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員 : 國際基甸會

國際基甸會的開始,要從一個兒子對他愛主母親的一份承諾說起。 1872年,居住在威斯康辛州珍斯維爾(Janesville Wisconsin)十三歲的約翰.尼可森(John H. Nicholson),在敬虔父母的帶領下歸向基督,六年後,在母親臨終的病榻前,他承諾母親一生的年日要天天讀經、禱告。 他不但許下承諾,也履行承諾! 將近20年後,1898年9月14日,已經成為一名旅行商人的約翰,來到了威斯康辛州的伯斯柯貝爾(Boscobel Wisconsin),原本打算入住中央大飯店(Central Hotel)的他,因著與旅館人員的熟識,被告知當晚全數客滿,只有19好房這間雙床的房間還有一張床空著,並且告訴他另一張床的客人撒母耳 .希爾先生(Samuel S. E. Hill)正坐在大廳裡, 在那個空氣中充滿濃濃菸味、地上躺著酒醉旅客、一旁還有兩桌賭局正在進行的大廳裡,正在整理當天業務報表的希爾先生,他那溫文爾雅與修飾乾淨整齊的外觀顯得格外顯眼,約翰與他打招呼並取得同意與他同住一房,隨後他就先進了房間。 梳洗完畢換上睡衣之後,約翰照例拿起聖經開始展讀,那天他讀的是約翰福音十五章,此時希爾先生也回到房間,並且很迅速完成就寢準備,躺在床上。 顧慮到自己可能打擾到對方,約翰很禮貌地向著希爾先生說:「希爾先生,我答應我過世了的母親,天天要讀經禱告,如果會打擾你請多包涵,我很快就會結束。」 接下來的畫面是約翰很喜歡回憶的,他總是說道:「我永遠忘不了希爾先生從床上跳起來,並且說道:『快,唸給我聽,我也是基督徒!』那時臉上的表情。」 當他們讀到了約翰福音15:16「不是你們揀選了我,是我揀選了你們,並且分派你們去結果子,叫你們的果子常存,使你們奉我的名,無論向父求什麼,他就賜給你們。」兩個人開始一起禱告,然後他們「好像中學女生般地」彼此分享到深夜兩點鐘。 那晚,他們講論著身為基督徒旅行商人,在生活中常見的試探,以及如同這個晚上他們所經歷到的一般,有肢體彼此扶持、提醒、禱告、團契的需要。 此時,國際基甸會的雛形已然形成在兩人心中了。 他們在一八九九年五月卅一日在相會於威斯康辛州海獺壩市,同意聯合基督徒旅行商人,以互相認識、個人傳道及一同服事主為目的,而決定於同年七月一日在傑姆士維爾基督教青年會召開成立大會。 結果,只有約翰‧H‧尼克森、撒母耳‧E‧希耳、及威耳‧J‧奈茲(Will J. Knights)三個人出席會議。他們於是組織起來,選希耳為會長、奈茲為副會長、尼克森擔任書記兼會計。他們為此會之名稱考慮良久,經過跪下特別祈禱求神啟示後,奈茲站起時宣稱:「我們應稱為基甸會。」他於是誦讀士師記第六、七兩章,並宣稱他之所以選擇「基甸」這名字的緣由。 基甸是一個完全遵照上帝旨意行事的人,而不顧及自己對計劃或結果的看法。謙卑、信心和順服,構成他偉大的品格;這亦是基甸會希望在每一會員身上樹立的品格標準,就是每個人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任何途徑,都應遵照聖靈的指引,行出上帝的旨意。

2025/08/17

信心的行動

信心的行動-結語 接受基督的替代(因信稱義) 享受基督的內住(不再是我) 活出基督的榮美(因行為稱義) 好叫我們得著屬天得勝的生命 (從得救→得勝→得獎賞→得冠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