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省察
閱讀: 耶利米哀歌3章37-42節 | 全年讀經進度: 詩篇129-131篇;哥林多前書11章1-16節
我們當深深考察自己的行為,再歸向耶和華。—耶利米哀歌3章40節
最近,我看了父親在二次大戰期間寄給母親的一疊信件。當時他身在北非,而母親則在美國西維吉尼亞州。父親是名美軍少尉,他的職責包括檢查士兵的信件,以防洩漏軍事機密。因此,看到父親在寫給母親的信封上,蓋個「經白約翰少尉檢視」的戳章,表示父親審查了自己的信件,這令我感到相當滑稽。事實上,他真的把自己寫的信件刪了好幾行!
對我們所有人而言,常常自我檢討是一個很好的習慣。聖經也數次提及,花點時間認真自我省察至關重要,因為這樣我們可以發現自己有哪些不正確、不能榮耀上帝的心思或行為。正如詩人禱告說:「上帝啊,求祢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看在我裡面有什麼惡行沒有」(詩篇139篇23-24節)。先知耶利米說:「我們當深深考察自己的行為,再歸向耶和華」(耶利米哀歌3章40節)。保羅在談及信徒領受聖餐的心態時,也說:「人應當自己省察。」(哥林多前書11章28節)
聖靈能幫助我們改變任何不討上帝喜悅的態度或行為,因此在我們展開一天的生活之前,讓我們停下腳步,尋求聖靈的幫助「深深考察自己的行為,再歸向耶和華」,與祂有更親密的關係。
你今天會如何自我省察屬靈的生命?
你在哪些方面需要改進,好使你與上帝更親密?
上帝啊,求祢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
察看我今日是否當作出改變,
使我更認識祢,全心服事祢。
作者: 白德夫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哀傷是舊約的一個重要概念,並已經深深扎根於猶太人的思維。我們可以把最深的傷害、恐懼或掙扎,帶到這位深切關注我們福祉的上帝面前,實在是一項非凡的殊榮。在舊約中,以色列人的上帝因具有這些特質,而與外邦的神明形成鮮明對比。古代近東的神明都非常嚴厲和苛求,所以真神上帝的憐憫(出埃及記34章6-7節)使祂成為人們傾訴傷痛的完美對象,這一點在耶利米哀歌中更是明顯。傳統認為耶利米是本書的作者,他因為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的毀滅,在書中抒發了內心的傷痛。這首哀歌包含五篇詩歌,每一篇都為「平安之城」(耶路撒冷一詞的意思)的荒涼而哀傷。
柯貝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