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經文

歷代志上 12 : 1-40

大衛因怕基士的兒子掃羅,躲在洗革拉的時候,有勇士到他那裡幫助他打仗。

改換陣營願受整合

前段記載與大衛同受苦難的勇士名單,本段則記載,大衛將其他支派勇士重新整合,建立更強壯的軍隊。無論先來後到,都能與君王同吃喝,因上帝必有預備。

金句:他們在那裡三日,與大衛一同吃喝,因為他們的族弟兄給他們預備了。(歷代志上12章39節)

一、附上代價顯出決心(1-15節)
便雅憫支派的勇士因明辨大是非,決定投靠大衛,他們雖善長拉弓、甩石、射箭,對陣營幫助極大,但是因為與掃羅同族,付出了兩邊都不討好的代價。約旦河東邊的迦得支派,過河到曠野的山寨來投奔大衛,十一勇士面貌如獅,腳快如鹿,善於刺槍、用盾,能一抵百,甚至以一抵千,速過約旦河,使平原居民奔逃,顯出效率與決心。

二、雖有質疑聖靈的印證(16-22節)
掃羅曾追追殺大衛,猶大及便雅憫其他勇士,雖投奔大衛,大衛仍須查驗他們是否出於直心,因而大衛清楚向他們表示:若出於真心,便可彼此相契;若出於假意,上帝必鑒察責罰。大衛的外甥亞瑪撒受聖靈感動也表示願意效忠,被大衛立為軍長。瑪拿西勇士則被記載兩次投靠:第一次前來願意對抗掃羅,卻遭非利士人質疑動機不正,第二次則如上帝的軍隊擊退群賊。

三、誠心聯合一心擁立(23-40節)
各支派紛紛投效,不再任意而行(士21:25)。約旦河東與河西眾支派,戰士總數為340,822名,都來到希伯崙誠心聯合,一心擁立大衛作王。加利利海週邊三個支派,還馱來農產,帶來牛羊,大衛的軍勢越加強盛!正是一幅同心結盟的畫面,大衛贏得眾支派的愛戴,成為全以色列的君王。


默想/應用:
得救恩進神國,無論先來後到,獎賞相同(太22:9-12),正如勇士投放。

祈禱/行動:
慈愛的天父,感謝祢使普天下的信徒,都能因接受作救主,而得以進入上帝的國度,遵行你的旨意,歡然敬拜祢。奉主耶穌的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