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經文

歷代志下 33 : 12

他在急難的時候,就懇求耶和華他的神,且在他列祖的神面前極其自卑。

悔罪回轉,歸向上主

參考經文:《 歷代志下33章1~20節》

瑪拿西在遭受痛苦的時候謙卑下來,轉向上主──他的上帝,祈求祂的幫助。(歷代志下33章12節)

希西家王重病幾乎要死,他向上主禱告哭求,上主使他康復,讓他多活了15年。在多活的第3年,他生了瑪拿西。瑪拿西在12歲時,接續父親希西家在耶路撒冷作王,統治猶大國長達55年。作王期間,瑪拿西做許多邪惡的事。歷代志作者列出他的邪惡行徑──仿效迦南地原先住民的惡行、重建他父親拆毀的神廟、建築祭壇拜巴力、建造亞舍拉女神的柱像、拜星辰等。此外,他褻瀆聖殿,在聖殿裡建造異教祭壇,不但把偶像放在聖殿,還在聖殿的兩個院子裡造了拜星辰的祭壇。更驚人的是,他學習令人髮指的異教行為,在欣嫩子谷把自己的兒子殺了,當作燒化祭。他信奉占卜、巫術,求問算命的、通靈的,大大犯罪,敵對上主,激發上主的忿怒。

瑪拿西不只自己犯罪,還帶領猶大人民一起犯罪,他所犯的罪比上主從迦南地所趕出去的原先住民所犯的罪還要嚴重。瑪拿西的邪惡行徑,簡直超過列王惡行的總和,幾乎到無可救藥的地步。即便上主曾經警告瑪拿西和他的人民,他們卻依然故我。處置極端的邪惡,唯有採取極端的手段。面對如此悖逆的君王和人民,上主讓亞述軍隊來侵犯猶大國。瑪拿西王不但被抓起來,亞述人還羞辱的鈎住他,用銅鍊子把他鎖住,把他帶到巴比倫去。一國之君的瑪拿西王,如今成為受盡羞辱的階下囚,使他非常痛苦。

面臨極度痛苦時,人們會有兩種不同反應:一是在痛苦中質疑上主、歸罪他人,結果反使自己的痛苦更深。另一種是在痛苦中反省悔罪,確信上主的愛必同在,回轉歸向上主,而脫離痛苦。像瑪拿西這樣罪無可逭的君王,被擄到外邦遭受痛苦時,他會有哪一種反應呢?瑪拿西王選擇悔罪,「在遭受痛苦的時候謙卑下來,轉向上主──他的上帝,祈求祂的幫助。」(12節)於是,上主赦免這罪大惡極的王,「垂聽他的禱告,讓他重返耶路撒冷,恢復統治。」(13節)上主的救贖,使瑪拿西確信祂就是上帝。瑪拿西悔改後,也對從前褻瀆上主的行徑做了許多積極的補償行動,他除掉聖殿裡的外族神像、拆毀聖殿山坡上和耶路撒冷各地的異教祭壇、重修敬拜上主的祭壇,在祂的祭壇上獻平安祭和感恩祭,並以一國之君的身分命令猶大所有人民,要敬拜上主──以色列的上帝。

真正的悔罪歸向上主,會帶出積極行動,去惡從善!不論人在道德或信仰上曾經如何墮落,只要謙卑悔罪歸向上主,祂必赦免。

默想:

求主光照我,讓我察覺自己的言行是得罪上主,或榮耀上主?

祈禱:

悲憫的上主,我在祢面前謙卑悔罪,求祢赦免我的過犯如同赦免瑪拿西一樣,帶領我一生走在祢的道路。奉主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