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經文

馬可福音 12 : 28,28-29,29-30,30-31,31-32,32-33,33-34,34-35,35-36,36-37,37-38,38-39,39-40,40-41,41-42,42-43,43-44,44

有一個文士來,聽見他們辯論,曉得耶穌回答的好,就問他說:「誡命中那是第一要緊的呢?」

自己不足

閱讀: 馬可福音12章38-44節 | 全年讀經進度: 申命記14-16章;馬可福音12章28-44節

他們都是自己有餘,拿出來投在裡頭,但這寡婦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馬可福音12章44節
華倫·巴菲特與比爾蓋茲夫婦史無前例地發起了捐贈誓言,承諾捐出他們一半的財產。據統計,截至2018年他們已捐贈了920億美元。這個誓言讓心理學家保羅·皮福(Paul Piff)深感好奇,從而開始研究捐贈的行為模式。經過研究測試,他發現窮人比富有的人多捐出44%的財產。那些自己經歷過貧窮的人常常會變得更加慷慨。

耶穌也深明此理。祂進入聖殿,看著民眾把錢投入銀庫裡(馬可福音12章41節)。富裕的人投很多錢,但一個窮寡婦將僅存的兩個銅幣(約一美分)投入銀庫。我想,耶穌當時應該是又驚又喜地站起來,並立刻招聚門徒,要讓他們都看到這驚人之舉。耶穌大聲地說:「這窮寡婦投入庫裡的,比眾人所投的更多」(43節)。相信門徒都一臉疑惑,面面相覷,希望有誰能解釋耶穌說這番話的含意。所以耶穌就告訴他們,那些奉獻很多的人,是「自己有餘,拿出來投在裡頭,但這寡婦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44節)。

我們能給予的或許只有一點點,但耶穌要我們學習在自己不足時仍願意獻上。或許別人覺得微不足道,但當我們獻上自己所有的,上帝會因我們的慷慨奉獻而大大喜樂。

對你來說,何謂自己不足而奉獻?
今天,你要如何把「一切」都獻給耶穌?
上帝,我沒什麼可獻上,我的奉獻微小又沒價值。
但我願把自己獻給祢,祢願意接納我這麼不足的人嗎?
作者: 郭惟恩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馬可福音12章43-44節描述耶穌讚賞慷慨給予,特別是人在窮乏時仍無私地奉獻。使徒保羅也同樣稱讚馬其頓教會的慷慨付出。他們在受大試煉的時候,「在極窮之間,還格外顯出他們樂捐的厚恩」(哥林多後書8章2節),他們的捐助甚至超過自身的力量(3節),因為他們認為在「供給聖徒的恩情上有分」乃是一份殊榮(4節)。馬其頓信徒的慷慨大方,其秘訣是先把自己獻給主,然後也獻給別人(5節)。換句話說,他們對耶穌忠誠表現於關心別人的福祉。

歸根結底,對人慷慨是無法強求的,因為這是發自內心的動力。正如保羅說:「各人要隨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難,不要勉強,因為捐得樂意的人是上帝所喜愛的。」(9章7節)

康恩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