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經文

詩篇 18 : 6

我在急難中求告耶和華,向我的神呼求。他從殿中聽了我的聲音;我在他面前的呼求入了他的耳中。

耳語廊

閱讀: 詩篇18篇1-6、16-19節 | 全年讀經進度: 詩篇137-139篇;哥林多前書13章

我在急難中求告耶和華,向我的上帝呼求。—詩篇18篇6節
在倫敦聖保羅大教堂高聳的穹頂,旅客可以爬259階上到「耳語廊」。在那個環形走道上,即使你低聲耳語,另一個人無論距離多遠都能聽見,甚至在相隔30公尺之遠的另一端,也聽得清清楚楚。工程師解釋說,這個特殊的現象是由於穹頂半球狀的造型,再加上耳語產生的低沉音波所造成的。

我們何等渴望確信上帝聽到我們痛苦的低聲細語!詩篇記載許多見證,表明上帝會垂聽我們的呼求、祈禱和喃喃低語。大衛寫道:「我在急難中求告耶和華,向我的上帝呼求」(詩篇18篇6節)。大衛和其他詩人一次次地祈求上帝「聽我的禱告」(4篇1節)、聲音(5篇3節),以及歎息(102篇20節)。但有時,我們的心默想,我們的靈仔細省察(77篇6節),所能表達的只是輕聲地說:「聽我。」(1節)

對於這些呼求是否會得著回應,大衛與許多詩人都明確指出,上帝必然垂聽。在18篇6節,大衛說:「祂從殿中聽了我的聲音,我在祂面前的呼求入了祂的耳中。」由於那時還沒有聖殿,大衛是否意指上帝會從祂天上的居所聆聽呢?

你可以想像,這時上帝正從祂專屬、位於全地之上至高穹頂的「耳語廊」,對於我們內心深處的呢喃,甚至是低聲耳語⋯⋯祂都俯身垂聽。

你今天想跟上帝說什麼悄悄話?
你如何知道祂會傾聽?
親愛的上帝,求祢賜給我勇氣,
無論什麼事都能輕聲對祢說,並深信祢必聆聽與回應。
作者: 莫麗莎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詩篇18篇的題注告訴我們,大衛寫這篇詩時,是「當耶和華救他脫離一切仇敵和掃羅之手的日子」。這篇詩共有五十節,是聖經中的第一篇長詩。有趣的是,它也出現在撒母耳記下22章中(字句有所變化)。在這詩篇裡,大衛表達了極大的感激之情,因上帝戰勝他眾多的仇敵。但讀完整篇詩便知道這是一篇彌賽亞詩,也就是說,這篇詩是指向基督。在羅馬書15章9節,使徒保羅在提及耶穌基督時,引用了詩篇18篇49節說:「我要在外邦中稱謝祢,歌頌祢的名。」我們可能會否定這種說法,認為這篇詩是單單講述大衛,但詩篇18篇50節說:「[耶和華]施慈愛給祂的受膏者,就是給大衛和他的後裔,直到永遠。」這樣的應許,只能應驗在耶穌身上。

葛庭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