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 Yen
2021/02/21
\u8B1D\u8B1D\u7267\u5E2B\u7684\u4FE1\u606F\uFF0C\u53CA\u7B46\u8A18\u540C\u5DE5\u7684\u6574\u7406\uFF0C\u4F7F\u6211\u7372\u76CA\u826F\u591A\u3002\u6709\u7A7A\u8981\u627E\u201C\u5FC3\u614B\u81F4\u52DD\u201D\u9019\u672C\u66F8\u4F86\u8B80\u8B80\u3002

打破框架,重拾信仰想像

一、前言
牧師分享在大專靈修班中孩子的美好獻詩,以及諸多在水頭山莊如信仰探險的經驗,幫助孩子們顛覆以往習慣的信仰想像。而孩子在營會中所經歷的,恰如此段經文中,耶穌帶領門徒「離開」革尼撒勒,來到推羅、西頓的處境。

二、經文背景
推羅、西頓對以色列人來說是外邦不潔之地,馬太福音中,一開始原本耶穌的行動低調而不張揚(1-14章),但進入14章,發生施洗約翰被砍頭事件後,耶穌卻一反常態,接連高調行動(五餅二魚神蹟、水面上行走,爾後15-28章持續高調),是為福音工作加速前進;但施洗約翰的死勢必在門徒心中埋下恐懼因子,此時耶穌帶領門徒轉換地點,門徒也許以為是為逃難,實際卻是耶穌預備「天國福音的開展」,幫助門徒打開心,放眼福音將傳遍世界的藍圖。

三、對話信息
人物:耶穌、門徒、婦人

1. (v.22)耶穌"一言不答";(v.24)"以色列家迷失的羊",對比(太10:5-6)耶穌最初差遣門徒時的吩咐,實際上在此耶穌是以反話對門徒表達:看看我們所站的土地,我的救贖心意已不限於以色列家,接下來即將展開的福音行動,將遍及全地。

2. (v.26)"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看似將婦人比喻為狗,卻是諷刺門徒自封神的兒女但僅表面屬靈(v.23),試圖打破門徒猶太人思維的框架,由此也提醒我們並非行好的屬靈習慣,就能換得神的好處。

3. (v.27)婦人的回答跳脫定型思維,不糾結於自己是兒女、家狗或野狗,乃看重眼前信心的對象所有的豐盛,單憑信心相信耶穌能幫助(v.25)。

✽藉由《心態致勝:全新成功心理學》一書進行的實驗(給一群幼兒3000片拼圖,發現會分別有逃避、挫敗與開心挑戰等不同行動),此書提出兩大模式:「成長心態」(重視努力過程)與「定型心態」(以結果貼標籤)。由此,我們可對比自己的信仰歷程,當遇見困境,我們是在過程中尋求與主的關係;抑或是以結果判斷神的愛。

四、結語
願我們一齊不斷學習以信心「全然交託給主」,不定睛於人生的拼圖拼得如何(活在得失、成敗當中),或以自己的期待急於想要的成果,乃享受和神一起拼圖的親密過程,相信神對我們不同處境的帶領,去打破定型心態的框架,以成長心態重拾信仰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