魚吞吃入腹(1章15-17節)。

約拿在魚腹中向上帝禱告,如詩般優美的禱詞敘述說,即使他用盡全力要逃離上帝,但上帝仍不停地追尋他。當約拿身陷絕境極需救援時,他在禱告中向上帝呼求,轉向上帝的愛(2章2、8節)。上帝不只應允約拿並拯救他,上帝也因尼尼微人的悔改而拯救了這些與約拿敵對的亞述人(3章10節)。

如這兩首詩所描述的,我們在某個人生階段也會試圖逃離上帝。但即便如此,耶穌還是深愛著我們,並且追尋引導我們回轉,恢復我們與祂的關係(約翰一書1章9節)。

你曾在何時試圖逃離上帝?
當你落入苦難中,上帝曾如何幫助你?
耶穌,謝謝祢慈愛地追尋我,讓我得拯救。
作者: 夏莉珊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先知約拿、何西阿和阿摩司,都在耶羅波安二世(公元前782-753年)作王時在北國以色列服事。儘管耶羅波安二世悖逆上帝,但上帝卻仍然幫助他,成功地將亞述人趕出了以色列國(列王紀下14章23-28節)。當上帝呼召約拿去亞述的尼尼微城宣講信息時,正值猶太人的民族主義高漲。因此,約拿起初拒絕向敵國宣揚拯救的信息(約拿書1章1-3節)。當他最終願意順服上帝、傳講信息之後,亞述人就懺悔了(3章6-10節)。於是,上帝轉意不懲罰他們(4章1-2節)。不過,亞述人的悔改轉瞬即逝。當亞述國再次振興之後,就向北國以色列發動攻擊(列王紀下15章19-20、29節)。在約拿傳講悔改信息的三十年後,亞述毀滅了北國以色列(公元前722年;參閱列王紀下17章1-6節,18章9-12節),並氣勢洶洶地進軍南國猶大。但後來上帝興起先知那鴻說預言,宣告尼尼微將面臨無可避免的滅亡(那鴻書1章1節,2章3-10節,3章1-7節)。

沈啟智(特約作者)


靈修教材: 靈命日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