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經文

歷代志下 10 : 1-19

羅波安往示劍去,因為以色列人都到了示劍,要立他作王。

羅波安錯聽建言

金句:老年人對他說:「王若恩待這民,使他們喜悅,用好話回覆他們,他們就永遠作王的僕人。」(歷代志下10章7節)

從本章起,歷史進入新的轉捩點。所羅門過世後,羅波安繼位,如先知亞希雅的預言(15節,王上11:31~35),統一的王國很快就分裂了。

一、耶羅波安為民請命(1-5節)
耶羅波安曾是所羅門重用的能臣,由於先知預言他將作王而遭到疑忌,逃往埃及。當羅波安繼位,預備在示劍接受全體以色列的加冕時,以法蓮為首的北方支派卻將耶羅波安從埃及請來,代表他們跟羅波安談判,要求王減輕他們的重擔,因為他們指控所羅門使他們「負重軛做苦工」,就如當年的法老壓迫以色列一樣(出6:6-7,9)。

二、羅波安不聽老人言(6-15節)
羅波安徵求了兩群謀士的建議,一群是老年人,他們曾聆聽所羅門智慧之言,因而建議王「恩待百姓」,以解決當前的危機。但與王一起長大的少年人卻主張用高壓威嚇的手段來回應。羅波安的錯誤不在於他年輕,因 他登基時已經四十一歲,但他卻不像所羅門尋求上帝的智慧來統治上帝的百姓,以致錯聽少年人的建議,想建立絕對的王權,而盡失民心。

三、以色列背叛大衛家(16-19節)
以色列百姓的訴求沒有得到王的正面回應,於是,他們的不滿爆發,決定擁立耶羅波安為王。羅波安不智的派監工哈多蘭鎮壓叛亂,卻被暴民打死,於是他急忙逃回耶路撒冷。北方十支派自此與大衛家分道揚鑣,只有住猶大城邑的百姓仍奉羅波安為王,王國正式分裂《歷代志》的歷史敘事自此聚焦於南國,而北國被判大衛家所付上的代價,則是日後迅速落入偶像崇拜的陷阱(王上12:25-33)。


默想/應用:
在面對不同的意見時,我該如何分辨什麼是智慧的選擇?

祈禱/行動:
主阿,無論是少年人或老年人,我們都需要祢的智慧,願主幫助我從祢的話語中學習分辨,在生活中做出智慧的選擇,奉主耶穌的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