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經文

峰迴路轉,急轉直下

本書對情節的佈局相當戲劇性,故事緊湊,高潮迭起,對比強烈。六章 1至3節是神掌管外邦歷史的最高潮,在人的國中掌權的隱藏之神才是全書的「主角」;同時也是故事的轉折關鍵,原來洋洋得意的哈曼開始敗落,而且屋漏偏逢連夜雨,不但自己一路汲汲營營規劃的尊榮,居然拱手讓給對手,同時處心積慮為對手訂做的刑具,竟然成為自己的斷頭台,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兩個尖銳對比的事件同台上演,中間甚至沒有調停換場(六4),可窺見作者高明的諷刺手法及舞台魅力。

發現未獲酬報的功績(六1~5)
皇后第一次筵席的當晚,王睡不著(七十士譯本譯為:「神趕走王的睡眠」),就吩咐人念編年史的大事紀給他聽,突然鋒頭一轉,哈曼正好出現(六4),看似巧合,實則神在掌控。
末底改護駕有功卻未獲酬賞,讓王困擾、愧疚,雖然為時已晚,王仍想盡速辦理補償過去的疏忽,而哈曼也正迫不及待地進行著除掉末底改的陰謀。兩件緊急進行的事件湊在一起,成 就了神預定的計劃。

末底改享尊榮(六6~11)
當王詢問哈曼意見時,哈曼心中一定曾得意忘形地幻想自己在書珊城享足尊榮。亞述、波斯都有戴冠的御馬石雕遺跡, 哈曼又加上王的朝服、並由尊貴大臣領銜遊街之建議,這些建議立刻被王採納,王甚至還強調:「凡你所說的,一樣不可缺。」 (六10)。作者諷刺地描繪哈曼親自將朝服給末底改穿上,並親自走在末底改前面領銜遊街、宣告王所御賜的尊榮,可想見哈曼當時心中的懊惱與屈辱。自大的哈曼竟然陰錯陽差地將期盼中之尊榮拱手讓給自己一心一意想除掉的宿敵。

哈曼開始敗落(六12~13)
「哈曼「蒙著頭」的動作表達他的哀傷、羞辱,他一定希望從妻子和朋友那兒得到慰藉,然而他們卻落井下石,點出大勢已去的凶兆,忘記當初他們也有份於陷害末底改的餿主意(五14)。 「他如果是猶太人,你必不能勝他,終必在他面前敗落」,可能是指他們曾聽聞猶太人歷史中的神蹟、奇事(見書二9~10); 也可能是作者假借哈曼妻子和朋友的口,來傳達猶太人終將勝過亞瑪力人的訊息。果然自此以後,哈曼兵敗如山倒。

默想:
皇帝睡不著是否湊巧?或者是神的工作?若由司馬遷來寫這段歷史,他會如何解釋?

回應:
「波斯王古列元年,耶和華為要應驗藉耶利米口所說的話,就激動波斯王古列的心,使他下詔通告全國」(拉一1)
「王的心在耶和華手中,好像隴溝的水隨意流轉。」 (箴廿-1)
「尼布甲尼撒在位第二年,他作了夢,心裏煩亂, 不能睡覺。」(但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