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經文

羅馬書 2 : 1-11

你這論斷人的,無論你是誰,也無可推諉。你在什麼事上論斷人,就在什麼事上定自己的罪;因你這論斷人的,自己所行卻和別人一樣。

十一月廿四日(週日)道德家同樣也犯了罪

讀經三遍:羅馬書二1-11
1. 你這論斷人的,無論你是誰,也無可推諉。你在什麼事上論斷人,就在什麼事上定自己的罪;因你這論斷人的,自己所行卻和別人一樣。
2. 我們知道這樣行的人,神必照真理審判他。
3. 你這人哪,你論斷行這樣事的人,自己所行的卻和別人一樣,你以為能逃脫神的審判嗎?
4. 還是你藐視他豐富的恩慈、寬容、忍耐,不曉得他的恩慈是領你悔改呢?
5. 你竟任著你剛硬不悔改的心,為自己積蓄忿怒,以致神震怒,顯他公義審判的日子來到。
6. 他必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
7. 凡恆心行善、尋求榮耀、尊貴和不能朽壞之福的,就以永生報應他們;
8. 惟有結黨、不順從真理、反順從不義的,就以忿怒、惱恨報應他們。
9. 將患難、困苦加給一切作惡的人,先是猶太人,後是希利尼人;
10. 卻將榮耀、尊貴、平安加給一切行善的人,先是猶太人,後是希利尼人。
11. 因為神不偏待人。

聽主聲音:
1. 你這論斷人的,無論你是誰,也無可推諉。你在什麼事上論斷人,就在什麼事上定自己的罪;因你這論斷人的,自己所行卻和別人一樣。
 「你這論斷人的」保羅使用假設的語法,向著一群假設性的人物說話。藉此繼續他所要討論的人類罪惡的普遍性。
 「你這論斷人的」原文是「你,這人啊!任何人士,作為論斷者」。保羅這是指著在外邦人和猶太人中間有著一群自命清高的道德家,他們對那些犯罪的人作出遣責,在外邦人中有斯多亞派的人士,在猶太人中有法利賽人。
 「你在什麼事上論斷人,就在什麼事上定自己的罪」保羅自己曾經是法利賽人中的一份子。因此,他必然清楚知道這些自命清高的道德家,他們雖然論斷那些沒有道德的人,他們定別人的罪時,也正在定自己的罪。
 「因你這論斷人的,自己所行卻和別人一樣。」因為世人都遠離了神,都犯了罪,這些自命清高的人,他們只不過是五十歩笑百歩而已。
2. 我們知道這樣行的人,神必照真理審判他。
 「我們知道」這是指以下所說的是人所共知的理念。
 「這樣行的人,神必照真理審判他」神審判的原則是針對人的行為。無論是猶太人、外邦人、沒有道德的人、自命清高的道德家,其實在陷在罪中,神是一視同仁地宣判他們都違背了神的真理。
3. 你這人哪,你論斷行這樣事的人,自己所行的卻和別人一樣,你以為能逃脫神的審判嗎?
 「你這人哪,你論斷行這樣事的人」保羅繼續對那些站在道德的高地上指責別人的人說話。
 「自己所行的卻和別人一樣,你以為能逃脫神的審判嗎?」這些指控別人的道德家,他們以為自己站在道德的高地上指責別人,就可以免去神的審判。然而保羅指出,其實他們在行為上和被他們指責的人卻是一樣的,他們怎麼有可能可免去神的審判。
4. 還是你藐視他豐富的恩慈、寬容、忍耐,不曉得他的恩慈是領你悔改呢?
 「還是你藐視他豐富的恩慈、寬容、忍耐」那些犯了罪卻自以為可以脫離神的審判的人,他們相信神有豐富的恩慈、寬容、忍耐,所以神不會審判他。保羅指出這是一種異想天開的想法,其實是對神屬性的一種藐視。
 「不曉得他的恩慈是領你悔改呢?」根據羅十一22保羅所說的,神不只是有恩慈的一面。神還有嚴厲的一面。神的恩慈是有底線的,當神還以恩慈對待罪人時,罪人應該把握機會悔改,轉向神,在道德生活上反邪歸正,他才能繼續活在神的慈愛中。
 悔改是指人對罪的思想和態度要改變,接著在行為上也改變。
5. 你竟任著你剛硬不悔改的心,為自己積蓄忿怒,以致神震怒,顯他公義審判的日子來到。
 「剛硬」這詞經常被用來形容以色列人的屬靈光景。是指人對神的恩慈和忍耐不以為然,並且沒有因為神的包容而產生悔改的心。這些自命清高的人也有這種剛硬的心。
 這些自命清高的道德家,並沒有在神面前悔改,他們繼續不斷地拒絕神,等於是替自己在累積神的忿怒,將來在神公義審判的日子來到的時候,必然要面對神的震怒。
6. 他必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
 本節應該是保羅引用當時的一句格言,或引用聖經的經文,如詩六十二12和箴廿四12。
 根據11節因為神是不偏待人的,因此「他必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
7. 凡恆心行善、尋求榮耀、尊貴和不能朽壞之福的,就以永生報應他們;
 從本節開始是當時文學上的交叉對稱格式,其對稱方式如下:
A……以永生報應他們(7節)
B……以憤怒、惱恨報應他們(8節)
B……加給一切作惡的人(9節)
A……加給一切行善的人(10節)
 「恆心行善」原文是「恆心於美善的事」,也就是一生堅持作美善的事。
 「尋求榮耀、尊貴和不能朽壞之福的」這些恆心行善的人,一生尋求的有三樣:榮耀、尊貴、不能朽壞,這三樣都是神的屬性。這等人有高尚的人格,並且追求具有永恆價值的事物。
 「就以永生報應他們」這樣的人,永生就是他們的報應。
 這是保羅所假設的人物,這世人真有這樣的人嗎?恐怕找不到一人,除了主耶穌。
8. 惟有結黨、不順從真理、反順從不義的,就以忿怒、惱恨報應他們。
 對稱上節恆心行善的人是這節所說的另一黨人。
 「結黨、不順從真理、反順從不義的」這黨人所追求的也有三樣。
1. 結黨:原文是自私自利。
2. 不順從真理:是指抵擋神藉著大自然啟示所彰顯在人心裡的真理。
3. 反順從不義:除了抵擋神的真理,並且隨自己的私慾任意而行。
9. 將患難、困苦加給一切作惡的人,先是猶太人,後是希利尼人;
 按交叉對稱的格式,本節是指神給8節那些結黨、不順從真理,反順從不義的人的報應。
 神給他們的報應就是患難困苦。
 「先是猶太人,後是希利尼人」猶太人作為神的選民,因著叛逆神,神就三番四次地管教他們。但外邦人犯罪,神也不會放過。因為神不偏待人。
10. 卻將榮耀、尊貴、平安加給一切行善的人,先是猶太人,後是希利尼人。
 按交叉對稱的格式,本節是指神給7節那些恆心行善的人的報應。
 神給他們的報應就是榮耀、尊貴、平安。
 「先是猶太人,後是希利尼人」神救恩的次序是求恩先傳給猶太人,後來也必傳給外邦人
11. 因為神不偏待人。
 「因為」這是要解釋第6節之後所說的,上帝為什麼要以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
 「神不偏待人」偏待人是以貌取人之意。然而神看人不是看外表,而是看內心,看全部。雖有人自命清高,然而神不但清楚人所行的,神也能對他的心思意念和動機明察秋毫。
背誦金句:羅馬書二7
「凡恆心行善、尋求榮耀、尊貴和不能朽壞之福的,就以永生報應他們。」

禱告指引:
1. 求上帝救我們脫離法利賽人式的自命清高,不可自以為比別人道德崇高。
2. 求神提醒我,我若論斷人,我所行的就會和所論斷的人一樣。求主幫助我不去論斷人,而是為人的悔改禱告。
3. 這世人並沒有恆心求善的人,懇求聖靈掌管我們的心,使我們有基督的心為心,引導我們追求神的良善。
4. 神不偏待人,求神教導我不以外貌取人,學習看人的內心,不看人的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