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召之後
第一部:詩歌敬拜
https://youtu.be/7hRF-6dwUzA
第二部:讀聖經與《每日研經釋義》
士師記6章 25-40 節
25.當那夜,耶和華吩咐基甸說:你取你父親的牛來,就是(或譯:和)那七歲的第二隻牛,並拆毀你父親為巴力所築的壇,砍下壇旁的木偶,
26.在這磐石(原文是保障)上整整齊齊地為耶和華─你的神築一座壇,將第二隻牛獻為燔祭,用你所砍下的木偶作柴。
27.基甸就從他僕人中挑了十個人,照著耶和華吩咐他的行了。他因怕父家和本城的人,不敢在白晝行這事,就在夜間行了。
28.城裡的人清早起來,見巴力的壇拆毀,壇旁的木偶砍下,第二隻牛獻在新築的壇上,
29.就彼此說:這事是誰做的呢﹖他們訪查之後,就說:這是約阿施的兒子基甸做的。
30.城裡的人對約阿施說:將你兒子交出來,好治死他;因為他拆毀了巴力的壇,砍下壇旁的木偶。
31.約阿施回答站著攻擊他的眾人說:你們是為巴力爭論嗎﹖你們要救他嗎﹖誰為他爭論,趁早將誰治死!巴力若果是神,有人拆毀他的壇,讓他為自己爭論吧!
32.所以當日人稱基甸為耶路巴力,意思說:他拆毀巴力的壇,讓巴力與他爭論。
33.那時,米甸人、亞瑪力人,和東方人都聚集過河,在耶斯列平原安營。
34.耶和華的靈降在基甸身上,他就吹角;亞比以謝族都聚集跟隨他。
35.他打發人走遍瑪拿西地,瑪拿西人也聚集跟隨他;又打發人去見亞設人、西布倫人、拿弗他利人,他們也都出來與他們會合。
36.基甸對神說:你若果照著所說的話,藉我手拯救以色列人,
37.我就把一團羊毛放在禾場上:若單是羊毛上有露水,別的地方都是乾的,我就知道你必照著所說的話,藉我手拯救以色列人。
38.次日早晨基甸起來,見果然是這樣;將羊毛擠一擠,從羊毛中擰出滿盆的露水來。
39.基甸又對神說:求你不要向我發怒,我再說這一次:讓我將羊毛再試一次。但願羊毛是乾的,別的地方都有露水。
40.這夜神也如此行:獨羊毛上是乾的,別的地方都有露水。
金句:倚靠雕刻的偶像,對鑄造的偶像說:你是我們 的神;這等人要退後,全然蒙羞。(以賽亞書 42 章17節)
接續昨天的內容,今天的經文告訴我們當耶和華呼召基甸之後,要他採 取的行動。
一、拆毀與興建(25-32 節)
耶和華在呼召基甸之後,沒有立刻要他整裝軍備,而是叫他做兩件看似與當時危機不相干的事:上帝首先要基甸拆毀巴力偶像與祭壇,那是他父親約阿施所築的,很可能也是屬於他父親的。當時全城的人都拜巴力,他如此做,不單會挑起家庭革命,還會引起公憤。此外,上帝還要基甸在高處磐石上,整整齊齊為耶和華築一座壇,向上帝獻上燔祭。這種除掉偶像、恢復敬拜的行動,讓我們看見上帝更看重的,是我們與神的關係;阻礙上帝出手拯救的,其實不是強大的敵人,而是上帝子民自己的罪。基甸這種革命的行動,果然引起軒然大波,城裏的人前來他家興師問罪,護子心切的約阿施此時脫口而出:「你們是為巴力爭論嗎?你們要救他嗎?誰為他爭論,趁早將誰治死!巴力若果是神,有人拆毀他的壇,讓他為自己爭論吧!」(31節)這位「巴力廟公」的一番話也提醒他們:他們過去七年所事奉、所倚靠的是真的上帝嗎?
二、羊毛的印證(33-40 節)
當上帝的靈降臨基甸身上,他到各處吹角號召眾人。原本懼怕躲避的以色列人願意響應號召,出來加入反抗的行列,就已經是聖靈工作的記號;但基甸此時卻又兩次藉著羊毛的乾濕與否,想知道「你若果照著所說的話,藉我手拯救以色列人」,他心中仍然害怕,對上帝的信心不足。滿有憐憫的上帝知道基甸的軟弱,願意按著他所求的提供印證。這經文顯然不是鼓勵我們要如法炮製、尋求印證,而是要對上帝的話語有信心。
默想/應用 : 上帝在乎基甸與神的關係, 過於以色列人當下所面臨的困境。我是否看重上帝過於一切?
祈禱/行動 : 親愛的天父,我願意尊榮、 高舉祢,看重你的話語;求祢引導我、與我同在,讓我能勇敢面對生活的挑戰。奉主耶穌的聖名,阿們。
第三部:莊育銘牧師(補充解經影片)
https://youtu.be/61Y5Y6YKx84
溫永生牧師 研經分享
每研、美言2020/11/24 (二)
每日研經釋義 <士師記 6:25-40 >
一一基甸蒙上帝呼召後,第一件事是拆毀拜巴力的祭壇,並重建敬拜上帝的祭壇(6:25-32),這件事回應了1-10節以色列人的問題,他們既因拜亞摩利人偶像的罪而受苦,就應先除掉這罪。因此,「當那夜,耶和華吩咐基甸說:『你取你父親的牛來,就是那七歲的第二隻牛,並拆毀你父親為巴力所築的壇,砍下壇旁的木偶,在這磐石上整整齊齊地為耶和華─你的 神築一座壇,將第二隻牛獻為燔祭,用你所砍下的木偶作柴。』基甸就從他僕人中挑了十個人,照著耶和華吩咐他的行了…。」(6:25-27a)據《信望愛》網站的說明:「在米吉多發現的祭壇之壇闊有7.8公尺,高 1.3公尺,這壇用許多石頭建造並用泥使石頭牢牢結合,所以基甸和十個助手要破壞和清理這壇並不容易,而是一項極大的工作…。」接著,我們應問:之前,基甸已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取名為耶和華沙龍(6:24),為何拆毀巴力的壇後,又要為耶和華再築一壇?主因應是,前者是基甸為「個人」得平安獻上感恩,後者是為族人「全體」宣告以耶和華為神,如此才能在屬靈上堵住破口,為之後的戰爭奠基。由此看來,我們要在生活中靠主得勝,必須先潔淨我們的生命,在屬靈上堵住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