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經文

馬可福音 14 : 4

有幾個人心中很不喜悅,說:「何用這樣枉費香膏呢?

主前起舞

閱讀: 馬可福音14章1-9節 | 全年讀經進度: 尼希米記7-9章;使徒行傳3章

有幾個人心中很不喜悅,說:「何用這樣枉費香膏呢?」—馬可福音14章4節
幾年前,我和妻子卡洛琳參加了一間小教會的聚會。在唱詩讚美時,有位姐妹在走道上跳起舞來,接著很快就有許多人加入她一起跳舞。卡洛琳跟我對看一眼,心照不宣地有了共識:「我是不會去跳舞的!」我們來自敬拜講究嚴肅莊重的傳統教會,這種敬拜的形式確實讓我們覺得很不自在。

如果說馬可福音記載馬利亞的「浪費」帶有獨特的含義,或許就是暗示,我們可以用別人可能覺得不自在的方式,來表達我們對耶穌的愛(馬可福音14章1-9節)。馬利亞所獻的香膏相等於一年的工資,這個「不智之舉」招來門徒的責備。馬可在原文用類似「嗤之以鼻」的詞語來描述門徒的反應,表示不屑和鄙視。馬利亞當時可能也很膽怯畏縮,不知道耶穌有什麼反應,但耶穌卻讚揚她的全心擺上,且在門徒面前為她辯護。雖然有些人覺得馬利亞的舉動不切實際,但耶穌卻看見她是因為愛而有此舉動,所以耶穌說:「為什麼難為她呢?她在我身上做的是一件美事。」(6節)

不同形式的敬拜,無論是輕鬆的、傳統的、安靜的、活潑的,都代表對耶穌真誠湧流的愛。祂配得所有由心而發、以愛為源的敬拜!

全能的上帝,我在祢面前俯伏敬拜,
祢配得至高的讚美和尊崇!
你覺得人們為何會批判不熟悉的敬拜形式?
我們該如何改變自己的想法,
來面對一些我們覺得不太自在的敬拜方式呢?
作者: 羅大衛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在馬可福音第13章的結尾,耶穌敦促祂的門徒和每一個人要警醒,預備迎接祂的再來,不要沉睡(35-36節)。接著,第14章用兩個對比明顯的例子來說明警醒預備的含意。馬可在講述有人密謀要除滅耶穌時(14章1-2、10-11節),插敘了一個婦女為耶穌所做的事,描述她如何尊榮耶穌將面臨的受死(3-9節)。她正警醒預備,因她意識到耶穌就是期待已久的救主,雖然她並不知道自己預示了耶穌的受難(6-9節)。另一方面,一群宗教領袖卻不知道自己正要把期待已久的救主釘死在十字架上,他們與猶大這出賣耶穌的人在一起,密謀要殺害耶穌。在猶太人過逾越節和除酵節的兩天前,這些宗教領袖正沉睡在耶穌所說的「酵」中,也就是假冒為善(路加福音12章1節)。

狄馬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