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員 : 胡瑞芝老師

台灣神學院靈性諮商老師

2020/11/15

20201115| 台語講道 | 愛的語言和行動 | 胡瑞芝老師(台神靈性諮商老師)

講題:愛的語言和行動(哥林多前書十三:4~7) 各位兄姐平安,今天很歡喜來到教會來請安。父母隨國民政府來台灣,我是在神學院教書才開始學台語。今天我終於第一次用台語來跟弟兄們分享,也請各位多包涵!在台神教書已經是第九年,看到許多帶懷著愛人心的學生進入神學院,到了實習、或是分派到教會卻在愛心上受到很多挑戰。現代心理學有很多方法幫助我們,讓我們知道怎麼付出愛、愛的對、愛的準,教會也運用現代心理學中多方法幫助我們,讓我們知道怎麼付出愛、愛的對、愛的準,像五種愛的語言,說對話做對事要投其所好。其實也沒錯,愛是做在他人身上。 教會、學校都鼓舞大家要有這樣的愛心、付出。但慈濟師姐們、其他宗教也都做許多功德,用很多愛心幫助人但身為基督徒,我們談的愛到底跟一般普遍人有什麼不同呢? 今天先讓我們讀哥林多前書13:1-3,知識、語言、金錢都算是能力有時也是一種恩典,但是他們跟愛有什麼關聯?我們做很多,喜愛幫助人付出都是好的,這都是上帝給我們的恩典與人分享,但是我們都這麼大方給了,為什麼他還說要是沒有愛?到底誰沒愛?到底還要做什麼才是愛?第三節,好像指向一個人稱之『我』,若沒有愛,『我』所做仍然沒有益處。究竟,他要對我們說什麼呢?愛,從誰開始?首先,了解我們的缺乏,愛是從天而來。我們的愛是有限的,如同我們想將自己抱起來但是我們沒辦法。在許多時刻,我們總以為自己強大但卻忽略我們的限制。愛是從神來的,神就是愛,而神愛我們的心藉著祂的兒子向我們顯明。當我去年底做了母親,我感到滿足也期待全力愛我的孩子,想盡可能給她一切的愛,當一天她在床上長開雙臂要我抱他時我原本好開心,不過馬上我的內心就感到一陣心酸甚至眼淚要奪匡而出,學習輔導就是會對自己的情緒多一點覺察。等我放下孩子,我到一旁安靜禱告,我發覺當我一呼叫父啊,我整個心有種奔騰的感覺就像我的孩子看見我。不知道為何我的內心有個渴望說出:「父啊,你能抱我像我抱我孩子那樣嗎?」我立刻感到他將我抱起放在他懷中,我開始哭出來,原來我累了。我以為自己源源不絕愛能給孩子但我似乎已經不夠。主的懷抱讓我感到安穩、放心、安慰,一切愛的需要我在他懷中滿足了,那些擔心給不出夠多愛也減少了,好像不再是愛的那麼用力。我們愛因為他先愛了我們。 並且,愛的訊息是展現主的奧秘。如同被他擁抱中那個不用費力愛,變得不單是知道而是真實的經驗。真正體會耶穌與我們同負一軛,我們的方向、步伐就要跟祂一致。因祂的恩典,有祂同在同行,我們所背負的軛和擔子就會是容易輕省。因此,愛的訊息也是因為我們對他親近,體會祂並願意對他開放,才能了解固中意涵。 而愛,是什麼呢?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第一、認出主在我們身上彰顯的特質。在哥林多前書13章。所寫的通常好像在告訴我們要怎麼愛人。所以在婚禮上無論基督徒或是非基督徒,都很喜歡這首詩歌。身為基督徒的我們在讀這段經文時有什麼更深的體會?除了關注自己我們是否認出那愛我們的神正是這樣的特質,忍耐、恩慈、不嫉妒、不自誇、不張狂、凡事相信、凡事盼望……他如此愛我們的,我們有體會到嗎?有沒有那個是你比較感受不到或感到缺乏的呢? 第二,耶穌基督在福音書中與人的會遇,既然耶穌幫助我們藉由他來了解他和天父之間愛的關係如同天父是如何愛我們的。透過福音書耶穌與許多人的相遇可以幫助我們更認識那愛的模樣,他愛撒該、愛行淫的婦女、愛孩子、愛病者…,是否我們也能透過福音書與耶穌相遇,體會到我們正是那些瞎眼、瘸腿、自私、愛戀自己,好像那樣不配愛的人?耶穌卻是如此愛著你、我。在身為人的限制下,每個人能給的是一樣不管你是基督徒或是非基督徒,但我們因為有天父他讓我們深深體會愛不是因為我們自己能做什麼以先,卻是祂先給了我們。今天最後讓愛成為我們跟神之間的對談,使我們先被他愛的豐盛滿溢,我們來祈禱作為今天的分享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