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經文

【青年牧區】所有全「線」上!所有全「獻」上?/廖淑德 傳道

  因著新冠肺炎的疫情嚴峻,湖光基督教會自三月底便暫停了所有實體聚會,全面改為線上聚會。平常3C不離手的青少年,線上聚會是否更合他們的口味?但無法面對面地互動,在這重視同儕關係的年紀,線上聚會是否反而成為關係的殺手?聚會方式似乎也帶我們直指核心──到底什麼是敬拜?當我們改為所有全「線」上的時候,也是反思自己面對上帝時,是否所有全「獻」上呢?這樣的特殊經驗,也幫助年輕人和輔導們反思,與神、與人的真實關係。

一、 真實的關係──與神

  線上青年崇拜時,我們仍依照實體聚會的流程,安排詩歌敬拜、信息、奉獻,但考量到長時間盯著螢幕而沒有互動較難專心,因而敬拜和信息都縮短了時間。初期,我們直接使用基督教音樂團體開放的詩歌影音,後期才以青年牧區敬拜團中的少數人代表錄製。然而,不論是看別人的敬拜詩歌、還是看自己教會敬拜團的錄影,螢幕前的我們究竟是「敬拜者」,還是「聽眾」?聽信息時,認知自己是神話語的「領受者」,還是YouTube前的「觀眾」?

  改變聚會型態確實會不習慣,甚而影響我們崇拜的心情和氛圍。然而這樣的處境或許逼著我們做出決定:「無論得時不得時(不管時機理想不理想),我就是要敬拜!」這個決定是刻意的,敬拜不是取決於環境,而是取決於我們定意要敬拜的那顆心。

  我們可以開始操練,不論是在教會還是在房間裡(學校宿舍裡)參與崇拜,在嘈雜的環境或煩亂的心情下,你可以做這樣的決定:「我就是要來敬拜祢!」保羅和西拉被關到監獄時(參使徒行傳16:25),他們並沒有說:「監獄好髒喔!沒有敬拜的FU(feeling/感覺)~」、「旁邊的囚犯都不認識神,敬拜好尷尬喔~」他們定意就是要敬拜!這樣的操練會幫助我們與上帝的關係更加真實,我們與神的互動不是因著環境或別人的緣故,而是因著自己的主動,個人與神那條關係鏈會更加牢固而不可破。

二、 真實的關係──與人

  青年崇拜改為線上聚會後有兩個現象值得注意:一、平均每週聚會人數下降8%。二、外地生與留學生參與了線上聚會。這兩點其實也幫助每一位青年人反思,以前每週習以為常的碰面,彼此之間是否建立了真實的關係?

  牧區在第四次的線上聚會後做了問卷調查,在開放性問題裡,許多同學認為線上小組比較無聊、很尷尬、覺得很有距離、容易分心,但即便有缺點,他們仍願意上線,關鍵是因為彼此有關係;而遠在國外的學生努力克服時差也要上線,距離遙遠的外地生也想上線,這也是源於真實的關係。「真實的關係」是不論受到什麼限制,先放下自己的喜好,知道這些朋友在意我,我也在意他們,所以即便電動遊戲更好玩,我還是想要跟他們一起分享生活、一起禱告。

  那麼,那些沒有上線的同學、平常較少說話的同學,我們是否也願意打破冷漠,主動去跟他建立真實的關係呢?

  另外,問卷其中一題:「相較於面對面小組,覺得自己線上小組的參與程度如何?」這題的結果較出人意外(請注意,這題不是問「喜好」,而是問實際的「參與程度」),有55.9%的同學認為自己的參與程度和面對面時差不多,有10.3%的同學認為參與程度更高,原以為這題的答案會一面倒地傾向「參與度變低」,但結果卻出乎意料的相反。這也幫助我們進一步思考,除了小組一週一次的固定聚會之外,週間也可以善用上線來增進彼此的連結。在線上聚會的這一個月內,已有小組新增週間線上禱告會,這樣的關係也不再是輔導單向關懷學生,而是透過上線,學生彼此之間更有機會和空間,建立真實的關係。

結論

  上帝是看重關係的主,不論是我們與祂的關係,還是我們彼此之間的關係,祂都看重,也都在意。線上聚會所帶給我們的反思,是要幫助我們重回真實的關係。新冠病毒或許能影響我們的生活,但未來不論線上、不線上,都下個決定吧:「所有全獻上!」

連結至湖光教會官網各媒體平台查看最新消息:http://bit.ly/38TViv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