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30_屬靈的基督徒
【哥林多前書 3:1-3】
|屬靈的基督徒|
這段經文保羅提到兩種基督徒,一種是「屬肉體」的基督徒,他們是屬靈的嬰孩;另一種是「屬靈」的基督徒,他們是靈性長大成熟的基督徒。
保羅責備哥林多的信徒是「屬肉體的基督徒」。屬肉體的基督徒讓神的心傷痛;屬靈的基督徒則讓神歡欣。什麼樣的基督徒是「屬靈」的基督徒呢?是信主很久的基督徒嗎?是聖經很熟、聚會很多、奉獻很多、事奉很多、恩賜很多的基督徒嗎?這段經文保羅告訴我們兩個衡量屬靈與否的標準:
一、屬靈的基督徒「能吃飯」
第1-2節保羅提到,屬靈的基督徒「能吃飯」,嬰孩的基督徒「只能吃奶」。「吃奶」的基督徒,無法自己領受真理。希伯來書的作者也說:「凡只能吃奶的,都不熟練仁義的道理,因為他是嬰孩;惟獨長大成人的,才能吃乾糧,他們的心竅習練得通達,就能分辨好歹了」(來五12-14)。屬靈的基督徒是「熟練仁義的道理」、「心竅習練得通達」的基督徒。因此,基督徒若要長大成熟就必須天天「習練」心竅,認真讀聖經、默想聖經。
另一方面,「吃奶」的基督徒,只能領受「軟的真理」,吃不下「硬的真理」,他們只喜歡信耶穌「得祝福、有平安、喜樂」的「興盛神學」;不接受基督徒「要犧牲、奉獻、捨己、順服」的「苦難神學」。屬靈的基督徒「以神為中心」,屬肉體的基督徒仍然「以自我為中心」;屬靈的基督徒懂得「給予」;屬肉體的基督徒只想「得」,而不願意「給」。你是屬肉體的基督徒,還是屬靈的基督徒呢?
二、屬靈的基督徒行事不照著世人的樣子行
第3節保羅責備哥林多的信徒說:「你們仍是屬肉體的,因為在你們中間有嫉妒、紛爭,這豈不是屬乎肉體,照著世人的樣子行麼?」基督徒應按照「屬靈原則」,也就是真理、生命的原則行事,而非照著「世人的原則」,用血氣的方式行事。
基督徒屬不屬靈看他「遇見事情時如何反應」。當他看見別人比自己強時,是如同世人一樣,嫉妒、紛爭呢?還是欣賞、祝福呢?當他遇見苦難時是「抱怨、灰心、沮喪、放棄」呢?還是「倚靠神」、「順服神」呢?屬肉體的基督徒「常常抱怨」,屬靈的基督徒「凡事謝恩」。
基督徒屬不屬靈取決於他面對問題的態度。當他有軟弱時,他是如同世人一樣,愛面子以致隱藏自己的軟弱呢?還是願意真實坦誠、不在意別人知道自己的軟弱呢?當他與人有衝突時,是攻擊、逃避、冷戰、不解怨呢?還是「竭力追求和睦、化解衝突」呢?讓我們照著真理、生命的原則來面對一切的人、事、物,成為屬靈的基督徒。
我們需要「靈修」,常常讓聖靈及神的話語提醒我們,修正我們的反應;我們也需要被人「守望」,常常有人提醒我們,糾正我們的態度。
◆回應
主啊!我要常常靈修及被人提醒,讓我遇見每一件事情都有屬靈的反應。
◆背經
凡只能吃奶的,都不熟練仁義的道理,因為他是嬰孩;惟獨長大成人的,才能吃乾糧,他們的心竅習練得通達,就能分辨好歹了。(希伯來書 5: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