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人民的聲音
參考經文:《 撒母耳記上8章1~22節》
上主說:「你順著人民的意思吧!他們並不是厭棄你,而是厭棄我,不要我作他們的王。」(撒母耳記上8章7節)
在撒母耳的領導下,以色列人得享和平。當他年老,該是交棒的時候了。但撒母耳仍犯了以利的錯,私心想把領導地位交給兒子。只是撒母耳的兒子也不太成材,「大兒子叫約珥,小兒子叫亞比亞,都在別是巴作士師,他們不學父親的榜樣,只顧賺錢,收受賄賂,不按公道判案。」(撒母耳記上8章2~3節)
撒母耳的兒子舞弊營私,得不到人民的擁戴。於是以色列民來找撒母耳,要求為他們立王。這也打破了撒母耳治國的認知。一直以來,撒母耳擔任以色列所有重要職分,身負領導政經的士師角色,又承接以利的祭司身分,必須定期周遊各地親臨解決人民的紛爭,可說是全方位的領袖。只是當撒母耳年事已高,又後繼無人,人民開始對他失去完全的信賴,思索要一個新的王。
撒母耳直覺他已失去眾人的擁戴,生氣又失望地求告上主。上主對他說:「你順著人民的意思吧!他們並不是厭棄你,而是厭棄我,不要我作他們的王。」(7節)也許我們會想,這只是人心善變使然。其實,人民有群聚的力量,心之所向更會決定走向。就像2018年年底縣市長選舉,不少原本綠色執政的縣市一夕變天。是綠色執政真的不好嗎?未必如此。只是在穩定中,民心思變罷了!
撒母耳遇到困難時,再次回到上主面前求告,謙卑聆聽上主的聲音,再做最後決定。上主要撒母耳順著民意,於是他就有限度的將領袖的棒子交出去。
有個老牧師,終身事奉主,德孚眾望,親手從零開始創立一間教會。當教會漸漸壯大,組織建立起來,也有了牧師團隊。在他50幾歲時,會友開始耳語說年輕的牧師比較優秀,要老牧師交棒的聲音時有所聞。老牧師於是請長假,安靜禱告,最後決定退居關懷牧師職分,讓年輕人接棒主任牧師。時間很快過了10幾年,主任牧師已經換了3個,老牧師仍擔任關懷牧師,繼續牧養信徒。
有時,我們對一件事會執著於對錯與公義,而忽略大多數人的想法。即使多數人的想法不一定是對的,但上主說:「照他們所要求的給他們王吧!」於是,撒母耳順服上主,照著民意「放下了」。我們能學到這樣的精神嗎?
默想:
世代交替很重要,每個關鍵時刻,都可能出現引領風騷之人。撒母耳的角色雖然重要,終須交棒。從他身上,我學到什麼?
祈禱:
主啊!懇求祢,讓我認清自己的時代角色,在祢重用我的時候,幫助我努力盡忠;在我需要交棒時,幫助我展現完美的退場身影。奉主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