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經文

選詔新王后 (神的手正在佈局)

選詔新王后 (神的手正在佈局)
尋找新后,代替瓦實提(二1~4)
「這事之後(二1),根據以斯帖入宮見王的時間(二16), 應該是在亞哈隨魯遠征希臘之役後,由於戰事失利,亞哈隨魯從此不再進軍小亞細亞,並且王可能因此抑鬱寡歡,寄情後宮, 擱置四年的册立新后之事乃被重新提出。

以斯帖被選入宮(二5~15)
5節的意思是說,當年被尼布甲尼撒擄到巴比倫時,末底改的先祖也在其內。
8節很難理解,為何末底改會讓他的姪女嫁給外邦人,這是摩西律法禁止的行為(出廿四 16 ;申七3)尤其是像他這般個性強硬的猶太人(見四 13~14),為何不見其捍衛傳統?而且這與稍晚的猶太人領袖以斯拉、尼希米極力反對與異族通婚的態度迥異(見拉九章;启十三章)。有人認為以斯帖被「送入宮內有「強制」(by force)之意,我們對當時歷史處境不詳, 可能以斯帖被「送入宮內」是在無法抗拒的情況之下發生的事件。
以斯帖入宮乃至被選為王后,一直遵照末底改的囑咐,並未透露她是猶太人的身份(二10,20),可能是立處於不友善的波斯朝廷中的生存之道。

以斯帖被選爲后(二6~18)
神的揀選計劃已經展開序幕,此刻女主角粉墨登場。以斯帖在本書中,特別蒙神的恩佑,好運接一連三地臨到她的身上。 先是在眾美女中脫穎而出,不但掌管女子的太監希該喜悅她、 恩待她(二9),凡是在後宮女院接觸到她的人,也都喜悅她(二 15),更在王眼前蒙寵愛(二17),成為一國之后;而且當她日後冒險主動進入內院見王,蒙主恩准,甚至欣然接受她的邀約,兩次帶著哈曼前赴她所預備的筵席,使得末底改的厄運得以扭轉(五至七章),更使猶太人脫離仇敵的陷害,終於揚眉吐氣(八至九章)。神在異邦朝廷中抬舉以斯帖,使以色列人的餘種命脈得以延續下去。不能否認地,神的救恩計劃不致中斷,以斯帖的確扮演關鍵的角色。
瓦實提被廢四年之後,以斯帖接替后位,當年那頂王后冠冕現今移置以斯帖頭上(二 17)。以斯帖被高抬、得尊榮,預埋將來猶太人被高抬、得尊榮(15~17)之伏筆。

末底改巧救王命(二19~23)
本書的故事情節有一連串的巧合,如瓦實提的貶黜,以斯帖的榮升;末底改偶然聽見守門的陰謀,無意間救了皇帝一命; 而皇帝睡不著那夜,正好是以斯帖求助的前夕;哈曼企圖剷除末底改時,正是皇帝御賜末底改尊榮之時。凡此種種巧合,說明了歷史的發展都是神在推動。
在舊約正典的確定過程中,以斯帖記數次被排除在外,主後 90 年猶太拉比所召開的雅麥尼亞會議(Council of Jamnia)並未將本書列入正典;死海古卷唯一缺少的舊約書卷即以斯帖記; 遲至宗教改革時期,本書的價值仍備受質疑。本書的爭議性主要是因為未提及神的名字。雖然神的名字不見於本書卷,但是神的作為並未缺席,反而是處處顯出祂的計劃、安排與作為。 難怪舊約學者 David Cline 說:「神在這個故事中雖然沒有出場,但卻令他的角色更顯而易見。」

默想:
以斯帖好運連連,令人羨慕。她雖然是個柔弱的女子,神卻赐厚恩給她,使她能在眾美女中脫穎而出, 並且在被敵視、排擠的惡劣環境下,為猶太人謀得生存空間。故事發展的一連串巧合,顯示神是歷史背後的推動者,在失意、逆境、黑暗、危難中,神的手依舊運籌帷幄,調兵遣將。

回應:
對神的兒女而言,人生沒有偶然與巧合,都是神的計劃與安排,是人類歷史的策劃者、推動者(見賽四十一4,四十六 10~11)。祂為神的兒女預備救恩。
「深哉,神豐富的智慧和知識!
他的判斷何其難測! 他的蹤跡何其難尋!
誰知道主的心?
誰作過他的謀士呢?
誰是先給了他,使他後來償還呢?
因為萬有都是本於他,倚靠他,歸於他。
願榮耀歸給他,直到永遠。阿們!」
(羅十一 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