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員 : 朱延明 博士

國際讀經會 台灣總會 理事

2021/03/14

誰要殺耶穌?誰要膏耶穌?誰要賣耶穌?

一、誰要殺耶穌 人物:祭司長及民間長老→一大群社會高層的人。 原因:1怕人人信耶穌 2保障自己既得利益。 背景:因是逾越節前幾日,他們不敢明目張膽殺耶穌,以免生亂。 逾越節也有羔羊血塗門楣以避審判的意義,預表耶穌的受死流血除罪。 現代應用:聖經權威已在世俗價值觀影響下逐漸淡化,甚至對真理不同解讀造成教會分裂。 二、誰要膏耶穌 人物:一個女人→死而復活拉撒路的姊妹瑪利亞。 原因:因為愛耶穌。耶穌說是為祂的死而預備的。 背景:一瓶香膏極為貴重,是女子的嫁妝。 現代應用:一位老姊妹為讀經會奉獻破舊錢包中的所有零錢、服事同工提早到教會預備。 三、誰要賣耶穌 人物:加略人猶大(耶穌的十二門徒之一、跟隨耶穌醫病趕鬼) 原因:撒旦入了猶大的心,貪愛錢財。 結果:在撒旦的控告下自殺,罪未得赦。(對比:曾三次不認主的彼得,則痛哭悔改。) 現代應用:基督徒若不認罪,會給魔鬼留地步、進入心中。要藉耶穌的血認罪悔改。 四、我是誰 思考自己對耶穌是殺?膏?賣?哪一個人物。 信仰生命要不斷更新:因信稱義(認罪悔改) → 聖徒地位 (聖靈感動)→ 得勝生活 (基督為大) → [不再是我,乃是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