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經文

路加福音 15 : 24

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他們就快樂起來。

1/2/2020 路15:24

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復得的。(路15:24)

我這個兒子——浪子比喻的重點是什麼?是浪子的愚蠢嗎?是哥哥的嫉妒和憤怒嗎?或是父親的饒恕嗎?

outos ho huios mou字面是「這個我兒子」。這個特別的兒子,曾經死了,但現在活過來。父親說:「這個兒子還是我的兒子,是從死裡復活的。」家人的關係永遠不會改變。

我也是一個父親,但自認不太能做得到這點。我傾向於有條件地對待叛逆的兒女,我會歡迎他回來,但同時要看看他有否改變;我恐怕還要給他一段試驗期;我大概也不會跑去擁抱他,而且認為他應該要認錯。但神沒有給人試驗期,也沒有看人是不是悔改了。父神的這個屬性才是浪子比喻的重點。

除非我看見自己也是一個浪子,在我失望、落難、想要做一些事來賺取恩惠時,神無條件地接納和饒恕了我,我的生命才能有突破更新。任何時候,只要我認為自己不是浪子,就永遠不會以父神對待我的方式,去對待任何人;我若不認為自己得到了寬大的饒恕,就無法去寬恕他人。

我接受了神的恩典,不要忘記對別人也該如此。

转自《宣教日引》

各位蒙召的弟兄姐妹,新年快乐!

大多数的基督徒不是小儿子,而是大儿子,因为大多数基督徒大多数时间都是以大儿子的心态生活,这不是说我们主观上认为自己是大儿子,而是说我们对待他人的方式是缺乏恩典的。

大儿子之所以不愿接纳小儿子是因为他已经对恩典习以为常了,我们习惯于被人尊重,被人善待,被人喜欢,所以我们无法面对和接纳那些不尊重,不善待和不喜欢我们的人,这就是我们无法施恩的原因。

大儿子在恩典之中一天天度日,从来没有缺乏什么,但是他永远经历不到小儿子所经历的,就是被接纳和被饶恕的强烈幸福感,小儿子失去了很多,但大儿子和他比较起来失去的更多。所以宁愿作小儿子,也不要作大儿子。

新泽西主恩堂
中文堂牧师
戎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