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3/2020 詩102:1
困苦人發昏的時候,在耶和華面前傾吐苦情的禱告。(詩102:1)
苦情——沒有人喜歡聽別人抱怨;那些總是抱怨的人,難免令人感到厭煩。困苦人在耶和華面前傾吐的「苦情」就是抱怨,神真的會聽我們的抱怨嗎?
siyach確實包含抱怨的意思,這字在約伯記出現多次,當約伯置身在困苦中時,他毫不客氣地向神傾吐他所有的苦情。然而,siyach不只用來表達抱怨和訴苦,同時也包含「沉思、默想、懊悔和交談」的意思。
詩篇77把這種深層的意思表達出來:「在患難之日尋求主,在夜間不住地舉手禱告,我的心不肯受安慰。我想念神,就煩躁不安;我沉思默想,心靈發昏……我要記念耶和華所做的,要記念祢古時的奇事;我要思想祢所做的,默念祢的作為。」
在基督王面前,困苦人不只傾吐苦情,也默想人生,思考悲哀的意義。他們站在基督壇前禱告,是在宣告神的慈悲和信實,並深信憐憫的神決不撇棄他們。在最深的黑暗中,siyach幫助困苦人在等候中經歷神的安慰。
转自《宣教日引》
各位亲爱的弟兄姐妹,平安!
我们可以向人抱怨,但最好是被神过滤后的抱怨,我们可以向人倾诉,但最好是被神倾听后的倾诉,我们可以向人示弱,但最好是被神怜悯过的示弱,不仅是因为人的安慰和理解极为有限,更是因为被神医治过的伤口才是见证。
当然这不是说人与人之间不可以直接诉苦,而是说我们要学着成长,因为诉苦的目的不是仅仅得安慰,而是得医治和得盼望,而这只有神能给。只想得安慰的人永远长不大,而且浪费了一次次宝贵的苦难经历。
大卫王之所以写了这么多情感丰富的诗篇,是为了将全部的情绪情感单单流淌给神,在神面前他是最软弱的,在人面前他才能是最坚强的。刚强壮胆的人也同样是软弱的,只不过他们学会了单单把神作为软弱的出口。
新泽西主恩堂
中文堂牧师
戎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