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經文

彼得前書 1 : 15-16

那召你們的既是聖潔,你們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聖潔。

天主教聖職禮並非真聖禮,乃是胡作非為的儀式

彼前1:15-16;2:9 [4.19.22-27]

聖職禮在天主教七聖禮中佔第四位,但是在這聖職禮包含七個小聖禮。他們雖然宣稱有七聖禮,最後說總共有十三個,導致混亂不堪。他們不能說這些小聖禮是同一祭司職分的七等級,因各有各的儀式,而且他們說這七個小聖禮各自有其恩典效能。按照教皇黨徒的解釋,應當稱之為七個聖職禮。他們明確的宣告七個聖職禮都是聖禮。有些人又說應該是九個。這些經院哲學家各說各話,莫衷一是。他們說這七職分是:看門員、讀經員、驅邪員、襄禮員、副執事、執事、神甫。他們說主基督擔任過這七種職分,是荒謬的解釋。其實,低階的職分工作(看門員到襄禮員)是由兒童或受雇的信徒代理擔任,反而正式按立受職的人根本不作這些事。真是莫名其妙,在這悖謬的世代,教皇黨徒胡作非為,根本不守自己所立的規矩。至於驅邪員,有誰看過他們真正在驅邪?假冒其名,根本沒有這能力。如此聖品階級沒有聖經根據,只能在教皇黨徒的著作中找到其來源。
祝聖受職的儀式中有一共同記號,就是剃髮(頭頂剃空,旁邊留髮成圈)。這髮型作為教士特有標誌,象徵頭戴冠冕有王權,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彼前1:15-16;2:9)。如此解釋說只有聖職人員是聖潔的君尊祭司,這是荒謬的,因為經文是指神子民每一位。他們引用舊約拿細耳人條例來支持其作法,是開倒車回到猶太教去。他們說保羅也守拿細耳條例(徒18:18),其實保羅如此作乃是遷就軟弱弟兄,向猶太人就作猶太人,不是為受聖職而剃髮。其實,聖職人員剃髮有歷史淵源,奧古斯丁當時記載教士剃髮的起源。原先是為將聖職人士與那留長髮的男士區別出來,後來時尚改變,信徒也流行短髮,教士開始蓄長髮以表示超凡入聖。後來蓄長髮在百姓中又流行起來,教士又恢復剃髮。到了腐敗的中世紀,剃髮被賦予迷信的宗教意義,這比以前作法(為了與信徒區別)更吸引教皇黨徒。總之,每一聖品階級都以特殊裝扮作為標誌,這些標誌(包括剃頭)都成為聖禮。這些都是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