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經文

以斯帖的智慧

以斯帖的第一次筵席(五1~8)
以斯帖一方面倚靠神,一方面也採取行動,勇敢地去見王; 而以斯帖蒙王青睞,拯救同胞的計劃得以逐步成就,也是因著神的開路與保守。
當禁食結束時,以斯帖進入內院見王,這是違例的冒險行動 (四11),以斯帖只能仰仗皇帝的垂憐、施恩。王「伸杖」、 以斯帖「摸杖頭」(五2),顯示神已經打通管道。
皇帝當時龍心大悅,不但主動伸出金杖,並且應允以斯帖一 切所求的,甚至國的一半。以斯帖的請求卻令人意外,她深知時機尚未成熟,故未立刻提出要求,而是採取迂迴戰術,邀請王兩次帶著哈曼赴筵席,地點是在王后的後宮,這是以斯帖熟悉、易掌控的地方,是較柔性、輕鬆氣氛的場合,一方面可以解除哈曼的戒心,不會帶著隨身護衛保鑣;一方面當她控訴哈曼時,他本人也在場,可以當面對質。
以斯帖拖延到王第三次問她時才回答王的問題(五 3,6,七 2),可窺見以斯帖的沉穩與智慧,也可能是作者故意運用這情節的拖延來佈局,以維持緊張的氣氛,並引進哈曼向親友的自我誇耀(五11~12)及未能如願獲得王獎賞的突來變化(六章),將全書的戲劇性帶帶往最高潮。

哈曼欲除掉末底改的陰謀(五9~14)
哈曼得到皇后邀請赴私人筵席,心中覺得何等尊榮,然而滿面春風的他一踏出朝門,立刻碰了一鼻子灰。從「心中快樂, 歡歡喜喜」到「滿心惱怒」(五9),他的情緒瞬間有劇烈的起 伏、轉變。哈曼擁有令人欽羨的財富、尊榮,卻容不下區區未底改,讓憤怒、邪惡迅速奪去快樂、歡喜,著實可憐。
哈曼將王對他的抬舉與王后對他特別的款待一一向家人細述、誇耀(五 11~12),這舉動又突顯了稍後他的貶黜、失勢之對比。
.
默想:
以斯帖的智慧如何表現在她與皇帝之間的互動,並且贏得皇帝的憐愛與應允?她兩次邀請皇帝與哈曼赴自己的筵席(五 4,7)有何用意?以斯帖的沉穩與哈曼的急躁反映了兩種類型的人:敬畏神或圖謀惡事、心存詭詐。

回應:
「美好的聰明使人蒙恩;奸詐人的道路崎嶇難行。」(箴十三15) 「心中的謀算在乎人;舌頭的應對由於耶和華。人一切所行的,在自己眼中看為清潔;惟有耶和華衡量人心。你所作的,要交託耶和華,你所謀的,就必成立。」(箴十六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