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2_常常禱告、不可灰心
【路加福音 18:1-14】
|常常禱告、不可灰心|
這段經文記載「耶穌設一個比喻,是要人常常禱告,不可灰心」(1節)。這個比喻通常被稱為「切求寡婦的比喻」。第4-5節提到,不義的官最後為寡婦伸冤,他的動機不是因為懼怕神或尊重人,他的動機乃是「避免被纏磨」。有人認為,這個比喻教導我們應切切的向神祈求,如同這個寡婦一樣,神就會因為「免得被我們纏磨」而垂聽我們的禱告。然而,這並不是這個比喻的真正教訓。
第6-8節主耶穌說:「你們聽這不義之官所說的話。神的選民晝夜呼籲祂,祂縱然為他們忍了多時,豈不終久給他們伸冤嗎?我告訴你們,要快快的給他們伸冤了」。寡婦因不義之官遲遲不允准,而必須切切地祈求,因為這個不義的官不懼怕神,也不尊重人,但是,我們的神是既慈愛又公義的神,祂必要快快地給祂的選民伸冤,因此,我們沒有必要切切地祈求,神才會垂聽我們的禱告。如果一個人為了避免受纏擾,而答應別人的切求,那麼公義的神豈不快快有所行動嗎?
神沒有要求人費盡口舌來說服祂。神的回答不一定總是以我們所希望的方式臨到,但祂一定回應我們的禱告。因此,我們要常常禱告,不可灰心,不要因為我們所祈求的尚未蒙應允而灰心、放棄禱告,神的回答不一定是我們想要的,但那仍是祂的回答,祂的回答總是最好的。
第8-14節讓我們看見,禱告蒙垂聽很重要的兩個因素:
一、神垂聽「信心」的禱告
耶穌提到神非常樂意而且快快垂聽我們的禱告,但是接下來祂說:「然而人子來的時候,遇得見世上有信德嗎?」(8節)「信德」原文就是「信心」,信心是天國的貨幣,若我們有信心,神必垂聽我們的禱告。
二、神垂聽「謙卑」的禱告
第9-14節耶穌又說一個比喻,提到兩種禱告者,一種是仗著自己是義人,藐視別人的禱告者,他們在禱告中藐視別人,又高舉自己。第11節耶穌提到,他們其實不是在向神禱告,而是「自言自語」,這樣的禱告神必不垂聽!另外是謙卑的稅吏的禱告,他「遠遠的站著,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捶著胸說:『神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神要垂聽這樣謙卑的禱告,「因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第16-17節耶穌教導門徒要回轉成小孩子謙卑的樣式,神必垂聽這樣的禱告。
◆回應
主啊!謝謝祢樂意垂聽我的禱告,我要常常禱告、不可灰心!我要成為信心及謙卑的禱告者,祢必垂聽我的禱告!
◆背經
耶穌卻叫他們來,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神國的正是這樣的人」。(路加福音 18:16)