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 2:13-17
靈修樂 – 馬可福音慕道系列
十月18日(主日)
經文:馬可福音 2:13-17
13 耶穌又出到海邊去,眾人都就了他來,他便教訓他們。14 耶穌經過的時候,看見亞勒腓的兒子利未,坐在稅關上,就對他說:「你跟從我來。」他就起來跟從了耶穌。15 耶穌在利未家裡坐席的時候,有好些稅吏和罪人與耶穌並門徒一同坐席;因為這樣的人多,他們也跟隨耶穌。16 法利賽人中的文士〔有古卷作文士和法利賽人〕看見耶穌和罪人並稅吏一同吃飯,就對他門徒說:「他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吃喝嗎?」17 耶穌聽見,就對他們說:「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纔用得著。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
(經文說明)
「海邊」就是加利利湖邊的坡地,耶穌常在那裡與百姓聚集。這個沿著湖邊的斜坡地面積很大,百姓可以面對著湖坐在上面,好像是一個天然的階梯式戶外廣場。
這時耶穌應該是來到附近的一個城鎮,遇見一個稅吏正坐在稅關上。這人名利未,耶穌呼召他做門徒。他竟也就毅然放下工作,跟隨耶穌。他不但自己追隨耶穌,也在家裡宴客,邀請許多「稅吏與罪人」一同與耶穌坐席。
「稅吏」在當時是一個令人不齒的官位。因為他們是為羅馬政府向自己的猶大百姓收稅。這些人作稅吏,就是為了財利。他們仗著羅馬權勢,極盡收刮能事,為百姓痛恨。此處這位稅吏「利未」聽見耶穌一聲呼召,就撇下一切,作了耶穌的門徒。很可能他已聽說耶穌的名聲,只是沒想到耶穌會主動呼召他。這位門徒,又名馬太,就是後來「馬太福音」的作者。
「罪人」是指當時猶太社會中那些被認為是比較世俗而不敬虔的人,如有錢的商人、有勢力的政客、或道德糜爛的演藝者。這些人為了財利,常與稅吏打交道。因著「利未」的緣故,他們不但與耶穌有接觸,而且其中有人成了耶穌的跟隨者。「法利賽人」是猶太敬虔派的菁英,平日就鄙視「稅吏與罪人」,不相來往。這時見耶穌竟然接待他們,非常不以為然。
(經文意義)
耶穌呼召稅吏「利未」成為門徒,很令人驚訝!古代猶太社會,敬虔人與世俗人分得很清楚,雙方甚至不同桌吃飯。耶穌以敬虔「拉比 (教師)」姿態出現,竟然召稅吏為徒,且與世俗人吃飯。這種作法顛覆了當時「聖俗有別」的觀念。
耶穌回答法利賽人說:「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纔用得著。」所以,耶穌宣告說,他不僅是「拉比(教師)」,他也是「醫生」。他來到人間是要施行醫治,不僅是肉體病痛的醫治,更是心靈蒙赦免的醫治。所以耶穌接著說:「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正如在前段故事,耶穌不但醫治了癱子,並赦免了他的罪。
法利賽人議論耶穌,因他們自以為是敬虔的「義人」,看不見自己的假冒為善。其實在神面前,他們也是「病人」也是「罪人」。因為從心靈層面來說,所有的世人都不健全,是有缺陷有問題的「病人」。這個「病」就是「罪」,也就是不認識神,不信神,背逆神。耶穌來到人間,就是要帶來上帝的醫治與赦免,洗淨罪孽,叫我們能成為上帝兒女。
(虔誠禱告)
親愛的天父,主耶穌宣告自己是「醫生」,真是太好了!因為祂知道我們內心痛苦不安,也知道我們一切軟弱無助,我們可以來投靠祂。主阿,求你聽我的禱告,叫我能謙卑在你面前,領受你的教導,接受你的醫治與赦免,賜我真正的平安與喜樂。奉主耶穌聖名禱告,阿們。(許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