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漸成熟
閱讀: 耶利米書15章15-18節 | 全年讀經進度: 創世記13-15章;馬太福音5章1-26節
我得著祢的言語,就當食物吃了,祢的言語是我心中的歡喜快樂。—耶利米書15章16節
查爾斯•西緬牧師(Charles Simeon,1759-1836年)牧養英國劍橋聖三一堂五十多年,影響深遠。在他事工生涯的早年,曾遇見鄰區的亨利·魏恩牧師(Henry Venn)和他的幾位千金。初次會面之後,幾個女孩覺得年輕的西緬牧師既嚴厲又自負。於是,魏恩牧師要女兒從樹上摘一顆還未成熟的桃子,當她們不懂父親為何要她們這麼做時,他回答說:「女兒啊,現在這顆桃子是青澀的,所以我們必須等待。等它多曬一點太陽、多淋一些雨水之後,就會變得成熟而甜美。西緬牧師也是如此。」
多年過去了,因著上帝轉化人生命的恩典,西緬牧師確實變得溫柔謙和,其中一個原因是他每日堅持不懈地讀經禱告。一位與他同住了幾個月的友人,見證了他的勤勉操練,說:「這就是他充滿愛心與屬靈力量的訣竅。」
西緬牧師每日親近上帝,就像那位傾心聆聽上帝話語的先知耶利米一樣。耶利米堅心倚靠上帝的話語,甚至說:「我得著祢的言語,就當食物吃了。」他細細地深思、品味上帝的話語,因為這是他「心中的歡喜快樂」(耶利米書15章16節)。
假設我們的生命也像是顆青澀的果子,那麼我們要相信:當我們藉由閱讀和遵從聖經真理而越來越認識上帝時,上帝會透過祂的靈,幫助我們漸漸變得溫柔謙和。
讀聖經如何改變你的生命?你為何有時不讀聖經呢?
親愛的上帝,祢的話語能餵養我,
保守我不受罪的轄制。求祢幫助我能每日閱讀聖經。
作者: 潘艾梅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在耶利米書15章15-18節中,先知耶利米用幾個比喻生動地描繪出他作先知的蒙召經歷。在第16節,他用「當食物吃了」為比喻,來表達完全接受並吸收上帝的話這一觀念。有些學者認為,先知說自己是「稱為[上帝]名下的人」,在這裡可能是暗示因婚姻關係而使用的共同姓名。此外,耶利米在此使用的「歡喜」和「快樂」這兩個詞語,在耶利米書的其他經文總是與婚姻中的喜慶活動相關(7章34節,16章9節, 25章10節,33章11節)。
在耶利米書15章18節,先知用流乾的河道這個比喻,來描述他的困惑,因為他最初與上帝的親密關係與當前的痛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夏季,這類河道經常會乾涸,而成為不可靠的水源。藉此,耶利米生動地描繪出被上帝遺棄的深切感受,他不再覺得上帝像自己所宣稱的那樣,是「活水的泉源」(2章13節)。
白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