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經文

路加福音 7 : 13

主看見那寡婦,就憐憫他,對他說:「不要哭!」

仁慈之心

閱讀: 路加福音7章11-17節 | 全年讀經進度: 約伯記28-29章;使徒行傳13章1-25節

主看見那寡婦,就憐憫她。—路加福音7章13節

里昂因為覺得理想破滅,並且渴望一個更有意義的生活,便毅然辭去了金融業的工作。有一天,他看到一個流浪漢在街角舉這樣的標語:「仁慈善良是絕佳良藥!」里昂說:「那些話直擊我的心,猶如當頭棒喝。」

於是,里昂決定開始他的新生活,創立一個提倡善行的國際機構。他周遊世界,仰賴陌生人提供食物、汽油和住宿。然後,他會透過自己創辦的機構以善行義舉回饋他們的仁慈,例如為當地的孤兒提供飲食,或為貧困兒童設立學校。他說:「善良有時看起來似乎是軟弱,但其實善良具有深遠的力量。」

這位三一真神的本質之一就是「良善」,基督既是上帝,自然也會流露出良善慈愛的特質。路加福音7章11-17節是我很喜愛的一段經文,記載了耶穌遇到一個寡婦為獨子送殯,而耶穌為這個寡婦行了神蹟。這位哀傷的母親極可能在經濟上完全仰賴兒子的支持,雖然我們並沒有從這段經文看到有人請耶穌介入這件事,但耶穌卻動了慈心而主動關心這名寡婦(13節),並讓寡婦的兒子起死回生,於是,眾人歸榮耀給上帝,說:「上帝眷顧了祂的百姓!」(16節)

上帝,祢總是以祢慈愛的恩典澆灌我,
我要讚美祢對我的看顧!
耶穌如何向你顯明祂的慈愛?
不妨詳細記錄每一件事,並且獻上感恩。
作者: 施安妮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在整本聖經中,只有路加福音第7章提到拿因城。該城位於迦百農(耶穌在加利利海一帶傳道事工的總部)西南方30多公里,拿撒勒(耶穌的童年家鄉)以南約12公里處。因此,拿因城恰好就在基督故鄉的中間位置。但是,作為復活神蹟的發生地,拿因城還具有更大的意義。它靠近書念的古址,書念這座城市已經不復存在,只留在人們的記憶中。為什麼人們記得它呢?因為正是在書念這裡,先知以利沙曾使一位婦女的兒子從死裡復活(列王紀下4章8-37節)。這就是為何當耶穌讓拿因城寡婦的兒子從死裡復活時,人們的回應是呼喊說:「有大先知在我們中間興起來了!」(路加福音7章16節)他們仍然記得以利沙所行的神蹟!

柯貝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