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私仇的基甸
第一部:詩歌敬拜
https://youtu.be/GTbSQh0LOnE
第二部:讀聖經與《每日研經釋義》
士師記8章 10-21 節
10.那時西巴和撒慕拿,並跟隨他們的軍隊都在加各,約有一萬五千人,就是東方人全軍所剩下的;已經被殺約有十二萬拿刀的。
11.基甸就由挪巴和約比哈東邊,從住帳棚人的路上去,殺敗了米甸人的軍兵,因為他們坦然無懼。
12.西巴和撒慕拿逃跑;基甸追趕他們,捉住米甸的二王西巴和撒慕拿,驚散全軍。
13.約阿施的兒子基甸由希列斯坡從陣上回來,
14.捉住疏割的一個少年人,問他:疏割的首領長老是誰﹖他就將首領長老七十七個人的名字寫出來。
15.基甸到了疏割,對那裡的人說:你們從前譏誚我說:西巴和撒慕拿已經在你手裡,你使我們將餅給跟隨你的疲乏人嗎﹖現在西巴和撒慕拿在這裡。
16.於是捉住那城內的長老,用野地的荊條和枳棘責打(原文是指教)疏割人;
17.又拆了毘努伊勒的樓,殺了那城裡的人。
18.基甸問西巴和撒慕拿說:你們在他泊山所殺的人是什麼樣式﹖回答說:他們好像你,各人都有王子的樣式。
19.基甸說:他們是我同母的弟兄,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你們從前若存留他們的性命,我如今就不殺你們了。
20.於是對他的長子益帖說:你起來殺他們。但益帖因為是童子,害怕,不敢拔刀。
21.西巴和撒慕拿說:你自己起來殺我們吧!因為人如何,力量也是如何。基甸就起來,殺了西巴和撒慕拿,奪獲他們駱駝項上戴的月牙圈。
金句: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羅馬書12章19節)
昨天的內容也許會讓我們困惑:為何基甸執意要捉兩個米甸王?甚至還 誓言嚴懲約旦河東兩座不合作的城!今天的經文讓我們看見背後的原因。
一、抓到兩個米甸王(10-17 節)
這裏首先提到兩個米甸王西巴和撒慕拿,並他們的軍隊都在加各,那是十三萬五千大軍殘餘的一萬五千人。他們此時距離約旦河已經很遠了,而且還是一般人所不熟悉的曠野地區,卻沒想到仍然遭到基甸的奇襲。
活捉到兩個米甸王的基甸在回程途中,果真按照誓言,嚴懲之前拒絕向他伸出援手的疏割和毗努伊勒。前者的長老被打得半死,後者更慘遭屠城!原本得勝外敵的喜悦不見了,這裡反而讓我們感到基甸逼迫自己人的殺戮之氣。基甸原是上帝所呼召的士師,為要救同胞脫離所受的壓制;但他若不被上帝全然的掌管,也會做出傷害上帝子民的事情。其實上帝並沒有要他將米甸聯軍趕盡殺絕,也沒有要他捉拿兩個米甸王。基甸為何要如此行?謎底將在下一段揭曉。
二、審訊兩個米甸王(18-21節)
基甸急切詢問米甸王關於他們在他泊山所殺害的人,所得的回應是:「他們好像你,各人都有王子的樣式。」這樣的回答頗有奉承基甸的味道;卻不料基甸指出這人是他「同母的弟兄」。這在允許多妻的當時,也可說是父母相同、是最親的弟兄,基甸誓言要為他們報仇雪恨。固然這兩個米甸王殺害無辜,當為自己的暴行付上代價;但基甸為了追討血債,讓疏割和毗努伊勒兩座城裏的人也付上極重的代價,如此合乎上帝的心意嗎?鑒察人心的上帝如何看待基甸的「公報私仇」?
默想/應用 : 我能否不效法基甸的公報私仇,寧信「伸冤在我,我必報應的上帝」,好遠離冤冤相報的惡性循環嗎?
祈禱/行動 : 信實公義的主,我要將 冤屈帶到主前,相信是 審判的主;也要將受過的 帶到主前,求主醫治。奉主耶 穌的聖名,阿們!
第三部:莊育銘牧師(補充解經影片)
https://youtu.be/jKWJ1ib0arg
溫永生牧師 研經分享
每研、美言2020/11/28 (六)
每日研經釋義 <士師記 8:10-21 >
一一這段經文有兩處值得我們深思的地方。首先,「基甸就由挪巴和約比哈東邊,從住帳棚人的路上去,殺敗了米甸人的軍兵,因為他們坦然無懼。」(8:11)新譯本將「他們坦然無懼」譯為「敵軍以為安全而不戒備」,他們指的是米甸軍,從這裏讓我們聯想到,基督徒儆醒的態度很重要,當我們在靈裏鬆懈的時候,常是魔鬼趁機試探或攻擊的時候。另外,前一段的第4節記載說:「基甸和跟隨他的三百人到約旦河過渡,雖然疲乏,還是追趕。」疲乏中,連續路過疏割和毘努伊勒兩城的時候,要求他們支援糧食充飢,但都被拒絕(8:5-9)。
一一不過,照聖經記載,基甸的部隊仍繼續前進,並以奇襲方式制勝,可見,之後他們應已從別的地方得到補給。當基甸得勝抓到兩個米甸王回程的時候,就懲罰了這兩城的人(8:15-17)。由此可見,兩城的人不支援基甸,基甸仍可從別處得補給,這也說明了教會中也會發生的事,當教會照神旨意推動事工,需要我們支持的時候,我們若袖手旁觀,教會仍可從別處得供應,但拒絕參與者就可能會受虧損了。
一一明天是主日請為自己禱告,求主賜給我們「願意」的心,當神的工作需要我們時,我們都說:「我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