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牧區】It Was Very GOOD !擁抱108課綱的適性多元,重回天父的創造心意/廖淑德 傳道
自去年九月開學,小一、國一、高一學生全面進入108課綱的架構中,各校舉辦了許多講座,幫助父母及學生能在新課綱中明白遊戲規則、百戰百勝。然而當大家看完教育部頒佈的願景、理念、目標、素養的三面九項說明後,可能還是不知所措;學生實際在學校上課,也不知該如何拿捏新課綱遊戲規則下的生存法則,只能且走且看。新課綱的意義,簡單來說,以前教育目標是學「知識」,而現在則是要培養「素養」,素養即是適應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時所應該具備的知識、能力和態度。
當我們問大學生,你畢業後想做什麼,得到「不知所措」的眼神多過「自信有方向」;當我們問中學生一些情境該如何解決時,得到的「安靜沉默」多過「表達出自己的想法」。這些學生沒能力嗎?NO!他們當中可能有人數理邏輯很好,有人手工能力精巧細緻;有人語文能力高分,有人則富有創意巧思。學生並非「無能」,而是太少機會反思、認識自己的「好」,並在當中得著動力。當教育的目標從「知識」轉型到「素養」,正是幫助學生在這資訊變化快速的時代當中,認識自己的「好」,並進一步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
若重回天父創造的心意,神最初在創造天地萬有的時候,每完成一樣工,祂就看這創造是好的~”It was good”(創世記 : 1:4, 10, 12, 18, 21, 25)。當祂在第六日按著自己的形像造男造女之後,祂看著一切所造所發出的讚嘆是:“It was very good !”(NIV, Gen 1:31)親愛的年輕人,上帝創造你我的生命,不只是「好」,而是「非常好」並且神的創造中充滿著許多豐富和多樣性,我們裡面也充滿著許多潛力和可能。與其是為了面對新的課綱、新的升學體制,其實更是要能面對多變的未來,若我們能立基於天父創造的心意,認知自己有無限的潛力和可能時,各樣生活處境都可以成為我們發揮潛力的舞台。而親愛的家長,當教育體系的眼光與價值切換到要培養孩子「素養」時,千萬不要急著「補素養」,我們也必須回到天父的眼光,給予孩子空間、適性引導他。
今年寒假的冬季學校,我和同工改變帶領孩子的方式,由原本「我說你做」的單向教導,將學習主權「還」給學生。我們塑造情境並給予學生任務──請為緬甸湖光教會的孩子,設計不用花錢又能自己DIY的玩具。學生從原料開始就得自己想辦法,接著一起討論並繪製平面圖,到實際裁切時,發現平面繪圖沒考量到立體空間因素,又再想辦法解決。在這過程中,我們只有陪伴、鼓勵,適時提問幫助他們思考,這些國一生的創意和能力超乎我們的想像,他們在有限資源下(不能花錢),真的做出多種具巧思的DIY玩具。
對這些學生而言,過程才是最重要的:沒有紙箱得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來了;為跟隊友溝通,語言表達能力進來了;為確保切割不能有誤差(不然會組不起來),數學計算進來了;為使2D迷宮繪圖能轉換到成品,創意和空間思考進來了;開始動手做的時候,手工和藝術能力進來了;實際製作遇到迷宮死路,接受與分析知識的能力進來了。而最後也透過反思,學生們發現,過程可以用自己合適的方式進行學習並解決問題(自發);他們也學習善用工具,並和同儕有良好溝通(互動);更發揮自己的專長和能力,成為其他群體(緬甸湖光教會、同組同學)的幫助(共好)。從孩子的學習回饋中,我們看到孩子的改變。
· 王祐恩:冬季學校的第二節課是我一天中最愛的時間,我和同學們合力做一個超難又超趣味的彈珠台,因為老師要求我們要做一個超環保、成本便宜、又簡單的DIY手工玩具,一開始聽到的時候覺得人生是多麼的悲慘。但是做到後面,其實發現蠻好玩的,也學到了很多生活相關實用的經驗。
· 蔡閎宇:這一次DIY,我們做的彈珠迷宮跳脫出一般的迷宮,增添了許多不同的巧思,像上坡、山洞中的陷阱,比以往自己玩現成的玩具好玩多了。
· 孫全為:在DIY桌上型足球的過程中,我們遇到了一些麻煩,如:要如何把紙箱改造成桌上型足球、球員要有幾個、是否要把球換成乒乓球……。我本來都喜歡自己獨力完成,但在這次的過程中,我開始願意相信隊友,也更願意和別人團隊合作。
面對新的世代、擁抱新的課綱,不論您是家長還是學生,讓我們重回天父創造的心意,以新的眼光來來看待自己,按著神所造「美好」的本質與充滿各樣潛力的可能性,成為一個能面對未來和挑戰的終身學習者。
連結至湖光教會官網各媒體平台查看最新消息:http://bit.ly/38TViv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