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經文

箴言 16 : 24

良言如同蜂房,使心覺甘甜,使骨得醫治。

比蜜更甜

閱讀: 箴言16章1–2、21–24節 | 全年讀經進度: 歷代志上28–29章;約翰福音9章24–41節

良言如同蜂房,使心覺甘甜,使骨得醫治。—箴言16章24節

演講者正談論敏感的種族問題,但他仍然冷靜從容。站在有大批觀眾圍繞的講台上,他大膽地發言,但言詞優雅、謙遜、和善,甚至帶著幽默。很快地,情緒緊繃的觀眾們明顯地放鬆下來,和演講者一起探討他們所遇見的困境:該如何以冷靜的態度和言詞,去解決他們所面對的棘手問題。換言之,要如何以柔和的方式面對尖銳的課題。

所羅門王也給我們這樣的建議:「良言如同蜂房,使心覺甘甜,使骨得醫治」(箴言16章24節)。如此一來,「智慧人的心⋯⋯使自己口中的話增加說服力」(23節,新譯本)。

為什麼像所羅門這樣有權力的君王要花時間談論人們該如何說話呢?因為話語具有拆毀的能力。在所羅門王的時代,各國的君王仰賴報信者帶來關於他們國家的資訊,因此冷靜且可信賴的報信者相當受人重視。他們會使用謹慎與適當的言語,無論出現什麼狀況,也不會反應過度或說話苛刻。

我們若能以敬虔與謹慎的話語,和善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就必從中得益。如所羅門所言:「心中的謀算在乎人;舌頭的應對由於耶和華。」(1節)

聖潔的上帝,當我們談論尖銳的議題時,
求祢甜蜜的聖靈柔軟我們的心以及所說的話語。
談論棘手且會引起分裂的話題時,你會如何發言?
當你讓聖靈使你的言語柔和甘甜時,
你的言詞會有什麼改變呢?
作者: 雷翠霞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在箴言16章1節,為什麼作者會用人「心中的謀算」來對比「舌頭的應對」呢?不妨參考耶穌給法利賽人的回答。法利賽人問耶穌說,為什麼祂的門徒不洗手,這破壞了猶太教的傳統(馬太福音15章1-2節)。但是耶穌知道,人的問題不在於遵行律例,而是在於人心是否純淨。所以祂對那些法利賽人說:「假冒為善的人哪!以賽亞指著你們說的預言是不錯的。他說:『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7-8節;另參閱以賽亞書29章13節)。耶穌又說:「惟獨出口的,是從心裡發出來的,這才污穢人。因為從心裡發出來的,有惡念」(馬太福音15章18-19節)。箴言16章2節告訴我們,「耶和華衡量人心」,祂能清楚看到我們的內心。在第21節和23節也指出,人的內心和他口中的言語密切相關。我們真實的本性會在言語上展現出來。

葛庭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