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經文

哥林多後書 7 : 8-16

我先前寫信叫你們憂愁,我後來雖然懊悔,如今卻不懊悔;因我知道,那信叫你們憂愁不過是暫時的。

依著神的意思憂愁

在保羅籲請哥林多信徒與他修復關係的最後一段,他提封書信,這封書信顯然不是《哥林多前書》,因為這是一封 「叫你們憂愁」的信,這應該就是一般學者公認有一封遺失的信夾在《哥林多前書》與《哥林多後書》之間的書信。

一、從憂愁生出懷悔來
首先,保羅兩次提到這封書信「我先前寫信...從前寫信給你們」(8.12),可見這信的確影響了他們彼此之間的關係。有人認為這封書信,是由提多帶去給哥林多教會,是一封較為嚴厲的信,因此使哥林多教會「憂愁」。但似乎這個「憂愁」是一個正向的憂愁,因為大大改善了保羅與他們的關係,因此保羅說「我後來雖然懊悔,如今卻不懊悔;因我知道,那信叫你們憂愁不過是暫時的。」意即保羅寫信之後,其實有點怕話講得太重了,但現在卻發現其實效果很好,讓哥林多教會知道他對他們的誠意。因此哥林多教會的憂愁,不是一個「世俗的憂愁」,而是「依著神的意思憂愁」。
保羅在此,也解釋這二者的不同「世俗的憂愁是叫人死」,也就是一種沒有盼望,沒有作為的憂愁。但是「依著神的意思憂愁。從憂愁中生出懊悔來...凡事就不至於因我們受虧損了」,意即有所反省的憂愁,帶來改變,以至可以補救原本 叫人憂愁的事。
保羅在此也解釋「懊悔」與「後悔」的不同,由上下文我們得知,這裡的「後悔」是出自「世俗的憂愁」,只是對現象感到痛苦,而且陷於其中,完全不求解決之道,是一種消極的憂愁。而此處的「懊悔」則是「依著神的意思憂愁」,是一個有作為,有改變,積極的憂愁。

二、生出何等的殷勤
保羅也舉出,他們因著「依著神的意思憂愁」而生出來的改變是「殷勤、自訴、自恨、恐懼、想念、熱心、責罰」, 也就是說他們為他們使保羅痛苦的事,也就是挑戰保羅使徒職份一事,感到抱歉與悔意。保羅認為此舉「你們都表明自己是潔淨的」,證明了哥林多信徒信仰的純正。
保羅再次言明,他的上一封書信,並不是為了那些挑戰他的人「那虧負人的」,也不是為他自己或為了維護他而被波及的人「那受人虧負的」,而是要再次激發哥林多教會與他的關係「要在神面前把你們顧念我們的熱心表明出來」,保羅總是用正面的角度看事情。

三、我如今歡喜
因此保羅表達了他的「安慰...歡喜」,他為哥林多教會正確的接待了提多,使得「我若對提多誇獎了你們甚麼,也覺得沒有慚愧」,並且提多也與他們建立了美好的關係感恩。

默想:
我是否能脫離世俗的憂愁,而以主的眼光來看一切事,知道萬事互相效力,以至能從憂愁中生發出正確的心態,改變自己,走出困局?

禱告:
親愛的主,謝謝你,你教導我們以屬天的眼光看事情,不自憐自艾,卻能找出問題的關鍵,也賜我們能力改正問題,走向正確的方向。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