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我親疏一念之間
金句:···你我不可相爭,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相爭,因為我們是骨肉。(詩篇13章8節)
亞伯拉罕之姪兒羅得的小女兒所生之子,名叫便亞米,為亞捫人的始祖(創19:38)。亞捫為以色列的遠親,摩西曾吩咐以色列人不可攻打亞捫(申2:19)。亞捫在以色列的東方,首府拉巴城及今日約旦首都安曼。
一、善待遠親仍被誤解(1-5節)
大衛卅七歲統一全國後,南征北討有意略過亞捫,因亞捫王拿轄曾善待他,可能因大衛躲避掃羅追殺,拿轄曾有所協助。十多年後拿轄死了,大衛遵照摩西律法,仍想厚待亞捫,特派遣使者弔喪,並祝賀他的兒子哈嫩登基。沒想到哈嫩身邊的人卻誤解大衛想藉機刺探亞捫虛實,於是剃去了來使的鬍鬚,又割斷了他們下半身的衣服,使者因而露出下體,受到極大的羞辱。
二、兄弟同心大敗聯軍(6-15節)
亞捫得罪以色列後,向北方諸部討救兵,雇用戰車及傭兵支援戰場。大衛則下令約押率領大軍前去圍剿,約押從營中選出精兵,與亞蘭人於郊野對陣;他的兄弟亞比篩則統籌剩下的部隊,與亞捫人在城門口交戰;彼此支援相互幫補,為國家作大丈夫,並將成敗交託給上帝。第一回合以色列勝出,亞蘭諸部撤回北方,亞捫人則躲入拉巴城內;約押回押路撒冷覆命。
三、親征肅敵國勢鼎盛(16-19節)
亞蘭敗,哈大利謝又調來大河邊的各部,交由朔法將軍統領,準備再戰。大衛聞訊決定親征,率兵過約旦河北上,摧毀諸部,並殺掉朔法將軍。亞蘭終於歸服大衛,不敢再來支援亞捫。大衛與亞捫及其援軍的戰事發生在宴請米非波設後(撒下9:13)、大衛姦污拔示巴的前一年(撒下11:1),五十二歲的大衛把國勢帶到了頂峰。
默想/應用:
弟兄和睦同居,何等的美善;親人相咬相吞,必醜陋不堪。(詩133:1)
祈禱/行動:
慈愛的天父,感謝祢啟示我和睦的真理,願祢保守我與弟兄姊妹相處心平氣和,並且願成為和平之子,使眾人和睦。奉主耶穌的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