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重遵守逾越節
參考經文:《 歷代志下35章1~19節》
自從撒母耳先知時代以來,沒有像這樣隆重守逾越節的。以前的王也沒有一個像這次約西亞王、祭司、利未人,以及猶大、以色列、耶路撒冷居民這樣隆重守逾越節的。(歷代志下35章18節)
早期台灣人極重視節期,每當重要節期,外出遊子會回鄉與親人團聚。過節時,親人一起享用節期飲食(新年年糕、清明潤餅或草仔粿、端午粽子、中秋月餅和柚子、冬至湯圓……)、分享生活點滴、長輩述說家族故事,無形中,親族關係更緊密,所食也更顯滋味,個人生命便與親族的歷史緊密連結。
過節和節期間的故事敘說,對家族甚至對民族而言,都是重要的歷史傳承。如今大家崇尚自由,不再重視節期,無形中,人情冷淡,親族疏離,許多美好的家族故事也漸漸失傳。以色列人在王國時期,有很長時間不再守逾越節,直到約西亞王修復聖殿,發現約書那年,才遵從上主在約書的指示,隆重在耶路撒冷遵守逾越節。
逾越節是猶太人三大節日之一(另外兩個是住棚節和七七節),從猶太曆尼散月(正月)14日開始,為期7或8天。逾越節是記念上主帶領以色列民脫離為奴的埃及地時,擊殺埃及頭生的人畜,但越過以色列家的拯救歷史。上主吩咐以色列民每年要遵守逾越節,並在節期中向子女講述上主的拯救。若子女問說:「這個禮儀有什麼意義?」父母要回答他們說:「這是獻給上主的逾越節牲祭,因為祂在埃及逾越了以色列人的家。祂殺了埃及人,卻保留了我們的性命。」(參閱出埃及記12章25~27節)
跟其他節期相比,逾越節的準備工作甚多。除了預備眾多無殘疾的牛羊,也要準備無酵餅,場面浩大。為恢復正統的逾越節,約西亞王指派祭司和利未人各盡其職,來服事上主和祂的子民。利未人要遵照當年大衛王和所羅門王分配的職務,按宗族和班次在聖殿值班。由於守逾越節的人來自以色列境內各地,需要眾多獻祭的牲畜,因此約西亞王率先為人民捐出自己的牛羊。因為王的慷慨榜樣,他的臣僕也自願為人民、祭司和利未人捐獻自己的牛羊;主管聖殿的大祭司們捐出自己的牛羊給祭司;利未人領袖捐給利未人。
節期事務安排妥當後,祭司和利未人就遵照命令,按班次各就各位,按職分各盡其職,照著摩西法律的指示獻祭。所有以色列人慶祝逾越節和除酵節整整七天之久。歷代志作者說,自從撒母耳先知時代以來,未曾像這樣隆重守逾越節。今日的教會是否也重視特殊的節期,透過節期重述歷史見證,讓信徒再次經驗上主的恩典?
默想:
我在教會有什麼特殊的節期經驗?
祈禱:
親愛的天父,謝謝祢在歷史的每個時刻都賜下恩典,求祢讓我在教會曆的每個節期中,都能再思並感謝祢的救恩。奉主耶穌的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