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8] 政治體制各有不同
出18:13-26;申1:9-17
一般人茶餘飯後爭辯哪一種政治體制最佳的,最適合他們所居住的地區,顯然是徒勞無益,因為他們並未獲授權從事治理職分。並且此問題沒有容易的答案,乃是需要努力探討,因為此課題的討論主要是依據當地的處境狀況。若是不根據當地處境狀況,而將各種政治體制作抽象比較,則要決定那一種是最好最有效,是非常困難的事,因為各種體制各有其優缺點。君主政體容易變成獨裁;然而貴族政體也不難變成寡頭政治;然而民主政治最容易變為煽動叛亂。
我們若考慮哲學家們所說的三種政治體制本身,我們並不否認貴族政治(或貴族政治和民主政治的混合)遠優於其它的政治體制。這並不是因為君主制本身的問題,乃是因為很少君王能自制到其治理毫不違背公義正直,也甚少君王能英明謹慎到其治理中規中矩。所以,因各人都有錯失,較安全與較能承受的方式是多人共同治理,使他們能彼此幫助,彼此教導,互相勸戒;而且若有一人越權犯規,其他治理者可以約束其野心。
這是經驗所證明的,也是主自己的權柄所認可的,因為他在以色列人中上設立了以千夫長、百夫長等(貴族治理),他們是由會眾所選出來的(這是民主體制),這是民主選舉出來的貴族領袖的治理體制。因為主定意以當時最佳政治體制來保守他們(出18:13-26;申1:9-17),直到他在大衛身上預表了基督是彌賽亞。我們欣然承認這種政治體制是最令人快樂的,人民有自由但是受到節制,這是恰當建立在百姓與民選領袖的雙重基礎上。所以我們認為享受此政治體制之下的人最為快樂;並且他們若努力有恆的保守此體制,他們所作的與政府官員職分毫無衝突。事實上,政府官員應當全力以赴殷勤盡職,免得百姓的自由(因他們奉派負責保護人民的自由)在任何方面被減少,遑論受侵犯。官員若不夠儆醒和謹慎,則他們就是不盡忠職守,也是背叛國家的人。
然而若主給某些地區人民所安排的是另一種政治體制,但他們想要換成上述民選領袖治理的體制,甚至想要革命改變政權,則這種想法不僅愚昧無用,也是極為有害。只要你不是單單注意一城市的狀況,乃是放眼展望整個世界,至少看得比較遠一點地區,你就會看見神的護理極為智慧的安排,不同的國家應當以不同種類的政治體制來治理。因為就如化合物質以不同比例才會聚合在一起,照樣在不同的地區國家,按照其特有的不同人民特性而各有其政治體制,這對整個世界各國聚合是最好的方式。
對於認為我們只要知道主的旨意就夠了的人而言,上述這一切的討論都是不需要的。因為既然主喜悅設立君王治理國度,任命參議院或市政官員治理自由城市,我們的本分就是聽從順服神在我們地區所設立的治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