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廿三日(週六)離開上帝的人類生活
讀經三遍:羅馬書一28-32
28. 他們既然故意不認識神,神就任憑他們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
29. 裝滿了各樣不義、邪惡、貪婪、惡毒(或作:陰毒),滿心是嫉妒、兇殺、爭競、詭詐、毒恨;
30. 又是讒毀的、背後說人的、怨恨神的(或作:被神所憎惡的)、侮慢人的、狂傲的、自誇的、捏造惡事的、違背父母的。
31. 無知的,背約的,無親情的,不憐憫人的。
32. 他們雖知道神判定行這樣事的人是當死的,然而他們不但自己去行,還喜歡別人去行。
聽主聲音:
1. 他們既然故意不認識神,神就任憑他們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
本節是24-27節的小結。
「故意」指這些行以上所說不合理的事的人,他們所犯的罪行不是出於無知,而是經過他們思考後所作的決定。
「不認識神」就是不認可神或不理會神。
「任憑」原文是「交出來」之意。意即放棄的意思。因著人選擇離棄神,神也採取相應的行動,容許讓他們自食惡果。讓他們去存邪僻的心,行不合理的事。
「邪僻的心」邪僻是經不起考證,敗壞的東西。心是指思想。邪僻的心是指敗壞的思想。
「不合理的事」從敗壞的思想所產生的行為當然都是不合理的事。
2. 裝滿了各樣不義、邪惡、貪婪、惡毒(或作:陰毒),滿心是嫉妒、兇殺、爭競、詭詐、毒恨;
人心既然敗壞,順從情慾就行出各種不合理的事。
「裝滿了」是指人心裝滿了。保羅在裝滿了一詞之後寫了四種罪:不義、邪惡、貪婪、惡毒。
1. 不義:搶奪了人和神的東西。
2. 邪惡:指超過了普通的壞。普通壞人的壞不是出於有意的。邪惡的壞是主動的,有意的,要破壞損害別人。這種壞不只是壞,而是要使每一個人像他一樣壞。
3. 貪婪:希臘字是二個字,意「獲得更多」。指人專顧自己利益,完全忽視別人的權利。
4. 惡毒:就是壞的意思。這字是形容一個人缺乏使他好的每一種質素,會使他愈來愈壞。
「滿心」充滿了。保羅在滿心之後描述了五種罪:嫉妒、兇殺、爭競、詭詐、毒恨。
1. 嫉妒:看見人的好不因那好而受感動,反而生出抱怨懷恨的情緒。這是人類情感中最乖僻彎曲的情感。
2. 兇殺:兇狠殺人的行為。
3. 爭競:是指出於嫉妒、野心、喜好名聲、高位、想站在眾人之上的理由,所產生的爭戰。
4. 詭詐:這字是指在寶貴的金屬或酒之中搀雜其他東西。用來形容人用正當的理由,以卑劣的方法,達成其邪惡的目的。
5. 毒恨:就是惡毒。就是以最壞的意思去解釋事情。
3. 又是讒毀的、背後說人的、怨恨神的、侮慢人的、狂傲的、自誇的、捏造惡事的、違背父母的。
接下來保羅繼續又增加了十二項罪行。
讒毀的:喜歡在大眾面前公開訴說別人的壞處。
背後說人的:交頭接耳細聲說惡毒的話。這種惡行比讒毀的更不好。因為被公開讒毀的人,可以提出抗議,為自己辯護。然而,面對一個背後說人的,被批評的人卻無能為力。
怨恨神的:指憎恨神的人。他知道有神,但他反抗神,他不要神。因為神妨礙他所要得到的歡樂。
侮慢人的:第一類悔慢人的,這種人非常地驕傲,不把神放在眼裡,他不信命運,非常相信他的財富,他的權力,他自己的能力,認為只要有他一個人已經夠了。第二類侮慢人的,他是那種胡亂、狂虐、兇殘、傲僈的人,他傷害人不是為了仇恨或好處,只是在人遭遇傷害中,他就可以獲得快樂,他是一種虐待狂。
狂傲的:這字在聖經只出現三次,都是指上帝所要阻擋的驕傲人。狂傲的人「除了自己以外,他賤視每一個人。」
自誇的:誇張自己的財富和勇氣的人。他們答應別人去做他們能力所不能及的事,為的是要獲得利益。自誇的人只是要讓人覺得他的偉大。
捏造惡事的:不滿足於普通且平常的罪行的人,他們追求新鮮奇特的罪惡,在新的罪中得到新的刺激。
違背父母的:猶太人和羅馬人都把順服父母視為很高的道德。這種人不肯順從父母,使家族的關係鬆解,道德也跟著退化。
4. 無知的,背約的,無親情的,不憐憫人的。
無知的:指一個愚蠢的人,沒有從經驗中得到該有的教訓和功課。他愚蠢到不會利用上帝賜給他的理智和頭腦。
背約的:在古羅馬,一句話可以和契約一樣有效。但希臘人在當時卻被嘲笑為天生的小偷,總是有辦法盗取利益。背約是指言而無信。
無親情的:在保羅寫信給羅馬的時候,小孩出生後,被帶來放在父親的腳前,若父親抱起這小孩,就是承認這孩子是他子女。若他離開,這孩子就被拋在外面。羅馬每晚都有三、四十位棄嬰。每一個晚上都有小孩被人摔掉。兒童天生瘦弱殘疾的,都會被淹斃,人類的親情已經破壞無餘。
不憐憫人的:當時,羅馬的主人可以拷打或殺死他的奴隸。法律賦與主人無限的權力去轄制奴僕。那個時代羅馬人喜歡競技場上觀賞搏鬥,在觀看人與人殘殺中獲得快樂,那是一個喪失憐憫的時代。
5. 他們雖知道神判定行這樣事的人是當死的,然而他們不但自己去行,還喜歡別人去行。
知道神判定行這樣事的人是當死的:這是透過神放在人裡面的良知,罪人可以知道「行這樣事的人是當死的」。
「然而他們不但自己去行,還喜歡別人去行。」「喜歡」意「贊同」。良知應該觸動人反省,進而慟改前非,向神悔改才是。但當時羅馬的情況是,犯罪的人不但把罪合理化,而且把贊同別人去犯罪,把犯罪變本加厲地擴大。
保羅在寫羅馬書時,人正在哥林多,他所提到的每一種罪都發生在哥林多這個城市裡。他必然想到帝國首都羅馬也必免不了充斥著這些罪惡。
保羅以上列舉了廿一種罪行,表示罪惡充斥著人類的社會,這就是墮落的人類所處的光景。
這些罪惡從個人到社會,從外表到內心,從明處到暗處,並且以各種方式倍增在社會之中,眼看人間彷彿就要成為地獄,但保羅知道,人的盡頭就是神的起頭。他所傳的耶穌的福音就要光照這個黑暗世界。
背誦金句:羅馬書一28
「他們既然故意不認識神,神就任憑他們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
禱告指引:
1. 求上帝赦免我們曾經犯下這段經文中的罪行。
2. 求主賜給我們渴慕認識主的心,使我們因著認識主的聖潔而敬畏神,願意過聖潔的生活。
3. 求主使我的心充滿主的話主的真理,以致能拒絕一切虛妄的心思意念。
4. 求主用聖靈清潔我的良知,使我能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